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讲义习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1530328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讲义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讲义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讲义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讲义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讲义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实验探究】 物质的变化

2、【实验11】水(H2O)的加热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成小液滴液态水 加热 水蒸气 冷凝 液态水【实验12】块状胆矾(CuSO45H2O)的研碎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的?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什么样的?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吗?为什么?【实验现象】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固体【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现象】胆矾固体溶解,变为蓝色澄清的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后试管内产生蓝色沉淀【实验14】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实验现象

3、】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块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实验结论加热水使其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并生成水蒸气,遇玻璃片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研碎胆矾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研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的胆矾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胆矾溶液蓝色溶液逐渐变成无色,有蓝色沉淀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盐酸反应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颗粒状的固体逐渐溶解,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二氧化碳气体一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示例:水的蒸发、汽油的挥发、玻璃的破碎、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溶化、氧气的液化、木材制成桌椅、

4、矿石粉碎等(3)基本特征:物质常伴有形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2)示例:如木炭的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火药爆炸、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3)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说明: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2)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

5、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时先熔化成液体,然后燃烧,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过程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蜡烛熔化成液体是物理变化,但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典型例题】例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 B钢铁生锈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水的蒸发【变式联系】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2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6、(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冰雪融化 铁生锈 木材制桌椅 木材燃烧 石碏熔化 石碏燃烧 酒精挥发 海水晒盐 气球爆炸 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有 ;属于物理变化有 二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2)示例:颜色、状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3)物理性质中的几个基本概念:v 熔点:物质的熔化(固态液态)温度v 沸点:液体沸腾(液态汽态)时的温度v 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v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说明:物质的有些性质,

7、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易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的眼、鼻、舌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的数据,可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示例:煤和木材中的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此外还有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待学) 说明: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但物理性质不一定要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等,人

8、可以直接感知到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典型例题】例2 下列物质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木炭能燃烧 C铁可以打成铁片 D 4时水的密度最大【变式联系】4 下列描述是苯的物理性质的有 ,苯的化学性质的有 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能跟氢气、溴、浓硫酸、浓硝酸反应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9、二氧化碳和水4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实验探究】【实验15】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实验现象】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木头燃烧得更旺,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实验解释与结论】氧气可帮助燃烧,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可推知该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性质反映决定用途,即通过性质可以推知该物质的用途,通过用途可以反推物质的性质【注意事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鼻孔与集气瓶口要保持一定距离,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若直接在瓶口闻气味,可能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

10、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基本特征,是变化的依据,如木炭能燃烧物质的变化一个过程和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如木炭燃烧两者关系:用途决定反映性质反映决定变化 说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可以通过关键词加以区分: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常用“能”“会”“可以”“容易”“具有”等字词,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描述物质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就是化学变化【典型例题】例3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

11、变化 D两者都不是例4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B硫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C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D矿石粉碎【变式联系】5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燃烧 B汽油能燃烧 C汽油是淡黄色液体 D汽油能清洗衣服上的油漆E汽油能挥发 F汽油挥发 G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漆 H汽油密度小四 总结 归纳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别: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区别:是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性质变化颜色、气味、状态、溶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