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2334567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教学目标】1. 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2. 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4. 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学习内容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教学重点、难点】1.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

2、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1.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

3、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2. 板书课题,理解题意: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

4、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整体感知1. 美读古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2. 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耘田、绩麻是两种农

5、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3. 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

6、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4. 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

7、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5. 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6.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能背

8、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三、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学反思】本课是统编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

9、,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凭借语言文字注解

10、、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难点】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

11、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 了解作者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字词理解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磬(q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2. 划分节奏稚子弄冰【宋

12、】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2.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

13、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诗歌小结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五、拓展阅读1. 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2.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六、课后作业1.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 默写稚子弄冰。板书设计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教学反思】六年级学生能体会诗词的意境,从而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透过诗句,

14、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村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2. 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3.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2. 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教学道具】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 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

15、”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2. 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3. 激发疑问。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1. 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2

16、. 集体交流。3. 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1. 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2. 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3. 学生自由练读。4. 指名读,学生评议。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6. 诵古诗。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如果学生来不及做,就将它留作课外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