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51246454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0.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益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益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益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益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益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益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到2015年,构建适应益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益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一、现状与问题(一)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益战略和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合理调整教育

2、结构,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教育层次,逐步完善教育体系,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建成了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09年初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成功创建为省示范性职业学院;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创建了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6所,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4所,已成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民办职业学校发展到18所,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镇农校为主体的农村培训网络进一步完善,广泛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养和返乡农民工培训。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

3、、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建立起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各种职业培训为补充,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2所,高级技工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35所,乡镇农校93所,各类职业培训机构86个,在校学生57285人。全市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9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8521.7万元,比“十五”初期翻了一番。三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支持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县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共争取省级“十一五”重点建设项

4、目49个,其中,示范性高职1所,示范性中职4所,县级职教中心3个,精品专业6个,精品课程5门,示范性乡镇农校8所。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培养能力大幅度提升。四是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的办学方向,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和弹性学制、学分制等教学和管理制度,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益阳技工”、“益阳厨师”、“桃花江保姆”等走向全国,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五是职业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职业教育坚持以为市域经

5、济服务,为“三农”服务的根本宗旨,近年来年均培训高技能人才3000多人,中等专业技术人才1.5万多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较好地满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够到位。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一线劳动者的地位、待遇普遍偏低,导致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校。2009年全市中职招生11631人,普通高中招生22168人,应届初中毕业生普职分流比为29.01%,离国家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差距较大。二是基础能

6、力不强。我市职业学校存在学校数量偏多、校均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全市35所职业院校中在校生1000人以下的学校有12所,其中在校生在500人以下的有9所,规模最小的学校86人,校均规模小于湖南省平均水平。职业学校用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普遍落后陈旧,实习实训设施严重短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合格率偏低,“双师型”教师紧缺,学科带头人匮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是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市本级及其他区县(市)都没有按省政府关于人平1元的标准设立职教专项经费;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

7、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中央、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中职助学金地方配套资金等政策没有很好落实,职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四是办学特色不鲜明。专业重复设置严重,学校特色不鲜明,专业建设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利用率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程度不够紧密,品牌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五是体制机制不顺。大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善,教育、卫生、劳动、企业等部门和行业多头分散管理职业学校;培训资源分散,学校

8、之间在招生、就业等方面内耗现象较为突出。六是产教结合不紧。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度不够,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脱节;教学形式普高化,工学结合不紧密;校企合作普遍还简单的停留在毕业生的输送上,合作形式不深入,企业主动与职校合作的平台未能搭建,机制未能建立。七是中职学校就业机制尚未建立。中职毕业生市外就业比重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对市内企业用人单位用工信息不能及时获取,企业主动到校招聘活动较少;二是企业与当地中职学校对接引导和支持;三是中职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待遇较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未能配套实施。上述原因造成每年约有90%以上中职毕业生流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就业。二、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一)指

9、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文件精神,以资源整合和规模扩充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职教模式为动力,以提升职教基础能力和教学质量为重点,全力实施“八大计划”,稳定中职招生规模,建立和完善与市场需求和当地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全市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适应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二)基本思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推动“工学结合”,全面推动职

10、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三、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与益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保障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基本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

11、显增强。(一)发展目标1 .事业发展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教育;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办学效益明显提高;5年累计培养77000名(高职12000人,中职65000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面向全社会的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超过50000人次;5年累计完成25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使城乡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力争使全市专任教师平均生师比达到15: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量比例达到20;校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得以实施,师德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普遍提高。2服务产业目标服务装备

12、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益阳主导产业,整合、重组和优化职业教育整体布局,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数量充足、能支撑益阳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接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扶持农村职业学校发展,强化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办好涉农专业,多种形式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培养10万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技能型人才。对接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按照企业生产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标准,改善职业学校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培养20000高技能型人才。3改革创新目标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整合现有职教资源、融合行业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基本形成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

13、发展的格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完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创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行业指导,基本形成政府统等、部门配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各方深度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局面。4基础能力目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达到国家、省定办学标准,生均校舍面积、图书和仪器设备总值逐年提高,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重点支持建设2所高等职业学院、7所中等职业学

14、校、6个县级职教中心。重点支持建设9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二)核心任务1 .资源整合计划一是进一步整合城区职业教育资源。针对我市中心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小、布局分散、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进一步整合城区职业教育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使我市中心城区形成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省工艺美院、益阳职院),两所中等职业学校(市高级技校、市电子工业中专),资阳、赫山两个职教中心,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的职业教育新格局。具体整合方案为:将益阳市商务电子学校并入市电子工业学校,并作为资阳区职教中心,市商务电子学校在编教职工并入市电子工业学校,其学校资产挂牌处置,所得收益用

15、于电子工业学校的实训设施建设,重点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会计为发展方向。将市综合职业中专并入高级技工学校,并作为赫山区职教中心。市综合职业中专在编教职工、学校资产及债权债务等由赫山区教育局妥善处置。市综合职业中专现有的实习、实训设施由市高级技校有偿使用,作为赫山区的职教中心,重点以模具、数控、汽车为发展方向。市卫生职业中专择址新建,然后与高级技校实行联合办学,两校在师资力量,实习实训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待条件成熟时再将益阳卫生职业学校整体并入高级技校。同时,督促县(市)人民政府办好一所示范职业学校,并以此为依托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二是统筹职业培训资源。统筹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扶贫等部门的培

16、训项目和资源,统一由县级职教中心组织和实施。职教中心按照“政府统筹、部门支持、中心实施、群众受惠”的机制运行。职教中心的办学组成单位由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乡村农民技术学校组成,区域内主体中等职业学校为职教中心办学的牵头学校。有培训任务的相关部门在每年年初将培训计划报职教中心,在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由职教中心确定培训单位、培训对象;根据培训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标准,遴选培训教材,聘请培训教师;对培训项目全程跟踪,监督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中心城区的培训由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益阳电子工业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承担。培训项目经费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

17、原则,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经各部门核定后,统一拨付给培训学校。未通过职教中心统筹安排的培训的一律不得拔付培训经费。2010年前完成城区职教资源的整合,即市商务电子学校并入市电子工业学校,市综合职业中专并入市高级技校;2011年完成部门职教资源的整合,即从2011年起,教育、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和项目统一由县级职教中心组织和实施。2 .示范学校(职教中心)建设计划以教育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建设、省“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市重点支持创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湖南工艺美术学院)、一所省示范高职学院(益阳职业学院);二所国

18、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益阳高级技工学校、沅江市职业中专)、5所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安化、桃江、南县职业中专和市电子工业学校、市卫生职业中专)。使其成为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全市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具体项目见表一:表1示范校建设规划30005000200020002000在县(市),支持县(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引导每一个县(市)依托示范性职业中专建成一所综合实力强、功能完善、质量较高的县级职教中心,提高学校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两所高等职业院校(湖南工艺美术职业

19、学院、益阳职业学院),两所中等职业学校(市高级技校、市电子工业中专),两个职教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在已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益阳职业学院组建相应职教集团的基础上,再由益阳电子工业学校、益阳高级技工学校牵头,联合市域内相关职业院校、相关企业、行业组织,组建汽车电子信息、机械制造2个职教集团,促进优势互补、以城带乡的合作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表2职教中心(职教集团)建设规划划出规被贝职教集团春职教由万5005000000500213 .精品专业建设计划通过专业建设评估、宏观指导等手段,力争每所职业学校根据现有办学资源、本地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要求,重点建设12对接本地产业的专业,全市重点建

20、设11个市级精品专业,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精品专业,3个国尊123456-7891011121314精品专业湘绣设计与雕塑4术设服装副与装潢后设讦算机网络位不机械加工电至吧息iT表3精品专业建设规划鬻里111111111111111536_17183920W-、/匚口、/匚口/匚口diit安化二职中委花一期口2015201520152012201220132014F20132012在建20142014数控技术幼儿教育音乐中医康复保111111_中一出阳市卫校Um市级市级市级在建在建201122232425262728计算机应用机械模具会计数控技术iiiiii1安化二职中益而直囊技沅3好中南

21、县if业中专2012在建港2011W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引导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特别是我市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的发展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的机制,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创新专业建设模式。市、区县(市)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并组织各学校开展专业设置、行业、社会背景分析、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依据“专业开发与市场同步,专业改造与知识更新同步,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的“三同步”原则,构建“专业+企业(公司)+项目(任务)的专业

22、共建模式,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4 .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通过争取国家、省级项目、地方财政支持、社会融资等途径,依托国家、省级示范院校建立与精品专业群配套的9个装备先进一流、设备对接产业、技术对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表4实训基地建设规划O42003O42003O42番蔽蔽截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和确定建设重点。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接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确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专业领域,特别是

23、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现代农业等产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引导项目学校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支持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建设实训场地和设施。配置对接产业、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先进设备。配备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基地成为生产性实习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5 .专业教师培训计划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从2010年开始对全市职业学校所有专业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培训由省统一规划和组织,分省、市两级实施,45岁以下(1965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在岗专业教师均接受培训

24、与考核,培训主要内容为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到2012年,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县(市、区)职教中心牵头学校获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获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的比例达到60%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获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的比例平均达到95%左右,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表5省组织教师培训分专业实施计划一来已ondnond【ond0ondoond4+#1力II心、-

25、222010-66-2011-8-2012-6-2013220142h-Q-t-BH2-on-0-0-h-Q3A曾t30AO8A8282323O4又)V124A25Ai算1:口yyI164a4d05135dn29Q67常儿48OO1371037QT儿中火刀口日。几22匚n7AC6dc3dc3dc378nT臭krr/、1rh-53AC12012012010079ac)DL电4八X10003AA3ac2A2Ao10AA聋did小320011n10AO44311化T月./程22-5-9813l-44-w金-5-1-b-6-55-aaF7H心rf经|洗-9Q-n16什田才1天十8-33-2WACt8d

26、cAC19严月pm-八/二12Q12Q20廿4冲弓上日7下猩渭y3-403-0-”,冏1.、:口f-,23奇7724哪、县埋(士9dn9dn25叫J春一FH、z10c10c26讦力。im2G2G27J业;埋22口表6市组织教师培训分专业实施计划与专业类别X数2010瓶1瓶2201320141财会类36362鹿最匕服力人46463文秘类24244护王恚类.,一一11115契儿就育乂二一r.、-776乂J1rrr乙山32327场盲销26268*37379医卫类313110其他合计25060643263316.校企合作推进计划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

27、,建立健全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促进职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密切学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促讲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省级以上示范性职业学校至少与8家以上本地企业合作办学,其他职业学校至少与5家以上的本地企业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至少与10家以上本地企业合作办学。全市职业院校本地合作企业不少于150家。省级以上示范性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至少引进12家大中型企业在校内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至少确立34家大中型企业作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至少要有12家大中型企业成为合作的核心层伙伴,全市要形成40对校企合作核心层伙伴。搭建对话协作平台,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行业指导

28、。建立由市政府领导挂帅,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办、市地税局、市工商联、职业院校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益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制度,重点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经常性的对话协商机制和工作平台,促进信息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密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为有关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下设专家工作组;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召开若干教育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会议;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研究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探索建立行业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体系;研究技能

29、型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安排实习就业。强化对校企合作工作的考核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指导,将校企合作办学紧密程度和水平作为职业院校办学业绩和水平评价、工作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作为示范性学校、精品专业评审考核的重要条件。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水平作为企业科技进步、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教育和经济主管部门要联合制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评估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的评估督导,共同对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积极推广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

30、办学模式,并在全市树立一批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2010年建立益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制度,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研究制定益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意见;2011年召开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会议,进一步研究促进校企合作的办法、开展职业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考核评估;2012年召开全市校企合作会议,表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7 .毕业生本地就业计划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是益阳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善益阳投资环境的需要,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益阳的需要。各职业院校要根据各地每年的新生劳动力数量、中高职毕业生和在校生人数、本地学生在外地就业人数等情况,制定近期在本地就业的

31、劳动力目标任务。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制定职业院校毕业生市内就业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定期对职业院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经费拨付和表彰奖励的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学校责成限期整改。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各企业落实劳动法的各项规定,依法保障职工的待遇和权益。各区县(市)政府要将动员和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逐级分解任务,构建工作网络。在保障各公办职业院校人员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学校事业发展经费、奖励性工资等经费拨付与毕业生本地就业情况挂钩。20112013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到本地就业分别达到20%、30%、50%以上。达到上述标准的,财政

32、全额预算经费,每相差5个百分点,扣减除工资外的预算经费5%。对教学质量高,项目完成好,服务能力强的学校给予奖励,凡推荐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就业的职业院校,每推荐1人(签订就业合同满一年),奖励培养学校200元。8 、管理机制创新计划一是职业教育评估机制。实行5年一轮的办学水平评估和3年一轮的专业建设评估机制,1年一轮的专业技能抽检机制。向社会公布评估抽检结果,促进各职业院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二是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机制。设立“十二五”市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以重点建设项目带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三是职业院校编制管理机制。对照省编办、教育厅、财政厅联合颁发的湖

33、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制订益阳市相应的职业学校编制标准以及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引进和兼职教师聘用办法。整体实现“编制到校,自主聘用,经费包干”的人员管理机制。对于退休人员,参照国家和湖南省相关退休人员管理办法和制度精神,统筹纳入劳保,减轻职业院校人员负担,轻车上路。四是培训市场管理机制。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各类培训项目、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培训工作,规范培训市场,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社会培训功能,提高培训质量。五是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重点建设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抓大放小”,促进职业院校朝规模化、

34、内涵化方向发展。2010年制定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评估办法并开展首轮评估,开展第二轮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2011年,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益阳市职业学校编制标准,制定益阳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制定各类培训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益阳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发展职业教

35、育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三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把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指标列入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的考核范围,定期向人大、政协报告职业教育工作,并接受检查和指导。四是建立领导联系职业学校制度,市四大班子领导要分别联系一所职业院校,每年不少于2次到职业院校调研和现场办公,解决职业院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责任。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益阳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有关优惠扶持的政策措施,着重在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扶持、财政税收、工商管理、人事管理、教育扶持、经费投入、体制和机制改革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构建明显优于其它地区的职教

36、发展政策平台,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和宽松的发展环境2. 出台职业教育相关制度一是规范职业院校人事、编制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落实省委省政府“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要求,对职业院校实行编制经费包干,职业院校内部推行全员聘任,开辟校企人才合理流动的绿色通道。二是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制度。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行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相关文件精神,开展至少三年一轮的职业督导评估工作。三是企业用工管理制度和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制定企业用工基本工资等标准,严格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一年至少开展一轮全面的劳动执法检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要求。

37、四是校企合作相关制度。积极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出台与中央、省委省政府配套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开展在职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五是各类培训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各类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培训等统一规范,实行由县级职教中心统一登记、统一培训标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培训地点管理等,规范培训市场。3. 落实各项职教经费一是市政府真正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湘发20107号)中“并按辖区人口数人均1元以上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地方教育附加

38、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设置益阳市市本级和各区县级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年度专项经费,主要用于9所重点建设院校,配套教育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建设;6个县级职业教育中心,11个市级精品建设专业,配套国家县级职教中心和涉农专业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国家示范专业点建设;9个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配套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三是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加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设置市本级教改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年度教改项目,深化职业教育内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39、特别是配套国家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网络教学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和数字化仿真实训教室改革工程。四是落实省政府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关要求,设置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金,加强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培养,到2012年使“双师型”比例达到40%以上,为落实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两个月的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提供经费保障。4、营造职业教育良好氛围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性风尚,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职业教育。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给予重奖并授予荣誉称号。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