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理学家故事来激励中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共5页)

上传人:7**** 文档编号:51550202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物理学家故事来激励中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物理学家故事来激励中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物理学家故事来激励中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用物理学家故事来激励中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物理学家故事来激励中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用物理学家故事来激励中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摘要:广安代市中学针对本校物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在教学中疏于对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采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形式编著了物理学家之科学探究,并在其日常教学中有效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对这一事实的阐述,希望能给更多的人一些参考与借鉴,使更多的人受益。关键词:物理学家;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一、研究背景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要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可是,在中学物理课程教

2、学中,我们发现,许多物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囿于课本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分强调书本知识传承,疏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忽视了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改变我校(广安代市中学)物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囿于课本教学等问题,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常规课堂教学为契机,结合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引入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方法,在常规课程教学中,真正使学生建立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提高教学实效性,从2010年9月以来,我们开始了“用物理学家故事激励中学生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3、二、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一)、概念的界定1.物理学家故事:物理学家故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图书查阅、网络媒体等获得的教材中涉及的“以探索物质的组成和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的生平简介和科学成就等。2.科学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二)、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1、搜集编写物理学家之科学探究校本教材由老师指导学生收集初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科学家生平、科学发现的过程、主要科学成就。期间组织学生交流资料信息及收集资料的过程、方法

4、,谈心得体会,然后再指导学生深化研究,继续完善了资料,进一步探索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途径与方法,并由学生撰写小论文交流。学生把搜集的资料和心得体会发给老师,由老师统一整理编辑成为校本教材物理学家之科学探究。2.指导学生使用物理学家之科学探究校本教材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家之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献身精神,以及敢于批判质疑的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例如:(1)讲万有引力时可以指导学生查看校本教材中关于牛顿发现引力定律的过程:在17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物理学家阿尔方斯博雷利(Alphonse Borelli)、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5、)、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和数学家克里斯托费雷恩(Christopher Wren)及牛顿本人差不多是同时在从事引力理论的研究.1666年博雷利在察行星运动和木星的卫星运动时得出结论说:“毫无疑问,天体间必存在着一种使之相互接近的自然倾向力。而旋转运动在物体中又引起了一种使物体脱离旋转中心的倾向力。如果这两个倾向力,一个企图离开太阳,另一个则力图接近太阳,而它们又彼此相等,则该行星只能在离太阳一定距离的地方运动。假设在某一瞬时,行星离太阳的距离以及它的运动速度,是在离心力小于向太阳的倾向力时,则该行星便从大半径的圆转 到小半径的圆上,并开始接近太阳,直到两力彼此平衡的

6、位置。”1666年,胡克曾在皇家学会做了一个实验报告企图找出物体重力与物体距地球表面高度间的关系。胡克认为重力与磁力、电力相同,必随离地球中心的距离增大而减少,后来,他又指出行星运动的轨道曲线必是某种恒力所引起的,行星对太阳的倾向力可从旋转中心具有某种吸引性质来解释。经过长期研究,胡克在1679年认为:“一切天体都具有倾向其中心的吸引力,它不仅吸引其本身各部分,并且还吸引其作用范围内的其他天体。”他还认为:“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物体越靠近吸引中心,其吸引力也越大。”1680年1月6日,胡克在给牛顿的一封信中写道:“假设吸引力是与两中心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实际上,自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Chr

7、istian Huygens)1673年发表了离心定律后,胡克、哈雷和雷恩等人都于1679年推出了平方反比定律。他们指出:如果行星绕太阳运行于圆形轨道上,而其运转周期的平方与其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则可证明,作用于各行星的引力必与此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他们都未能证明,行星的椭圆轨道是平方反比定律的结果。在开普勒:三大定律;胡克等:引力问题探索;惠更斯:离心定律;皮卡儿:地球半径;牛顿:微积分后,牛顿与1684年8月完成了平方反比定律的证明。力有引力定律建立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解决了当时地球形状的争论;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法国数学家克雷罗计算出了木星和卫星对哈雷彗星的摄动作用、并预言了哈雷

8、彗星经过近日点的时刻(1759年);1846年法国天文学家莱维利叶和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用计算的方法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3月14日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冥王星;20世纪以来对几百万光年宇宙结构的研究都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非简单地从苹果落地而得,这是他善于继承前人的成果、这是他奋发好学、勤于思考的结果,他完成这一巨大综合工程是基于中世纪以来世世代代从事科学研究的前人的累累成果。例如:(2)讲电磁感应时指导学生学习“电磁学之父”法拉第的有关知识:我国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雷电现象的记载,春秋时期管子中“地数篇”出现“慈石”说明,古希腊的

9、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40-546年)发现琥珀摩擦起电和磁石吸铁的现象。然而,直到19世纪人们仍然认为磁和电是完全不同的实体,对它们的观察还停留在现象阶段。1802年安培说“我愿意去证明磁和电相互独立的两种不同流体。”库仑甚至断言:“磁和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它们不可能相互转化。”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揭开了物理学的新篇章,后来安培、菲涅耳、科拉顿等科学家都在试图寻找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但他们都失败了。法拉第也开始了这一探索工作,经过整整十年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最终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被誉为“电磁学之父”。同时为学生介绍物理学家法

10、拉第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一生等等。三、产生的实际效果物理学家之科学探究校本教材的有效使用,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的增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物理学科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物理探究活动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兴趣2008-2009年,由黄天平指导的高2009级、高2008级学生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被学校选送作品4件参加区市展评,有1件作品获广安区二等奖,1件作品获广安市三等奖。(二)、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明显增强通过让学生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引领学生通过多途径了解物理学家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分析、总结、应用的过程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包

11、括观察、实验、推理方面的技能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让学生体会和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完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同时促进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如高一学生陈雪峰写到“钱学森中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当我看到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我的全身都热血沸腾。钱学森在外留学时,学习非常刻苦,可以说是三月不知肉味,可是,我呢,非常贪玩。当我看了钱学森的生平之后,我了解到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这一时一刻的奋斗,而是一点点的积累,同量转换为质的这样一个过程。不论是哪一位成功的人,他的发展过

12、程是缓慢的,其中的专心、耐心、求知心引导他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所以我决定向所有的科学家们学习,择其善者从之。以此来慢慢完善自己思想观念,整体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向他们追随者去吧!”(三)、学生的物理学科成绩不断提升从下表可以看出,随校本教材的有效使用,教学实验班成绩逐渐提高,特别是课改年级(现在的2011级)实验班成绩比学校和全区成绩有更大优势,学校高中物理成绩也提高很快,探究性学习正在我校学生中全面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表1“代市中学原2008级2班、2011级2班、现2011级1班与区市统考成绩比较表”2008年市二诊2008年秋区统考2009年春区统考2009年秋区统考2010年春区统考2

13、010年秋区统考2011年春市二诊2011年秋区统考2012年春区统考广安区42.346.244.242.441.141.240.141.749.42008级学校39.72008级教学实验班44.1原2011级学校41.6139.840.135.337.737.25原2011级教学实验班43.5942.544.239.440.53432011级学校40.148.22011级学校60.472教学实验班与学校平均成绩比较+4.4+1.98+2.7+4.1+4.1+2.83+5.75+20.3+23.8学校平均成绩与区比较-2.6-4.39-4.4-2.3-5.8-3.5-2.85-1.6-1.2四

14、、总结在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作为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探究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服务的教学活动。物理学家之科学探究校本教材在广安代市中学的有效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能够给在教学中有同样问题的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是更多的人受益。参考文献:1郭奕玲.物理学史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常龙生.高中物理课题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编写组.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6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S.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