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2011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52337333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201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宜宾县柳嘉镇小 武兵第一章沉与浮第一课: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第二课: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当潜水艇往压载舱里注入海水,潜艇重量增加,会(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中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重量减轻,潜艇开

2、始(上浮)。第三课: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可以浮在水面的船形,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第四课:1、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第五课: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3、我们可以感

3、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4、教材13页实验受力分析:浮力=重力+拉力5、教材14页当把塑料块压入水中塑料块受力分析:浮力=重力+压力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第六课: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2、研究下沉的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的浮力可先用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物

4、体的排开的水量越大,收到的浮力(越大)。第七课: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2、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第八课: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重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比较液体的比重。3、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制作制作一艘船(教材1011页)重点实验1、教材第5页相同材料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体积

5、相同的物体,重量重的在水中容易沉,重量轻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2、教材第8页物体排开的水量 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在水中越容易浮。3、教材第12页感受浮力 13页测量能浮在水面物体的浮力(测力计的使用)。4、教材第14页压入水中泡沫塑料块,松手后压力消失,浮力大于重力,塑料块上浮,浮到水面后,塑料块排开的水量减小,浮力减小,塑料块漂浮,浮力等于重力。5、教材第16页,石块和木块重力和浮力情况。6、教材第17页,沉在清水中的马铃薯加足够量的盐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浮在浓盐水中的马铃薯可以在盐水中加入清水使马铃薯下沉。(鉴别不知名的溶液不能尝,可以用蒸发的方法鉴定。

6、)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1、浮沉子内部空气的压缩使浮沉子排开的水量减小。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2、曹冲称像主要应用船排开的水量相等。即船上物体的重量相等。第二单元 热第一课: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晒太阳、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使自己暖和起来。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第二课:1、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第三课:1、水受热时体

7、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第四课:1、空气也会(热胀冷缩),并且比水的热胀冷缩程度更大,更明显。2、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膨胀。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收缩。第五课:1、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2、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

8、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所以钢铁造的桥通常架在滚轴上,野外架设的电线总会在夏天时显得松些,冬天时显得紧些。3、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等。第六课: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第七课: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

9、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3、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4、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5、铜铁铝的传热性能由强到弱依次为铜、铝、铁。第八课:制作:设计制作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杯子的材料选用热的不良导体。2、隔绝空气与水的接触,给杯子加盖子。3、用热的不良导体给杯子在外面再加一个保温套(如用泡沫塑料或者毛巾)。4、保温杯同样可以减慢热量从外界进入杯内,所以可以用保温杯保存冰块。5、我们所穿的衣服和盖的杯子同样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减慢热量的散失,起保温作用。重点关注实验:1、教材第28页给塑

10、料袋里的冷水加热。现象:1、冷水袋慢慢上浮;2、冷水袋变鼓。 原理:冷水袋体积增大浮力增大上浮2、教材31页水受热时的体积变化(图)3、教材33页空气的热胀冷缩。4、教材36页铜球的热胀冷缩。(同时注意酒精灯的使用)5、教材39页黏在铁丝上的火柴。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1、夏天架电线不能太紧,冬天架电线不能太松。2、水在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很多。3、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直接接触)、热辐射、热对流。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一课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

11、约可写( )几个字、看( )行字,跑( )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3、时钟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第二课1、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2、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3、(日晷)也叫(太阳钟)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

12、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我们也能制成一个太阳钟。第三课、第四课1、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2、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3、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如:在做300毫升滴漏实验时,前10毫升比最后10毫升速度快。第五课1、日晷、水钟、燃油钟、沙漏、线香、蜡烛等都是人们曾经利用过得计时仪器,但这些仪器都不能计算出精确的时间。(摆钟)的出现大

13、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2、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3、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第六课、第七课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4、一个摆钟慢了,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摆钟中摆的摆长,使摆长变短的方法来修理。第八课1、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

14、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2、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得(重力)来转动齿轮。制作:一、设计制作简易水钟:(课本P56、57)。1、选用两个塑料瓶分别剪开,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组装起来标上刻度(泄水型水钟标在上面的瓶子上,受水型标在下面的瓶子上。)2、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1)滴水的速度。(2)容器的形状。3、设计图(受水型、泄水型)二、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课本P64、65)重点关注实验:1、P55滴漏实验2、P58摆的等时性:同一个摆,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即:同一个摆以稳定的速度摆动。3、P60摆的摆动速度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实验材

15、料:钩码、细绳、铁架台、计时器实验改变的条件:摆锤的重量不变的条件:摆绳的长度实验方法: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一个摆锤,让摆小幅自由摆动,观察摆在15秒时间内的摆动次数。2、接着增加摆锤的重量,使摆锤的重量变为原来的2倍、3倍,但绳长不变,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了多少次。实验现象:摆的摆动次数没有变化实验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4、P61摆的摆动速度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实验材料:钩码、细绳、铁架台、计时器实验改变的条件:摆绳的长度不变的条件:摆锤的重量实验方法: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一个摆锤,让摆小幅自由摆动,观察摆在15秒时间内的摆动次数。2、接着增加摆绳的长度,使

16、摆绳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但摆锤不变,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了多少次。实验现象:摆的摆动次数有明显变化,摆绳长度增加后,摆的摆动速度变慢了。实验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一课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太阳不动,地球自转)。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2、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用(乒乓球)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或者蜡烛)模拟太阳。第二课1、地心说:古希腊天文

17、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第三课1、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第四课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地球上看到的其它天体(自东向西或顺时针)的运动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24小时转动一周,相当于一小时转动15度。2、地球在自转,各地迎来

18、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3、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四区),两地相差12小时。第五课1、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仪都是做成倾斜的样子。2、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北极星的寻找方法:先确定勺子样的北斗

19、七星的位置,然后沿着斗勺的最末两颗星延长,在延长线上大约几倍距离最亮的一颗星星就是北极星。3、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第六课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第七课1、在春夏

20、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2、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3、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

21、(倾斜)有关。4、课本P86地球公转示意图第八课1、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2、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3、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4、地球的运动小结:(1)自转:A、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B、绕着(地轴)且倾斜的指向北极星,C、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D、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E、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2)公转:A、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B、绕着(太阳)转,C、(一年)为一周期,D、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E、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5、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1、地球的自转速度是465米每秒,地球公转速度30千米每秒,太阳公转速度250千米每秒。2、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球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