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苏科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1779466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苏科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届高三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六六)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学习目标: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一一)高考真题高考真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12 广东卷) 余杭四月余杭四月元元白珽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 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颔联在

2、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 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 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答: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

3、特物象樱桃,豆,草,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答: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行水上,轻

4、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向荣的“生意生意”(生机)。(生机)。 2.阅读这首宋诗,完成问题(2012 辽宁卷) 初见嵩山初见嵩山 张耒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5分)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出来的?

5、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分)答: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答: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铺面而来。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铺面而来。 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3分;答出以铺垫来表现的,给分;答出以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分;结合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结合诗加以分析,每

6、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分。意思对即可。(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答:高俊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答:高俊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清瘦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相结合的画面。“清瘦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

7、守的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加以分析,给答出拟人手法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分;答出“清瘦清瘦”的精神内涵,给的精神内涵,给2分。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2 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答: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

8、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答:“软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

9、景象。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2 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答: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

10、我的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诗人形象。答:答:“软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4.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2011 福建卷) 晓至湖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11、【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答:喜爱幽静:答:喜爱幽静:“人意静人意静”、“寒雾生寒雾生”等。亲近自等。亲近自然:然:“临水、临水、“稍见初日开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等;向往自由:“学野学野凫凫”、“逐清景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安得”。(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答:对比:以答:对比:以“有声有声”与与“无声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

12、偶:以“折苇折苇”对对“遥山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动有声”对对“淡无影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11 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

13、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答:(答:(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答:(答:(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14、。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2011 湖南) 春暮西园春暮西园 高高 启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案角度提示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满”“”“过过”“”“知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写景状物分析虚

15、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春暮”的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西园”的用意。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二) 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

16、物和农民、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

17、浩然、储光羲、常建等。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1.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2.厌恶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厌恶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3.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18、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是范成大) (四四)写景的方法写景的方法 1.描写角度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2.描写

19、顺序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3.描写方法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结合(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五) 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分)08天津卷天津卷山居即事山居即事 王维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寂寞掩

20、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答:“遍遍”字表现松茂鹤多,字表现松茂鹤多,“稀稀”字表现来访者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辽宁

21、卷)正宫正宫塞鸿秋塞鸿秋 浔阳即景浔阳即景周德清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6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答: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答: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

22、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 “学学”扇。每答出一种修辞方扇。每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分;如答成“排比排比”,并以前四,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给句为例的,也给1分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

23、赏析。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分) 答案提示: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答案提示: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静态的,三四

24、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 全国1卷)次石湖书扇韵次石湖书扇韵姜夔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

25、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物。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

26、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人”只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

27、,不是写范氏失事后的世态炎凉。事后的世态炎凉。4、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2010 北京卷)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

28、一流派?(3分)(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D答:(答:(3分)苏轼分)苏轼 辛弃疾辛弃疾 豪放派豪放派答:(答:(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略第二问:略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答:(4分

29、)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分)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答:(答:(4分)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分)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静”字。字。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 重庆卷)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

30、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答:“住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答:不矛盾。从答:不矛盾。从“愁愁”到到“笑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

31、,故笑。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2010 浙江卷)定 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答: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云”和和“月月”人格化。诗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的愉悦心境。答: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答: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