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共7页)

上传人:3626209****147198... 文档编号:52024405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8年红寺堡开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培 训 方 案培训目标: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必然对课堂教学行为产生全面的影响。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加以继承、改造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本次培训,选择新课程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帮助老师提高课堂实效,有效地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理念与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提升开发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培训内容:

2、专题一: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与达成专题二: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新课程课堂教学贯彻“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专题三:关注过程体验,引发内在情感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训要求: 问题探讨、达成共识培训对象: 红寺堡开发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培训日程安排:日 期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22日上午8:0012:00专题一: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与达成。主要内容:1、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2、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3、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4、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3、5、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通过课例分析,了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方法。张定月下午2:006:00专题二:新课程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主要内容:1、课堂教学中落实“回归生活”理念的现状分析2、“回归生活”的内涵及实施策略案例分析、交流张定月23日上午8:0012:00专题三: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主要内容:1、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2、课堂教学师生构建和谐关系基本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交流张定月2:005:00张定月 说明:这次培训只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具体行为实施策略的讨论,意在引起广大教师对心课程的全面思考,为大

4、家提供是一种观点,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自己的个体性特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行为所做的各种探索都是积极有益的,应当加以提倡的。新课程下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行为的探索与创新 专题一: 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分析、设计与达成 目标明不明确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不是一堂有效的课。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它以明确要“教什么”和“学什么”来组织教学活动,向预期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通过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在思

5、想上、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哪些培养和提高。下面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一、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案例评析:形成初步认识,确定内容二、成果共享 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2、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3、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4、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相关链接: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一)情感与态度 l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l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l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l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l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l 乐于参与有意

6、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l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l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l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l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l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l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l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l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l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

7、的国际意识。 l 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l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l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l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l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l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

8、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l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l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 l 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l 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 、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一)情感、态度、价值观l

9、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l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l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l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l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l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l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二)能力 l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l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l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10、。l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l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三)知识l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l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l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l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专题二: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新课程课堂教学贯彻“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回归生活”是新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来源于

11、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是有意义的。而在教学中贯彻“回归生活”的理念,需要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新环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主动、和谐发展,使学生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一、目前课堂教学中落实“回归生活”理念的现状分析案例评析二、成果共享“回归生活”的内涵及实施策略策略:1、前提: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新环境。2、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即“从生活到教学”,“从教学到生活”3、“回归生活”的

12、意义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基本理念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基本理念(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要对儿童

13、的生活进行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2、初中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学建议(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专题三:关

14、注过程体验,引发内在情感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开篇小语: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师、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文本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任何一种教学都应该是在一定文本(有形或无形的)、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情境中展开的。这个情境不是教学过程伴随的自然的情境,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的有利于优化教学的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或气氛,这种气氛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情感感染性。一、实践探索:目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分析案例展示案例评析 二、成果共享课堂教学构建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相关链接: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

15、:课程理念: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学建议:(二)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

16、成长。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基本理念(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要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学建议(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

17、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2、初中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理念l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建议(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

18、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审视一下自己,你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哪些方面还应该做进一步的努力? 思考题:1、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2、新课程下还需要教师的讲授吗?3、为什么说,教学就是营造情景?4、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教学媒体?6、新课程下,板书可以被多媒体替代吗?7、新课程下,教师应通过哪些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8、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合作怎么办?9、新课程下,一堂好的思想品德(政治)课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