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谈诗》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2372428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人谈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人谈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人谈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诗人谈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人谈诗》(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诗人谈诗 主备内容二次备课(备课人:_)【教学目标】1、了解新诗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味诗歌中“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美,理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思想内容。 3、学习作者是怎样将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和形成的评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在诗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这是教学本文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尝试通过朗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学会在赏析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诗歌中体现的诗意,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一代人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诗歌只有短短的两

2、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首诗该如何理解呢?(明确:抓住“黑夜”、“黑色”以及“光明”,我们可以理解到这一代人追求光明的本性是多么顽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环境中生成,但他们追求光明的本性也不会磨灭。黑暗的巨大和善性的顽强在对比中得到了彰显。一代人被浓缩成一个不屈的形象,无尽话也被浓缩成短短的两行诗。其实不仅是顾城,有很多的其他诗人作家身处黑暗,也在顽强的追寻光明,像古代的屈原、杜甫,现当代的鲁迅、鲁藜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鲁藜,去体味身处黑暗的他对光明的渴求。二、诗歌讲析1、初读感悟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首小诗认真读一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语速和语调进行诵读。组织两到三名同

3、学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2、再读描绘(1)请一位同学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朗读诗歌。(2)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把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图景表述出来。(温馨指津:从刚才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用的语言很生动,也竭力将诗中的形象、图景描绘出来了。不过,从大家刚才的评价中我们也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描述虽生动,但似乎少了灵性,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那么,原因何在呢?我想,这或许与同学们没有考虑到诗歌的意境有关。)一首好诗问世,往往会不胫而走,万口争传,洛阳纸贵。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艺术真谛往往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妙处。那么,妙处是什么呢?这就应探索诗歌背后的艺术色彩。如

4、何去探索诗歌背后的艺术色彩呢?这就得从诗歌语言上入手,从诗歌语言中找寻意象,去体会它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境界或意境,从而在一种或几种意境的基础上形成心灵的空灵世界。(3)引进概念意象: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3、精读赏析(从语言、意像入手,体会意境,品味感情)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把这首小诗诵读一遍,边听边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听完后说说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5、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句子?为什么?)组织交流、评价。可以结合下面问题:(1)“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第一节诗写月光引发的错觉,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作者为什么会错把“月光”误认为是“阳光”?说说你的理解。明确:诗的第一节只有三行,十八个字。第一句是客观叙述,“月光流进门槛”,一个“流”字,是诗人的主观感受。用了这个“流”字,使月光照在大地上的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诗的第二句,“我以为是阳光”,这可能是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这种错觉,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这里的阳光还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诗的第

6、三句,“开门,还是深夜”,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又是颇含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这句话是在另一层次上对现实的真实感受。(从以上对这三行诗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诗人在十八个字里隐藏了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精练的语言所具有的艺术魅力。)(2)诗的第2节中为什么用“仿佛”一词?仿佛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种“好像是”的感觉。但是用在这里正是地方。“好像是”风吹动月亮的弓弦而使他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是诗人的想像。如果是写实,反而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是“仿佛”,就把想像合情合理地表现出来。可见准确地使用词语对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

7、要。(3)第三节诗写月光下眺望所见景物,你能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述出其中的意境吗?试试看。“河岸被山影压着”中的“压”字,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诗人独自面对大地,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压”字,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既写出了现实的黑暗,又表现出诗人盼望黎明不到的压抑心情。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着。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 当时还处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诗人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的洗礼,但是整个中国还处在黑暗之中。

8、最后两句诗,作者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这是冷静和成熟的理智。小结:诗歌通过精练准确的语言,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三、研读诗人谈诗:1、导入 老师很喜欢这么一首小诗,题目叫“偶然”,其中有这么几句: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我们将继续走进诗人谈诗,去感受两位诗人交会的一刻,去领略在那一刻,他们“互放的光芒”!2反复诵读,自我赏析反复诵读诗歌。小组交流随文批注。同学之间把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换,互相评价。把你们组的集体智慧展示给同学们。3对比阅读,学习方法读曾卓的评论。

9、把你认为与作者的见解不同的可以拿来共同鉴赏。将自己的见解与作者的评价比较,看看自己与作者相差多少,相同的是哪些,哪些不及作者,哪些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加以纠正。说一说他的评论比我们的分析丰富深刻的地方有哪些? 联系原诗,说一说曾卓的评论为何会如此深刻透辟?抓住要旨,体味意境;展开联想,丰富内涵;联系时代,深化主题。小结: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鲁蓠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精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学习诗歌评论的一些常识做出了榜样。4.再读原诗,品味涵咏小结:领略了诗的意境之美,今后在赏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宁静深沉的、也许是冷清肃杀的、也许是喧闹盎然的,我们要通过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五尝试赏析,学写评论自读余光中的乡愁,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写一篇评论中学生谈诗。要求:1、对诗的理解要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2、要进入诗的意境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联想,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3、要做到简练明晰。板书设计:宁静月光 沉睡 动中有静 意境深沉深夜 压 静中有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