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车间要点指引

上传人:w****3 文档编号:51448633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6.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疗器械生产车间要点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医疗器械生产车间要点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医疗器械生产车间要点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生产车间要点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生产车间要点指引(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疗器械洁净室(区)(GMP )生产检查指南洁净室(区)是无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过程中不 可缺少的生产环境,具环境控制水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医疗器械产 品的质量。本检查要点指南旨在帮助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医疗器 械洁净室(区)相关过程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 疗器械生产企业洁净室(区)控制水平的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 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洁净室(区)环节的管理要求提供参考。本指南主要以现行医疗器械法规、标准中对于洁净室(区)的规 定为基础,尤其是以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 ) 的相关要求为主,部分借鉴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

2、2008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3部分:检测方法(GB/T 25915.3-2010 )等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不同产品生产 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遵照执行。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 求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讨论以确保本指南持续符合要求。一、适用范围本指南可作为企业组织、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检查监督 等各项涉及洁净室(区)检查的参考资料。二、检查要点及流程以下检查要点的表述主要分为对现场情况和文件资料的检查两 部分,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现场查看、询问、记录的情况 与企业的规定、文件、记录的符合性。1.现场观察企业生产、检验洁净室(区)环境(1)洁净室(区)内人流、物流走向是否交

3、叉。(2)进入一更是否进行换鞋、脱外衣,洗手,是否设置感应龙 头、长把龙头或脚踏开关龙头、是否设置烘干器,是否设置门档和防 昆虫设施,是否张贴洗手步骤。(3)进入二更是否进行穿洁净工作服(鞋)或无菌工作服(鞋)、 口罩、帽子、手消毒。手消毒剂是否定期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种。(4)二更是否设置整衣镜、方便穿洁净工作服或无菌工作服设 施,是否张贴更衣流程。是否设置存衣、挂衣设施。二更中暂存的洁 净工作服和工作帽是否有防污染措施。洁净工作服和工作帽是否有效 遮盖内衣、毛发;对于无菌工作服还能包盖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 物。一更使用的鞋是否与洁净室(区)使用的鞋有效分隔。(5)是否设置缓冲间或风淋室

4、,洁净室(区)工作人员超过5人的,风淋室旁是否设置旁通门。风淋室是否有防止门同时开启的措 施。(6)洁净室(区)内工作人员是否穿拖鞋,化妆及佩戴饰物等, 是否将个人物品带入洁净室(区)。(7)洁净室(区)内是否设置洁具间、洗衣间、工位器具间以 及中间库等辅助功能间。洗衣间是否布置了整衣晾衣区域,是否具备 了洁净工作服或无菌工作服消毒灭菌措施,是否确定了洁净工作服或 无菌工作服存放方式。洗衣间洗衣设施配备是否合理,以满足洗衣、 洗鞋需求。衣服和鞋是否分别清洗。不同洁净度级别洁净室(区)使用的洁净工作服或无菌工作服是否定期在规定级别洁净环境中分别 清洗、干燥、整理和保存,并区别使用。洁净工作服和无

5、菌工作服清 洗是否按要求使用工艺用水。(8)洁具间、洗衣间、工位器具间以及需要使用工艺用水的功 能间是否设置了必要的水路管道、水池,是否标识工艺用水的种类和 流向。是否设置地漏(万级及以上洁净室(区)不宜设置地漏),地漏是否具有防倒灌措施。地漏是否及时清洁、消毒。(9)是否设置了与产品生产工艺相对应的专用功能间或区域, 如注塑间、干燥间等,其送回风管理和配置的设备是否符合法规、标 准规定和工艺的要求,必要时是否设置了缓冲间或气闸室。 注塑间内 是否设置了模具存放区域,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10)是否设置了物料入口,入口处是否采用风淋或传递窗, 是否进行净化处理,是否有防止窗同时开启的措施,门

6、窗是否密封良 好。(11)洁净室(区)内是否设置了独立的成品出口。(12)生产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于新建实验室的,生产企业是否分别建立万级下局部 100级的无菌检验室、微生 物限度室和阳性对照室(包括人流、物流相对独立)。对于实验室改 造中确有较大难度的,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室可共用(但应进行 清场),阳性对照室应配备百级洁净工作台;阳性对照室如处于非受 控环境,应提供验证资料,并配备生物安全柜。生产体外诊断试剂的 生产企业是否建立了微生物实验室,用于环境和水质监测。(13)洁净室(区)的墙面、地面、顶棚表面是否平整、光滑、 无裂缝,无霉迹,各接口处是否严密,无颗粒物脱落,不易积

7、尘,便 于清洁,耐受清洗和消毒。洁净室(区)内的管道、墙上设施与墙壁 或顶棚接触部位是否密封。(14)洁净室(区)内是否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消毒的清 洁卫生工具。(15)洁净室(区)内不同洁净度功能间之间,门的开启是否 向着洁净度级别高的方向,门是否密封良好。洁净室(区)内回风口 是否被遮挡。(16)洁净室(区)内是否设置了安全门,是否具有敲击工具。(17)洁净室(区)内是否使用漆面或木质材质物品。操作台 是否光滑、平整、无缝隙、不脱落尘粒和纤维、不易积尘并便于清洗 消毒。(18)相邻不同洁净级别功能间之间是否设置了压差表,压差 表是否贴有计量校准标识。压差表零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相同洁净

8、度级别洁净室(区)间的压差梯度是否合理。(19)洁净室(区)内是否合理设置了温湿度计,是否贴有计 量校准标识。(20)洁净室(区)内是否设置了空气消毒装置,如设置紫外 线灯,是否设置总开关。紫外线灯管是否定期更换。(21)产品生产工艺需要使用工艺用气的,是否设置了工艺用气通道,工艺用气通道是否设置了净化处理装置, 空气压缩机是否能 有效防护。(22)洁净室(区)内特殊生产工序需要 100级洁净环境的, 是否配备层流罩、洁净工作台等设备。体外诊断试剂阳性物质处理是 否在万级环境下阳性间进行,并配备生物安全柜。阳性间是否具备灭 活设施、原位消毒设施,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不得对洁净环境造成污染, 对于进

9、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的, 空气是否经除菌过滤后 排出。(23)是否配置了洁净室(区)环境监测设备及配套用实验用 设备,如尘埃粒子计数器、风量罩或风速仪、以及用于沉降菌或浮游 菌检测的培养箱(培养细菌或真菌、霉菌)设备和培养皿、配制所用 试剂等。(24)空调机组设置是否合理,压差表是否进行计量校准,是 否标明初、中效位置及气流走向。使用臭氧方式进行环境消毒的,是 否配置臭氧发生器。对于有干燥要求的,是否配置除湿设备。(25)不同空气洁净级别区域之间的物料传递如采用传送带时, 是否进行分段传送。2.查阅企业洁净室(区)有关的管理文件、记录(1)是否提供了洁净室(区)平面图,是否与实际情况

10、一致, 是否标识了不同产品、不同工序对应的洁净环境,是否避免了人流物 流交叉。(2)是否制定了人员卫生管理规定。(3)是否提供了工作人员进出洁净室(区)的记录,当外来人 员检查或参观时,是否提供了人员登记记录。(4)是否提供了第三方体检机构出具的洁净室(区)工作人员 定期体检证明,以控制特殊疾患人员进入洁净室(区)直接接触产品(5)是否提供了洁净室(区)工作人员手消毒记录。(6)是否提供了洁净室(区)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的检测记录。(7)是否对进行洁净室(区)内工作人员进行了微生物知识等 方面的培训,是否保留培训记录。(8)是否制定了物料净化管理规定。(9)是否制定了洁净(无菌)工作服管理规定。

11、(10)是否提供了洁净(无菌)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记录。(11)是否制定了洁净室(区)卫生管理规定,包括设备、工 装模具及工位器具清洁存放规定;操作台、场地、墙壁、顶棚清洁规 定以及清洁工具的清洁及存放规定;消毒剂选择、使用的管理规定; 空气消毒规定;清场管理规定以及洁净环境日常监测管理规定等。(12)是否提供了工位器具清洗、消毒灭菌记录。(13)是否提供了洁净室(区)卫生清洁记录。(14)是否提供了洁净室(区)空气消毒记录。(15)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洁净环境消毒的,是否提供了紫外线 灯使用记录。(16)是否提供了洁净环境清场记录。(17)是否提供了洁净室(区)沉降菌(或浮游菌)监测布点(18)

12、是否提供了洁净环境日常监测记录。(19)如果空调系统不是连续开启,是否提供了空调系统开关 时间和洁净室(区)使用时间的记录。(20)是否提供了工艺用气检测记录。(21)是否提供了洁净环境第三方检验机构监测记录、检测设 备计量证书。(22)是否提供了空调机组中效清洗、高效更换、压差监测等 维护记录。参考资料第一部分 洁净室(区)基本知识一、洁净室(区)的定义二、洁净室(区)的预期用途三、洁净室(区)适用的产品四、洁净室(区)的构成五、洁净室(区)的洁净度级别和设置原则六、洁净室(区)的日常监测项目七、影响洁净室(区)洁净度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 洁净室(区)管理要求一、洁净室(区)总体要求二、洁净室

13、(区)设计和装修要求三、洁净室(区)环境控制要求四、洁净室(区)验证要求五、洁净室(区)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要求第一部分 洁净室(区)基本知识一、洁净室(区)的定义洁净室(区)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中的尘粒、微粒子、 有害空气、细菌、微生物等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室 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 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的房间。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作用均 具有减少该房间(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不论 外在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具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的洁净 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的特性。对于医疗器械而言,洁净室(区) 包括生产

14、区域和检验区域。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 )标准中对洁净 室(区)定义有了明确的规定,即需要对尘埃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 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作用均具有减少对该房间(区 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GB/T 25915.1-2010 )中规定,洁净室(区)是指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 的房间或专用空间。洁净区可以是开放的或封闭的, 可在也可不在洁 净室内。二、洁净室(区)的预期用途洁净室(区)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控制产品所接触大气的洁净度及 温湿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中生产、 制造和微生物检验,

15、此空间我们称之为洁净室(区)。三、洁净室(区)适用的产品(一)适用于通过最终灭菌的方法、通过无菌加工技术使产品无 任何存活微生物的医疗器械以及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 如血管内 支架、骨科植入物、体外诊断试剂等。(二)需要控制初始污染菌的医疗器械品种, 如透析粉(液)等。(三)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单包装。四、洁净室(区)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洁净室(区)是指医疗器械生产和检验所需的工作 环境,对于生产环节,应包括与生产产品工艺流程相对应的功能间, 如注塑间、干燥间等;对于检验环节,应包括与检验有关的功能间, 如阳性对照间、无菌检验间和微生物限度间等;为生产服务的辅助功 能间,如洗衣间、洁具间等以及连接

16、各功能间的缓冲过渡通道。五、洁净室(区)的洁净度级别和设置原则(一)洁净度级别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 粒子的允许统计数。依据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 )标准,洁 净室(区)的环境级别分为 30万级、10万级、万级和100级。表1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 )中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度级别尘埃最大允许数,个/m 3微生物最大允许数0.5 师5 gm沉降菌,个/皿浮游菌,个/m 3100级3, 50001510, 000 级350 , 0002, 0003100100 , 000 级3, 500 , 00020, 0001

17、0500300 , 000 级10 , 500 , 0000.5 ii m 5 g m浮游菌(cfu/ m3)沉降菌(cfu/皿)100级3 , 50005110, 000 级350 , 0002, 0001003100 , 000 级3, 500 , 00020 , 00050010300 , 000 级10 , 500 , 00060 , 000-15(二)设置原则除了上述标准之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发布的医 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分别规定了植入性医疗器械洁 净室(区)设置原则和无菌医疗器械洁净室(区)设置原则,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中也规定了相应产品生产

18、环境级别 要求,生产企业应结合相应法规要求和技术标准要求识别并确定本企 业洁净环境级别,并验证后执行。医疗器械法规和标准没有规定的, 生产企业可参照上述要求确定产品生产洁净级别, 或自行验证并确定 产品的生产洁净级别。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1,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术, 以保证医疗器械不受污染 或能有效排除污染。倡导技术进步,建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先 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设备、工装和设施等。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 人为因素,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不暴露在操作环境中, 尽可能避免人与 产品的直接接触。2.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 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不

19、低于万级。植入到人体组织、与血液、骨 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触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 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不低于 10万级。与人体损伤表 面和粘膜接触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装、初 包装及其封口,不低于30万级。与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装材 料,宜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使初包装材料的质量满足所包装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若初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 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低于 30万级。对于有要求或无菌操作技 术加工的,在万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洁净工作服清 洗、干燥和穿洁净工作服室、专用工位器具

20、的末道清洗与消毒的区域 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可低于生产区一个级别。 无菌工作服的整理、灭菌 后的贮存应在万级洁净室(区)内。医疗器械法规规定,高风险生物活性物料(如强毒微生物、芽胞 菌制品、激素类试剂组分、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应使用单独的空气净 化系统,与相邻区域应保持负压,排出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阴性、 阳性血清、质粒或血液制品的处理操作应当在至少万级环境下进行,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并符合防护规定;生产激素类试剂组分的洁净环境应当采用独立的专用的空气净化系统, 且净化空气不得循环 使用;强毒微生物操作区、芽胞菌制品操作区应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 负压,配备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

21、。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试剂、免疫荧光试剂、免疫发光试剂、聚合酶链反应(PCR) 试剂、金标试剂、干化学法试剂、细胞培养基、校准品与质控品、酶 类、抗原、抗体和其他活性类组分的配制及分装等产品的配液、包被、分装、点膜、干燥、切割、贴膜、以及内包装等工艺环节,现场核实, 至少应在10万级洁净环境中进行操作,无菌物料的分装必须在局部 100级洁净环境下进行。无菌实验室原则上应设3间万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 用作无菌室、阳性对照室和微生物限度室。无菌检测实验室原则上应 当和洁净生产区分开设置,有独立的区域、单独的空调送风系统和专 用的人流物流通道及实验准备区等。阳性对照室应配备百级洁净工作 台

22、;如阳性对照室处于非受控环境,应提供验证资料,并配备生物安 全柜。企业可在启用的洁净室(区)入口处张贴洁净室(区)平面图, 标识洁净室(区)布局、环境控制级别以及人流物流走向等。六、洁净室(区)的日常监测项目依据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 )标准,洁 净室(区)的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力、风速、换气次数、尘埃粒 子数、沉降菌或浮游菌。表3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 )中环境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技术指标监测方法监测频次100级10, 000 级100 , 000 级300 , 000 级温度,c(无特殊要求时)1828JGJ 711次/班相对湿度,%45

23、651次/班风速,m/s水平层流)0.4垂直层流)0.31次/月换气次数,次/ h2015121次/月静压差,Pa不同级别洁净室(区)之(05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101次/月尘埃个/m 30.5gm3, 500350 , 0003, 500 , 0005 gm02 , 00020 , 00060,000浮游菌数,个/m 35 100 500GB/T162931次/季沉降菌数,个/皿1 3 10201512F面简单介绍一下不同气流组织形式的优缺点1.非单向流方式:(1)优点:1)过滤器以及空气处理简便;2)设备投资费用较低;3)扩大生产规模比较容易;4)与洁净工作台联合使用时,可以保持较高的

24、洁净度。(2)缺点:1)室内洁净度易受作业人员的影响;2)易产生涡流有污染微粒在室内循环的可能;3)换气次数低,因而进入正常运转的时间长、动力费用增加;2.垂直单向流方式:(1)优点:1)不受室内作业人数作业状态的影响,能保持较高的洁净度;2)换气次数高,几乎在运转的同时就能达到稳定状态;3)尘埃堆积或再飘浮非常少,室内产生的尘埃随气流运行被除 去,迅速从污染状态恢复到洁净状态。(2)缺点:1)安装终滤器以及交换板麻烦,易导致过滤器密封胶垫破损;2)设备投资费用较高;3)扩大生产规模困难。3.水平单向流方式:(1)优点:1)因涡流、死角等原因,使尘埃堆积或再飘浮的机会相对减少;2)换气次数高,

25、因而自身净化时间短;3)洁净室(区)内洁净度不大受作业人数和作业状态的干扰。(2)缺点:1)受风面近能保持高洁净度,但接近吸风面,洁净度则随之降 低;对人员环境易造成污染;2)扩大生产规模困难;3)设备投资费用较高;4)需要完善的衣帽间、工作服清洗间、更衣室、风淋室等缓冲 系统。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若把操作室全部净化系统设计成上述层流 的方式,则设备和附加工程投入费用较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考虑采用局部层流净化方式。这样对洁净车间大面积的环境洁净级别 就可以不需要那么高,而且实际上要使一个洁净车间的全部洁净度均 都达到100级是很困难的。控制微粒污染的途径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有效地阻止室

26、外的污染侵入室内(或防止室内污染逸出室 外),最主要途径是控制室内的压力等;在门窗关闭的情况下,防止 洁净室(区)外的污染由缝隙掺入洁净室(区)内;在门开启时,保 证有足够的气流向外流动,尽量削减由开门动作和人的进入瞬时带进 来的气流量,并在以后门开启状态下,保证气流方向是向外的,以便 把带入的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二是迅速有效地排除室内已经发生的污染,最主要途径是控制气流组织形式;三是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发生量。在较好的气流组织下,足够 的净化送风量不仅能保证洁净室(区)的正压,同时对洁净系统的自 净时间影响很大。而自净时间将直接影响洁净室(区)的动态性能一 “恢复能力”。最主要途径是涉及发生

27、污染的设备和装置的管理和进 入洁净室(区)的人与物的净化。一般来说A 100级:人员/面积的 比例不大于0.1 (即10平方米1个操作者);若不大于100级,则 应人员/面积的比例不大于0.25 (即10平方米2.5个操作者)表7气流组织形式空气洁净度100级10,000 级100,000 级300,000 级气 流 组 织 型 式气流流型垂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非单向流非单向流非单向流主要送风方式1 .顶送(高效过滤器占顶棚面积 60%)2 .侧布高效过滤器.顶棚设阻尼层送风1 .侧送(送风墙满布高效过滤器)2 .侧送(高效过滤器占送风墙面积 40%)1 .顶送2 .上侧墙送风1 .顶送2 .上

28、侧墙送风1.顶送2.上侧墙送风主 要 回 风 方 式1 .格棚地面回风2 .相对两侧墙下部均布回风口1 .回风墙满布回风口2 .回风墙局部布置回风口1 .单侧墙下部布置回风口2 .走廊回风(走廊内均布回风口或端部集中回风)1 .单侧墙下部布置回风口2 .走廊回风(走廊内均布回风口或端部集中回风)3 .顶部布置回风(室内粉尘量大或有害物质时除外)1 .单侧墙下部布置回风口走廊回风(走廊内均布回风口或端部集中回风)2 .顶部布置回风(室内粉尘量大或有有害物质时除外)在洁净室(区)内一般采用上送下回的送回风方式。上送上回的 送回风方式虽然在某些空态测定中可能达到设计的洁净度级别的要 求,但是在动态时

29、很不利于排除污染,所以是不宜推荐的方式,主要 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上送上回容易形成某一高度上某一区域气流趋向停滞,当使 微粒的上升力和重力相抵时,易使大微粒(主要是 5 gm微粒)停留 在某一空间区域,所以对于局部 100级情况下不利于排除尘粒和保 证工作区的工作风速;二是容易造成气流短路,使部分洁净气流和新风不能参与室内的 全部循环,因而降低了洁净效果和卫生效果;三是容易使污染微粒在上升排出过程中污染其经过的操作点。导 致给产品带来交叉污染。但是在洁净室(区)走廊中由于没有操作点,如用上送上回则一 般不存在这种危险。另外在洁净室(区)其两边房间之间没有特别的 交叉污染的条件下,或在30万级的

30、低要求洁净室(区)采用上送上 回方式也是可以允许的。(四)洁净室(区)的空气净化处理洁净室(区)的头等重要任务就是要控制室内空气中浮游的微 粒及细菌对生产的污染,使室内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符合工艺要 求。一般采取的空气净化措施主要有三个:首先,是空气过滤,利用 过滤器有效地控制从室外引入室内全部空气的洁净度,由于细菌都依 附在悬浮颗粒上,在微粒过滤掉的同时也过滤掉了细菌;其次,是组织气流排污,在室内组织特定形式和强度的气流, 利用洁净空气把生产环境中产生的尘埃污染物不断稀释并排除出去;再次,是形成室内空气静压,防止外界污染空气从门及各种缝隙部位侵入室内。进入洁净室(区)的洁净空气不仅要有洁净度

31、的要求,还应要有 温湿度的要求,洁净室(区)温度一般控制在1828 c (无特殊要求时),相对湿度为45%65%之间。为了保证人员的生理要求,洁 净室(区)的新风比不应小于 15%,但针对不同地区的独特气候特 点或排风要求较高的净化空调系统中可适当提高新风比。在空气净化 系统中从吸入新风开始,一般分为三级过滤。第一级使用初效过滤器, 第二级使用中效或亚高效过滤器,第三级使用高效过滤器。特殊情况 下也可能分为四级,即在第三级之后再增加一级高效过滤器, 通常情 况下是把不同效率的过滤器配合使用。洁净度为10万级或高于10万级的空气处理应采取初效、中效、高效空气过滤器三级过滤。等于 或低于10万级(

32、30万级)空气净化处理,也可采用亚高效空气过滤 器代替高效空气过滤器。一般设计初、中效两级过滤器于中央空调机 组中,高效过滤器位于洁净室(区)内,送风口把进行高效过滤后的 洁净风送入洁净室(区)内。下面介绍过滤器的各自作用:初效过滤器:主要是滤除大于10微米的尘粒,用于新风过滤和 对空调机组作保护,滤料为WY-CP-200涤沦无纺布,初效过滤器用 过的滤材可以水洗再生重复使用。中效过滤器:主要是滤除110微米的尘埃颗粒,一般置于高效滤器前,风机之后,用于保护高效滤器。一般为袋式中效滤器,滤 材为WZ-CP-2涤纶无纺布。亚高效过滤器:可滤除小于5微米的尘埃颗粒,滤材一般为玻璃 纤维制品。(一般

33、不选用)高效过滤器:主要用于滤除小于 1微米的尘埃颗粒,一般装于净化空调通风系统末端,即高效送风口上,滤材为超细玻璃纤维 纸,滤尘效率为99 97%以上,高效滤器的特点是效力高、阻力大。 高效滤器一般能用2年左右。表8空气过滤器的名称和性能过滤器名称材质过滤粒径额定风量下的过滤效率T1%粗效过滤器玻璃纤维、无纺布等5师ri 201师ri 20r)1师4A70710.5 g刀95710.5 g标 99.99表9各种过滤器性能类别过滤对象滤材滤除率阻力mm H2O滤速M/S和安装位置初效 10涤纶无纺布20%30 4-1 2新风过滤中效1-10涤纶无纺布20-50% 100 2-0 4风机后亚高效

34、5玻璃纤维、短纤维滤纸90-99 9% 150 01-0 03洁净室(区)送风口高效99 91%250 01-0 03洁净室(区)送风口因空气过滤器是当前空气净化中最重要的手段, 正确选用初中高 效过滤器是洁净度达标的重要因素, 据国外最新研究资料显示,高效 滤器对细菌(1微米以上的生物体)的穿透率为0 0001%,对病毒(03 微米以上的生物体)的穿透率为 0 0036% ,因此对细菌的滤除率基 本上是100% ,即通过合格高效过滤器的空气可视为无菌。空气过滤 器的性能主要有风量、过滤效率、空气阻力和容尘量,它们是评价空 气过滤器的四项主要指标:1 .风量:通过过滤器的风量=过滤器截面风速(

35、m/s ) x过滤器截 面积(m2) x3600m 3/h2 .过滤效率:在额定风量下,过滤器前后空气含尘浓度N1、N2之差与过滤器前空气含尘浓度的百分比称为过滤功率A。用公式表水为:N1-N2N2a = 100%=(1)100%N 1N1用穿透率来评价过滤器的最终效果往往更为直观。 穿透率K是指 过滤器后与过滤器前空气含尘浓度的百分比。用公式表水为:N2K=1- = = 乂100%N1K值比较明确地反映了过滤后的空气含尘量, 又同时表达了过滤 的效果。例如:两台高效过滤器(HEPA)的过滤效率分别是99.99% 和99.98% ,看起来性能很接近,实则其穿透率相差一倍。3 .阻力:空气流经过

36、滤器所遇的阻力是 HVAC系统总阻力的组成 部分。阻力随滤速的增高而增大。评价过滤器的阻力须以额定风量为 前提,过滤器的阻力又随容尘的增加而升高; 新过滤器使用时的阻力叫初阻力,容尘量达到规定最大值时的阻力叫终阻力。 一般中效与高 效过滤器的终阻力大约为初阻力的 2倍。4 .容尘量:是在额定风量下达到终阻力时过滤器内部的积尘量。因为尘埃粒子常作为细菌的载体, 就这个意义来说,空气中尘粒 愈多,细菌与之接触的机会也愈多,附着于其上的机会当然也就多了, 所以洁净室(区)中除菌的措施主要靠空气过滤。控制减少洁净室(区) 的微生物提高洁净度应尽量减少涡流,避免将工作区以外的污染带入 工作区,防止灰尘的

37、二次飞扬,以减少灰尘对工作环境的污染机会, 为了稀释空气中的含尘浓度,要有足够的通风换气量;工作区的气流 要尽量均匀,风速必须满足工艺和卫生要求,当气流向回风口流动时, 要使空气中的灰尘能有效地带走。总的来说,洁净室(区)的灰尘主 要来源于人员,约占80%90%,来源于建筑物是次要的仅占10% 15%,来源于净化送风系统的就更少了。除了上述影响空气过滤器的主要指标之外,这里还要介绍2个概念,一是送风量,二是滤网寿命。1.送风量及FFU数量计算:(1)洁净室(区)的新鲜送风量应取以下两项中的最大值 : 1)补偿室内排风量和保证室内正压值所需空气量之和Q1;2)保证洁净室(区)工作人员所需足够的新

38、鲜空气量Q2(依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每人每小时新风量不小于40m 3);Q=Max(Q 1&Q 2)或 Q=Max( Q1&Q 2 )+ Q 泄漏量 Q 泄漏量=肉 AP)0-5位泄漏系数,A-泄漏面积,AP-压差;(2) FFU 数量=Qs/QFFU额定风量,Qs=V*ACH (V-房间体积;ACH-换气次数.)2.滤网的使用寿命:当过滤网达到额定容尘量的时候即需要更换。T=P/N 1*10-3Qt yT-过滤器使用寿命;(d)P-过滤器容尘量;(g)Ni-过滤器前空气含尘浓度;(mg/m 3)Q-过滤器的风量;(m3/h)t-过滤器一天的工作时间;(h)TT计算过滤器的计重效率.止匕外、在下

39、列任何一种情况下,应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1 .气流速度降到最低限度。即使更换初效、中效空气过滤器后, 气流速度仍不能增大。2 .高效空气过滤器的阻力达到初阻力的1.52倍。3 .高效空气过滤器出现无法修补的渗漏。(五)洁净室(区)的消毒控制要求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与其他工业洁净室(区)有所不同,应按照不同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对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求来确定洁净室(区)的消毒方法,特别是在无菌操作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控制空气中的悬浮状态粒子,还要控制活性微生物数,即提供所谓的“无菌操作”环境,当然“无菌”只是相对的,它可以用无菌保证水平来表示。在医疗器械实际生产过程中,因洁净室(区)的地面、墙面、顶 棚

40、、机器、人体衣服表面等都可能有活性微生物粒子存在,当温湿度 适宜时,细菌即在这些表面进行繁殖,并不停的被气流吹散到室内。 另外由于机器的运行、人员的进出,建筑物的表面均会产生尘粒,从 而滋生细菌并极易被再吹落,特别是人员的污染几乎是唯一的细菌来 源,因此要定期的对洁净室(区)进行消毒灭菌。洁净室(区)的室 内建筑材料、洁净工作服的洗涤、晾干、包装等必须在相应地洁净环 境中进行。无菌操作工作衣要经过高温消毒灭菌;人员、设备、仪器 等其他物资进入洁净室(区)应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常见的表面消毒灭菌方法有紫外灯照射、臭氧接触、过氧已酸、 环氧乙烷等气体熏蒸和消毒剂喷洒等方法。消毒灭菌是驱

41、除微生物污 染的主要手段,但必须保证消毒灭菌的彻底性,因此生产企业必须制 定消毒灭菌规程,并要定期对其效果进行验证。1 .紫外灯灭菌紫外线灭菌灯为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主要用在洁净工作台、层流 罩、物料传递窗、风淋室乃至整个洁净房间的消毒,当紫外线波长为 136 390nm 时,以253nm 的杀菌力最强,但紫外线穿透力极弱且 存在照射死角,只适用于表面杀菌。一般情况下,国产的紫外线灯的 寿命为2000小时。2 .臭氧消毒臭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臭氧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 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

42、解了 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臭氧 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浓杆菌及杂菌等)有 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消毒时,直接将臭氧发 生器置于房间中即可。空气中使用臭氧消毒的浓度很低,只有几个 ppm ,可根据房间体积及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量来计算得到。对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中需确认和校正的臭氧发生器技术指标, 主要有:臭氧产量、臭氧浓度和时间定时器,并通过验证检查细菌数 来确定消毒时间。3 .气体灭菌对环境空气的灭菌传统做法是采用某种消毒液在一定的温度条 件下让其蒸发产生气体熏蒸来达到灭菌目的。 目前常用的消毒液有甲 醛、环氧乙烷、过氧己

43、酸、石碳酸和乳酸的混合液等。在所有的消毒 液中,甲醛是最常用的,当相对湿度65%以上,温度在2440c时, 甲醛气体的消毒效果最好,甲醛消毒灭菌的气体发生量、熏蒸时间、 换气时间等应以验证结果来最后确定。 但采用甲醛消毒时,会因甲醛 聚合而析出白色粉末附着在建筑物或设备表面上, 容易对产品造成污 染。所以消毒前要做好生产清场工作。另外,要特别关注甲醛对人体 的危害性,熏蒸后应及时通风换气,并严格控制其残留量。4 .消毒剂灭菌洁净室(区)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车、桌、椅等表面以及人体双手在日常生产时,应定期进行清洁 并用消毒剂喷洒。常见的消毒剂有丙醇(75%)、已醇(7

44、5%)、戊二 醛、新洁尔灭等。采用喷洒方法是将消毒剂放在带有时间控制的自动 喷雾器中,在下班后或周末,待室内无人时进行喷洒,其喷洒量和喷 洒时间可以设定,在喷洒期间空调系统应停止工作。无菌室用的消毒 剂必须用0 22刈 的滤膜过滤后方能使用。消毒剂应定期轮换使用。(六)洁净室(区)的排水控制要求洁净室(区)排水系统系指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的任务 是把零件清洗与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排除的污水迅速排到室外排水 管道中去,同时需防止室外排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臭气、害虫等进 入室内,产生微生物污染。因此洁净室(区)的排水系统也是极其重 要的。无菌医疗器械企业所产生的污水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生活污水,

45、包括卫生洁具、洗手设施、淋浴设施及其他日常 生活等排出的污水;二是生产废水,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和废水,包括产 品零件清洗,工装设备及工位器具和容器的清洗用水、工艺冷却用水 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内排水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采取 的措施主要有:1.100级的洁净室(区)内不宜设置水斗和地漏,10, 000级的洁净室(区)应避免安装水斗和地漏,在其它级别的洁净室(区) 中应把水斗及地漏的数量减速少到最低程度;2 .洁净室(区)内与下水管道连接的设备、清洁器具和排水设备的排出口以下部位必须设计成水弯或水封装置;3 .洁净室(区)内的地漏,要求材质内表面光洁不易腐蚀,不易结垢,有密封盖,开启方便,能防止废水、废气倒灌,必要时还应 根据产品工艺要求,灌以消毒剂进行消毒灭菌,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 污染;4 .生产中产生的酸碱清洗废水亦应设置专用管道,应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