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说课稿

上传人:岁*** 文档编号:52828691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来组织单元。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领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

2、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选择这篇课文,是缘于感动,也是缘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这堂课时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彰显自己独特的见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续写故事结局,从不同的视角研读父爱。过程与方法: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2、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教育资源

3、,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明白什么才是爱的真谛。重、难点: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二、说教法: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希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最大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学理念。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的父爱。加之,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播放直

4、观的地震现场,让学生更加被这对父子感动。2、在改写结局中感动于过程。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即使没有老师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因为正是由于这位父亲异于常人的行为,才使结局那么圆满、皆大欢喜。然而,当汶川地震中那一幕幕让人心酸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不断地放映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学生思考甚至选择,自己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还是在事情的过程中感动。假如,假如事情没有那么圆满,这位父亲不听所有人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不停地挖掘,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或者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

5、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学生们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还会吗?在这里,我将会利用远程教育设施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汶川地震中真实发生的“父与子”的故事。故事中的这位父亲挖了整整三天三夜72小时,最后却只能对着儿子尸体温柔的痴笑。孩子们一定会领悟到原来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结局,而是那个令人垂泪的过程。3、在细节中感动于真实的父爱。在采访与倾听孩子们预习体会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倾向,那就是他们会认为,那另外14位孩子的父亲过早地放弃了拯救自己孩子,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爱得还不够深,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那些父亲是胆小的、懦弱的。特殊时刻正常的理性被误解为“贪生怕死”,这让我感到害怕,因为这种误解将会衍生出

6、一种在我看来是畸形的价值观。我们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犊之情都是一样的,那14位父亲对儿女的无与伦比的爱以及丧子之痛,在课文对他们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是能够体会得到的,我总觉得我应该站出来,让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父爱去感动学生。三、说学法:1、找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2、读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使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3、议 在本课教学

7、中,我强调让学生“议”,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4、写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把对“这位父亲”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结局的续写之中,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四、说程序:1、以词概篇,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两组词语,由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抓住中心词,设置问题,统领全篇。)2、深层品读,感受父爱A. 走近父亲,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勾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用课件出示,再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小组同学相互交流感受。B. 引领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汇报。(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

8、机会,通过读、画、说、想这几个环节,充分体会、诵读,感受课文主旨,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3、将文改诗,感动父爱A. (课件出示)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到处是血迹。”改成一首小诗,(配乐)深情地读一读,体会到什么?B. 想象: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随后课件出示父亲的样子)(这一环节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用诗的形式浓缩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4、改变结局,升华父爱 A. 改变文章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单讨论这个结局出现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课件出示“汶川

9、地震中的父与子”)B. 让学生找出容易被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词句,从细节中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播放画面,观察并体会)5、续写结局,研读父爱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结局,把故事续写下去。并用自己的语言和亲身体会说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五、说应用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堂课的过程中,我选择的远程教育模式一:光盘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适当的穿插运用远教设施和教育教学资源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如:播放地震现场的情景,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父亲坚持不懈挖掘38小时的感人场景,这比起教师用干涩的语言奋力描述效果要强很多很多。利用光盘将课文的重点词句展示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品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仔细观看了特级教师武琼的讲座,她提倡的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教师的努力下,农远教育会越来越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便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精彩的瞬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