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谭鑫培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52150271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梅兰芳与谭鑫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梅兰芳与谭鑫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梅兰芳与谭鑫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梅兰芳与谭鑫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兰芳与谭鑫培(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梅兰芳与谭鑫培电影梅兰芳中,有一段梅兰芳与“十三燕”打对台 的情节,这位“十三燕”的原型就是“伶界大王”谭鑫培。 应该承认,这段戏写得十分抓人,两位演员演得也好。不过,稍加推敲,我觉得问题不少。 首先,其实并无梅兰芳与谭鑫培公开打对台之事。 其次, 电影将梅、谭对台作为一场京剧创新与保守的“PK,也不妥当,因为谭本人就是一位艺术革新家。其三,包括京剧艺 术在内的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长期的积累、积淀,绝非靠新 一代人打败前一代人、颠覆经典来实现的,而是在传承中创 新,在创新中传承,不断向前发展的成果。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梅兰芳与他的前辈谭鑫培之间 的关系和交往。梅家与谭鑫培家的渊源很深,关系非比寻常。

2、梅兰芳的 祖父梅巧玲,原籍江苏泰州, 11 岁时入苏州福盛班学艺,先 从杨三喜习昆曲,后跟罗巧福学皮黄。他天资聪明,学艺认 真,不久便成为四喜班中的主要旦角演员,并移居北京。梅 巧玲戏路很宽,青衣花旦兼擅,扮相丰艳秀美,演技唱做俱 佳,是清朝同光年间成名最早、声誉最隆的京剧旦角,又是 一位旦角改革先驱者。梅巧玲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掌管四 喜班多年,管理井然,德艺均为同行所重。 梅巧玲与谭鑫培同为“同光十三绝”中的名伶,且曾同 在四喜班从艺。谭鑫培本名金福,湖北江夏 (今武昌 )人。其父谭志道先 学汉戏,后改京剧,应工老旦,因声狭音亢如“叫天子” (云 雀),时人称之为“谭叫天” ,由此,谭鑫培

3、也曾取艺名“叫 天”。谭鑫培幼年入北京金奎科班,习武生和老生。出科后 措三庆班,先后拜程长庚、余三胜为师。程长庚去世后,谭 鑫培改搭四喜班唱老生。光绪十六年 (1890) ,他被选为内廷 供奉。 1907 年独踞京华剧坛,被誉为“伶界大王” 。谭鑫培的唱腔,是在余三胜、王九龄等人唱腔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他改变以往直腔直调、高音大嗓的情况,创造 了花腔和巧腔,追求刚柔相济,声情并茂。谭鑫培的嗓音虽 不十分饱满,却是运用自如,有“云遮月”的美名。他的唱 腔悠扬婉转,饶有韵味,略带伤感。表演方面,谭鑫培注重 唱做结合以刻画人物,戏与技紧密相联。他擅演剧目很多, 著名的有李陵碑 ,空城计、定军山 、

4、汾河湾等。老生行当的流派在京剧史上出现得较早,最初以地域加 以区分,如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京派。 到了谭鑫培,情况为之一变。他综合前三杰的精华,将京剧 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创立了以个人风格为 标志的谭派艺术,成为一代宗师。谭派的影响极大,当时的 京剧界就有“无腔不学谭”之说,后来不少京剧老生流派都 出自谭门。梅巧玲本人就十分捧谭派。梅兰芳的伯父、京剧琴师梅雨田长期为谭鑫培操琴。他 与鼓师李奎林被誉为谭鑫培的左辅右弼, 而谭鑫培、 梅雨田、 李奎林合作,人称“三绝” 。梅雨田并能吹笛和司鼓,为“六 场通透”的能手。这样算来,梅兰芳应是谭鑫培的孙儿辈了。梅兰芳 7岁学

5、戏, 10岁登台, 12 岁入喜连成科班带艺 措班。在此期间,梅兰芳观摩了众多前辈名家的演出,其中 就有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凤卿、 余紫云、陈德森、王瑶卿、路三宝、杨小楼、何桂山、金秀 山等,其中他最仰慕、最迷恋的,正是谭鑫培。 1907 年梅兰 芳 12 岁时,谭鑫培就被誉为“伶界大王” ,其演艺已达到炉 火纯青之境,大红大紫。梅兰芳初看老谭的戏时,常有一种特殊的感想。当时扮 演老生的演员,大多身材魁梧、嗓音宏亮,唯有老谭的身材 比较瘦削,嗓音细腻悠扬,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那天,梅 兰芳看老谭与金秀山合演 捉放曹,“曹操”出场唱完一句, 接着老谭扮的陈宫接唱“路上行人马

6、蹄忙” 。梅兰芳站在池 子后排的边上,没怎么听清楚。 “陈宫”与“吕伯奢”在草 堂里的唱腔和对白也没太使劲,梅兰芳听着不免有点失望。 可戏演到曹操拔剑杀家那一场, “陈宫”就大不相同,只见 他的表情丰富、深刻,那双眼睛炯炯有神,将全场观众的心 和眼紧紧摄住了。 接下来就一路地精彩下去, 直唱到“宿店” 大段二黄 :“一轮明月照窗下,陈宫心中乱如麻 , ”声腔 回荡抑扬,愈唱愈高,如同月出云岫,老谭通过唱腔和脸部 表情,把陈宫的怨愤悔恨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整个戏园 静得一点声息都没有,哪怕掉下一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楚。 老谭出神入化的演艺,令梅兰芳深深折服。此外,还有几位陪老谭演唱的前辈如黄润

7、甫、 金秀山等, 也都是梅兰芳最喜欢的。梅兰芳离开喜连成科班后,改搭鸣盛和班和双庆班,勤 学苦练,技艺日进。 1911 年北京评选“菊榜” ,梅兰芳荣膺 “探花”。他后又从师王瑶卿,逐渐崭露头角。尤其让梅兰 芳感到幸运的是,他居然获得了与自己的偶像一一谭鑫培同 台演出的机会。最初与老谭同台, 是演一次义务戏。 民国初年, 田际云、 余玉琴等发起组织“正乐育化会”以取代原来的精忠庙,由 谭鑫培任会长,田际云任副会长。为给该会附属的育化小学 筹建筹款,正乐育化会邀请了不少名角在大栅栏广德楼演义 务戏,谭鑫培、刘鸿声、杨小楼、梅兰芳俱在被邀之列,梅 兰芳的戏码是与王蕙芳合演的五花洞 。不巧的是,那天

8、 梅兰芳另有湖广会馆的堂会,赶不过来。后台管事本想有那 么多的好角儿,少了梅兰芳并无大碍。谁知刘鸿声、张宝昆 的黄鹤楼刚唱完,老谭扮的盗宗卷 的张苍还没出场, 台下观众就鼓噪起来,纷纷闹嚷说为什么没有梅兰芳的戏码, 有的还要退票。管事见状,只好派人去湖广会馆把梅兰芳、 王蕙芳赶紧接过来。梅兰芳及时救场,观众才满意而归。不久,梅兰芳又有机会陪老谭演出。1912 年冬, 正乐育化会再次筹措基金, 委托王君直等在 天乐园组织两天义务戏。王君直约梅兰芳陪谭鑫培唱桑园 寄子,梅兰芳一口答应了一一他知道,这是谭老板在提拔 自己。虽然有点紧张,但梅兰芳心里还是有谱的,因为他与 贾洪林演过此戏,贾洪林唱的也是

9、谭派。那天,梅兰芳到后台请老谭对词儿。谭鑫培问梅兰芳, 你跟谁学的、跟谁唱过 ?梅兰芳回答是跟吴菱仙学、跟贾洪 林唱过。老谭就说“那就甭对啦,我都有肩膀交代。 ”那次 演出,梅兰芳觉得非常愉快, 无论是唱、 念、盖口还是身段、 部位,老谭给梅兰芳留的尺寸都恰到好处。演出结束,梅兰 芳向老谭道谢,老谭十分满意。1916 年初,梅兰芳搭了春合社,在吉祥园唱日场。巧的 是此时谭鑫培也在吉祥园演出,因此梅兰芳经常能与老谭同 台,两人合作机会也多了。有一次在段宅堂会上,梅兰芳陪 老谭演出汾河湾 。这次老谭即兴发挥,加了一点词儿。薛仁贵进得窑来先跟柳迎春吵嘴,吵完还向柳迎春要荣 要饭“口内解渴,可有香茶

10、?拿来我用。”柳迎春答:“寒窑 之内哪里来的香茶, 只有白滚水。”薛仁贵说:“拿来我用。 ” 原本这样演就过去了。不料老谭在“柳迎春”说“只有白滚 水”之后,临时加了一句: “什么叫白滚水 ?” 梅兰芳十分机敏,随口答道: “白滚水就是白开水。 ” 接着“薛仁贵”问: “为丈夫的腹中饥饿,可有好菜好 饭?拿来我用。”“柳迎春” 答:“寒窑之内哪里来的好菜好饭。 ” 此时老谭又加了一句“你与我做一碗抄手来 !”梅兰芳听 了,也临时加词,问道: “什么叫做抄手呀 ?”老谭冲着 台下的观众指着梅兰芳说: “真是乡下人,连抄手也不 懂,抄手就是馄饨呀 !”老谭是湖北人, “抄手”乃是湖北 土话。这一段

11、临时发挥的插科打诨,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 且也还在剧情规定范围之内。梅兰芳还陪老谭演过几次四郎探母 。有一次,他们 合演的四郎探母戏报已经贴出,但当天早晨老谭突感身 体不爽,饭后试试嗓音也不大得劲,就派人到戏馆接洽能否 “回戏” (即因特殊原因而取消演出 )。但戏园已将票子售出, 并已满座,无法回戏。老谭听了,晚上只能硬撑着前去。到了后台,梅兰芳见老谭精神不太好,问他可要对对戏 词,老谭说不用了。梅兰芳再三请老谭在台上兜着他点儿, 老谭说:“孩子,没事儿,都有我哪 ! ”他上场后,那段 西皮 慢板 1 没有往常唱得那么好。等公主盟誓完了,他接唱“未 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这句倒板,嗓子突然哑了

12、,后面的 对口快板也非常吃力,一场“坐宫”只能草草结束。唱到出 关被擒那段, 老谭抖擞精神, 翻了一个干净利落的 “吊毛”, 才得了个满堂彩。老谭终究体力不支,戏演到见了杨六郎后 只能半途终场。好在老谭的人缘特好,观众知其身体不爽, 非但没有责备之意,反而对他的健康表示关切。但老谭的心中觉得十分难过。他对陪伴在侧的梅兰芳说: “孩子,等我养息几天,咱们再来这出戏 ! ”一个多月后,老 谭果然与梅兰芳在丹桂茶园重新出演四郎探母 。那天戏 馆早就满座,老谭精神特好。台上打着小锣,他一上场就是 一个碰头好。头一段 西皮慢板 ,老谭唱得满宫满调、神完 气足。等到又唱到“未开言 , ”的那句倒板时,他的

13、唱腔 转折锋芒,高亢八云,又大方又好听,他那条“云遮月”的 嗓子愈唱愈亮,犹如月亮从云里透出,带着金属质感的声音 在剧场里久久回响。 再往下“扭回头来叫小番” 的一句嘎调, 高亢中微带沙音,特别动听。后面的演出同样紧凑严密,步 步推进,使观众自始至终都处于情绪激昂之中。唱完回到后 台,梅兰芳看到老谭面带笑容,这是艺术创造成功的喜悦。电影梅兰芳写梅兰芳公开与“十三燕”(谭鑫培 )打对台,纯属艺术虚构。不过,两人无意中在相近的两个戏院 内同时演出的情况,还是有的。1914 年 10 月,梅兰芳在翊文社最初尝试编演时装新戏 孽海波澜。这出戏由贾润田根据北京本地的实事新闻编 写,反映了恶霸的凶暴和妇女

14、的不幸,分头本、二本两天演 完。梅兰芳在天乐园演出,而老谭在邻近戏园演出;由于梅 兰芳演的是新戏,观众较踊跃,客观上影响到了谭鑫培的卖 座。还有一次,老谭在丹桂园演出,梅兰芳事先不知,答应 了俞振庭的邀请,于同一天在临近的吉祥园开了戏。事后, 梅兰芳专门向老谭打招呼,从而及时消除了不必要的误会。电影梅兰芳写“十三燕” (谭鑫培 )是因为与梅兰芳 打对台失利而气病交加而死,更属虚构。其实,谭鑫培的死 与他的最后一次演出有关。那是 1917年 3月,广西军阀陆 荣廷来北京,江朝宗发起借金鱼胡同那相府演戏以示欢迎, 并请谭鑫培上台演出。那时谭鑫培生病尚未复原,他也知道 军阀没有什么好东西,故而拒绝了

15、这次堂会。然而,到了堂 会那天,江朝宗派车百般威逼,无奈之下,老谭去了金鱼胡 同。那天梅兰芳也去了,戏码是黛玉葬花 ,老谭则是大 轴洪洋洞。老谭起的是杨六郎,唱到中间,不由联想到 自己的遭际,禁不住老泪纵横。本来有病,又加动了感情, 老谭唱得是声嘶力竭。待等下得台来,他一头趴在了桌上。 回家后虽然延医诊治,但从此病情愈重,卧床不起,终于不 治,于 5 月 10 日与世长辞。 临终前, 老谭叹道:“伶人命苦, 命不值钱啊 !”当时,社会上曾有 “欢迎陆荣廷, 气死谭鑫培” 的说法。谭鑫培一向器重、提携梅兰芳,梅兰芳对谭鑫培则是非常敬仰和崇拜。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写道:“我心目中的谭鑫培、杨小

16、楼这二位大师,是对我影响最深最大 的,虽然我是旦行,他们是生行,可是我从他们二位身上学 到的东西最多、最重要。”他还说“我认为谭、杨的表演显 示着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谭鑫培、杨小楼的名字就代表着 中国戏曲。”用艺术作品描写真人真事,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是艺 术作品,当然允许虚构,但人物的基本性格,主要经历和事 迹,以及他与重要人物之间的纠葛等这些大关节,都应基本 真实。须知,观众、读者往往要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 与艺术作品中所写、所演的情况进行比照的,这是很自然的 事情。要描写像梅兰芳这样的艺术大师,尤其不易,一要对 他及相关人物极为熟悉,且要对京剧的发展历史和规律有深 入的了解和认识;二是要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从梅兰芳的 经历中领悟历史的启迪和人生的哲理:三是要具有宽广的艺 术视野和胸怀;四是要有深厚的文学根底和雄健的笔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