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入伏是哪一天

上传人:d**** 文档编号:51607699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入伏是哪一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入伏是哪一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入伏是哪一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16入伏是哪一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入伏是哪一天(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 入伏是哪一天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 的依据。今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 6 月 27 日(庚辰 ),第二个庚日是 7 月 7 日(庚寅),第三个庚日是 7 月 17 日(庚子),所以 2016 年从 7 月 17 日开始入伏,初伏从 7 月 17 日7 月 26 日共 10 天,中伏为 7 月 27 日 8 月 15 日共 20 天,末伏 8 月 17 日8 月 26 日共 10 天。 今年三伏历时 40 天。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 10 个, 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 12 个, 是子、丑、寅、卯、

2、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 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 60 次,故称 60 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 3 个“庚”字,到第 3 个庚日为初伏。 由于天干是 10 个,所以每隔 10 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 寅日、庚辰日等。一年 365 天 (闰年 366 天 )都不是 10 的整数倍,今 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 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 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 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 天

3、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 20 多天到了 三伏,天气就最热了。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 3 个庚日是初 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 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 10 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 之间有 4 个庚日时,中伏为 10 天,有 5 个庚日时,中伏为 20 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 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 7 月中旬到 8 月中旬这 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 天还比黑夜长, 每天地面吸收的热

4、量仍比散发的多, 近地面的温度也 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 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 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 至的“三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 (10 天)、中伏 (10 或 20 天)、末伏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 10 天 ),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 时间。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 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 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人们才知 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

5、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 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 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 还可以吃过水面。 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 。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 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 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

6、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 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三伏贴”就是指中医针灸疗法里的“天灸” 。三伏贴其实是中医针灸疗 法里的“天灸”。将药物研磨成粉,用酒、醋、生姜汁等加工后,调 制成糊状,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吸收入血,随血 液循环而发挥作用。哪些人可以贴“三伏贴” ?怕冷、体质差和痛经的妇女等 ,很多病都可以通过三伏贴来进 行防治。比如,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 炎、体虚感冒咳嗽、咽炎 ;风湿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关节病、膝关节炎等。还有阳虚怕冷、体质差、颈肩腰腿痛、免 疫功能低

7、下、体虚易外感的儿童和痛经、 四肢冰冷的妇女都可以使用。三伏贴,都是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等温补作用的药物, 通过穴位进行敷贴, 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但“三伏贴” 不是神药, 需要长期坚持。一般都要连续贴敷三年以上,病症大多能明显减轻, 或减少发病次数。哮喘敷贴部位:肺俞、百劳、膏肓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 30 克;甘遂、细辛各 15 克;麝香 1.5克;生姜汁适量做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麝香另研末备用。使用时将药 末加入鲜姜汁调匀, 做成 6 个药饼。用前将麝香末 0.3 克放于每个药 饼的中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或绷带 固定。约两小时后,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时间:每伏贴一次,成人每次 46 小时,儿童 12 小时,三 年为一个疗程。虚寒性便秘敷贴部位:神阕、足三里、气海药物:巴豆 2 克,吴茱萸 6 克,肉桂 3 克,生姜汁少许。做法:前三味混合研成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63 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用绷布固定。药饼冷 后再烘再贴。时间:一般贴 1224 小时。每年的“三伏天”是最佳贴药时间 :每年的“三伏”当天贴药最佳, 也可在初伏、中伏、末伏期间各贴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