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00001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1626702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3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十一章0000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十一章0000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十一章0000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十一章0000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章00001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战略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一、工业化的含义一、工业化的含义 二、工业化的理论依据与发展阶段二、工业化的理论依据与发展阶段 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一、工业化的含义一、工业化的含义 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一国经济中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例,以及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比例的提高兵站优势地位的过程。 特点特点 最本质的特征

2、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在整个工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而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所占比例持续下降。工业化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包括工业本身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 (二二) )工业化的模式工业化的模式 1 1、自由发展型模式、自由发展型模式 英美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模式 。(1)工业化的进展以企业为主体,以追求 利润为目标。(2)工业化的基础是市场经济,通过市场 机制的作用推动工业化进程。 特点特点 2 2、政府介入型模式、政府介入型模式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二战后兴起的发展中国家,如日本、亚洲“四小龙”等。特点特点 (1)国内市场形成较晚,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不

3、健全不完善(2)政府是原始积累的主体(3)政府对经济介入很深,对经济的直接行政干预程度较强 表11.1对美、英、日三个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进行了比较 表表11.1,P247表11.1 英、美、日工业化模式比较 国家工业化发动工业化推进工业化主导部门选择与转换类型特征类型特征英国自然演进型非强制性客观推动滚动式从一部门到另一个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美国政府鼓励型非强制性主观推动并行式几个部门同时进行铁路业汽车工业日本政策干预型强制性主观推动单向式集中某类战略部门纤维工业军需工业二、工业化的理论依据与发展阶段二、工业化的理论依据与发展阶段 (一)(一)工业化的理论依据工业化的理论依据 1、恩格尔消

4、费理论 在需求发展方面为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收入的增加,总支出中用于实物等生活必需品的比例趋于下降,而用于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的比例上升。 2、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从供给方面为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发展中国家,把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3 3、贸易条件恶化论、贸易条件恶化论 贸易条件是一种指数,它表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贸易条件改善与贸易条件恶化 4 4、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通过对投资效益的分析说明了发展工业化的意义

5、工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 (二)(二)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霍夫曼定理霍夫曼定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这一比值越低工业化就业深入。 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 /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 根据霍夫曼比例,工业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工业化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5 (1)工业化第二阶段:霍夫曼比例=2.5 (1)工业化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1 (0.5)工业化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1 表11.

6、3 英国各年份的霍夫曼比例表表11.2。表。表11.3,P250表11.2 美国各年份的霍夫曼比例 表11.2和表11.3所示,分别为美国英国各年份的霍夫曼比例 资料来源: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96 年 份霍夫曼比例18502.4/118701.7/118801.8/118901.5/119001.2/119140.9/119250.8/119270.8/1年 份霍夫曼比例18126.5/118514.7/118713.9/119011.7/119241.5/1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工业化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提高生活水

7、平(二)工业化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三)工业化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工业化引起区委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战略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部门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部门 三、工业化中的投资选择三、工业化中的投资选择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根据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要想维持 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必须是生产资料部 门的增长快与消费部门的增长。(二)重工业部门属于生产资料部门,为了尽快 实现工业化,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部门。(三)这一战略为苏联等社会之以国家所采用。 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部门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部门 (一)主导

8、产业由于金属现金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最先发展起来以后,通过其关联作用带动其他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二)主导部门的确定标准主导部门的确定标准 1 经验法则2 收入弹性标准3 生产率上升基准4 产业关联度基准5. 比较优势基准 罗斯托曾将人类社会的经济成长分为6个不同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如图11.4 表表11.4,P254表11.4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和相应的主导产业 资料来源: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3 (三)(三)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成长阶段相应的主导产业传统社会阶段绝大部分以农

9、业为主体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仍以农业为主体起飞阶段纺织工业、铁路建筑向成熟推进阶段钢铁工业、电力工业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汽车工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服务业、城郊建筑业三、工业化中的投资选择三、工业化中的投资选择 由于技术的使用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因素,因此对某些特定的国家来说最先进的技术往往并不是最适宜的技术,只有收益和成本的净现值最高的技术才是最经济、最适宜的。 表11.5显示,纺织业的技术选择中,富国工人的工资是穷国工人的10倍,而穷国的实际利率则是富国的2倍。由此,富国投资者选择最现代化的织布机,以使成本最小化。主要原因是这些织布机需配备的劳动力较少;而穷国的投资者适宜选择中间技术。 (一)(一)技术

10、选择技术选择资料来源: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发展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72表表11.5,P254 表11.5 纺织业的技术选择项 目可选择的技术半自动织布机中间技术全自动高速织布机A投入(每百万码衬衫料) 1设备成本(1 000美元)8002004002劳动(人/年)22.011.05.03其他成本(1 000美元/年)11.49.36.7B要素成本富国 穷国1实际利率(年利率)5.0 10.02现值要素(20年)12.46 8.513工资(1 000美元/年)15.0 1.5C成本现值(1 000美元) 富国 1资本支出802004002工资4 1122

11、0569353其他成本142116834总计4 3342 3721 418穷国 1资本支出802004002工资280140643其他成本9779574总计457419521 单 位 产 品 生 产 成 本 或 社 会 总 费 用 生 产 规 模 P Q O (二)(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 由图11.1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或社会总费用成比例下降。当企业从最初很小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时,企业面临规模经济,当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到P时,相应的企业规模Q是最佳规模。如果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企业面临规模不经济。图图11.1,P256图11.1 规模经济曲线图 1.中

12、小企业是与大企业垄断竞争的对手2.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重要载体3.中小企业在组织成本和经营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优势4.中小企业可以加速创造就业机会5.中小企业在环节和克服经济危机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动荡 中具有特殊作用 (三)(三)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一、城市化的含义一、城市化的含义 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 二、城市化的内在机制二、城市化的内在机制 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化的含义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由农村类型

13、向城市类型转变的过程。 (1) 人口结构方面(2) 地域分布方面(3) 经济发展方面(4) 生活方式方面 城市化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城市化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二)(二)城市化的水平测度城市化的水平测度 1、单一指标法 (1)城市人口比重指标,即城市化水平用某一地区内的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即一国或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3)城市用地比重指标,即以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建成区用敌 占区与总面积的比重来衡量。 2、综合指标法 以多项社会、经济指标衡量城市化,通用性较差。 二、城市化的内在机制二、城市化的内在机制 1.农业为城市人口提供了商品粮2.农业为城市工业

14、提供了生产原料3.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4.农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一)(一)农业发展使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发展使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工业化之所以能引起现代产业向城市聚集,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关键在于城市所特有的聚集效应和综合效应所带来的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 (一)(一)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的S型曲线型曲线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在研究时发现,各国城市化所经历的轨迹可以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数学推导公式 ,其中,Y为城市化水平,C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

15、起步的早晚,t为时间,r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 11rtYCe90 10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初 期 中 期 后 期 A B 城市化水平/% 时 间 第一个拐点A之前,城市化刚起步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低于30%,初期阶段。两个拐点A、B之间,工业化处于初始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化速度30%-70%,中期阶段。第二个拐点B,工业化已进入成熟阶段,城市化趋于缓滞,城市化水平70%以上,后期阶段。 图11.2 城市化进程的S型曲线图 图图11.2,P262(二)城市化个阶段的主要差异以及特点(二)城市化个阶段的主要差异以及特点 1、城市化初期阶段

16、 (1)发展速度:比较缓慢(2)产业结构:以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比重 50%以上,第二、第三产业各占20%左右。(3)动力机制: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4)空间形态:城市系统没有形成网络 2 2、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化中期阶段 (1)发展速度:城市化步伐加快(2)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农业退居次席(3)动力机制:传统产业在继续发展的同时,新兴工 业开始对城市化的发展起重要作用(4)空间形态:发达地区形成“大都市区”和“超级城 市”,欠发达地区城市发育迟缓 3 3、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后期阶段 (1) 发展速度:有所回落进入平稳阶段(2)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比

17、重上升到第一位,达到50%以上; 第二产业有所下降,在30%左右; 第一产业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3)动力机制: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后续动力(4)空间形态:城乡界限变得模糊,城乡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加速了农业现代化2城市化刺激了对工业品的需求3城市化有力促进了技术革新4城市规模的扩大,加强了城市内部的劳动分工5城市化促进了经济的货币化6城市化扩大了社会流动性促进了竞争 (一)(一)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过度城市化现象过度城市化现象:指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了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为没有

18、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化。主要出现在拉丁美洲及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表11.6所示为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 .表表11.6,P267表11.6 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 资料来源:保罗贝洛克城市与经济发展,267,见:蔡孝箴城市经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二)(二)城市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城市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年份项目19001910192019301950196019701980发达国家人均GDP/$4756506258351 1251 5152 2402 920城市化水平/%3134374047546164拉美国家人均GDP/$310360370380465520620775城市化水平/%20222528404856642、滞后城市化现象滞后城市化现象 指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 阶段。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