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属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070213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什么是文化属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什么是文化属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什么是文化属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什么是文化属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文化属性(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化及文化属性 我们一直试图探索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命运的核心原因, 一直试图找到解释社会种种现象的深 层原因,也提出了很多的解释, 可是终是只看到其表象, 停留在无可进退之境中。 也许我们 应当跳出这些现象所设定的困境,寻找现象之外的东西,然后反观我们的一切政治,经济, 文化万象,以此来破除种种无奈,种种谜团。 而除却经济层面,最核心的就是文化和文化属 性。而文化是什么?文化属性又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文化和文化属性作为精神层面的概念, 其界定是不能脱离其物质层面的, 同样的还应当放 置于历史进程中,追溯人的原始,以此来获得一种相对清晰的视野, 去观察过去,未来现在。

2、 文化是什么?历史上的人一直在探索, 这也将是永无止境的,因为这个问题与我们的命运 联系紧密。可是文化的定义一直停留与静态层面, 一直只关注人的物质和精神生产, 没有从 人自身对自身,以及自身对外在的关系中来获得一个更有意义的定义。 以至于我们只从经济 层面去考察人在社会中所处的种种困境, 这不等与告诉世人,经济地位就是现状的根本?以 至于人只是去关注自己的经济内容,忘却了原来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在主导着命运! 文化是人探索和认识个人以及个人同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手段和结果的总 和。文化就是生活,生活的万千姿态就是文化的外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借助社会现 有的制度和规则

3、,;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追求,这就是文化的手段层面,因为这些制度 和规则就是人在探索自身和自身同外部环境的关系和作用所生成的。 这种制度和规则是为了 满足人的交换的需要而产生, 以此来降低生存风险, 达到外部的均衡。同样文化也是人界定 自己在存在差异或等级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以及自己的特点,以此确定自己的存在, 确定他人的存在。而这中界定就是人最为核心的东西, 它确定了人的追求和人所能够扩展的 所有可能。由此可以推断,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的文化的重要内容, 甚至是主要 内容。但当人试图确定在精神层面所具有的优势的时候, 就必然将自然放置于一个次要的地 位,使得自然在人类

4、掌握了足够的物质力量的时候,自然似乎就被忘却了, 直至今日,人类 发展遇到了自然的限制时候, 才将自然提升到现在的位置, 可是当人类一路以来所积累起来 的自信,又怎容许自然一下子回升到原始的地位呢?也许现在的人类社会还不足以将自然为 先的观念付之实践,至少长久的说,只能是一种局部之改进。 文化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结果。而文化属性就是这种手段和结果的属性。 文化属性是人 探索自身及自身同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生成的生存模式和精神追求。 文化属性 作为人最本质的特征, 也就是人的关系特征, 它不只是社会关系的特征, 还是自然关系的特 征。文化属性是文化的结果,它反映了人的生活

5、生存状态,思维范式,目标和理想追求;它 作为人的内在推动或者抑制力量, 平衡人的内外的矛盾关系; 也使人在这个等级林立的社会 现实中确定其位置。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道德观,自然观都将由这个根本因素所决定! 文化属性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生存模式,一个是精神追求。 生存模式就是人寻求一什么样 的 方式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并以此来界定自我,获取社会地位和利用社会资源;精神追 求就的人的生活所指,也就是为什么或者这样一个问题。 人都将寻求一个归宿,不管是按规 律去做,以强势姿态去获取;还是以破格获取,以这样的方式接近强势文化的要求来获取。 文化属性问题也即人如何为人,为何为人的问题。它是人

6、的两面,是对立统一的。就如中 国的太极鱼图中的阴阳。 古人认为万物附阴抱阳, 阴阳中和而生万物。 人也是万物之一,而 生存模式和精神追求就是人的阴阳面; 生存模式和精神追求决定了人的命运, 生存模式是我 们面对现实,也即人的所处的家庭、 地域而生成的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精神追求是人对于 现实和未来的可能而生成的; 它们决定了人所能指向, 所能扩展的领域。 精神追求扩展了人 的生存,平衡人的现实困境,并且创造了新的生存模式。只有生存模式和精神追求相互协调, 才可以使人明确自己所处的现实, 也即自己的位置。如果生存模式和精神追求失调, 将使人 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因为人以模拟的方式

7、来面对风险是最为有效的。 生存模式的确定 使得人的生活减少不确定性。 精神追求又为人界定自我, 确定生存的精神边界, 也就是生活 所能满足的精神需求; 为人进一步的提升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为人平衡生存的各种矛盾, 获 得内外的协调,并以此进一步证明其存在及其意义。 文化和文化属性都是源于人同自然同社会的关系。 综合一个人所能触及的环境,比如家庭、 教育、交往,并结合他说精神追求, 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来破解个人及社会的重重表象,达 其本质,这也是文化及文化属性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满足经济现实需要,降低生存风险; 2、 界定个人社会,寻得其边界,了解其限制和可能; 3、 出

8、去去生存表象,寻得其精神所指,知晓他同现实的矛盾所在; 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文化和文化属性是什么呢?分析这个能给我们一个认识现实的 可能。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放置在我们的历史中去, 因为历史就是未来;我们常常忘记历史, 历史却从未忘记我们。 我们的文化依靠传承而发扬光大, 也因此而受到制约。 中国是一个自 然经济和封建历史漫长的国家, 长久的分合,强弱演化;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到独尊儒 术的文化大一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打倒孔家店, 引入对民主和科学的思考;新儒学对儒家 学说的进一步宣扬,试图实现儒家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 现今的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这些文化的努力,

9、一方面出去了一些落后的东西, 一方面也使得我们面对多元化文 化的困惑,似乎现在我们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们了。 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 还是我们;我们将重新塑造。至少说中国的整个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中都渗透着这种文化性, 也才有我们现在的种种矛盾, 就如现代的公司制度的改革, 却更像是以现代之名行传统之实, 现在的股市也没有能够实现股市所应该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 还有腐败和社会矛盾, 都是文 化和文化属性的结果。但不是为了批判,而是应当思考我们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和文化属 性? 1、集体主义下个人被严重削弱,个人价值一起集体价值而定。这个集体就是家庭主义下 是集体,也是儒家文化赖

10、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同样这个家庭主义使得个人依赖于家庭, 使得 个人丧失了自主性,更别说创造力了! 2、 政府主导社会发展,民间力量受到限制。历史中的中国政府的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导, 特别是封建制度下皇帝个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民间自主性的萌芽都被政府抹杀, 使得民众 更为依赖于皇帝和政府;现在政府出台的民资 36条也许是政府对民间力量新起的一种适当 引导,但是这之间必然受到政府主导这样一个传统所限制。 3、 思维模式中的“三”的特点,也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限制了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为它不允许突破,总以设定的模式来引导行为和追求,使得现实生活的矛盾被隐藏表面。 4、 精神

11、追求中的天人合一,道德君子。中国人的精神境界里,一直寻求无我同一,人神同 一,求自然。这不同于西方的人神两岸,主客分离观念;同时注重“礼”的维护功能,以此 来界定人之间的等级,尊卑,主次关系。设定这种秩序,不可暨越。现代人的礼忽视了其中 的道德精髓,更像纯粹为功利和交往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处于这样一个最好的也是最化的时代, 面对 这样的趋势,文化革新和文化属性的重塑是当今中国必须面对的。 破解现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不仅仅只从理念层面突破,也应当从社会经济政治构建中获得改变。 那我们该构建怎样的文 化和文化属性呢? 1、尊重文化多元化,为文化多元化提供发展的

12、环境。文化多元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因为 各种经济力量的新起,必然要求文化上的认同。同样在社会主义经济下也必将构建起一个主 流的文化,也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文化, 它不应当只是特点的阶级或者政治属性, 它的本质 属性的符合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文化的自由也将是一个不可违背的趋势; 文化服务于 市场经济,并同市场经济相适应是文化革新的核心。 虽然市场经济的构建逃离不了文化和文 化属性所设定的可能,但也只有以经济之力量来推进,但需要一种客观的姿态。 2、 尊重并依靠民众的力量和智慧。 民众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社会建构的关键所在, 民众力量 的崛起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虽然我们确少民众社会的基础

13、, 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成为现 在,发展的力量不应当只是政府, 而是人民大众。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依靠人民的力量获得统 治,但也因民众力量而丧失统治。统治者们往往是不相信民众的,因为民众 的力量太强大 了。也使得民众的力量受到了不断的, 各种各样的抑制。可是为了民众之福利, 社会之发展, 尊重并依靠民众力量和智慧是必不可少的。 3、 尊重并促进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探求个人和集体或国家的平衡。国家力量的强大, 特别 是权力的扩张,必将侵犯个人的权利。 个人追求自由和发展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是真正 的动力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所在。 但现今个人和社会国家的矛盾, 探索一种个人和集 体的平衡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