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重点总结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51821812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生物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二生物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二生物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重点总结(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绪论一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依据。.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1.物质基础: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备注: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一切生物性状的体现者都是蛋白质;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2.结构基础:细胞,除病毒外。备注:.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生物:“放立一只细篮子”真核细胞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放立一只细篮子”是指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蓝藻(蓝细菌)。真菌:酵母菌、食用菌、霉菌(青霉、曲霉、毛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具有独立活动能力的生物所具有的结构。.病毒的结构:外面为蛋白质外壳,内部

2、为DNA或RNA分子.都有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1.定义: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实质:不断的实现生物的自我更新。.都有应激性;定 义:应激性一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备注: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应激性只受外界刺激,而反射不但受到外界刺激,同时还受到内部环境所产生的刺激。.都有适应性;定 义: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应的现象。备注: 保护色:变色龙(避役);适应性 警戒色

3、:黄蜂、金环蛇;拟 态:尺蠖、竹节虫.都有遗传和变异;遗传使物种基本保持稳定,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备注:应激性、适应性、遗传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产生原因:应激性外界刺激引起;适应性有利变异的定向积累加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遗传性亲代遗传物质传给后代,并在个体发育中得到表达。.区别:应激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往往在题意中提到刺激;适应性一种稳定特征,需要长期自然选择对有利变异的定向积累加强,往往在题意中没有提到刺激。.联系: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均是由生物的遗传性决定的。.都有生殖、生长和发育的现象;1.生殖:生物物种延续后代的方式,保证种族得以延续。2.生长:代谢角度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4、(根本原因);细胞角度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起点为受精卵,终点为个体死亡。3.发育:在代谢基础上,形态、结构和功能向成熟变化;起点为受精卵,终点为器官成熟(尤指性器官)。二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和新进展:.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阶段研究手段主要成就(标志)描述性生物学阶段观察、描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实验生物学阶段实验和理化手段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分子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五大全球问题; 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粮食短缺(粮资还能人)2.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原生质:.概念: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主要成分:蛋白质、核酸和脂类.分化:细胞膜、

5、细胞质、细胞核备注: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的比较:原生质细胞的生命物质;原生质体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即,原生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细胞壁;原生质层细胞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液泡膜。2.生命的物质基础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基本的元素C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Mo、Cu、Cl(铁猛碰新木桶氯)备注: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1/10000以上的元素;生物体内的元素主要有20多种;主要元素占原生质总量的97

6、。.常见化学元素的功能: 元素功能缺乏症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花而不实”N构成酶、多种激素,影响新陈代谢叶片发黄,人体营养不良P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新陈代谢紊乱K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心肌兴奋;与淀粉有关易倒伏Mg叶绿素的主要组成成分失绿症Zn酶的激活剂,组成多种酶新陈代谢紊乱Na(动物体内)维持细胞外渗透压四肢无力,代谢紊乱Ca(动物体内)抑制肌肉和神经的兴奋性抽搐、骨折I(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组成成分成年大脖子,儿童呆小症2.生命的物质基础三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无机物:1.水:各种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化合物、无机物); 含量去除功能备注结合水少,代谢衰弱的细胞中含量较

7、高烘烤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结合水结合的物质应具有亲水性均指细胞内的水,且两者之间可相互转化自由水多,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高晾晒良好溶剂;参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介质;促进物质运输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细胞质基质和液泡主要存在2.无机盐:大多数在细胞中呈离子状态存在;备注:静脉滴注所用的NaCl浓度为0.9,C6H12O6浓度为2。.有机物:1.糖类:.组成元素C、H、O(且H与O的比例始终为21).种类: 种类主要糖类(分布,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细胞质内,组成RNA;脱氧核糖细胞核内,组成DNA六碳糖果糖;葡萄糖(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光合作用的产物)二糖蔗糖存在于植物中甘蔗、甜菜内含量高麦芽糖

8、发芽的种子内含量高乳糖存在于动物中乳汁内含量高多糖淀粉存在于植物中植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纤维素+果胶)的组成成分糖元存在于动物中动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备注:.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消耗顺序按此排序);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尤指葡萄糖);直接能源物质ATP;高能化合物ATP、磷酸肌酸、NADPH(还原型辅酶);储能物质脂肪(主要)、淀粉(植物)、糖元(动物)。.获得原生质的温和方法是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2.脂类:.组成元素C、H、O,有些含有N和P.种类及作用: 种类组成元素主要功能备注脂肪C、H、O主要的储能物质类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动物的脑、卵

9、、大豆种子固醇类胆固醇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人皮肤内的某些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可以转化成VD性激素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及性征的正常维生素D促进Ca和P的吸收和利用备注: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由于脂类所含的C、H量比糖类所含的C、H量多,因此前者的耗氧量比后者的耗氧量大。3.蛋白质:各种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物质;.组成元素C、H、O、N,多数蛋白质含有S(用二硫键连接肽链);.基本单位氨基酸(自然界有200多种;组成生物体的有20种);氨基酸结构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碳原子)上;R(决定氨基酸的种类,不同的氨基酸

10、不同)RNH2 C COOH H(其他结构对于不同的氨基酸而言均相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氨基酸之间通过缩合反应形成肽键(-CO-NH-)将它们连接起来,构成多肽链,继而通过二硫键(-S-S-)连接构成蛋白质。. 蛋白质的计算:某一蛋白质含有m个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a),n条肽链,则该蛋白质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m-n,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a- 18(m-n);同时有几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叫几肽,例如:有五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叫五肽;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各为1个,两条肽链组成的肽链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各为2个,则n条肽链组成的肽链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各为

11、n个。.蛋白质变性:在一定外界条件下,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不可逆性变化,从而失去活性。影响其变性的条件有:强酸、强碱、高温、低温、重金属盐、紫外线、X射线、射线、酒精、甲醛等,但适当低温会使得蛋白质暂时失去活性,待温度恢复后其活性可以恢复。.蛋白质的功能:组成结构的成分、催化作用、调节作用、运输作用、免疫作用。4.核酸: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组成元素:C、H、O、N、P;.基本单位: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酸的类型: 核酸种类碱基组成五碳糖分布备注RNAA、C、G、U核糖主要在细胞质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和

12、核糖体)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RNA不同;同种生物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不完全相同DNAA、C、G、T脱氧核糖主要在细胞核内,但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同种生物同一个体中的不同细胞中相同不同种生物个体的细胞中不完全相同备注:氨基酸形成多肽的方式叫缩合;核苷酸形成核苷酸链的方式叫聚合。2.生命的物质基础四实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的分子内含有醛基,可与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发生反应,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形成砖红色沉淀,同时可与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 成分原理备注斐林试剂A液:0.1g/mlNaOH溶液;B液:0.05

13、g/mlCuSO4溶液;两溶液等量混合,而后立即使用淡蓝色的氢氧化铜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配置完成立即使用班氏试剂A液:CuSO4溶液;B液:柠檬酸钠+碳酸溶液;同上可长期保存银氨溶液2%AgNO3溶液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脂肪与苏丹染液相遇会发生颜色反应,成为橘黄色;与苏丹染液也发生颜色反应,结果为红色。蛋白质的鉴定利用双缩脲试剂,形成紫色的络合物;同时用浓硝酸鉴定,形成黄色沉淀。备注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浓度使用原理使用方法斐林试剂A液:0.1g/mlNaOH溶液;B液:0.05g/mlCuSO4溶液。新配制的氢氧化铜先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等量混合,而后

14、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溶液;B液:0.01g/mlCuSO4溶液。碱性环境中的Cu2+先加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3.细胞及细胞工程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根据细胞的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分类如下:非细胞结构:病毒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大小较小(1-10UM)较大(10-100 UM)细胞核无成型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细胞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细胞壁有,但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由肽聚糖构成)除动物细胞外,都有细胞壁(由纤维素

15、和果胶构成)代表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等真菌、动物、植物.高等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中心体植物细胞有有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有一个中央大液泡,正在生长的细胞有许多小液泡,刚分裂的细胞无液泡低等植物细胞中有动物细胞无无一般无有备注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1)相同点: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四种细胞器。(2)不同点:绝大多数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质体、液泡,不含有中心体。(注意:植物细胞的非绿色部分是不含叶绿体的;不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含大的液泡,例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绝大多数动物细胞都有中

16、心体,没有细胞壁、质体和液泡(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3.细胞及细胞工程二细胞膜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成分:磷脂分子双分子层+蛋白质(1)镶嵌、(2)覆盖、(3)贯穿具运动性(决定)具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结构特点:有一定的流动性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内吞和外排.功能: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交换保护、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方式细胞膜内外浓度(高、低)载体代谢能量举例自由扩散自高到低不需不需O2、CO2、甘油、乙醇、苯、脂肪酸协助扩散自高到低需不需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一般自低到高需需矿质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

17、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质体(如叶绿体);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各种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但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有差别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直接联系是指膜结构之间相连,间接联系是指不同膜结构之间通过“出芽”以具膜小泡形成发生膜的转化。内质网在各种膜结构的联系中,出于中心地位。.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为例):分泌蛋白是指酶、抗体、部分激素等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3.细胞及细胞工程三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是指除细胞膜和细胞核以外的

18、全部原生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1.存在物质:水、无机盐、糖类、氨基酸、脂类、蛋白质、核酸、色素、ATP等;2.功能: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物质和环境条件。.细胞器: 双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无膜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存在动植物细胞中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及幼嫩茎的皮层细胞动植物细胞中动植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动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主要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成淀粉的场所。滑面内质网与糖类、脂类的合成及解毒有关;粗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糖基化加工和运输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植物细胞壁的

19、形成有关。调节细胞的内环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形成蛋白质的场所。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主要结构或成分外膜、内膜、基质、基粒,同时内膜、基质、基粒中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外膜、内膜、基质、基粒,同时基粒上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基质中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有膜构成的管道结构。扁平囊、小泡、大泡。液泡膜及其内的细胞液。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粒状小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的结构。备注内有少量的DNA和RNA,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细胞质遗传有关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增大了胞内膜面积,为新陈代谢提供有利条件。与植物的水分代谢及植物体颜色有关备注: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高等动物、低等

20、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与细胞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能决定植物细胞不同部位颜色的细胞器是液泡、质体;含DNA和RNA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细胞仅有分散的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关于线粒体一般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往往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细胞中线粒体数目的多少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呈正比。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95是由线粒体提供。有些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如人的红细胞等,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关于叶绿体只存在于绿色植物的见光部位的细胞中,如叶

21、肉细胞、叶片保卫细胞、幼嫩颈的皮层细胞等高尔基体虽无蛋白质的合成功能,但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具有重要功能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完成复制,秋水仙素能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有大的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的标志。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和膜蛋白;而游离的核糖体,一般合成细胞内酶等蛋白。3.细胞及细胞工程四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数目:通常只有一个;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如骨骼肌细胞;没有细胞核,如人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植物的筛管细胞。.主要结构:.核膜:由双层膜构成,核膜上有核孔,是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大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

22、萄糖可通透核膜。在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核仁:物理特性折光性较强,与细胞其他结构易区分;形态匀质球体;生理变化在有丝分裂中,核仁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功能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体:特点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化学组成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存在形态染色质染色体同种物质成分相同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特性相同易被洋红和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功能相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同时期分裂间期分裂期两种形态细长的丝状双螺旋结构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两种不同形态.主要功能: 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3.细胞及

23、细胞工程五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中最小的。. 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含纤维素;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生物相似;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复杂细胞器,另外细菌的细胞质中有环状的DNA分子,叫质粒(转化因子);核区无核膜包围,内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备注: 原核生物的同化作用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少数为自养(如硝化细菌);异化作用多为厌氧型,部分为需氧型(如硝化细菌)。 原核生物生殖方式多为二分裂。 原核生物核区内的DNA裸露,所以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染色体结构。 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基

24、因突变(无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细胞及细胞工程六细胞增殖.意义一切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备注: 前提条件只有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无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 B+C=细胞分裂间期(G1、S、G2)+分裂期(M),细胞的分裂间期分裂期一个新细胞(子细胞)诞生后的两种发展方向:a.生长、分化成为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直至衰老死亡;b.继续保持分裂能力,通过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细胞周期的组成:间期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

25、G2(DNA合成后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备注:G1期的特点是一个生长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DNA合成作准备; S期的特点DNA的复制;G2期的特点DNA复制终止,但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其合成量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的种类、过程:.有丝分裂:1.过程特点: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消两现);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观察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后期:纺锤丝收缩,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消)备注:有

26、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膜内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延伸相同点细胞复制一次,分裂一次,有纺锤体出现,染色体平均分配3.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为DNA、蛋白质等的合成、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核糖体:合成相关蛋白质的场所; 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备注:a.与低等植物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中

27、心体b.与低等植物有丝分裂分裂期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c.与动物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4.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假定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数目为2N)。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2N2N2N2N4N4N2N染色单体数目04N4N4N4N00DNA分子数目2a-4a4a4a4a4a2a5.重要特征亲代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问:无性生殖为什么能基本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无性生殖一般通过有丝分裂完成,有丝分裂能保持遗传性状的

28、稳定)6.“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备注: 取材时切取根尖23mm; 解离用的药液是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时间为1015min; 漂洗,用的是清水,时间为10min,目的在于洗掉根尖上残留的盐酸,便于细胞着色; 染色剂是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时间为35min,目的是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中期最少。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中期历时最短。3.细胞及细胞工程七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细胞分化:1.意义:多细胞生物发育的过程,一般是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来完成的。2.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

29、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3.原因: 多细胞生物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分化的细胞呈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直接原因是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细胞分化是不同部位的细胞内的基因,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条件下的选择性表达,各自合成专一性的蛋白质(根本原因)。4.特点: 稳定性和不可逆性一旦细胞沿一定方向分化,便不再反分化到原来的状态; 持久性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备注:血细胞的分化5.结果:形成不同的组

30、织 植物体内的组织: 细胞特点分布分生组织细胞小、排列紧密、核大、壁薄、无液泡等根尖的分生区(生长点)、芽的生长点、茎的形成层营养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中央有大液泡等木本植物茎的髓、种子的胚乳保护组织/叶的表皮、果皮、种皮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机械组织/木纤维 动物体内的组织: 种类分布胚层来源上皮细胞腺上皮皮肤表面和体内各管腔壁的内表层外胚层皮肤中胚层生殖上皮等内胚层胃肠道上皮结缔组织骨组织、软骨组织、肌腱、血液分布极广中胚层肌肉组织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中胚层平滑肌胃肠、血管等的管腔内中胚层心肌心脏壁内中胚层神经组织/神经系统内外胚层备注:细胞分化后,细胞内的遗传物

31、质并不发生改变,但形成不同的RNA和蛋白质。.细胞癌变:1.癌细胞的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有些细胞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值细胞癌细胞。2.癌细胞的特征: 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如细胞呈球形,细胞核较大: 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在细胞识别、细胞通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在癌细胞表面这些物质明显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减少,失去细胞的接触抑制作用(正常细胞具有的相互接触后,其运动和分裂活动都停顿下来的现象),在机体内到处游走,致使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说明: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由于具有接触抑制现象会表现贴壁生长。为

32、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可用胰蛋白酶处理。小鼠骨髓癌细胞的特点:无限增殖。杂交瘤细胞的特点: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不仅具有了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还有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量增殖的本领。3细胞癌变原因:由于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发生转化、细胞衰老1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衰老过程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1)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备注:失去的水是自由水。(2)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如:人衰老后头发变白,是因为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造成的。(3)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老

33、年斑的行成:细胞内的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加,阻碍了细胞内部物质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4)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说明:细胞衰老的最主要特征是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衰老的原因:突变、DNA损伤、自由基论、程序死亡论。4.新陈代谢一新陈代谢与酶、ATP.新陈代谢概念:1. 从个体水平上: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作用。2. 从细胞水平上:新陈代谢是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其中每一个变化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强调:a.新陈代谢是生

34、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b.新陈代谢实现了生物体的自我更新(实质);c.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意义)。.新陈代谢与酶1.酶的概念:备注:酶、激素、维生素比较 酶激素维生素合成活细胞植物激素:一定部位的细胞动物激素:内分泌腺腺细胞1.来自食物2.体内合成3.其他物质转化作用部位细胞内、外体内、体外体内作用生物催化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新陈代谢含量量大极少少化学本质蛋白质、RNA植物激素:有机小分子物质动物激素:氨基酸类、蛋白质类、固醇类有机物关系维生素作为酶的组成成分,通过酶发挥作用,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归根到底要通过酶发挥

35、作用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验证实验:a.实验中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因为肝脏如果不新鲜,肝脏细胞内的H2O2 酶扥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H2O2就不能分解成H2O和O2;b.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这样可加大肝细胞内H2O2酶与试管内H2O2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H2O2的分解。(2)专一性,即每一种媒质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酶的活性易受温度、酸碱度影响a.温度的影响:和一般化学催化剂相同,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酶的催化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其活性最大,这个温度称该酶的最适温度。b.pH的影响

36、:人体内最适pH7.35-7.45;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出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活。.新陈代谢与ATP1.关于能量: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物质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能(最终能源)2.ATP的结构简式:APPP,简式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3.结构特点: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的条件下易水解(伴随能量的释放),也很容易重新形成(伴随能量的储存)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形成:含义:当反应向右进行,能量来源于ATP中高能磷酸键中的含有的能量,能量去向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当反应向左进行时,能量主要来源于

37、呼吸作用,能量去向是形成ATP。因此,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而能量是不可逆的。5.ATP的生成途径: 人和动物形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形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4.新陈代谢二光合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2.场所叶绿体:a.叶绿体的结构:(1)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存在于类囊体结构薄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基质中。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结构薄膜上c.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3.光合色素的类型: 种类色素的颜色层析图谱作用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

38、位于最上层吸收、传递光能叶黄素黄色位于中上层叶绿素叶绿素a绝大多数蓝绿色位于中下层极少数特殊状态转化光能叶绿素b黄绿色位于最下层吸收、传递光能备注:1.在高等植物中,叶绿体a的含量通常比叶绿体b多,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例为31,所以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绿色的2.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光照、适宜温度、Mg2+等3.绿色植物在CO2等量时光效应导致光合作用产物量的顺序为:白光红橙光和蓝紫光绿光4.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提取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色素分离观察结果原理:丙酮溶解色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注意事项: 研磨:加入少量SiO2和CaCO3目的分别是为了

39、研磨充分、避免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加入丙酮,为了提取色素;加棉花是为了防止丙酮挥发;要将滤纸条下端剪去两角,目的为了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要重复画几次,画出的滤液细线应细、直,目的是为了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应注意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否则会使色素溶解于层析液,导致色带不清晰,影响实验结果。5.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实质光能化学能,放出同化还原CO2为(CH2O)条件色素、光、酶多种酶反应产物O2、ATP、H有机物、ADP、Pi场所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的基质中物质变化a.水的光解:b.ATP形成:a.CO2固定:b.C3化合物还原:能量变化叶绿素把光能转变成活跃化学能并

40、储存在ATP中。ATP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6.反应式:7.光合作用的计算:光照与CO2的变化对C5、C3、H、ATP以及葡萄糖的合成的量的影响 条件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突然光照,CO2供应不变光照不变,停止CO2的供应光照不变,CO2过量供应C3增加减少减少增加C5下降增加增加减少H、ATP减少或没有增加增加减少葡萄糖的合成量减少或没有增加减少或没有增加8.验证陆生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的方法:一般是验证淀粉的存在验证水生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的方法是:一般是验证氧气的产生9.光合作用中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4.新陈代谢三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吸收1.吸收部位:

41、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最活跃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2.吸收方式:(1)吸胀作用吸水 a.细胞结构的特点: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形成大的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顶芽生长点、茎的形成层等;b.原理:细胞壁和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 说明:(1)细胞无论死活,都能进行吸胀吸水;(2)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亲水能力依次降低。因为一般的小麦种子中含淀粉较多,而大豆种子中含有蛋白质较多,因此,小麦种子吸水能力较大豆种子为小。(2)渗透作用吸水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a.细胞结构特点:成熟的植物细胞,形成了中央大液泡;b.原理:渗透作用;c.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有的

42、两个条件:具有一层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d.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验证: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 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分离的现象;b. 质壁分离复原是指原生质层和液泡逐渐恢复成原状的现象;c. 关于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之所以选用紫色洋葱表皮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的花青素,细胞失水后,液泡变小,颜色变深;细胞吸水后,液泡变大,颜色变浅,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观察。实验材料必须是活的且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备注:(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内因(即结构基础)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植物细胞是活细胞(有中央大液泡,

43、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2)在有些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久,会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原因是溶质通过主动运输(如K+、尿素等)或自由扩散(如甘油、乙二醇等)方式进入细胞液,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当增大到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自动复原。3.吸收途径:(1)土壤溶液中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并且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层层细胞向里渗入,最终进入导管;(2)土壤溶液中的水分,还可以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以及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层层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向里渗入,最终也进入导管。4.吸收动力:植物根系吸水有两种动力,一种是由于叶

44、片的蒸腾作用失水所产生的蒸腾拉力;一种是由于根系的生理活动所产生的根压。通常,植物吸水的动力主要是蒸腾拉力。.水的运输: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组织是根、茎、叶中的导管。根、茎、叶中的导管是一个连续的管道。.水分的利用: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两个方面1.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这部分水约占根吸收水分的1%5%;2.用于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途径:1.主要是蒸腾作用,这部分水占根系吸收水分的95%99%;2.吐水。备注:蒸腾作用的意义a.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b.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c.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4.新陈代谢四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必需的矿

45、质元素1.植物必需的元素:大量元素(9种):C、H、O、N、P、S、K、Ca、Mg;微量元素(7种):Fe、Mn、B、Zn、Cu、Mo、Cl2.矿质元素:(1)矿质元素的概念: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2)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确定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溶液培养法。溶液培养法是指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矿质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土壤溶液中或被土壤颗粒吸附着2.矿质元素被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那些不溶于水的无机盐,植物是不能吸收的。3.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主动运输4.矿质元素的吸收动力呼吸作用5.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分吸收是

46、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水分的吸收矿质元素的吸收区别进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需载体和能量)吸收的动力蒸腾拉力根压(根细胞和环境之间的浓度差产生)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吸收数量与外界浓度的关系有关无直接关系联系矿质元素一定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根吸收。矿质元素是随着水分的运输而到达植物的各部分。矿质元素被根细胞吸收后,根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变大,所以会影响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从而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吸收部位相同,都主要发生在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矿质元素的运输1.途径:矿质元素离子被根尖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后,随着水分最终进入根尖的导管,通过导管运输到各个器官。2.动力:主要来自呼吸作用3.运输

47、方向:纵向运输(不消耗ATP)、横向运输(消耗ATP).矿质元素的利用: 存在状态转移情况利用集中部位缺失症首先出现的部位常见元素离子易转移反复利用大多集中在分生区和幼叶等代谢较旺盛的部位衰老部位K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转移多次利用大多集中在分生区和幼叶等代谢较旺盛的部位衰老部位N、P、Mg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不能转移一次利用在越老的器官中含量较多幼嫩部位Ca、Fe4.新陈代谢五人体营养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人体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备注: 维生素不参与细胞的组成,核酸不是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 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是:脂肪、淀粉、蛋白质;不消化就能被

48、吸收的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既不消化又不吸收。.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一)基本知识1.消化:2.吸收: 水、甘油、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等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血液或淋巴液; 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等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血液; 它们主要被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而后进入血液或淋巴液。(二)三大类物质代谢1.糖类代谢:(1)过程:见图(2)血糖浓度与人体健康:2.脂类代谢:脂肪以甘油和脂肪酸形式被吸收,方式为自由扩散。绝大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由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见图)3.蛋白质代谢:(1)过程:见图(2)必需氨基酸:(8种)“甲携来一本亮色书”(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

49、色氨酸、苏氨酸)(三)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1.可以转化: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糖类供应充足时,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质。不仅如此,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3.相互制约: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会增加。当大量摄人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它们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四)三大营养物质的比较1.相同点 主要来源相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均

50、主要来自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主要代谢途径相同。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均可合成、分解与转变; 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产物均有C02和H20; 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2.不同点 糖类和脂肪可在体内储存,而蛋白质则不能在体内储存; 糖类、脂肪的代谢终产物只有C02和H20,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尿素等含氮废物;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只在糖、脂肪严重供能不足时,作为一种能源物质供能。4.新陈代谢六细胞呼吸.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生物氧化中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

51、(其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出彻底的氧化产物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反应物C6H12O6(葡萄糖)C3H4O3 (丙酮酸)+ H2OH+ O2生成物C3H4O3+HCO2+ HH2O形成ATP数量少量(2个)少量(2个)大量(34个)与氧的关系无关无关必需氧备注: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 CO2中的氧来自C6H12O6和H2O,生成物H2O中的氧来自O2 有氧呼吸过程中能产生H的步骤是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的作用是还原O2 ,光合作

52、用过程中能产生H的步骤是光反应,产生的H的作用是还原C3 3.能量变化: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40.5%的用来转移到ATP中,其余的均以热能形式散失。.无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2.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反应物C6H12O6(葡萄糖)C3H4O3 (丙酮酸)+ H生成物C3H4O3+H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形成ATP数量少量(2个)不产生与氧的关系无关无关备注: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 动物无氧呼吸的生成物是乳酸;一般植物组织无氧呼吸生

53、成物是酒精和CO2,但是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生成物是乳酸; 酵母菌呼吸作用生成物为:C2H5OH(酒精)、CO2、H2O;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有CO2产生,就一定不是乳酸发酵;只要有水产生,就一定是有氧呼吸3.能量变化: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31%的用来转移到ATP中,其余的均以热能形式散失。备注:氧化分解相同数量的呼吸底物(主要是葡萄糖)释放的ATP数,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19;产生相同数量的能量,所需葡萄糖量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91;产生相同量的CO2 ,所需葡萄糖量的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

54、粒体始终在细胞质基质条件需分子氧、酶不需分子氧、需酶产物CO2+H2O酒精、CO2或乳酸能量大量(合成38个ATP)少量(合成2个ATP)相同点联系第一阶段完全相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备注:若某种生物吸收O2的量和放出CO2的量相同,则该生物进行有氧呼吸;若某种生物不吸收O2 ,但放出CO2 ,则该生物进行酒精发酵;若某种生物吸收O2的量比放出CO2的量少,则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对比项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绿色植物所有生物细胞叶肉细胞、幼嫩茎皮层细胞所有生

55、活细胞场所叶绿体细胞质、线粒体条件光、色素、酶酶物质变化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分解有机物产生CO2+H2O,形成ATP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变为各种能代谢类型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分解的物质和O2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和动力(能量)备注:长时间水涝地时,植物烂根的原因: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4.新陈代谢七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新陈代谢的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合成代谢):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转变成自身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分解代谢):生物体把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分解,释放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比较项目代谢类型不 同 点相 同 点能量变化物质变化举例同化作用类型自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有物绿色植物、藻类等把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化能自养型环境中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硝化细菌等异养型食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把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人及各种动物异化作用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