必修三产热与散热问题分析

上传人:w****3 文档编号:52927475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三产热与散热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三产热与散热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三产热与散热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产热与散热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产热与散热问题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体温调节包括产热途径和散热途径体温调节机制 产热过程:机体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 2025刈于作 功,其余都以热能形式发散体外。产热最多的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和骨 骼肌。内脏器官的产热量约占机体总产热量的 52%骨骼肌产热量约占25%运 动时,肌肉产热量剧增,可达总热量的 90%A上。冷环境刺激可引起骨骼肌的 寒颤反应,使产热量增加45倍。产热过程主要受交感-肾上腺系统及甲状腺 激素等因子的控制。因热能来自物质代谢的化学反应,所以产热过程又叫化学性体温调节。散热过程:体表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以及蒸发等物 理方式散热,所以散热过程又叫 物理性体温调节。辐射是将热能以热射线(红外线)

2、的形式传递给外界较冷的物体;传导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与身体接 触的较冷物体;对流是将热能传递给同体表接触的较冷空气层使其受热膨胀而 上升,与周围的较冷空气相对流动而散热。空气流速越快则散热越多。这三种 形式发散的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75%其中以辐射散热最多,占总散热量的 60%散热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皮肤温度越高或环境温 度越低,则散热越快。当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接近或相等时,上述三种散热方 式便无效。如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则机体反而要从环境中吸热。变温动物 即常从环境中获得热能。 皮肤温度决定于皮肤的血流量和血液温度。皮肤血流 量主要受交感-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使皮

3、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皮肤温度因而降低。反之,则皮肤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即行升高。所以说皮肤 血管的舒张、收缩是重要的体温调节形式。蒸发是很有效的散热方式。每克水蒸发时可吸收0.58千卡的汽化热。常温下体内水分经机体表层透出而蒸发掉的 水分叫做无感蒸发。其量每天约为1000毫升。其中通过皮肤的约600800毫 升;通过肺和呼吸道的约200400毫升。一般在环境气温升到2530c时, 汗腺即开始分泌汗液,叫做出汗或显汗一一可感蒸发。环境气温等于或高于体 温时,汗和水分的蒸发即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出汗是人类和有汗腺动物在热 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反应。无汗腺的动物如狗等,主要以热喘及流涎等方式来增 加

4、蒸发散热。汗腺分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小汗腺分布于人体全身皮肤,以手 掌、足跖和前额最密。猴、猫、鼠等的汗腺主要分布于足跖部,它受交感神经 的胆碱能纤维支配。大汗腺开口于毛囊的根部,分布于动物全身皮肤,而人类 则较不发达,局限于腋窝、外阴部等处,它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出汗反射 也分两类:由温热刺激引起的为 温热性发汗。此种发汗见于全身,而以躯 干部最多,额面部次之。其主要中枢在下丘脑前部;由精神紧张或疼痛引起 的为精神性发汗,主要见于手掌、足跖等处,不属于散热效应。一般认为其 中枢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前区。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体温的稳定决定于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衡。如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

5、将升高;反之,则降 低。由于机体的活动和环境温度的经常变动,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间的平衡也 就不断地被打破,经过自主性的反馈调节又可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动态的平衡 使体温波动于狭小的正常范围内,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产热过程:机体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2025刈于作功,其余都以热 能形式发散体外。产热最多的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和骨骼肌。内脏器官 的产热量约占机体总产热量的52%骨骼肌产热量约占25%运动时,肌肉产热 量剧增,可达总热量的90犯上。冷环境刺激可引起骨骼肌的寒颤反应,使产 热量增加45倍。产热过程主要受交感-肾上腺系统及甲状腺激素等因子的控 制。因热能来自物质代谢的化学反应,所以产

6、热过程又叫 化学性体温调节。散热过程:体表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以及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 所以散热过程又叫物理性体温调节。辐射是将热能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 传递给外界较冷的物体;传导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与身体接触的较冷物体;对 流是将热能传递给同体表接触的较冷空气层使其受热膨胀而上升,与周围的较 冷空气相对流动而散热。空气流速越快则散热越多。这三种形式发散的热量约 占总散热量的75%其中以辐射散热最多,占总散热量的 60%散热的速度主要 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皮肤温度越高或环境温度越低,则散热越快。 当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接近或相等时,上述三种散热方式便无效。如环境温度 高于皮肤温

7、度,则机体反而要从环境中吸热。变温动物即常从环境中获得热能。皮肤温度决定于皮肤的血流量和血液温度。皮肤血流量主要受交感-肾上腺 系统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因而降低。 反之,则皮肤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即行升高。所以说皮肤血管的舒张、收缩是 重要的体温调节形式。蒸发是很有效的散热方式。每克水蒸发时可吸收 0.58千卡的汽化热。常温 下体内水分经机体表层透出而蒸发掉的水分叫做无感蒸发。其量每天约为1000毫升。其中通过皮肤的约600800毫升;通过肺和呼吸道的约200400毫升。 一般在环境气温升到2530c时,汗腺即开始分泌汗液,叫做出汗或显汗一一 可感蒸发。环境气

8、温等于或高于体温时,汗和水分的蒸发即成为唯一的散热方 式。出汗是人类和有汗腺动物在热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反应。无汗腺的动物如狗 等,主要以热喘及流涎等方式来增加蒸发散热。汗腺分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 小汗腺分布于人体全身皮肤,以手掌、足跖和前额最密。猴、猫、鼠等的汗腺 主要分布于足跖部,它受交感神经的胆碱能纤维支配。大汗腺开口于毛囊的根 部,分布于动物全身皮肤,而人类则较不发达,局限于腋窝、外阴部等处,它 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出汗反射也分两类:由温热刺激引起的为 温热性发 汗。此种发汗见于全身,而以躯干部最多,额面部次之。其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前部;由精神紧张或疼痛引起的为 精神性发汗,主要见于手掌

9、、足跖等处, 不属于散热效应。一般认为其中枢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前区。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体温的稳定决定于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衡。 如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将升高;反之,则降低。由于机体的活动和环境 温度的经常变动,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间的平衡也就不断地被打破,经过自主 性的反馈调节又可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动态的平衡使体温波动于狭小的正常范围内,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临床上一般采取从腋窝(人工体腔)、口腔 和直肠内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人体的直肠温度平均约为37.3 C,接近于深部的血液温度;口腔温度比直肠温度低 0.20.3 C,平均约为37.0 C;腋窝温 度比口腔温度又

10、低0.30.5 C,平均约为36.7 C o正常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 昼夜、年龄、性别、活动情况不同而有一定的波动。一昼夜中,清晨24时体温最低,午后46时最高,变动幅度不超过1C。这种近日节律并不因生活习 惯的变动而改变,它很可能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有关。新生儿的体温略高于成年 人,老年人则稍低于成年人。婴儿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可受环境温度、 活动情况或疾病的影响而有较大的波动。女性在月经来潮时体温可上升约 0.2 C,至排卵日(经后第14天)又再上升0.2 C左右。这可能是雌激素的作 用。排卵后体温逐渐下降至经前水平,这是孕激素的影响,临床上常据此来了 解妇女是否排卵。剧烈的肌肉运动、精神

11、紧张或情绪刺激也可使体温升高 12C。在酷热或严寒环境中暴露数小时,体温可上升或下降12C。机体对温度变化的感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可改变体表温度而刺激皮 肤的冷、热感受器(由冷觉与热觉两种感受不同温度范围的感受器感受外界环 境中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感觉。对热刺激敏感的叫热感受器;对冷刺激敏感的 叫冷感受器。两种感受器在皮肤表层中,均呈点状分布,叫做热点和冷点),引起传入冲动的发放。皮肤温度感受器中冷点较多,约为热点的410倍。冷感受器的放电频率远远高于热感受器。通常认为皮肤对寒冷刺激比较敏感。腹 腔内也有热感受器,其传入纤维在内脏大神经中。用变温管来加温或冷却动物脑和脊髓的局部组织,证明脑和

12、脊髓都有温度 感受神经元存在,而以下丘脑的最为重要。提升狗的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的温度, 可引起代谢率下降、皮肤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升高和热喘等效应。降低该部位 的温度,则出现相反的效应。用微电极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结果看到在狗的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中,30励对脑温升高发生放电效应的热敏神经元; 10师对脑温降低发生反应白冷敏神经元。其余 60%寸脑温改变不敏感。但有资 料表明,来自皮肤温度感受器的传入信息可以引起其中一些神经元的放电。这 说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能接受和整合来自中枢和外周的温度觉信息。1 .(1)人体产热可总结为:是物质氧化分解的结果.由于代谢强度的不同,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

13、产热多;安静时产生热量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产生热量最多的是骨骼肌 .(2)人体散热可总结为:主要通过皮肤,分为直接散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直接散热:由皮肤毛细血管控制,舒张时血流量加大而增加散热,收缩时减少散热.蒸发散热:由汗腺分泌汗液带走热和汗液蒸发带走热,发生在高温环境和剧烈运动时,蒸发是高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途径立毛肌控制:收缩时,皮肤板结增厚,减少肌体散热.2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 产的热多,散的热多 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 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 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