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2252647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无为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无为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无为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无为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无为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 设计理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处于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必修,2007年3月第3版 第50页-第51页 2.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

2、的学习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范畴,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由此,也决定了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知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探究原因,从而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教材分析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及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确定为教学重点。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确定为教学难点。教法分析 “问题探究建构”(以下简称PIC)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吸收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自主活动原理”、“有序原理”、“发展原理”,围绕“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主题构建起来的。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归纳

4、、分析、总结,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教学程序 本节课依据“问题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用品:学生分组实验用品(准备按每4人一组准备) 药品:碘晶体、淀粉溶液(滴瓶)、蒸馏水、四氯化碳、碘化钾

5、晶体 仪器:小试管10只、药匙2把、萃取用分液漏斗、胶头滴管 教师演示用品: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案 反馈性测试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产生主要表现为提出一定的问题,而这则依赖于问题情境。问题不能凭空产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生会试图运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经验去同化它,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但往往由于认知结构只有一些相关的、基础的背景经验,没有直接可以利用的知识经验,这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导致学生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愤悱状态,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探究的意识。这种探究意识在学生身上的外在表现就是学生

6、提出与问题情境相关的问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借助大屏幕投影文字资料,介绍碘水通常的配制方法。 资料:将碘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碘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三碘化钾,该溶液体现碘的化学性质。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段资料之后,你们有哪些疑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靠单个人的力量完成某项探究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学生个体而言,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

7、识水平就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通过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就可以使学生个体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助于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座位因素,把每4名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 各个学习小组,在对上述问题情境的思考分析后,很可能依据个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在附板书书写) 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想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想: 1围绕反应的类型提出疑问:是什么反应类型? 2围绕反应物的用量提出疑问:是不是碘过量很多导致的,碘不过量溶液中是否还有碘的性质? 3围绕如何鉴定碘的存在提出问题:

8、如何鉴定溶液中一定有碘的存在,别的物质不能体现碘的性质吗?如碘与水反应的产物?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的差异及对问题的分析角度不同,问题的开放性很强,教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讨论确定本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即问题2、3的相关内容,2是重点。 三、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视实践活动的,依赖教师讲授,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消极被动、冷漠无奈地学科学与探究学习是相差甚远的。实践是探究的基本形式和根本保障,是探究学习的最外显的特征。再有,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非常强调证据的重要性,假设的验证、探究结论的获得不是依赖于对已有理论

9、的轻信盲从,也不是取决于权威专家的观点,而是必须用事实证据来证明,是基于对证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 所以,在学生提出了探究问题之后,就组织学生对“碘不过量时,溶液会不会体现碘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并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选择实验条件允许的方案执行。 各小组学生依照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并不时指导、帮助、参与各小组的探究活动中。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并且发言阐述。教师组织各小组对自己小组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并且予以评价。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基础出发,通过对实验设计,观察实验,分析数据,获得对事物或现象的意义的理解,这是一种积极的建构知

10、识的过程。 学生得出的可能结论:无论碘化钾过量多少,溶液中都有碘的性质,说明碘没有100%的被反应,还有剩余;该反应可能为可逆反应。 四、精讲解疑 在教学中,只关注和强调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而忽视了学生对结论、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从而造成了过程与结论的割裂,这是探究教学中的弊病。因此,在总结学生动态生成、建构的知识结论的基础上,要重点讲解如下内容: 在碘化钾与碘反应的过程中,无论碘过量与否,溶液中都能体现碘的性质,也就说明碘依然存在,反应没有进行完全,存在了可逆性,反应物没有100%的转化为生成物,反应物的转化存在了限度。使学生明确,很多反应的进行都存在可逆性,只是可

11、逆的程度不同,对于程度小的化学反应,通常意义下不把他们看作可逆反应。 五、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投影数据,引导学生对达到最大转化率时,化学反应的限度特点进行探究。 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观念的转变,由实验探究转化为数据探究,更加深刻的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含义与特征。 六、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阅读、分析数据,并且把数据转换成图像分析一定条件下可逆化学反应的进行过程,得出结论。学生绘制图像及结论预想: 反 应 开 始 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七、精讲

12、解疑 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之上,总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特点,既对化学平衡的建立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得出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化学反应的限度首先决定于反应的化学性质,其次受温度、浓度、压强(有气态物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等条件影响。条件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 八、练习总结,感悟收获,体验成功 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巩固知识、技能目标。 反思式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式学生自我评价 学习是一种具有反思性质的活动。在探究获得了对问题的答案之后,学生以自我为参照来进行评价,如“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掌握了哪些方法”,“我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我下一步该再做些什么” 等等。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