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教学设计(XX版高一必修三)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1577092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师说 教学设计(XX版高一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师说 教学设计(XX版高一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师说 教学设计(XX版高一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师说 教学设计(XX版高一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 教学设计(XX版高一必修三)(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美文档 师说 教学设计(XX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2、。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

3、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句读(du)谀(y)经传(z

4、hun) 郯(tn)苌(chng)聃(dn)蟠(pn)巫(w)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分析课文第1段 (一)朗读:齐读;单读。 (二)学生根据注解自己疏通文意。把第一段分为三层,学生分A、B、C三组,每组一层。然后每组推举代表,向大家翻译课文。 (三)总结本段的语法文言文知识: 1通假字:受授 2古今异义 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问上有较高造诣的人。 无:古无论;今没有。 众人:古普通人;今很多人。 3一词多义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吾从而师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5、以为愚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皆出于此乎 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 (2)理解分析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学生当堂背诵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1段。 2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

6、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 2补充讲解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虚词 之: 古之学者:之,助词,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取独 句读之不知:之,倒装标志 作师说以贻之:之,代词 其: 其为惑也:其,代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人称代词 其可怪也欤:其,副词,表推测 于其身也:其,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耻学于师(形意动) 吾从而师之(动意动) 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 二、分析课文 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7、? 明确:承上启下。 “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 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背诵 2第3段 (1)学生朗读

8、。 (2)分析 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诵。 3第4段。 (1)分析: 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2)背诵。 三、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师说 一、解题:说,一种文体。 二、韩愈及本文写作背景 三、分析 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据: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爱其子”与“于其身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四、写作特点:1有破有立2对比论证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