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特征分析

上传人:w****3 文档编号:52922163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特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特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特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特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特征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特征分析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和崇拜是各民族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 普遍具有的特征,这本质上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导致的, 上古先民无法科学地认识大自然中譬如雷电风雨等现象,有感 于其巨大的威力而心存恐惧和敬畏,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 对于超自然力量的群体性崇拜长期以来逐渐演化为系统的祭祀 机制,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祭祀文化是各民族在上古阶 段社会生活整体文化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国之大 事,唯祀与茂”正是此意。整体而言,以商周为主的上古时期 处于我国民族与国家发展的重要P皆段,包括政治制度、民族文 化都处于成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我国上古阶段的祭祀文化具 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鲜

2、明的特征,对于我国主流传统文化和民 族特质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当下学术界值得 重点研究和剖析的命题。自上世纪以来,学界对于上古历史阶段和上古的祭祀文化 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在一系列基本命 题的研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卓 有成效的研究,如最近几年常玉芝的作品商代宗教祭祀立 足商代甲骨文文献分析,对上古商代的祭祀进行了系统性的剖 析和梳理,而葛兆光老师的中国思想史中的第二册也以全 新的视角阐述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 觉。这一系列研究成果是我们持续优化专题研究的基础。而在 既有的研究成果中,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第二版)一书是

3、 一本质地优良、卓尔不群的作品,作品自由版以来受到学术界 的普遍好评,笔者以下行文将立足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第二 版)一书,重点阐述和探讨上古祭祀文化所具有的特征。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第二版)一书是20年11月由高等教育由版社由版发行的专业研究著作,该作品是作为历史 文化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而编排由版的。其傅亚庶作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历史与文 化相关课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深耕历史文献、校对古典资 料层面上有重要成绩,曲版过春秋公羊传释读通玄真经 释读三曹诗文全集译注等著作,是当下具有重要学术影 响力的学者。而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第二版)一书作为傅 亚庶老师的重要代

4、表作品之一,是其多年专题研究的汇集和结 晶,几易其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众所周知,上古是对我国文化尚处于酝酿历史时期的简单 统称,距今年代久远,是文明开化和思想启蒙的重要历史阶 段,同时研究过程中可以参考和解读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又 十分有限,一定意义上处于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状态,这为上古时代历史和祭祀文化的研究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相关的研究 和梳理工作要从点点滴滴的有限资料中持续推进,也必然要求 研究者在历史素养、文字学以及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诸多层 面上有较为精深的研究。整体而言,该书作为专门立足商周历史时期祭祀文化研究 的历史文化类著作,可以用“博大精深、见解独到八字概 括,作品以文化这

5、一视角为主线和突破口,综合运用了上古历 史、考古、文化人类学以及古代神话、宗教哲学诸多学科的研 究材料和文献处理方式,在大量民俗民风实地调查资料、上古 神话传说以及考古文物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工 作,是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该书 紧密围绕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这一主题,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 和探究了商周历史时期的祭祀制度,包括祭祀的对象即庙制、 相应的祭祀礼仪以及祭祀主体一一巫这一职业等全方位、多层 面的内容,同时也对独特祭祀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了 较为深入的探究工作,相对意义上是对商周祭祀文化全景式的 展现,对于我们了解商周祭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 进

6、行进一步学术研究工作的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夏朝的祭祀文化由于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欠缺,实际上无从 谈起,而商代是一个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的时期,这已经是大众 意义上的所谓共识了,商朝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对于鬼神的崇拜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国家大事基本都要依赖于甲骨卜辞的 所谓“天断”,通过规模宏大、规制严密的祭祀机制实现与超 自然力量的交流,祈求神灵的指点和护佑;而一定意义上周代在创新的基础上部分接受了商代的祭祀文化,在礼乐文化空前 发达的周代同样具有系统的祭祀机制,这在维护西周社会的等 级秩序、保障国家的繁荣稳定层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 可以看到,祭祀文化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突破口,

7、实际上自民国以来,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研究就得到了学界的 普遍关注,如傅斯年、王国维等一批民国学者从各自不同的领 域对于商周祭祀文化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工作。而后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第一批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视角下的商周祭祀文化研究 也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如郭沫若、翦伯赞等人,他们共同开创 了商周祭祀文化研究的新天地,也为当下的专题研究开辟了道 路,基本的研究路径和叙述方式被建构起来,一大批相应的专 著和专题论文持续涌现,而傅亚庶老师的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第二版)一书就是在新时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积极完善相应研究模式的重量级作品,既体现了前人研究的基本成果, 同时也彰显了作品本身较为独特的研究方式和叙述视角

8、。该书从整体上分为四个板块进行系统阐述和探究,进而又 分为十三章的内容。在第一个篇章即“商周以前的早期祭祀” 板块中,将叙述的视角放在了本作品的核心(商周)之前,以期达到知识体系层面中上下贯通的目的,也照顾到了祭祀文化 的时代延续性,在这一板块的内容中系统阐述了祭祀文化的起 源问题,从文化发生学的层面上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对于重 要的几个上古崇拜类型做了系统的专题研究,如自然神崇拜、 祖先神崇拜以及生殖神崇拜等,立足历史材料、神话传说,深 刻挖掘上古先民的精神世界,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也基本涵 盖了当下认知范围中的所有上古崇拜类型。第二篇“商周时期 的祀典与祭祀礼仪”则进入到了本著作的核心区域

9、,重点阐述 了商周时期的社祀、庙制以及祭祀礼仪等命题,梳理了商周时 期上自天子下至大夫的庙制系统,同时从时间的角度阐述了诸 如四时之祭(祠谕尝烝)、年终之祭(蜡祭)、数年之祭(棉 裕)等命题,材料充实,叙述详尽,使我们对商周时期的祀典 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同时这一部分对于商周时期的祭祀礼仪 进行了剖析,涉及了宗庙中的祭祖礼仪、丧葬中的祭祀礼仪、 军旅中的祭祀礼仪等系统内容,使我们对于不同领域的祭祀有 了概括性的了解。第三篇为“祭祀的运行与操作”,实际上从 动态的角度对商周祭祀文化进行剖析,让我们看到了在具体操 作和运行层面上的祭祀机制。这一板块一开始便抓住了祭祀运 行过程中的重要人员即所谓的神

10、职人员与司祭祀官这一主体, 叙述了巫的起源及其发展以及巫的基本职掌、巫的持续分化等 命题,同时涉及了 “祭祀中的牺牲及诸品物”这一命题,让我 们看到了一幅具有动态变化的祭祀文化图景。而实际上我们看到该书的第四篇是一个一定意义上带有结 语性质的篇章安排,涉及的具体内容也较为分散和多元,这一 板块共分为三个小节,整体上叙述了商周历史时期的祭祀文化 与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对上古舞蹈、文学 作品以及绘画三方面历史资料的梳理及挖掘以最终展示蕴含在 其中的祭祀文化因素,同时也很好地践行了文史互证等研究方 法。在第一节的内容中,着重立足商周时期的重要舞蹈形式即 万舞肆夏八风九歌等,重点剖析蕴

11、含在乐舞 形式中的祭祀文化特征,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因为实际 上商周时期的舞蹈主要是在祭祀场合中进行表演,具有较为强 烈的宗教性质,其中必然可以窥见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在 第二节内容中关注了文学作品中以诗歌为主要形式的祭祀文 化,重点选取了诗经中的祭歌和楚辞中的九歌进 行阐述,通过文本资料分析了祭祀文化的基本特征。最后一个 小节将叙述的视角定位在商周时期的绘画作品中,通过选取历 史上遗留下来的部分带有明显宗教因素的绘画作品进行系统阐 述,这也是对于绘画这种一手宝贵资料的具体利用,从实际的 研究文本成果来看,最终的效果是理想的,既丰富了作品的叙述范围,同时也使得整个叙述和探究有了明显扎实和

12、厚度的特 征,这有利于读者较为真切地感知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特征。我国的祭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整 个体系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深刻挖掘并积极剖析各个时期 的祭祀文化特征,是当下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命题,也是新 时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国民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商周 时期作为我们古代奴隶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古典文化形成 和酝酿的关键时期,对于春秋战国以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是重要的 命题。而在这方面,傅亚庶老师的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第二 版)一书作曲了突生的贡献。该书立足考古、文学诸多领域 的详实材料,系统梳理了商周时期祭祀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 部研究扎实、叙述科学的学术著作,值得相关的专业研究人员 和大中专院校学生参考和学习。(本文为2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黄帝祭祖 文化中的艺术性问题研究”,编号91302170001)(王鹃/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副教 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