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复习知识点

上传人:z**** 文档编号:51355320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答谢中书书》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答谢中书书》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答谢中书书》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复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复习知识点(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共同,一闲人:清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 _(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二、重点字词1、五色交辉 2、交辉:3、四时:4、俱:5、 歇:6、夕日欲颓:7、沉鳞竞跃: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1、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2、交相辉映。3、四季。4、都。5、消散。6、太阳快要落山 了。欲:将要。颓:坠落。 7、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岀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 争着跳跃。8、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2、澈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岀水面。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 丽景色了。四、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 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林翠竹,四时俱备。3、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

3、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曷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五、课文理解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欢迎下载之感。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文中所提到

4、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岀了 “鸣”的状态,写岀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 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岀“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岀热闹的气氛。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

5、试分析美在何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9、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念无与为乐者:念: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3、相与:4、中庭:5、空明:6、藻、荇:7、但少闲人:但:闲人&寻张怀民:9、欣然起行:答案:1、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遂:于是。至:到3、起。4、院里。5、形容水的澄澈。6、水生植物。7、

6、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的人8、寻找9、咼兴地三、一词多义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答案:1、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通“举”, 推荐,选拔四、古今异义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

7、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2、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 怀民。3、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四、提示性默写1、 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

8、、 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六、思考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贬谪的悲凉。(2)人生的感慨。(3)赏月的欣喜;(4)漫步的悠闲。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欢迎下载(1)即清闲的人。(2)、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3).“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 境。3、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4、 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岀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用比喻手法写岀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岀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亦真亦

9、幻的美妙境界o) 马 说一文学常识1 马说的作者是_韩愈,字_退之,唐代文学家。其散文尤为著名,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是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2、说”是一种议论文体,类似于我们今天的 杂文,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 事物等来说明事理)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食马者喻指 愚味浅薄的统治者,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赏识人才的统治者(圣明的君主)抨击了统治者埋没、 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之情)3 给下列加点的注音祗辱(zh 骈死(pi an )槽枥(1 1)粟(s U)外见(xi an ) 一石(dan)二

10、. 解释加线词语的意思)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2然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4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称也 (凭,凭借) (著称)6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吃没)7食马者(通“饲,喂)8才美不外生(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等同,一样)10或尽粟一石(有时)11策之不以其址(用鞭子打 )(方法,正确的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_(竭尽)(通“才,才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鸣叫)(通晓)14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子)(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

11、识别,了解)16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三、一词多义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才能)食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 ;竭尽)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马)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以:不以千里称也( 把)策之不以其道(按照)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反问,难道)其真不知马也(表揣测,恐怕) 不以其道(代词,那)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故虽有名马(即使)之: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骈死于槽枥之间(表示对方位的限制)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虽有千里之

12、能(助词,的)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千里马)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指千里马)鸣之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实义) 执策而临之(代词,它,指千里马)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转折 ) 执策匹临之( 连词,表承接 )四、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一食或尽粟一石( sh 0 (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 1 )(喂)(s 1 )(喂)食不饱,力不足。(sh i)(吃)食之不能尽其材。(s i )(喂)五、.找岀通假子并释义。1食马者(“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含义:吗)六、古今异义:1

13、.虽:虽有名马古:即使今:虽然2. 是:是马也古:这 ,代词今:判断动词3. 或:或尽粟一石古:有时今:或者4. 等:等不可得古:等同,一样 今:等候5. 安:安求古:怎么今:安全、平安七、词类活用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虽有千里之能(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八、句子翻译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而著称。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

14、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品德不能表现在外 面,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能识别千里马啊!六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

15、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 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岀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 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

16、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2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1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 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4、文中运用排比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是: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 不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