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共9页)

上传人:7**** 文档编号:51657889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考研重点总结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春善病鼻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地方区域对人体的影响2辨证论治3.阴阳学说.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反映了阴阳的制约关系。又如“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制约、消长失调。(2)阴阳的互根互用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

2、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3)阴阳交感与互藏(4)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5)阴阳的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胜的治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阴阳偏衰的治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即所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阳虚:“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即所谓“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四、五行学说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特性及其引申含义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调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

3、升腾;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运行;(2)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3)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子”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4)五行的相乘和相侮:相乘:有两种情况(太过和不及);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侮:反克有两种情况(太过和不及);按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发生;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2五行

4、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3. 藏象五脏的生理特点:生化和储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也”;奇恒之腑的特点:藏阴精而不泻,异于腑。五、五脏(一)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为血之府”;“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2)主神志:即心主神明,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2、心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在液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5、“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二)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2)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自己总结)(3)通调水道:“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4)朝百脉,主治节:2、肺在志为忧:忧和悲同属肺志;在液为涕;在体和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三)脾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运化水谷:“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

6、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运化水液: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水肿的发生均与此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主升清:(3)主统血: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2、脾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四)肝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表现在四个方面(自己总结)(2)主藏血:包括两方面;(3)肝藏魂:“随神而往来者,谓之魂。”“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2、肝在志为怒:“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五)肾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7、2)主水(3)主纳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2、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附】命门六、六腑七、奇恒之府八、气血津液九、经络1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2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2)络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3十二经脉:(1)名称: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

8、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2)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与其相为表里的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与其同名的足三阳经交会;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与其相为表里的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走向腹、胸,与手三阴经交会。故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3)分布规律 :在四肢部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4)表里关系:按脏腑表里关系配属。(5)流注次序:手少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6)循行部位4奇经八脉生理作用:

9、一是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三是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的关系较为密切。督脉、冲脉、任脉均起于胞中,称“一源三歧”;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围腰一周,犹如束带,能约束纵行诸脉;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阴维脉维络诸阴,阳维脉维络诸阳。5经别(1)循行特点:离、入、出、合。(2)生理功能: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位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体表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加强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的联系。6别络(1)含义:

10、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共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从别络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分布于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浮络”。(2)生理功能: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体表联系,同时加强人提前、后、侧面络脉的统一联系。7经筋: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8皮部: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9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感应传导作用。(4)调节机能平衡。十、 病因与发病1六淫治病的特点:2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

11、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七情致病的特点:一是直接伤及内脏;二是影响脏腑气机;三是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 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气下:临床见二便失禁。惊则气乱: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4劳逸损伤(1)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2)过逸:“久卧伤气”十一、发病原理十二、病机.邪正盛衰1邪

12、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的概念:“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2)虚实错杂:因虚致实、由实转虚。(3)虚实真假:“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包括正胜邪退及邪盛正衰。此外,若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邪去而正气不复等,则是疾病转为慢性或留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阴阳失调1阴阳偏胜:(1)阳偏胜:阳盛,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即阳盛则阴虚(2)阴偏胜:阴盛,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即阴盛则阳虚。2阴阳偏衰:(1)阳偏衰:阳虚,其病机特点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阳虚

13、则阴盛”、“阳虚则寒”(2)阴偏衰:阴虚,其病机特点表现为机体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阴虚则阳盛”、“阴虚则热”3阴阳互损:包括阴损及阳及阳损及阴。4阴阳格拒:(1)阴盛格阳:即真寒假热证。(2)阳盛格阴:即真热假寒证。5阴阳亡失:(1)亡阳:“阳者,卫外而为固也。”(2)亡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血失常1气的失常:(1)气虚: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状态。(2)气机失调:指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气滞、气逆、 气陷、气闭、气脱2血的失常:(1)血虚: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2)血瘀:指血液的循行迟

14、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3)血热: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以既有热象又有耗血动血及伤阴的特征。十三、内生“五邪”1风气内动(内风):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1)肝阳化风: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扑,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逆而发为闭脱之证;(2)热极生风:见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等;(3)阴虚风动:筋挛肉瞤、手足蠕动;(4)血虚生风: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5)血燥生风: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皮肤瘙痒或落屑。2寒从中生(内寒)“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病水液,澄澈清冷

15、,皆属于寒。”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3湿浊内生(内湿):脾虚生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浮肿。”4津伤化燥(内燥):“燥胜则干。” “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内燥病变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5火热内生(内火、内热):(1)阳气过盛化火:“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气有余便是火”;(2)邪郁化火:一是外感六淫从阳而化热化火;二是病理性代谢产物和食积、虫积等郁而化火。(3)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为“五志化火”;(4)阴虚火旺:此属虚火与阴虚内热有区别。十四、经络病机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

16、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瞏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清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噫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十五、脏腑病机1心的阴阳气血失调:(1)心的阳气偏盛:即心火,有虚实之分,由于邪热痰火内郁而致者为实;由于劳心过度心阴暗耗者多为虚。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有三:一是躁扰心神;二是血热而脉流薄疾;三是心火上炎与下移。(2)心的阳气偏衰:包括心气虚和心阳虚,多

17、由慢性疾病的持续损耗发展而成。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有:一是心神不足;一是血脉寒滞;一是心阳虚衰与肺肾病变相互影响。(3)心阴不足:即心阴虚,多由劳心过度,久病失养,耗伤心阴或情志内伤,心阴暗耗;或心肝火旺,灼伤心阴所致。(4)心血亏损:即心血虚,多由失血,或血液生化不足,或情志内伤,耗损心血等所致。(5)心血瘀阻:即心脉闭阻。阳气不足,血脉寒滞;痰浊凝聚,血脉瘀阻不畅;劳倦感寒;情志刺激常可诱发或加重。2肺的阴阳气血失调:(1)肺气不宣:肺气失于宣发;多由外邪袭表犯肺,或因痰火内阻,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也可由于肺气不足,或肺阴虚所致。(2)肺失清肃:肺气失于肃降;多由外邪袭表犯肺,或因痰浊

18、内阻,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也可由于肺气不足或肺阴虚所致。(3)肺气虚损:肺的功能减退;多因肺失宣肃,日久不复,发展而成;因久病气虚,或劳伤过度,耗损肺气所致。(4)肺阴亏损:肺脏的阴津亏损和阴虚内热;多由于燥热之邪灼肺,或痰火内郁伤肺,或五志过极化火灼肺,或久咳耗伤肺阴所致。3脾的阴阳气血失调:(1)脾气虚损:即中气不足;多由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或禀赋素虚或久病耗伤;或劳倦过度损伤所致。(2)脾阳虚衰:多有脾气虚发展而来,或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3)水湿中阻: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湿停聚于内。(4)脾阴不足:指脾不能运化津液,津液亏少而形成。4肝的阴阳气血失调:(1)肝气郁结:多由精神

19、刺激,情志不遂,气机郁滞而成。(2)肝火上炎:多有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暴怒伤肝,肝气暴涨;五志化火,引动肝火等而成。(3)肝血亏虚:失血过多,久病耗损,脾胃虚弱,生化无源所致。(4)肝阳上亢:肝阴不足,阴不制阳;精神情志失调,耗伤肝阴。(5)肝风内动:邪热炽盛;肝阳化风。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1)肾精亏虚:老年精亏;先天不足;久病耗损;后天失养。(2)肾气不固:幼年精气未充;老年精气衰竭;早婚、性生活不节、久病肾虚。(3)肾阴亏虚:五脏之火、五志过极化火、邪热久留化火致肾阴耗伤;或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房劳过度而致。(4)肾阳不足:心脾阳虚,日久及肾,房劳过度,耗损肾阳。6六腑功能失

20、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1)胆的功能失调:胆汁的分泌、排泄障碍,多由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或中焦湿热阻遏肝胆气机等所致。(2)胃的功能失调:胃气虚:饮食失节,损伤胃气;禀赋素虚;久病元气不复。胃阴虚:热病后期,邪热久留,消烁阴液。胃寒:过食生冷;过用寒凉之剂;素体中寒。胃热(胃火):嗜酒、过食辛辣之品;气血痰湿食郁积化热化火。(3)小肠的功能失调:湿热下注或心火旺盛循经下移小肠所致小便淋浊、刺痛等病理表现,称作小肠火。(4)大肠的功能失调:可因胃失通降、肺失肃降、燥热内结、肠液枯涸、阳虚不运、气虚而无力推动等因素而造成;亦可因饮食所伤、食滞不化;寒湿或湿热下注等因素所致。(5)膀胱的功能失调

21、:多为湿热蕴结膀胱或肾阳不足而见尿频、尿灼、尿急、尿痛、血尿等或肾气不固而见遗尿、小便失禁等。(6)三焦功能失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为心和肺、脾和胃肠、肝和胆、肾和膀胱等脏腑气机不利,气的升降出入异常导致;二是概括了肺、脾、肾等脏腑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异常。7奇恒之府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1)脑的功能失调: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脑的功能失调,出现精神意识思维异常,视听嗅味觉异常及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异常等。(2)髓和骨的功能失调:可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或因邪热久留,消烁阴液;或因下焦虚寒、精血不足,均可导致骨髓空虚、骨质软弱等病变。(3)脉的功能失调:津液枯

22、涸、痰浊内阻、寒凝瘀阻均可引起脉道不利。(4)女子胞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的异常方面。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气血不和;二是心肝脾肾功能障碍;三是冲任气血不足。十六、 防治原则预防1. 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包括早期诊治和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治则(1)正治与反治:“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逆,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正治法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病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从,指采用方

23、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2)治标与治本:急则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缓则之气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有重要意义。标本兼治:标病本病并重时用。3扶正与祛邪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4调整阴阳(1)损其偏盛:治热以寒(热着寒之);治寒以热(寒者热之)。(2)补其偏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5调整脏腑功能:根据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道理,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6. 调理气血关系调理气血关系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气虚致血虚或气血两虚者,治以气血双补,以补气为主;气虚血瘀,治以补气行血;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气虚不能摄血,治以补气摄血;血脱者,急以补气固脱。7.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