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寄情 教学设计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51132363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托物寄情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托物寄情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托物寄情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托物寄情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物寄情 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托物寄情寓情于物中国文人画的情感表现【设计思想】本课设计,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结合美术鉴赏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课前创设虚拟画展一一古意,通过智慧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走进文人画世界,了解文人画的发展、历史、门类及基本特征,并以画展留言板的形式设计自主学习反馈。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经典回顾一一新知探究一一合作学习一一课堂拓展一一课外延伸五个教学环节展开,内容安排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中通过展示、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感悟文人画的情感。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任务单,巩固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

2、题,从而培养学生能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学习微课课前一一知,寓情于物课中一一感,拓展学习课后一一享,掌握欣赏方法,体会文人“寓情于物”表达,达到审美升华,层层递进,有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课程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欣赏授课对象15级仰,,,顼授课类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服装专业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三单元第一节“绘画,中的“文人画”教学模块。教材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掌握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阿艺术鉴赏能力。本课是“绘画”章节中的第四模块,之前学生们己经完成了社会生活绘画、宗教绘画、山水画模块的

3、学习。他们对中国画的用墨、用笔等技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以宋元明清时期的作品作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学情分析知识基础一一之前学生们已经完成了社会生活绘画、宗教绘画、山水画等模块的学习,对中国画的用墨、用笔等技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喜爱较现代的绘画艺术,对古典文化艺术缺少鉴赏体验。学习能力一一服装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有绘画基础,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但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往往停留在画面色彩、线条、构图等形式上,对古典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情感内涵思考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情感态度一一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但缺少探究精神。教材处理1. 由于教材中呈现的作品,画风相近,难以实现比较式鉴

4、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因此,通过添加教材之外的作品进行补充、拓展,丰富课堂,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悟文人画。2. 由于教材中以记叙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学生对理解文人画的特点和文人表现的情感内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将以宋、元、明、清时期的作品作为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人画的情感世界,感悟经典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欣赏文人画作品,了解美术家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比较式、感悟式与社会学式鉴赏方式分析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形式、艺术特点和文化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中国传统绘画的博大精深与精神追求,理解并认同传统文化,培养艺术感知与审美鉴赏能力。教

5、学重点学会分析文人画的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人画的审美价值。教学方法教法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微课导学学法小组合作、比较归纳、翻转课堂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百度云、IPAD、学习资源包(微课、任务单、微视频)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虚拟画展古意,通过智慧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走进文人画世界答疑、截图、做记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匚古意观画展,了解文人画的发展、历史、门类及基本特征:搜集处理信息,利用网络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参观画展,完成留言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浓浓古意的那份雅致。留言机对学生的合作成果做出鼓励性评价。2.完成留言板以留

6、言板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反馈。一、经典回顾1.重温画展中经典之作2.交流讨论:你能说说文人画具有哪些特征?3.分享留言板,交流学习心得4.共同总结文人画的特征:讲究墨色浓淡运用、重视绘画形式的表现,但最注重的是画中寓情于物的精神寄托。设问,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参与学生学习交流,对交流内容有选择地进行答疑或者截图,分享观点。总结。回顾经典之作,说说文人画的特点。根据课前学习以及回答,做小结。通过经典回顾,留言板的呈现,学生初步了解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导入本课主题。二、新知探究1.通用图式设问:文人画中,人们最喜欢运用哪些题材抒发自己情感?引出“四君子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联系课前学习,引发思考。欣

7、赏梅兰竹菊作品;通常文人画题材中国的“四君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通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分析,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敢质敢疑的精神;教师聆听学生的讲解,并作补充;组内讨论“四君子的品格特征;解决学生在虚拟“画展”中提出对文人如何选材的疑惑。2.同物异构对比欣赏郑思肖墨兰图和金晓海兰花分析画面中兰花姿态、所处的环境有何不同?引导学生从审美方式和文化背景两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播放微视频,了解画家创作背景,理解画作的情感内涌。交流探讨观看微视频,了解二幅作品的画家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美术家作画的不同用意和情感内通过师生交流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式、社会学式鉴赏方法深入分析作品的内涌,有助于解决教

8、学重点;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从审美方式和文化背景两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3.诗书画印欣赏王冕墨梅图吟诗咏梅思考交流聆听学生的展示讲解,并作补充。总结:诗情画意是文人画的标志之一。运用感悟式鉴赏方式理解画作,体验“诗情”与“画意”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丰富了学生的艺术感知。. a 学生联想到关于梅花的诗句,引出王冕的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设问:哪一句是王冕想体现梅花品格的诗句?学生小组间开展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及时捕捉生成性案例,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和困难。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心得和审美观点。 简单介绍梅花的两种绘画技巧一一乱梅法与圈梅法,

9、体验不同用笔、用墨所塑造的迥异艺术形象和情感意义。三、合作学习1. 分小组选择作品,赏析墨葡萄图、安晚帖、衡鹑图、二马图2. 利用IPAD登录百度云,下载学习资料以及任务单,欣赏四幅作品。各小组分别选择其中组内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库平台自主学习,探讨作品的技法表现及情感特征,共同感受文人画浓浓的韵味,突破本课难点。教师及时整合各小组的观点。组间分享展示的一幅作品进行探讨: 画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画家运用哪些技法抒发情感的? 各小组交流分享对作品情感及表现形式理解与分析。四、教学拓展1.展示凡高作品艺术家的卧室,讨论:这幅作品给你最直观的感受是怎样的?思考并回答观后最直接的感受;2.展示油画、版画、

10、素描等形式的作品,简单介绍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形式。体会不同作品带给我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画作的色彩、构图、内容等方面理解两方绘画艺术情感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理解:每件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拓宽视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倡导学生不要做低头族,建议学生多参观画展,提高审美的眼睛,提高艺术修养。总结文人画的情感表达形式。通过教师总结,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提高感知能力。3. 小结:“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这不仅仅是种艺术境界,更是一种豁然不屈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的心。五、课外延伸网络资源库下载作品以及任

11、务单,赏析并完成表格二马图、奔马、骏骨图板书设计布置课外学习内容及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利用学习平台进行课后延伸学习,完成表格并上传百度云进行交流。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巩固新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找到美术家的视线和作品的情感内涌,从而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课前学习微课,课前一一知;分层探究,课中一一感;拓展学习,课后-一享,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古味怡然的教学氛围,深入浅出的方法介绍,有效地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的同时提升了艺术感知能反思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美术素养、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尊重并理解学生不同的艺术感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眼光,引导他们享受美的体验。附件1:课前学习任务单留百根1. 参观完文人画画展,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作品?2. 请说说文人画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附件2:课后学习任务单根据表格,尝试从色彩、构图、笔法、社会环境和立意等角度分析关于三幅马的作品的异同,领会其内涵。作品二马图奔马骏骨图项-C?留 ”色彩构图笔法立意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