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共3页)

上传人:冬**** 文档编号:51643776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读于永正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我的为师之道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从教半个世纪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一章一章用心地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书中字字皆有情,章章皆有意。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不仅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还对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小学语文、学语文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教小学语文不间断地进行思索与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形诸于文字。在实践中,他认识到老师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学习,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一)用童心润童心,童心未泯1.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朱友明老师形象地把于老师比作“性温”、“味甘”的甘草。于

2、老师如甘草般善解人意。面对学生的错误,于老师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课上画金鱼,命其为课文插图;宁宁的脸上被房栋甩了墨水,笑称“锦上添花”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于老师如甘草般宽容大度。文革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处理学生的责骂,他带的班级始终纪律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有学生迟到,于老师从不批评,几块饼干给予关怀备至,换来学生内心的感动。于老师如甘草般善于调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于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深谙中庸之道”,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说得形象一点儿,就是“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说得深刻一点儿,就是“真诚恻怛”,“温而厉,

3、威而不猛,恭而安”。在于老师眼中,中庸不是“知识”,不是“道理”,而是素养。2.从没忘记自己曾是孩子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他在书中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他的课堂民主平等、情趣盎然,学生在朗读感悟、语言积累、读写迁移中养成习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言语交际能力。教学翠鸟,于老师摇身变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通过采访创设情

4、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将翠鸟的生活习性、飞行特点外化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教学古诗草,和学生一起互动,一人分饰妈妈、哥哥、奶奶三个角色,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教学极具戏剧化。教学爱如茉莉,和学生进行近乎表演式的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走进母女二人的内心,理解母亲“一愣”、“微红了脸”的内涵以及“嗔怪”的意思,体悟女儿想问又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于永正老师说:教了50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虽年过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逛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痴而忘返,当得知长得有点像芭蕉的“大树”就是语文课本里说的“旅行家树”时,竟高兴地扑上去,打量着,抚摸着,并合

5、影留念。他说:“以后再讲旅行家树这一课时,便多了一份资源,多了一份情感。”于老师从没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那份源自内心的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转化信念和意志,让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情意。(二)用真情换真情,情真意切于老师说,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说最根本的力量情。这种情可化为对学生的理解和体谅。教学祖父的园子,有学生质疑:“我在园子里瞎闹,把菜种踢飞,把谷穗当作狗尾草割掉,祖父为什么不批评我呢?”于老师课后反思:“我能像祖父那样宽容吗?”1.让每一个学生感到喜欢他于老师强调不强求喜欢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做出喜欢的样子。样子和行为是关键。上课时亲切的目光;学生发言时期待、鼓励的眼神;学生红领巾歪了,

6、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和学生一起跳绳;课间,找调皮学生掰手腕于老师的行为更多的体现在表扬上,从来不吝啬。摸摸学生的小脑袋;拍拍学生的小肩膀;竖起大拇指。他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和其他信息,发现丛翔不吃早餐,给他准备饼干;听说小军爸爸住院,星期日免做作业。魏亚军同学转学后不到两个月又回来了这些方法、行为的背后都是“情”字在支撑。2.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于老师说:“我从不认为我只是教语文的,我是教师,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方方面面。”他总是想儿童之所想,做儿童之所做,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培养儿童语文能力与精神成长融为一体。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钓鱼、钓虾;认识

7、苹果;峄山探幽;游皇藏峪;急行军,围歼云龙山“空降之敌”;走进军营;参观飞机、坦克;划船;参观王杰烈士纪念馆;拔草、捉虫;到农村朋友家作客;野炊他总是千方百计把“玩”的文章做足,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垂钓活动,慰问五保老人和军属;军营一日,身着迷彩服挎着冲锋枪照相;认识苹果,举办展览,写说明,当讲解员,写通讯报道;学生毕业时,邀请同桌合影留念这些活动的细节会给学生留下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情!(三)用影响和激励,促进儿童成长1.“无言之教”影响深远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有三大看家本领写字、朗读、表达(口头和书面),具备这

8、三大本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练字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练好每个字,不会善罢甘休。如:左,横短撇起笔高一些;右,横长,撇起笔稍低一些。班,中间的竖撇起笔高。奉,春字头的撇捺宁长勿短。凤,“又”要写得狭长,里面的空隙基本填满。于老师特别推崇张颂的朗读学一书。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朗读。备课必先备朗读,上课必定朗读。朗读既是学语言,又是用语言。把课文朗读好了,什么语言呀,理解呀,情感呀,语感呀,表达呀都有了。朗读

9、的关键是一个“情”字因情用气,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于老师具有“见文生情”的功力至今还记得于老师在电话里一遍一遍教我朗读的情景。那是准备执教人教版生命 生命时,反复练习朗读“静听心跳”一段,自认为读得还不错,就打电话给于老师,我在电话里读给他听。于老师听了一遍,说读得不好。怎么读好?他说,这段文字是作者杏林子的内心独白,要虚读才好。接着,就在电话里,我读一句,于老师纠正一句,不厌其烦一句句地教我读。上课时,在舒缓的乐曲声中,我的范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可以说,朗读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更是需要教师用整个生命在那里做示范。于老师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写下水

10、文”的忠实践行者。他认为,“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要求学生写的作文,他都要先“下水”。“下水”,便知“水”的深浅,便取得了指导学生的发言权。“下水”的目的何在示范、激励。2.激励是教育的伟大法宝于老师说:“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欢、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他在书中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三年级写的作文被张老师全篇画上波浪线;四年级写的大字有两个得了双圈;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张老师给他画的奖励;初中写的作文得到李晓旭老师青睐,评价: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师范时,写了一篇读有感,赵维仁老师将此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还拿到另一班读在教育

11、里,这种激励实在是太重要了。于老师提出激励学生的“五大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励学生日渐长进。朱飞飞写人物对话经常不点引号,于是,让他每天抄写一句课文中人物对话。改掉毛病后,给他戴了一顶“进步飞快”的“高帽子”。还风趣地说:“朱飞飞作文中的引号再也不飞了!”第二,实指性原则。表扬要有事实,恰如其分。比如:你的字真棒!有点柳体的味道。我欣赏你朗读的语气,就像说话那样自然!你居然会正确地使用分号,说明你头脑很清晰!第三,鼓动性原则。张斌学习进步了,写话没出现一个错别字,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歌。还有引领性原则、及时及重复性原则。 人生是花,语文是根。我知道,于老师已将知识、理论融入肌体与灵魂,并能转化为行为,并成为生命的自觉与自然。他的文化品格,他的学识修养,他对教育的态度,他对语文的情感,他对学生的关爱,就是一种“范本”,不仅给我们树立榜样,更是提醒我们要反躬自问,以善修德,以积极的态度去尊重规律,滋养天性,让每一个儿童成为他自己,让每一个儿童真实善良、快乐向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