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52372258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一、知识网络 二、高考考点1、运用重要不等式a2+b22ab(a、bR)或 (a、bR+)判断或证明所给不等式的命题是否成立;2、在给定条件下求有关式的取值范围;3、在给定条件下求有关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以最优化问题为主要题型。三、知识要点(一)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与求解不等式的基本依据,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用,我们将不等式的性质划分为“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两个类别。1、 关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称性:ab bb,bc ac(3)“数加“法则:ab a+cb+c推论:a+bc ac-b(移项法则)(4)“数乘”法则:ab,c0 a

2、cbc;ab,c0 acb,cd a+cb+d;(2)同向的正数不等式两边“相乘”:ab0,cd0 acbd;(3)正数不等式两边“乘方”:ab0 anbn0(n N*);(4) 正数不等式两边“开方” 认知:上述所有不等式的性质均可应用于证明不等式,但只有部分不等式的性质,可应用于解不等式,可应用于求解不等式(保证等价变形)的性质为1(1);1(3);1(4)及其2(3);2(4)(二)基本定理及其推论定理1:如果a,b 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推论(平方和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定理2:如果a,b R+,那么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推论1(

3、和的平方不等式):若a,b R+,则(a+b)24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推论2(最值定理):设x,y均为正数,则(1)当积xy为定值P时,和x+y有最小值 (当且仅当x=y时取得);(2)当和x+y为定值S时,积有最大值 (当且仅当x=y时取得);四、经典例题例1(1)若x,y R+且 的最大值.(2)若x,yR且xy0,x2y2,求uxyx2的最小值.分析:注意运用最值定理解题的要领:一正二定三相等(1)欲求积 的最大值,首先致力于“凑因子”,为凑出已知条件下“和为定值”的正数之积而变形u,若u的表达式的部分因子在根号外,则可考虑使这一部分进入根号或考察u2: (2)欲求和xy+x

4、2的最小值,首先致力于“凑项”,为凑出已知条件下“积为定值”的正数之和而变形u,若有可能,将u化为一元函数,问题分析会更明朗一些。解:(1)注意到这里x0,u0, = (当且仅当 ) 时等号成立)。 (2)由已知得 =3(当且仅当 时成立)umin=3(当且仅当x=1且y=2时取得)点评:遇“积”凑因子,在主体部分凑出“若干因子之和为定值”的形式;遇“和”则凑项,在主体部分凑出“若干项之积为定值”的形成,完成此番设想后,进而再考察有关各数“相等”的可能性。例2 (1)若x,y,a,b R+,ab,且 ,求ux+y的最小值;(2)若0x0,求 的最小值.分析:对于(1)如何利用 ,这一条件通常用

5、法多是作“1的替换”或作“三角替换”;对于(2),注意到这里0x1,并且两个分母之和为1:x+(1-x)=1,在 (1)的基础上易于寻出解题思路。解:(1)解法一(利用“1的替换”):x,y,a,b R+ 解法二(运用“三角替换”):注意到 令 则有x=asec2,y=bcsc2u= asec2+bcsc2=(atan2+bcot2)+(a+b)(当且仅当atan2bcot2 时等号成立) (2)注意到这里0xc(利用三角形的普通性质) a+b+c2c又a+b+c=4c0,则由得 ;若b0, 则由得-1b0由解得-1bbc,不等式 恒成立,求k的最大值(2)已知x,y R+,且不等式 恒成立,

6、求a的最小值分析:此恒等式问题与最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寻求有关式子的最值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利用重要不等式。解:(1)abc原不等式恒成立 恒成立 令 则 ku的最小值 又 (分子主动与分母沟通联系) 4(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umin=4(当且仅当a+c=2b时取得) 于是由、得 k4,即k的最大值为4(2)不等式 恒成立 恒成立 恒成立(为便于利用重要不等式而变形) 恒成立(化生为熟转化成功) 令则 au的最大值x,yR+ (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x=y时取得) 于是由、得 ,即a的最小值为 例5已知a,b R+,且a+b=1,求证:(1) (

7、2) (3)(4) (5) (6) 分析:对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条件的适当运用是证明的关键环节,对于题设条件中的等式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i)直接代入:以a+b=1或(a+b)2=1代入;(ii) 换元转化:令a=cos2 , (iii)借助“外因”联合推理:由已知等式联想有关的重要不等式,二者联合导出已知条件的延伸。联想1:由已知等式本身联想重要不等式:a,b R+,且 (1)由左边a+b联想重要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2)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联想2:由已知等式的等价变形联想重要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等

8、号成立)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这与联想1中推出的结果殊途同归.对已知条件作以上挖掘延伸之后,再证明所给例题便是水到渠成。证明:(1)证法一(分析转化、化生为熟):原不等式 又 不等式(*)成立,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化整为零,化隐为明);注意到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同理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2)利用前面的推论,左边 (3)略(4)利用前面的结论,左边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5)利用前面的推论得 为了构造同向不等式,对左边配方:左边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6)解法一:

9、(为了构造“同向不等式”)硬性提取 后再作变形):左边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左边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解法二:仿(5)之解法,留给同学们练习点评(1)的证明告诉我们,对于感觉生疏的不等式的证明,要注意通过等价变形来认知它的本来面目;其它问题的证明则告诉我们,条件不等式的证明中,已知条件延伸的主要方向,品悟本例的证明思路,对证明其它的条件不等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或迁移作用。例6、(1)已知x,y R+,且x+y=1,试求 (i) 的最小值;(ii) 的最小值。(2)已知a,b R+,且a3+b3=2,求证: (i)ab1; (ii)a+b2分析:对于(1)本质上是例

10、5 (5)(6)的改作题;对于(2),仍可仿照例5中已知条件的延伸手法来寻觅解题思路解:(1)从略(2)证明:注意到已知条件a3+b3=2 (a+b)(a2+b2-ab)=2 (i)由式左边联想重要不等式 a2+b22ab 由得 a2+b2-abab0 由得 (当且仅当a=b=1时等号成立) 由、得 (当且仅当a=b=1时等号成立)(ii)由式左边联想重要不等式 由、得 (当且仅当a=b=1时等号成立) (a+b)38 a+b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命题得证点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中要注意知识、方法与策略的迁移,对于(2),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a3+b3=2“实施等量替换”,只是效果

11、不一定理想,事实上,设 则 ;(i)得证;而a+b2则难以证明,同学们不妨一试.五、高考真题1、对于0a1,给出下列四个不等式: (1) (2) (3) (4) 其中成立的是( ) A.1与(3) B.(1)与(4) C.(2)与(3) D.(2)与(4)分析:从0a1入手去比较1+a与 的大小0a1 又当0a1时,y=logax为减函数 当0a1时,y=ax为减函数, 于是由(*)、(*)知本题应选D2、已知a2+b2=1,b2+c2=2,c2+a2=2,则ab+bc+ca的最小值为( )A. 分析:为建立“已知”与“目标”的联系,考察已知三式的和: 将与已知各式联立,解得 即 注意到欲求a

12、b+bc+ca的最小值,只需a、b同号且c与它们反号ab+bc+ac的最小值为 应选B3、集合 B=x| |x-b|a,若“a=1”是“AB ”的充分条件,则b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A.-2b0 B.0b2 C.-3b-1 D.-1b-1,则 (2)若正整数m和n满足mn,则 (3)设P(x1,y1)为圆01;x2+y2=9上任一点,圆O2以Q(a,b)为圆心且半径为1,当(a-x1)2+(b-y1)2=1时,圆01与圆O2相切。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分析:逐一考察每个命题:对于(1)作辅助函数 在(-1,)上为增函数.ab-1, f(a) f(b),即 ,(1)为真命题;对于(2),由已知得m0,n-m0,由平均值不等式得 (2)也是真命题;对于(3),注意到圆O2的方程为(x-a)2+(y-b)2=1,故由题设知点P亦在圆O2上,即点P为圆O1与圆O2的公共点 圆01与圆O2相切,从而(3)为假命题于是由上述分析可知,本题应为B。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