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从历史到课堂

上传人:ail****e3 文档编号:52805299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元二次方程从历史到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元二次方程从历史到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元二次方程从历史到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一元二次方程从历史到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二次方程从历史到课堂(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元二次方程:从历史到课堂皇甫华汪晓勤(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上海,200062)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价值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引起西方数学家、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们的关注1 .197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简称 HPM成立,使得数学 史与数学教育关系成为一个数学教育中的一个研究领域.自此,人们对于数学史的作用进行了更为广泛的探讨.英国数学史家John Fauvel总结了应用数学史于数学教学的各种理由如下2 : (1)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2)改变学生的数学观;(3)因为知道并非只有他们自己有困难,因而会 感到安慰;(4)使数学不那么可怕;(5)有助于保持对数学的兴趣;(6)给予数学

2、以人文的 一面;(7)有助于解释数学在社会中的作用;(8)有助于发展多元文化进路;(9)历史发展有助于安排课程内容顺序;(10)告诉学生概念如何发展,有助于他们对I念的理解;(11)通过古今方法的对比,确立现代方法的价值;(12)提供探究的机会;(13)过去的发展障碍有助于解释今天学生的学习困难;(14)鼓励优秀生看得更远;(15)提供跨学科合作的机会.因此,正如John Fauvel和van Mannen所指出的那样,”对于数学史引入数学教学的研究, 乃是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网HPM立以来,特别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数学教育家、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史在 数学课堂上的具体运用作了

3、许多探索和尝试,John Fauvel总结了数学史的各种用法如下2:(1)介绍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2)运用历史引入新概念;(3)促使学生理解为他们所学概 念提供解答的历史问题;(4)讲授数学史课;(5)利用历史上的数学教材设计课堂练习和作 业;(6)举办历史主题的展览;(7)运用历史上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方法和技术;(8)探索过去的错误、另类观点以帮助今天的学习者理解并解决困难;(9)借鉴历史设计一个话题的教学方法;(10)基于历史信息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国外学者、教师运用数学史于数学教学的一些具体案例,能为我们的教师提供借鉴,给他们一些启发,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历史的视角.本文介绍

4、L.Radford和G.Gucrette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教学设计4.该设计借鉴了古代巴比伦人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几何解法.3大英博物馆藏巴比伦泥版BM13901上有如下问题:“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之和为3 ,求边4长.”解法:“置投影(projection ) 1,半之,得1. 1和1构成矩形,将-与3相加, 2 224411/21/2图11/2L -11得1,从中减去一,即得边长为-(分数为今天的写法)数学史家H的rup认为,巴比伦7图2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Al-Khwarizmi,780?850?)也用上述方法来解二次方程.在代数学中,花拉子米给出次方程x2 +10x = 39的两

5、种几何方法,22人上述解法的依据乃是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将置于正方形一边上的长为1、宽与正方形边长相等的长方形按虚线剪开,剪下的一半置于正方形的另一边,然后补一个边长为、.一 一 .3 11 一 正万形,即得一大正万形,其面积为 -=1 ,边长为1,减去一,即得所求正万形的边类似地,耶鲁大学所藏巴比伦泥版YBC6967上的一个问题相当于说,已知两数乘积为 60,它们的差为7,求这两个数.以今天的记数法来表示,解法如下:取 7的一半,得自乘,得121 ;与60相加,得72-,开方,得81.记下81 ,分别减去和加上81 ,数为5,另一数为12.所用几何方法如图 2所示.如图3所示.x5x25x5

6、x25x5x54): (1)取边长为10的正方形,其面积为 100; (2)割去面积为按虚线剪去小矩形(长为4的正方形(边长为 2),余下的面积为 96; (3) 将小矩形竖直放置在右侧.8,宽为 2); (4)(2)(3)10+210-2(4)于是,所求的矩形长为12,宽为8.接着,教师让学生用几何方法解类似的问题:“已知矩形的半周长为 12,面积为30.求1几何方法之引入先让学生分组合作,用任何方法解下面的问题:问题1已知矩形的半周长为20,面积为96。求矩形的长和宽.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用硬纸板介绍几何方法如下(图矩形的长和宽.”注意,此时应割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无理数。让学生书面

7、总结解这类问题 的一般步骤.2合作讨论与提出问题(1)所求矩形的长和宽为分组讨论解上述问题的步骤、出现矛盾的情形,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其他组介绍自己所在 组的讨论结果.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类似问题,分别要求: 整数;(2)所求矩形的长和宽不能为整数3新的矩形问题教师提出新的问题:问题2 矩形的长为10,宽未知.在矩形一边放一正方形, 如图所示.已知矩形和正方形 面积之和为39.问矩形的宽为多少?让学生用解问题1的方法来解本题.若学生不能完成,教师用硬纸板来演示新的解法 (图39+25=64,从而得边长为 8.因此,5): (1)将原矩形沿竖直方向分割成两半;(2)其中一半粘到正方形的底边;(3

8、)在右下角补一个边长为5的小正方形.于是,整个正方形的面积为x+5=8, x=3.接着,教师让学生解类似的问题,并书面总结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图54合作讨论与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上述问题的步骤.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其他组介绍自己所在组的讨论结果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类似问题,分别要求:(1)矩形的长和宽为整数;(2)矩形的长和宽为分数;(3)矩形的长和宽为无理数5求根公式的再发现教师提问:根据前面总结的解题步骤,能否找到一般公式,直接求得问题2以及类似问 题的解呢?引导学生用字母 b表示问题2中的矩形的长,c表示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分组讨论矩形宽的计算公式:b2 bx-,1c 22教师将上述几何

9、问题翻译成代数语言:二次方程,如(2)x2 bx = c.上式即为该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教师让学生用该公式解具体的2_2_x +8x = 9 , x +15x=75 等.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找出次方程2,(3)ax bx = c .的求根公式.引导学生将二次项系数化成 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 a,即得方程(2)形式:2 b cx -x 二-.a a故在公式(1)中用b代替b,用c代替c,即得公式(4)最后,考虑一般方程(5)显然,(5)写成(3)的形式,就是ax2 +bx = -c,因此,在公式(4)中用c代替c,即得方程(5)的求根公式x=a 2a 2a或即-b - -b2 -4acx 二2a

10、为了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所有根,我们必须考虑b2-4ac的负平方根,因此,方程(5)的完整的求根公式即为-b - b2 -4ac x =.2a本设计属于Fauvel所说的数学史的第 9种用法一一“借鉴历史设计一个话题的教学方 法”,它所依据的是历史发生原理,即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过程与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具 有相似性.从历史上看,从古代巴比伦、希腊、中国,到中世纪的阿拉伯(花拉子米)和欧 洲(斐波纳契),人们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都运用了几何方法.因此,通过几何方法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较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发生教学法的主要特征之一一一主题之 可接受性,即所引入之新主题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

11、础之上.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由于古今数学发展水平、学习条件和环境的巨大差异,今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过程与概念 的历史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似性只能是相对的、不严格的.就一元二次方程而言,中世纪以前人们对几何方法的依赖是与修辞代数这一代数学发展的初级水平息息相关的.而今天,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之前,已经完成了从算术到符号代数这一代数学高级水平的过渡.如果教学中过于依赖几何方法,那么学生的思维反而会受到束缚.因此,本教学设计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参考文献1汪晓勤等.HPM的历史渊源(J).数学教育学报,2003 (3).2 Fauvel, J. Using history in mathemati

12、cs education.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1991, 11(2): 3-6.3 Bagni, G. T. et. al. Ancient Zara game and teaching of probability:an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Italian High School. Proceedings of MCOTS-2Oshkos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999.4 Radford, L., Gu4ette,G. Second

13、 degree equations in the classroom: a Babylonianapproach. In: V. J. Katz (Ed.), Using History to Teach Mathematics, Washington: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0. 69-75.5 Robson E. Neither Sherlock Holmes nor Babylon: a reassessment of Plimpton 322. Historia Mathematica, 2001,28: 167-206.6 Struik, D. J. A Source Book in Mathematics .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本文已经刊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