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理特征

上传人:yo****e 文档编号:52722412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理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理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理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理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理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理特征 以及灾害防治的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理科学 第四小组 组长杨琳 成员甘小燕、廖于菁、卢扬妹、廖丹丹、潘才远、朱顺利、石仕倩、杨忠飞、李娟 摘要本文讨论了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土壤植被、 自然资源以及灾害的防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对漓江流域的保护和漓 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地形地貌 1.1概况 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岩性比较复杂在流域中下游地区以硫酸盐岩为主体形成以溶蚀作用为主的热带岩溶地貌景观在桂林城区以北及城区以南东西两侧则以碎屑岩分布为主因侵蚀作用形成中低山丘陵地貌。 1.2漓江桂林市段的地形

2、所具有的优势 一是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及峰林平原地形群峰与溶岩的规模、数量与奇美程度举世无双二是漓江支流丰富山水相依曲折迂回为秀丽的喀斯特山色增添了无限的风光和神韵三是流域内山峦叠嶂、溪谷纵横、巍峨壮观的碎屑岩地貌与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岩溶地貌紧紧相连加上丰富的植被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 2、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水文气候 2.1 气候状况 漓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年均气温19.1、多年平均降雨量1627mm年均日照1553.09h无霜期长达308d年均相对湿度80非常适合于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但由于漓江是雨源性河流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受季风活动影像丰枯水季明显每年3-8月的丰水期

3、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6而9月至翌年2月的干旱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4左右往往造成严重的秋旱对流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2.2 水文状况 2.2.1 总体情况 漓江属于雨源型河流河川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年降雨量丰沛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又由于缺少对径流进行调节的控制性水利工程造成了漓江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洪涝成灾枯水期江河干枯河床裸露的恶劣状态 漓江水域因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以及岩层和地貌自上游至下游的规律性变迁使水网状态的密度也存在自上而下的分区径流量受降雨支配具有暴涨暴落的特点由于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地区内水资源降水量受到影响有些年份枯季出现水量枯竭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问题。以桂林水文站 资料为

4、准上游集雨面积2860km2多年平均流量127m3/s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0.9m3/s每年3-8月为丰水期其径流量约占全年80 其中5-6月约占40左右9月至次年为枯水期其径流量约占全年的20而最枯的1月仅占全年径流量的2。 2.2.2材料分析 从水文系统详细的资料分析表明漓江流域的年降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洪水频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游三大林区的连续砍伐林种变异结构欠合理阔叶林减少致使流域上游涵养水源功能不断下降植被对土壤的报复能力降低从而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增多。 3、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土壤植被 3.1土壤 研究区土壤由石灰岩风化形成为红粘土。从峰顶到洼底厚度逐渐增加峰

5、顶附近多为裸岩虽有土层但极为浅薄且集中于裂缝石沟之中峰坡土壤厚度增加多不超过20-30cm连续性极差呈斑块状分布石缝土层可厚达100cm以上但岩面多裸露化洼底相对土层教深厚但超过100cm的很少40-50cm较为常见保水性很差塌陷不发育。 3.2植被 植被以灌木杂草为主洼地农作物属于旱生雨养型。因为土层厚度薄、贫瘠不连续生境恶劣致使漓江边植被相对稀少。例如桂林岩溶区的森林覆盖率仅16.6大大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38.8而岩溶区植被的石生性、耐旱性和喜钙性又使得树种减少无高级的乔木仅有以灌木和藤本、草本为主的低级植物品种。 4、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自然资源 4.1生物资源 4.1.1植物多样性概况

6、漓江风景区内有丰富的常绿阔叶林温性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等10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平均森林覆盖率达62囊括了中国亚热带地区的所有植被类型。 4.1.2动物多样性及漓江市区段鱼类现状 动物种类也极其丰富但在市区段主要以漓江鱼类为主根据30年来数据分析漓江鱼类多样性总体呈以下趋势 相对广西周边省份漓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处于较高水平 相对于广西周边其他江河漓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处于较高水平 漓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鱼类种类大幅下降鱼类的数量明显减少漓江鱼类单种种属所在比例越来越高漓江越来越多的属有单属种方向变化的趋势资源日益减少。

7、 近年来由于无度无序的捕捞特别是小眼网捕鱼及产卵季节捕鱼严重地破坏鱼类的生产和繁殖种类不能及时补充致使鱼类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现在漓江水生生态系统离基础营养源近的生物种群数量及分布亦比较正常但食物链营养级高端的鱼类种群数量日趋枯竭水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状态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维修漓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及修复特别是鱼类的恢复与养护已刻不容缓。 4.1.3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联系的间接使用价值约占其总价值的95这一部分价值也正是生态旅游存在并大行其道的资源基础。 4.1.4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居民生产生活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漓江至风景区阳朔以

8、上流域总人口160万人耕地面积15.64104km2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给流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森林面积减少二是生态功能降低。主要因素是周边地区的居民主要还是依赖个体发展经济森林不同程度遭到破坏。 旅游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旅游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生物个体的影响旅客活动使动植物繁殖习性变紊乱个体生命周期被干扰甚至阻断甚至造成物种灭绝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反复的旅客线路会破坏土壤物理结构降低土壤层厚度导致地力衰退从而破坏动植物生活的基础环境旅游活动造成的垃圾会造成土壤营养状态改变使生态系统被破坏 对景观价值的影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量伐除植物导致植被覆盖

9、减少植物结构改变景观价值降低。 保护对策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义要摸透相抵开展风景区生物多样性的分类保护 处理好保护与当地居民住户生产、生活的关系。 让旅游者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者 处理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4.2水资源 4.2.1水资源的基本概况 漓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支流桂江上游一段的称谓发展于桂东北猫儿山老山界上于平乐县与恭城河交汇处全长214km2汇水面积12285km2桂林河段流量为133m3/s平均年流量41.8108m3平均年径流量1461.5mm3. 4.2.2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随着历史的推进漓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漓

10、江出现各种特大灾害频率不断加快下表为桂林洪水和旱灾的历史统计。 世纪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洪水灾害年数 1 2 7 5 5 12 8 7 23 旱灾年数 3 5 7 6 8 14 从表中可看出从12世纪到20 世纪洪水灾害逐年增加特别是到20世纪发生洪灾的年数翻倍增加而旱灾从早世纪的无现象到近代的几年一遇 流域降水量时空分配不均而且处于漓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岩溶区地下渗透强河网水系不发育各地塘、池蓄水能力差进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塘、池干涸造成枯水期严重缺水丰水期涝灾频繁。 漓江水质下降各污染物如P、N、COD、BOD5等由于市区沿岸餐饮店大量增设难

11、免排入大量含有高有机成分的废水这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的温度、PH值不同程度增加严重破坏了生态多样性。 枯水期水污染严重由于流域生产与生活排污量显著增加到了枯水期流量减少河流稀释与自净能力下降污染严重增加。 桂林市城区附近水域面积不断减少据相关史料记载桂林建城之初四周水域宽广城内城外湖塘众多宋代城市膨胀濠塘外扩北宋崇宁年间开凿了一条从虞山脚下引漓江水至隐山的潮宗渠即包围隐山的西湖子明清以来宋代濠塘渐废形成了今日的杉湖、榕湖、西清湖、宝贤湖、死泽湖等环城五湖潮宗渠被淹没黄泽湾被填平且被高楼大厦所占据唐代的濠塘已早也成为今日之繁华街道。 5、灾害防治 5.1技术措施方案 针对洪灾、旱灾应该改变桂林

12、城市供水方案供水源由漓江改用青狮潭水库青狮潭水库质量好无污染又可靠也不与旅游争水。 漓江上游修建川江、斧子口两座水库既可以调节洪涝又可以补水枯季还可以发电。 实施生物工程增设涵养水源的作用即提高上游的覆盖率。 取消向漓江抽水的各泵站。 5.2政府行为 5.2.1针对市民及相关部门的措施 建立漓江管理专门机构实行全流域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 编制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遵循自然规律抓紧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需要和可能区别轻重缓急分步组织实施。 青狮潭水库应划归桂林市统一管理。 严格执行环保法、森林法等对漓江风景名胜区有保护作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与全国风景名胜区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将国家级漓江风景区列入世纪自然遗产地名单真正成为世纪人民的遗产得到世界人民的遗产得到世界人民的爱护与保护。 5.2.2针对沿岸餐饮的环境管理 需要加大对餐饮废水的排放的管理力度最好将餐饮也废水并入城市污染管网经处理后排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注意餐饮服务的选址合理符合桂林城市规划和环境功能要求。 6、小结 通过我们小组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的研究我们发现我们的漓江正面临着种种难题生物多样性正在被破坏水质也日趋下降。这些问题关系着漓江的未来也代表着桂林的为未来希望相关部门和市民能够重视对漓江的保护让我们走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美好的漓江建设和谐的桂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