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上传人:wan****g1 文档编号:51278835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考试内容加试要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吃h状況|两十力】知识体系填充橋咗応?卡近hhjiitri吓 *平0罐力状况【t/l)MINT占班埋址暇点气道霑丁迅起地面爲气乐|诩低a-f卩础丽1I削鞍作小嘶近MiMAAlftlRl【考试要求1中心Mi2fl 知识整合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此过程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如下图所示:地曲I嗎锻tr卄吨地面输射.

2、 大祁她面辐 射就尢气毗收.丸見嗒協大气培淋垢曲减H申射问地面的部井 薦対大气觀耕 它杞大邮分热甲 也丘ift地面【b 级知识归纳】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 性质等方面分析。(1) 地势高低:地势高T大气稀薄T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T昼夜温差大。(2)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T昼夜温差大。(3)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T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T昼夜温差小,如海洋 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b 级拓展延伸】逆温的形成及影响(1)逆温的形成在一定条件下,

3、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温。射向字宙吃阿今人上悍射向宇宙空甸犬地槪天岂人气还天地!卜+衣闭咙人地亠卷文大游井木阳轴 射刖达地面+地3从形成原因上看,常见的逆温类型主要有: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较弱,冬季较强。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3锋面

4、逆温。在锋面上, 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4地形逆温。在盆地或山谷地区,夜间由于山坡上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导致盆地或 山谷底部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形成上暖下冷的空气结构,即出现逆温现象。2 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燃煤排放的烟尘、 汽车尾气和地面扬起的尘埃等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大气热力作用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照射仍然明亮散射作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

5、太高反射作用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保温作用温室气体 CQ、CH4、Q 等T排放增多T吸收地面辐射增多T气温升高T全球变暖4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沉的天空呈灰白色散射作用青臧咼原气温日较差大白天,削弱作用夜晚,保温作用(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3)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水分蒸发,5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1考向把握真题设问1.(2018 4月浙江选考)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 气,原因是2.(2017 11 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 573 平方千 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

6、的叙述,正确的是3.(2017 4月浙江选考)1960 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 大一小一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4.(2016 10 月浙江选考)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考向和规律1. 考向:气温的变化特征;气温变化的原因;气温变化的影响。2. 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非选择题在近几年少有涉及,但填空题考查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材料特征:以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结合文字材料,或某地理事物如水库的建设为信息的载体, 考查气温的特征、 变化趋势及原 因等知识。设问特征:在选择题中,多以特征的描述、特征的判断、气温变化 的影响与原因

7、的分析、判断与阐述为主要设问方向。选项或答案特征:紧紧围绕所给的图文材料,利用所学知识,通过 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归纳出气温的特征、变化的趋势并能理解其 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例 1 (2018 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A. 大气吸收强B. 大气逆辐射弱6C. 大气反射强D.地面反射减弱答案 B解析 雾的形成是由于气温低,水汽凝结。晴天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例 2 (2017 11 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 573 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 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云

8、雾天数增多B.气温日较差增大C.降水天数减少D.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 A解析 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 对;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降水天数增加,C 错;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减小,B、D 错。【例 3 (2017 4月浙江选考)1960 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一小一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 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B. 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C. 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D. 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答案

9、D解析 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反之,则年平均气温高,故D 正确。7针对训练(2017 浙江桐乡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 12 题。A.B.C.D.2.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辐射少B.大气吸收辐射少C.大气吸收辐射少D.地面吸收辐射少答案 1.C2.C解析 第 1 题,根据题意“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说明离地面近气温高,地面辐射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结合题图知为地面辐射,选C 项。第 2 题,根据题意“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10、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结合题图知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故选 C 项。3. (2017 浙江杭州统测)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弱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强A.B.C.D.答案 C解析阴天云量大,大气吸收、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故错,对;夜晚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对;由于阴天白 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弱,错。4. (2018 浙江金华十校调研)深秋初冬时节

11、,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较强B.太阳辐射较强C.夜晚风力微弱D.大气逆辐射弱答案 D解析 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与地面辐射强弱无关,大气逆辐射弱,使地面热量散失的快,A 错、D 对。夜晚没有太阳辐射,B 错。夜晚风力微弱不是霜冻的成因,C 错。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2017 年 5 月 20 日印尼卡罗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山灰直冲云霄,形成巨大的火山灰云 团,对当地的环境及飞机的飞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 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_ 、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12、 _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_。(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据图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增强大气“温室效应”的?(3) 由于全球变暖,近年来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 _ ,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 ,从而造成北极地区气温进一步升高。答案小(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增加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减小减弱解析 第(1)题,图中表示反射,表示吸收或散射,表示大气逆辐射,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云团通过反射、吸收或散射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第(2)题,

1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温度升高,进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北冰洋冰雪融化量增加,冰雪覆盖面积减小, 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96.(2018 浙江龙游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1) A、B 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_。(2) 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 _ ,这是由于 _(3)_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 _ ,这是由于 _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_图,前者形成的原因是_夜住住昼僅A掰洋B陆地C海洋D答案 (1)B(2)低

14、 云层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高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4)A A 晴朗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 低;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解析 本题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晴天时,云量少, 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易发 生霜冻,阴天反之。7.(2018 浙江临安调研)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 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回答下列问题。(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

15、作物生长的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读图回答问题。10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11这一现象。(3) A、B 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 _ ,原因是什么?口感较好的是_ ,原因是什么?(4) 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影响。答案(1)热量大气保温效应(2) 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3) B 处 B 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足,蔬菜生长状况好。A 处 A 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4) 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

16、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解析(1)温室大棚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建成,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不足的问题。(2)水汽可以吸收地面与大气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热量。(3)A、B 两地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B 处热量较充沛,蔬菜长势较好。A 处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糖分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较少,储存在蔬菜内的糖分多,口感好。(4)大棚技术改变了冬季的光、热、水资源条件。A.增加 B.减少 C.增加 D.减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积雪,会导致晴天减少B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C.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D. 可吸入颗粒物增

17、加,会使增加答案 1.A2.C解析 第 1 题,大气的能见度取决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图中分别为大气微专题强化练1.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主要原因是(12 题。12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13射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 A 第 2 题,地面积雪,晴天时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多, A 错误;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对紫外线的吸收减少, B 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 逆辐射减弱,C 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 少,D 错误。(2018 浙江杭州建人学校检测)读下图,完成 34 题。丄地大3宇南

18、3.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A.B.C.D.4.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A.B.C.D.答案 3.B4.C解析 第 3 题,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A、D 错。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C 错。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云雾多,大气逆辐射的势力强,保温效应强,B 对。第 4 题,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主要是东北平原纬度高, 正午太阳高度

19、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 与图中因素数值大小有关,C 对。大气的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地面辐射的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A B D 错。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 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 辐射),完成第 5 题。5.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A.到达地面的减弱B.被大气吸收的减弱C.到达地面的减弱D.射向宇宙空间的增强19 千米的高空,并(数码代表各14答案 A解析 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使到达地面的减弱,削弱太阳辐射,A 对。被大气吸收的增强,B 错。大气吸收热量多,到达地面的也会增

20、强,C 错。大气截留、吸收热量多,逆辐射返回地面的热量多,射向宇宙空间的减弱,D 错。(2017 浙江南浔调研改编)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 67 题。锻度 F - 彳6. 图中 a、b、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 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B. 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C. 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D.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7. 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A.十二月 B.十月 C.七月 D.三月答案 6.A7.C解析 第 6 题,图示 b 曲线 12 时数值最大,为太阳辐射曲线, a 曲线最高值比 c 曲线最高 值延后 1 小时左右,可知 a、c 曲线分

21、别表示气温日变化、地面辐射。故A 选项正确。第 7题,读图分析太阳辐射曲线可知,该日此地5 时左右日出,19 时左右日落,昼长 14 小时左右,最高气温 31C左右,表明天气炎热,最可能是 7 月。故 C 选项正确。(2017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日本茶区常出现霜冻,为防止茶树受冻害,当地人研究了风力除霜技术,安装在茶园中的离地6 米的电风扇在气温下降到3C时自动启动。完成 89题。8日本霜冻多出现在()A.3 月阴雨的夜晚 B.3 月晴朗的夜晚15C.9 月晴朗的夜晚 D.9 月阴雨的夜晚9.除风力除霜技术外,下列措施也可以防止茶树受冻害的是A.增施农家肥B.人造烟雾C.排干土壤水分 D.机械

22、化采摘答案 8.B9.B解析 第 8 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下降快,故霜冻易出现在晴朗的夜晚;9 月份为初秋,气温较高,不易发生霜冻。第9 题,人造烟雾是通过人工增加大气厚度,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来防止茶树受冻害。10.(2017 浙江金华十校期末调研)我国北方某“玻璃阳光房”晴天时室内气温比室外高1020C,主要原因是“玻璃阳光房”()A. 获得太阳辐射较多B. 削弱了大气逆辐射C.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 阻挡室内长波辐射答案 D解析 玻璃对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来说是透明的,对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来说不透明。太阳 辐射透过“玻璃阳光房”使地面增温后,玻璃可以阻挡室内的长波辐

23、射散失热量, 从而起到 保温的作用。(2018 浙江嵊州黄泽中学模拟)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 ,图中曲线分 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 射量。据此完成 1113 题。11.图中曲线中( )A. 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16B. 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17C. 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D. 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12.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A.地势高低B.植被状况C.云层厚度D.正午太阳高度13.近 50 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加 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 D.云量增加答案 1

24、1.D12.C13.B解析 第 11 题,读图并结合纬度变化可知,图中曲线中曲线南极高于北极地区,应是地 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A 项错误;曲线波状起伏,赤道地区、副极地地区等云量较多的地区数值较大,副热带则较少,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 项错误;曲线与相似,但数值较小,应是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 项错误;数值最大且以赤道对称,向两极递减,应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D 项正确。第 12 题,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云层厚度是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 项正确。第 13 题,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近 50 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雪面 积减小,反

25、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故B 项正确。14.(2018 浙江奉化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 22C。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答案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 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

26、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增强了 保温效果。W我同北方岖地新中 ffi址厨3T图乙屯1恥;即祸沖发血M18(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变 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解析(1) “阳光居室”是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修建的,具体表述如下: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

27、热量的交换,增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其他环节,从而缓解全球变暖,具体表述如下: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15.(2017 舟山普陀检测)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J lA JHD庐 III V(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 B._; C._; D._;G._ ; I._ 。从数量上看,A D 的原因是_。图中 I 的作用是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_ 。原因是什么?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

28、浓烟笼罩大白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A. 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 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 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_ (填“大”或“小”),为什么?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的太阳 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晴天大,阴天小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差 较小。19D小 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解析(1)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2)AD 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少; 图中 I 是大气逆辐射, 其 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 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4) 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 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