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2269445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设计理理念】 李吉林老师说“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思”又加深了对“物”的认识,本课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披情入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并在反复的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乞霄烛晓”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个生字。初步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内蕴。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爱心的力量;学习借鉴想象在童话中的表达作用,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过程和方法:情至而辞发,创设真切的诗歌情境,以情”发“辞”,“辞”促“

2、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主动积极的探讨对诗意的独特见解。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首诗以民间故事为依托,以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诗人一时的心情感受,学习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体会诗歌高度凝缩,耐人品味的语言美,感爱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乐带。、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了解资料袋关于“乞巧节”的介绍。、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乞巧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学生上台讲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乞巧节”的传统习俗:导言:美丽的民间故事让我们遐想翩翩

3、,如果我们也能得到织女的智慧和灵巧那该有多好啊,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当一回“诗人”,让我们回到七夕乞巧节这一天去向神仙娘子“乞巧”出示课题,读题。、播放花好月圆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过节的热烈气氛。并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过这个”乞巧节”。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自由朗读诗歌,并尝试给诗歌划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过节这个晚上周围的情景怎么样?诗人在这个晚上的感受和心情怎么样?场面(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有说有笑)心情:兴奋,喜悦,紧张、”诗人”交流感受,用相关的诗句抒发内心的感情。、师配以优美的语言描述,引导吟咏诗句:一年一度的七夕乞巧节又到到了,诗人你和人们一样来到外面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你禁不住说,(

4、七夕今宵看碧宵)听说牛郎织女就要在这一天度过河桥来相会,(牵牛织妇女渡河桥)家家户户在这个美好的晚上望着圆圆的秋月,乞取织女的心灵手巧(家家乞巧望秋月),她们穿啊穿啊,在这热闹的夜里不知有几万条丝线从月光下的针孔穿过(穿尽红丝风万条)三、再读诗歌,深悟诗情、同桌互读再悟。、(配乐)学生可随乐离位,如临其境,寻找“节日的伙伴”对月朗诵。、检查背诵诗歌。四、指导学习生字、自主分析记忆字形:注意区别“气乞”强调“晓”不要多写一画。、指导认真写字,范写“霄”“屏”。、学生选字组词,说句。第二课时嫦娥一、谈话导入,简介诗人、教师板书“悲伤”这个词语,请学生分别说出与这种心情有关的词语或场面,、学生交流收

5、集到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师相机概括简介李商隐及其悲情诗:唐代诗人,一生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歌如锦瑟无题夜雨寄北,而这些诗歌很多都是反映一种悲伤的感情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嫦娥,生读题。(学生静息,酝酿情感。)二、情境激情,初读诗歌,意会诗意、播放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生根据师的描述展开联想,产生相应的体验,并模拟嫦娥做出叹息状,悲伤状:广寒宫里,灯寒壁冷,窗外落叶萧萧、我望穿秋月,一夜无眠,后羿,后羿你在哪里啊?、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在情境描述中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悲伤,寂寞,后悔)(出示诗歌),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样把嫦娥的这种心情描绘出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

6、心。学生讲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由来的民间故事。、解决疑难问题,理解关健词语。、“烛影深”“晓星沉” 分别说明了什么?、嫦娥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从诗歌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学生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三、指导朗读,背诵诗歌、(配乐)自主练读诗歌,边读边想象。、小组读,互相指点。、指点名读,师生评议,相机指导读出节奏。、背诵诗歌。四、课外拓展了解李商隐的其它诗歌。29、古诗两首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

7、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设计理念:古诗教学要着力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情境中有滋有味地吟诵。在教学过程中要极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图让学生不仅仅只获得一首诗而是通过诗歌的吟诵和传统文化进行一次亲密接触.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一. 引题铺垫1、从民间小吃“巧食”说开师出示巧食,笑侃:这个大家总不陌生吧!呵,馋嘴小猫都咽口水了。谁能响亮地告诉大伙儿,这种饼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时候吃的。板书:巧食 七月初七 师:是呀,七月初七外婆给孙子孙女们送巧

8、食饼是我们温州的传统。你们在吃着香喷喷的巧食饼时,有没有产生过什么疑问吗?A、这种饼为什么叫巧食。B、又为什么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吃呢?师引发阅读期待:大家说了很多,七月初七古时又称七夕,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乞巧。板书:乞巧请大家读题。二初读感知1师简介诗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林杰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除此以外,他更是精通书法和棋艺。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注意读准诗句中的两个生字。2指名读。3正音识字: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

9、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4小组合作解诗意师:独而无学友,则孤陋而寡闻。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诗句是什么意思。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结合说诗意时大致理解,不求精确,一步到位,因为以下教学时还有出现。(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

10、、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互相释疑。三结合传说,细读品味1师:读着这首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一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呢?请生讲故事。2、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书上插图描绘的正是这般情景。在星空下,想象着碧霄之上的种种,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原来她们是在

11、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

12、样一个节日乞巧节。4、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5、反馈。a、你如何感受到人很多呢?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13、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难怪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四、熟读成诵,升华体验。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2那么课前提出的我们温州地区为何在七月初七那天要给小孩儿吃巧食的问题,想必现在大家又有了新的说法。谁能结合本课所学来说说看。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

14、篇。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去收集一些,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作业:1、背诵乞巧2、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3、“乞巧”是古代的节日,时间是农历( )月( )日,又名( )。这个节日和( )的传说有关。 嫦 娥教学目标1.认识“烛、晓”2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等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设计说明:本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学生在情感上很难跟进,共鸣。因此,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一谈话揭题师: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林杰感受了古代人们在七夕时乞巧的盛况,这节

15、课我们要读的是另一首有关嫦娥奔月这个传说的诗歌。板书:嫦娥二阅读准备提供嫦娥奔月的短文阅读。谈阅读体会引发想象:奔月后的嫦娥对人间有着无穷尽的思念,久居深宫的她又有着怎样的一翻心境呢?诗人李商隐望着皎洁的月亮想象着三读诗感受1生自由读通诗文。2指名读,正音(屏风重点正音)3小组合作借助插图注解说大意4全班交流(1)谁能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再看看插图读读.感受(2)你能感受到嫦娥的心情吗?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是哪些词句为你勾勒出什么样的画面。.(3)预设交流点:云母屏风-冰冷的石材,精美迤俪的图案。从中引导感受优裕的物质条件下嫦娥内心的孤寂凄凉。晓星沉-百无聊赖地守侯着星星升起又沉下,无数

16、个不眠夜啊!悔-这是一种怎样的悔恨啊。将诗和短文联系起来谈谈。碧海青天-这和上首乞巧中哪个词意是相近的。(碧霄)这词给你一种怎样的联想,从中感受到什么?5.有感情朗读诗。a.生练读。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四、背诗比赛1.练习背诵。2.组内比赛。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五、识写生字1.认读生字。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六、拓展练习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6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N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作业:、比一比,组词霄( ) 晓( ) 乞( )浊( )宵( )烧( )气( )烛( )2、嫦娥是( )朝诗人( )写的,大概内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