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9讲细胞呼吸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51907235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7年《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9讲细胞呼吸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9讲细胞呼吸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9讲细胞呼吸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2017年《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9讲细胞呼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9讲细胞呼吸(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9讲细胞呼吸(限时:40分钟) 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场所1,2,7(中),132.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3,4(中),9(中),11(中)3.探究细胞呼吸方式10(中),15,16(中)4.综合考查5(中),6(中),8(中),12(难),14(中)1.(2016河北承德月考)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C6H12O6丙酮酸+H;丙酮酸+H2OCO2+H;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第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须酶的催化B.第阶段无ATP生成,第阶段形成较多的ATPC.第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D.第阶段与无氧呼吸的

2、第阶段不同解析:有氧呼吸第阶段需酶的催化;第阶段有少量ATP生成,第阶段形成较多的ATP;第阶段能为水的合成提供H;第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阶段完全相同。2.(2015山东德州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A.均能产生CO2B.种子淹水过久,会由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C.均能产生ATPD.葡萄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酿成葡萄酒解析:无氧呼吸类型包括产生乳酸及产生酒精和CO2的两种方式;种子淹水过久,种子获得的O2减少,则细胞呼吸方式发生转变;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所以可以利用酵母菌酿酒。3.(2016山东济宁月考)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

3、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O2浓度为a时(B)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解析:由于题中提出,在氧浓度为a时线段XY=YZ,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与有氧呼吸产生CO2量相等,由细胞呼吸方程式可得,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有氧呼吸过程是1 mol葡萄糖分解可以释放2 870 kJ的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195.65 kJ的能量,虽然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但仍然是有氧呼吸释放能

4、量多。4.(2016山东滨州期末)如图表示小鼠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其中AD表示物质,表示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D) A.过程均可为提供ATPB.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过程只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AD可能是葡萄糖、丙酮酸、H、氨基酸解析:图中A为葡萄糖、B为丙酮酸、C为H、D为氨基酸。图中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为H和O2结合生成水,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为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过程为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乳酸,该阶段不释放能量,不能为提供ATP。5.(2016山西临汾月考)2015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的半决赛中,中国

5、选手苏炳添晋级决赛,成为该项目决赛历史上亚洲第一人!人的骨骼肌中,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B.两种肌纤维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短跑时会因快肌纤维内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解析: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所以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会使人产生肌肉酸痛感觉;慢肌纤维与有氧运动有关,

6、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来自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6.(2015湖南株洲质检)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B)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需要水的参与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是产物但不是反应物C.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D.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的过程需要水的参与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CO2和H;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第二阶段消耗水,所以水既是产物也是反应物;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因此标记O2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的过程为蛋白质的水解,需要水的参与。7.(2015吉林长春期中)如图为某同学构建

7、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C.6部分来自叶绿体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解析:分析题图可知,23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上;有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产生O2,因此用于有氧呼吸的O2有一部分来自叶绿体;由于晴朗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部分CO2进入叶绿体被光合作用利用。8.(2015湖北襄阳一调)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试管

8、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类别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试管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D.试管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解析:据表判断,试管中无呼吸作用;试管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试管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H2O和CO2;试管无呼吸作用;试管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试管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有氧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

9、和线粒体,仅能证明线粒体与有氧呼吸有关。能证明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9.(2016江苏如东期末)向一装有2/3容积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通入充足的O2,此后锥形瓶中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A葡萄糖浓度降低 B.酒精浓度降低C.酵母菌的数量减少D.CO2的释放量减少解析: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要分解葡萄糖,故整个实验过程中,葡萄糖随着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消耗,浓度不断下降;刚开始在锥形瓶内O2比较多,无氧呼吸比较弱,随着O2的消耗,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加强,所以酒精的量逐渐增加。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通入充足的O2,无氧呼吸不再进行,酒精产生速

10、率为0,此时酒精浓度最大;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加,通入充足的O2后,酵母菌的数量是否增加要看葡萄糖的剩余量是否满足其生殖所需,若葡萄糖的量充足,则酵母菌的数量短时间内还会继续增加,若葡萄糖的量很少,则酵母菌的数量会不变甚至减少;通入充足的O2后,有氧呼吸加强,CO2释放量增加。10.(2015天津武清区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解析: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

11、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气泡释放的速度下降;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存留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11.(2016福建福州一中期中)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O2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mol)912.51530产生酒精的量(mol)96.560A.O2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B.a值为0,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O2浓度为c时,所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通过酒精发酵D.d浓度时

12、,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解析: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和酒精的物质的量相等,也为6.5 mol,而产生的CO2总量为12.5 mol,故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O2浓度为a时,产生的CO2和酒精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只有无氧呼吸,a值为0;O2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9 mol,故参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为(6/2)(9/6)=21,则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浓度时无酒精产生,故只进行有氧呼吸。12.(2016甘肃兰州月考)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释放CO2的体积/消耗O2的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能源物

13、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在25 下经20 min后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刻度管的横截面积为1 mm2。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B)A.装置1中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CO2B.x代表消耗O2的体积,y代表释放CO2的体积C.发芽种子中可能含有脂质类物质参与细胞呼吸D.如果要测定已经长出真叶的幼苗的呼吸熵,需要将装置放在黑暗处解析:NaOH溶液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CO2,这样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就是由种子吸收O2引起的,所以x表示呼吸作用消耗O2

14、的体积;装置2中的蒸馏水不能吸收CO2,此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是由CO2和O2共同引起的,液滴向左移动表明呼吸作用吸收的O2大于放出的CO2,y表示吸收的O2和放出的CO2的差值;脂质类物质含H较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较多;因真叶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故测定幼苗的呼吸熵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需将装置放在黑暗处。13.(2015甘肃张掖一诊)如甲图为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2)甲图中有氧呼吸的途径是,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 阶段(填字母)。(3)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填序号

15、)。(4)A阶段与E物质产生阶段的反应属于,写出有关的反应式 。(5)叶绿体中产生的氧气进入到相邻细胞中被利用的过程中,氧气分子通过的生物膜共有层,通过这些膜的方式是。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C、D表示有氧呼吸,其中D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C、D阶段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基质(乙图中的)和线粒体内膜(乙图中的)。叶绿体中产生的氧气进入到相邻细胞中被利用的过程中,先后通过了两层叶绿体膜、两层细胞膜和两层线粒体膜,所以氧气分子通过的生物膜共有 6层。氧气是小分子的气体,其跨膜运输的方式

16、是自由扩散。答案:(1)丙酮酸 酒精和二氧化碳(2)A、C、DD(3)、(4)无氧呼吸(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5)6自由扩散14.(2015山东聊城二模)图甲为某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变化曲线;图乙为密闭容器中种子萌发初期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1)图甲中曲线a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曲线cd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2)图乙中,表示O2吸收量变化的曲线是 ;e点之前,曲线对应的细胞呼吸方式为 。(3)为了检测油料作物种子中的脂肪,先用染液对其胚乳切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色的脂肪颗粒。解析:(1)图甲中曲线

17、ac段,由于种子呼吸消耗有机物,使干重减少;曲线cd段,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后,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干物质量增加,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适宜的温度、一定浓度的CO2等。(2)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表示密闭容器中O2和CO2的变化曲线,其中的变化量大于或等于,因此是CO2的释放量,是O2的吸收量。e点之前,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曲线对应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可用苏丹(或苏丹)染液对脂肪进行鉴定,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被染成橘黄(或红)色的脂肪颗粒。答案:(1)种

18、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使干重增加光照、适宜的温度、一定浓度的CO2(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苏丹(或苏丹)橘黄(或红)15.(2015广东茂名二模)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A、B,分别注入等量且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后进行灭菌处理,待冷却后向A锥形瓶加入一定量的酿酶(从酵母菌菌体提取的酿酒酶),向B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酵母菌菌种,然后密封锥形瓶,让两个锥形瓶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完成反应。如图中的A、B曲线分别表示相应锥形瓶在反应期间的底物消耗量变化(假定生成的二氧化碳对pH的改变不影响酶的活性)。(1)先完成发酵作用的是(填“A”或“B”)锥形瓶。(2)曲

19、线B经a点后不再上升,原因是。(3)在时间时,比较两个锥形瓶内的产物,相同的是,不同的是B锥形瓶内有和水的生成。(4)当两个锥形瓶内的反应都完成时,A锥形瓶内的酒精多,原因是。(5)要检测实验中产生的酒精,具体做法是,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加入0.5 mL溶有0.1 g,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可观察到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解析:据图示曲线可知,曲线B经a点后不再上升,原因是葡萄糖全部被分解了。因B先消耗完底物,故先完成发酵作用的是B锥形瓶。由于A瓶内酿酶只能水解葡萄糖形成酒精和CO2,B瓶中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比较两个锥形瓶内的产物,相同的是酒精和CO2,

20、不同的是B锥形瓶内有ATP和水的生成,且A锥形瓶内的酒精多。酸性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可用于检测实验中产生的酒精。答案:(1)B(2)葡萄糖全部被分解了(3)酒精和CO2ATP (4)A瓶中的酿酶只能催化葡萄糖形成酒精和CO2,而B瓶中的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5)各取 2 mL 滤液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16.(2015山东临沂模拟)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号、号试管中均加入适量蒸馏水,再滴加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水溶液,直至溶液呈蓝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号试管起什么作用? 。(2)号试管的现象是,其作用是 。(3)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4)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 。解析:号试管产生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O2的产生速率先加快后变慢,故图乙中曲线B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不加酵母菌,其余操作与实验组相同。答案:(1)对照(2)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检验CO2的生成(3)曲线B(4)不加酵母菌,其余操作与实验组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