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凸轮机构杨可桢第六版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52827392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3章-凸轮机构杨可桢第六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3章-凸轮机构杨可桢第六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章-凸轮机构杨可桢第六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第3章-凸轮机构杨可桢第六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凸轮机构杨可桢第六版(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第第3 3章章 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第一节第一节 凸轮机构构成、应用及分类凸轮机构构成、应用及分类第二节第二节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第三节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第四节第四节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基本尺寸的确定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基本尺寸的确定本章总结本章总结2第一节第一节 凸轮机构构成、应用及分类凸轮机构构成、应用及分类一、凸轮机构的构成和应用一、凸轮机构的构成和应用 构成构成 特点特点 应用应用二、凸轮机构的分类二、凸轮机构的分类三、凸轮机构的基本名词术语三、凸轮机构的基本名词术语 31.1.凸凸 轮轮具有曲线状轮廓的构件具有曲线状轮廓的构件2.2.从动件从动件

2、作往复移动或摆动的构件作往复移动或摆动的构件 往复移动往复移动直动从动件直动从动件 往复摆动往复摆动摆动从动件摆动从动件3.3.机机 架架参考坐标系,支承构件参考坐标系,支承构件构构 成成应应 用用a)a)内燃机配气机构内燃机配气机构 b)b)绕线机构绕线机构直动从动件直动从动件摆动从动件摆动从动件4a)a)内燃机配气机构内燃机配气机构 b)b)绕线机构绕线机构5 高副联接,可较精确地实现任意复杂的运动规律,构高副联接,可较精确地实现任意复杂的运动规律,构件数目少,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件数目少,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 缺点:不易实现较理想的润滑,接触应力较大,易磨缺点:不易实现较理想

3、的润滑,接触应力较大,易磨损,寿命相对较短,凸轮制造困难,高速传动可能产生较损,寿命相对较短,凸轮制造困难,高速传动可能产生较大冲击。大冲击。 当凸轮作等速转动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当凸轮作等速转动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指位移、速度、加速度、跃度等)取决于凸轮轮廓的曲线形状取决于凸轮轮廓的曲线形状 ;反;反之,按机器的工作要求给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以后,可合之,按机器的工作要求给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以后,可合理地设计出凸轮的曲线轮廓。理地设计出凸轮的曲线轮廓。 特特 点点6二、凸轮机构的分类二、凸轮机构的分类1 1按凸轮的形状分类按凸轮的形状分类2 2按从动件形状分类按从动件形状分类3 3按凸轮与从

4、动件维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分类按凸轮与从动件维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分类4 4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类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类71 1按凸轮的形状分类按凸轮的形状分类盘状凸轮盘状凸轮移动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柱凸轮82 2按从动件形状分类按从动件形状分类v 尖底从动件尖底从动件v 滚子从动件滚子从动件v 平底从动件平底从动件v 曲底从动件曲底从动件93 3按凸轮与从动件维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分类按凸轮与从动件维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分类v力封闭凸轮机构力封闭凸轮机构v形封闭凸轮机构形封闭凸轮机构104 4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类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类直动从动件直动从动件摆动从动件摆动从动件对心式对心式偏置式偏置式11三

5、、凸轮机构的基本名词术语三、凸轮机构的基本名词术语 (1)基圆基圆 以凸轮转动中心为圆心,以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上的以凸轮转动中心为圆心,以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上的 最小半径为半径所画的圆。半径用最小半径为半径所画的圆。半径用 表示。表示。(2)推程推程 从动件从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近点向最远点的运动过程。从动件从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近点向最远点的运动过程。(3)回程回程 从动件从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远点向最近点的运动过程。从动件从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远点向最近点的运动过程。(4)行程行程 从动件的最大运动距离。常用从动件的最大运动距离。常用 h 表示行程。表示行程。(5)推程角推程角 从动件从距凸轮转动中心

6、的最近点运动到最远点时,从动件从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近点运动到最远点时, 凸轮所转过的角度。用凸轮所转过的角度。用 表示。表示。(6)回程角回程角 从动件从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远点运动到最近点时,从动件从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远点运动到最近点时, 凸轮转过的角度。用凸轮转过的角度。用 表示。表示。(7)远休止角远休止角 从动件在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远点静止不动时,从动件在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远点静止不动时, 凸轮转过的角度。用凸轮转过的角度。用 表示。表示。(8)近休止角近休止角 从动件在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近点静止不动时,从动件在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近点静止不动时, 凸轮转过的角度。用凸轮转过的角度。用 表

7、示。表示。(9)从动件的位移从动件的位移 凸轮转过转角凸轮转过转角 时,从动件运动的距离。时,从动件运动的距离。 位移位移 从距凸轮中心的最近点开始计量。从距凸轮中心的最近点开始计量。brsss 教材教材P42图图3512返回返回基本名词术语基本名词术语1.基圆2.推程3.回程4.升程(行程)5.推程角6.回程角7.远休止角8.近休止角9.从动件的位移13 1. 1. 位移位移s 的度量基准,一律从升程的最低位置的度量基准,一律从升程的最低位置A A点算起(不点算起(不论升程、回程);论升程、回程); 2.2.转角转角分别以本行程开始时凸轮的向径作为度量基准;分别以本行程开始时凸轮的向径作为度

8、量基准; 3.3.初始条件:初始条件:hstst,时,回程:时间,时,升程:时间00000h0几条规定几条规定 14第二节第二节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几种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几种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15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是指是指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凸轮转角(或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与凸轮转角(或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凸轮的轮廓曲线取决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故从动件的运动凸轮的轮廓曲线取决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故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设计凸轮的重要依据。规律是设计凸轮的重要依据。 运动参数运动参数 s、v

9、、a 之间的关系(即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数学之间的关系(即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为:表达式)为:22dddddd)(tstvatsvtss)(dddd)(dddddddd)(222fstvafststsvfs 在高速重载等情况下,在高速重载等情况下, 有时也考虑加速度的变化率有时也考虑加速度的变化率(跃度):)(d/d33ftaj16几种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几种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一、多项式类的运动规律一、多项式类的运动规律 1 1一次多项式一次多项式等速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 2 2二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等加速与等减速运动规律等加速与等减速运动规律 3 3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二

10、、三角函数运动规律二、三角函数运动规律 1 1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简谐运动规律) 2 2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摆线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摆线运动规律)三、组合型运动规律三、组合型运动规律 ncccccsn332210.是指从动件的加速度按余弦曲线或正弦曲线变化是指从动件的加速度按余弦曲线或正弦曲线变化17边界条件边界条件 。时,;时,hss000dddd1110actctsvccs常数1.1.一次多项式一次多项式等速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代入整理得从动件在推程时的运动方程为:代入整理得从动件在推程时的运动方程为:0ahvhs 从动件按等速运

11、从动件按等速运动规律运动时的位移、动规律运动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对凸轮速度、加速度对凸轮转角的变化线图转角的变化线图 在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处,由于在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处,由于速度发生突变,加速度在理论上无速度发生突变,加速度在理论上无穷大,导致从动件产生非常大的冲穷大,导致从动件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惯性力,称这种冲击为击惯性力,称这种冲击为刚性冲击刚性冲击。 其它多项式,如二次、五次等其它多项式,如二次、五次等多项式运动规律,求解过程与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求解过程与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类似。多项式运动规律类似。18 由加速度线图可知,由加速度线图可知,O O、A A、B B 三点的加速度三点的加速度有

12、突变,因而从动件的惯性力也有突变。由于加有突变,因而从动件的惯性力也有突变。由于加速度的突变为一有限值,惯性力的突变也是有限速度的突变为一有限值,惯性力的突变也是有限值。对凸轮机构的冲击也是有限的,故称之为值。对凸轮机构的冲击也是有限的,故称之为柔柔性冲击性冲击。2.2.二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22222442h ah vhs222224)(4)(2hahvhhs 00, /2/2推程阶段推程阶段 /2/2, 19 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加速度对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加速度对凸轮转角的变化是连续曲线,因而没凸轮转角的变化是连续曲线,因而没有惯性力引起的冲击现象,运

13、动平稳有惯性力引起的冲击现象,运动平稳性好,可用于高速凸轮机构。性好,可用于高速凸轮机构。3.3.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12018060()306030()61510(352432453423554433hahvhs推程阶段推程阶段201 1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加速度方程为半个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加速度方程为半个周期的余弦曲线,也称期的余弦曲线,也称简谐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则推程阶段。则推程阶段的加速度方程为的加速度方程为)cos(0aa 对上式积分,即得速度和位移方程,然后由边对上式积分,即得速度和位移方程,然后由边界条件求出待定系数

14、和积分系数,得余弦加速度运界条件求出待定系数和积分系数,得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为动规律的运动方程为)cos(2)sin(2)cos(22222hahvhhs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加速度在行程始、终点有突变,这会引起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加速度在行程始、终点有突变,这会引起柔性冲击柔性冲击。位移线图求法位移线图求法211 1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位移线图求法位移线图求法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即简谐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 简谐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点在圆周上作匀速运动时,它在这个圆的直径上的投影所构成的运动。 当从动件按简谐运动规律运动时,其加速度曲线为余弦曲线

15、,故称为余弦加速度运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动规律。 返回 (简谐运动规律位移线图按此运动规律就可作出)222 2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加速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加速度方程为整周期的正弦曲线,也度方程为整周期的正弦曲线,也称称摆线运动规律摆线运动规律。则推程阶段的。则推程阶段的加速度方程为:加速度方程为: 采用与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采用与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同样的方法得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同样的方法得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为:律的运动方程为:)2sin(0aa )2sin(2)2cos()2sin(222hahhvhhs 其运动线图如图其运动线图如图所示。由于加速度没

16、所示。由于加速度没有突变,因而在运动有突变,因而在运动中没有冲击。可在较中没有冲击。可在较高速度工况下使用。高速度工况下使用。位移线图求法位移线图求法将各 代入得各s值,再用光滑曲线将各s值的点连线得。232 2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即摆线运动规律。摆线运动规律。摆线运动规律摆线运动规律当滚圆沿纵坐标轴作匀速纯滚动时,圆周上一点的轨迹为一摆线。 此时该点在纵坐标轴上的投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称为摆线运动规律。 当从动件按摆线运动规律运动时,其加速度曲线为正弦曲线,故称为正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返回242 2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

17、速度运动规律位移线图求法位移线图求法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位移线图按摆线运动规律就可作出。 即:利用2Rh, R=h/ 2 作出。25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比较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比较26三、组合型运动规律三、组合型运动规律 随着对机械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随着对机械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满足工程的需要,根据上述基本运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满足工程的需要,根据上述基本运动规律的特点进行组合设计而形成新的组合型运动规律,其动规律的特点进行组合设计而形成新的组合型运动规律,其应用已相当广泛。应用已相当广泛。 例如例如改进等速运动规律改进等速运动规律,其行

18、程的起点和终点可用正弦,其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可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或加速度运动规律或5 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来组合,以避免任何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来组合,以避免任何形式的冲击。形式的冲击。27改改进进等等速速运运动动规规律律 其行程的起点其行程的起点和终点用正弦加速和终点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来组合,度运动规律来组合,以避免任何形式的以避免任何形式的冲击。冲击。 组合型运动规律图组合型运动规律图 28第三节第三节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根据选定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和其它设计数据,根据选定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和其它设计数据,画出凸轮的轮廓曲线或计算出轮廓曲线的坐标值。画出凸轮的轮

19、廓曲线或计算出轮廓曲线的坐标值。一、一、 凸轮机构的相对运动原理凸轮机构的相对运动原理二、二、 凸轮机构的轮廓曲线凸轮机构的轮廓曲线三、三、 凸轮廓线的设计凸轮廓线的设计图解法:图解法:1.1.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2.2.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29一、凸轮机构的相对运动原理一、凸轮机构的相对运动原理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结论结论: 复合运动中从动件尖复合运动中从动件尖顶相对凸轮运动的运动轨顶相对凸轮运动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了凸轮的轮廓曲迹就形成了凸轮的轮廓曲线。线。反转法反转法(假定凸轮固定不动

20、而使从动件连同导路一起反转) 目的:目的:通过机构的反向转动,使凸轮静止不动, 以便能在图上画出其轮廓。 平底从动件平底从动件滚子从动件滚子从动件)()(s 由于尖顶始终与凸轮轮廓接触,所以反转后尖顶的运动轨迹就是凸轮轮廓。30平底从动件平底从动件滚子从动件滚子从动件31 实际廓线实际廓线凸轮与从动件直接接触的廓线称为凸轮的实际廓线。凸轮与从动件直接接触的廓线称为凸轮的实际廓线。 理论廓线理论廓线对于滚子从动件,可把滚子圆心看作从动件的尖点,该点的复对于滚子从动件,可把滚子圆心看作从动件的尖点,该点的复合运动轨迹称为凸轮的理论廓线。实际廓线是滚子的包络线。合运动轨迹称为凸轮的理论廓线。实际廓线

21、是滚子的包络线。 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之间的法线距离处处相等,均等于滚子半径。因此,当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之间的法线距离处处相等,均等于滚子半径。因此,当已知凸轮的理论廓线方程和滚子曲线方程后,滚子的包络线方程就是凸轮的实际已知凸轮的理论廓线方程和滚子曲线方程后,滚子的包络线方程就是凸轮的实际廓线方程。廓线方程。 二、凸轮机构的轮廓曲线二、凸轮机构的轮廓曲线注意注意: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转角一般在理论廓线的理论廓线的基圆上基圆上量度,从动件的位移也是导路的方向线与理轮廓线基圆的交点基圆的交点至滚子中心至滚子中心之间的距离。32 1)尖顶从动件)尖顶从动件 对心对心 如图如图:已知:从动

22、件位移线图;已知:从动件位移线图; 基圆半径基圆半径rb(rmin) 凸轮转向:顺时针,等角速度。凸轮转向:顺时针,等角速度。求凸轮廓线。求凸轮廓线。具体设计步骤:略具体设计步骤:略注意注意:(1)取比例尺时,位移线图(一般需自己绘制)的比例尺与凸轮比例尺)取比例尺时,位移线图(一般需自己绘制)的比例尺与凸轮比例尺 一样,这样作图简便。一样,这样作图简便。(2)最后得到的凸轮廓线是理论廓线,因为从动件型式不同,凸轮的实)最后得到的凸轮廓线是理论廓线,因为从动件型式不同,凸轮的实 际廓线与理论廓线不一定重合。际廓线与理论廓线不一定重合。 对尖顶从动件来说,实际廓线与理论廓线重合为一条曲线;对尖顶

23、从动件来说,实际廓线与理论廓线重合为一条曲线; 对滚子(或平底)从动件来说,不重合。对滚子(或平底)从动件来说,不重合。图解法:图解法:1.1.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33对心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对心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34 1)尖顶从动件)尖顶从动件注意:注意:(3)对偏置直动从动件(即偏距)对偏置直动从动件(即偏距e0) 偏置偏置 如图:显然,从动件在反如图:显然,从动件在反 转转运动中,其运动中,其导路始终与凸轮轴心导路始终与凸轮轴心O保持偏距保持偏距e。因此,先作偏距。因此,先作偏距 圆(以圆(以O为为圆心,偏距圆心,偏距e为半径的圆),再以为半径的

24、圆),再以rb为半径作基圆,基圆与导路的交点为半径作基圆,基圆与导路的交点AO为为从动件的起始位置。从动件的起始位置。 具体设计如下(具体设计如下(如图:如图: ) : 沿(沿( )方向将偏距圆分成与位移线)方向将偏距圆分成与位移线图对应的若干等分,得若干个点;过各分点作偏距圆的切射线,得与基圆图对应的若干等分,得若干个点;过各分点作偏距圆的切射线,得与基圆的交点;再在各切射线上量取各位移得到各点,将这些点连起来即得理论的交点;再在各切射线上量取各位移得到各点,将这些点连起来即得理论廓线。廓线。(备注:备注:教材P46另一解法:在基圆上,沿( )方向将基圆分成与位移线图对应的若干等分,得若干个

25、点;再过各分点作偏距圆的切射线,在各切射线上量取各位移得到各点,将这些点连起来即得理论廓线。)图解法:图解法:1.1.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35偏置尖顶直动从动件偏置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盘形凸轮36 2)滚子从动件)滚子从动件 将尖顶从动件的尖顶改为滚子,则得滚子从动件。将尖顶从动件的尖顶改为滚子,则得滚子从动件。如图如图。对滚子从动件:对滚子从动件: (1)首先将滚子中心当作尖顶从动件的尖顶,按照上述尖)首先将滚子中心当作尖顶从动件的尖顶,按照上述尖 顶从动件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作出曲线顶从动件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作出曲线0;(2)以)以0上各点为中心画一系列

26、滚子,再作这些滚子的内上各点为中心画一系列滚子,再作这些滚子的内 包络线包络线,它就是凸轮的实际廓线,而,它就是凸轮的实际廓线,而0是此凸轮的是此凸轮的 理论廓线。理论廓线。 由图可知:基圆半径由图可知:基圆半径rb应当在理论廓线上度量。应当在理论廓线上度量。图解法:图解法:1.1.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37滚子直动从动件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盘形凸轮38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凸轮回转时,从动件绕轴在摆角凸轮回转时,从动件绕轴在摆角2max2max内内 往复摆动,往复摆动,如图如图。 已知:已知:凸轮轴心凸轮轴心O到从动件轴心到从动件轴心AO的

27、距离的距离OAO=lOA;基圆半径;基圆半径rb;摆;摆杆长度杆长度AOB=lAB;从动件的位移线图;从动件的位移线图(1 1- - 2 2 );凸轮以等角速度;凸轮以等角速度逆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方向转动。 求:求:凸轮廓线。凸轮廓线。 同样采用同样采用“反转法反转法”使整个机构以(使整个机构以()绕)绕O转动后,凸轮静止,转动后,凸轮静止,机架上支承机架上支承AO以(以()转动,同时摆杆以原有的运动规律相对机架摆)转动,同时摆杆以原有的运动规律相对机架摆动。动。特别注意:特别注意: 在摆动从动件的位移图上,横坐标为凸轮转角在摆动从动件的位移图上,横坐标为凸轮转角1 1 ,纵坐标是表示从,纵

28、坐标是表示从动件的角位移动件的角位移2 2 ,应选定角度比例尺(,应选定角度比例尺(/mm 或或 rad/mm) 具体设计步骤,见具体设计步骤,见P4849。图解法:图解法:2.2.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39尖顶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尖顶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40还应注意几点:还应注意几点:1)所作的凸轮廓线是理论廓线。对尖顶从动件来说,该理论廓线就是实所作的凸轮廓线是理论廓线。对尖顶从动件来说,该理论廓线就是实际廓线,而对滚子(或平底)从动际廓线,而对滚子(或平底)从动件,则需过理论廓线上的点作一系件,则需过理论廓线上的点作一系列滚子(或平底),然后作它们的列滚子(

29、或平底),然后作它们的包络线得到其实际廓线。包络线得到其实际廓线。2)由右图可见,尖顶从动件的理论由右图可见,尖顶从动件的理论廓线(即实际廓线)与线段廓线(即实际廓线)与线段AB(摆杆)在某些位置已经相交。(摆杆)在某些位置已经相交。因此,在考虑机构的具体的结构因此,在考虑机构的具体的结构时,应将从动件做成弯杆形式,时,应将从动件做成弯杆形式,以避免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凸轮以避免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凸轮与从动件发生干涉。与从动件发生干涉。图解法:图解法:2.2.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41第四节第四节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基本尺寸的确定基本尺寸的确定 一

30、、一、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二、二、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 1. 基圆半径的设计基圆半径的设计 2. 滚子半径的设计滚子半径的设计 42一一.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压力角压力角 从动件在高副接触点所受的法向压力与从动从动件在高副接触点所受的法向压力与从动件在该点的线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件在该点的线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 Fy= Fncos , Fx= Fnsin Fy , , Fx 当当 到一定程度,到一定程度,Fx 在导路中引起的摩擦在导路中引起的摩擦阻力阻力Fy时,无论凸轮加给从动件的作用力多大,时,无论凸轮加给从动件的作用力多大,从动件都不

31、能运动,这种现象称为从动件都不能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自锁自锁。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凸轮设计的重要参数。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凸轮设计的重要参数。 运动过程中,压力角的大小是变化的。运动过程中,压力角的大小是变化的。 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要小于许用压力角,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要小于许用压力角, 即:即: max 推荐:直动从动件推程推荐:直动从动件推程 30; 摆动从动件推程摆动从动件推程 45。431. 基圆半径的设计(一)基圆半径的设计(一)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在推程任一位置时压在推程任一位置时压力角的表达式为:力角的表达式为: srsbddtan 其

32、中,其中,ds/dds/d v v2 2/ /1 1 位移曲线斜率位移曲线斜率 (该式用瞬心法推出,不具体推导)(该式用瞬心法推出,不具体推导)分析结果:分析结果: 基圆半径越大,压力角越小。基圆半径越大,压力角越小。从传力的角度来看从传力的角度来看,基圆半径越大越好;,基圆半径越大越好;从机构紧凑的角度来看从机构紧凑的角度来看,基圆半径越小越,基圆半径越小越好。好。 在设计时,应在满足许用压力角要求满足许用压力角要求的前提下,选取最小的基圆半径的前提下,选取最小的基圆半径。 441. 基圆半径的设计(二)基圆半径的设计(二)对偏置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对偏置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33、 可得其在推程任一位置时压力角的表达式为:可得其在推程任一位置时压力角的表达式为: 分析结果:分析结果: 为了减小推程压力角(上式分子作减运算):为了减小推程压力角(上式分子作减运算):凸轮逆时针转,从动件导路偏置凸轮轴心右侧;凸轮顺时针转,从动件导路偏置凸轮轴心左侧。注意:注意:用导路偏置法可使推程压力角减小,但用导路偏置法可使推程压力角减小,但同时却使回程压力角增大,所以偏距同时却使回程压力角增大,所以偏距e e不宜过大。不宜过大。(该式也用瞬心法可推出,不具体推导)(该式也用瞬心法可推出,不具体推导)45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滚子尺寸的设计要满足强度和运动特性。滚子尺寸的设计要满足强度和运

34、动特性。 从从强度要求强度要求考虑,滚子半径一般应满足:考虑,滚子半径一般应满足:rr2. 滚子半径的设计滚子半径的设计rar 从从运动特性运动特性考虑,不能发生运动的失真现象。为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考虑,不能发生运动的失真现象。为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要对滚子半径加以限制。要对滚子半径加以限制。 b)5 . 01 . 0(rminr8 . 0r如果结构或刚度的需要,滚子半径不能减小而又出现上述“变尖”或“失真”时,可加大基圆半径,此时凸轮廓线上各点的曲率半径随之变大。461、凸轮基圆半径rb 的确定,不但与结构尺寸有关,还影响到压力角以及凸轮实际廓线的变尖和失真问题。 在结构尺寸许可的情况下,应尽

35、可能取较大的基圆半径rb ,这样可以改善凸轮机构的传力特性,避免自锁和失真现象的发生。2、设计一个凸轮机构,除了必须正确地选择推杆的运动规律外,正确地确定凸轮机构的各基本尺寸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确定凸轮机构各基本尺寸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设计空间、结构条件、许用压力角、机械效率及自锁、失真等),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加以处理。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特别考虑:特别考虑:47 1. 1.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及应用;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及应用; 2.2.熟悉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点;熟悉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点; 3.3.理解相对运动(也称理解相对运动(也称“反转法反转法”)的原理;)的原理; 4.4.掌握常用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图解法);掌握常用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图解法); 5.5.学会确定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基圆半径和滚子半学会确定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基圆半径和滚子半 径等基本尺寸。径等基本尺寸。本章总结本章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