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8)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51062530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城》教学设计(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城》教学设计(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城》教学设计(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长城》教学设计(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教学设计(8)(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理解课文内容的水平,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水平。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

2、学难点。 三、课时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一、课前谈话(3分钟) 1、揭示课题: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不到长城不算是好汉。 生:说明长城是个值得去的地方。 师:对,长城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2、板书课题: 长城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展示相关长城的资料。(5分钟)教师总结: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外族人)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

3、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实行修建。所以,能够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三、检查学习课文生字词。(20分钟) 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四人小组互助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出示生字:“堡、崇、扶、隔、慧、嘉、垒、魄”读准字音;(1)学生练习给生字注音,教师巡视。(2)同桌练习互相听读生字,互相正音。(3)个别读生字,指名用常用的生字口头组词,用词说话(遇到读不准或组词、说话有吴的,其他同学帮忙)。(4)齐读、分小组读生词,教师注意正音。(5)板书新词:“崇山

4、峻岭 拍摄 嘉峪关 扶着 智慧 气魄“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6)齐读生字新词。教师即时正音,有不熟悉或不准确的字音,要求多读几遍。 4、初步了解课文,结合课文理解字词。(1)汇报小组读课文的收获。生:我们组读了课文知道了讲长城的雄伟壮观。生:我们组读了课文知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师:同学们都很会学习,会读书,咱们把上面两位同学的回答合起来就更加能把课文内容表达完整,大家来说说。(学生齐答)(2)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

5、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能够实行联系,互相支援。 (3)看图理解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条石:长方形的石块。方砖:正方形的砖块。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射口:射击用的口子。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四、观察插图,展开想象。(5分钟) 观察图画: (1)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提示: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经过今辽

6、宁、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八个省市自治区 (2)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提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 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3)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 提示:崇山峻岭之间 (4)从画面上能够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提示:长和高大 (5)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 例: 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 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 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 (4)第二幅图上能够看到长城的什么? 提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5)为什么两幅图

7、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提示: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 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因为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五、课后作业布置。(2分钟)1、写生字词。2、收集有关长城故事的资料。 第 二 课 时一、教师导入。(2分钟)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和观察图画,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真是我们民族自豪和骄傲啊!让我们再认真学习课文,更进一步了解长城,了解咱们伟大的劳动人们。二、理清课文脉络。(5分钟)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各节大概讲了什么?2、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学生回答可能有困难或不完整,注意让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做好提示。)提示:第一节讲长城的长;

8、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学生四人小组学习,试着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4、小组推选一名汇报学习结果,组内同学注意做好补充。 5、师生互评,选出优秀准确的标题。 提示:教师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小组合作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三、学习课文(25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1)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启发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师:远看长城象什么?提名学

9、生回答:像一条长龙指导学生齐读:“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3)理解:“蜿蜒盘旋”。(蜿蜒:像蛇爬行一样。盘旋:回绕曲折,长而曲折地延伸。)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还能体会出什么? 提示:长城的气魄雄伟。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6)渗透写作方法。师: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要求: (1)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近看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名学生回答。(提示:高大坚固。) (2) 指导读读第二自然段第一

10、句话“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3)长城的高大坚固还体现在哪儿? 指名回答,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4)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5)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 长城除了建得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提示:设计有方,在长城上有了瞭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6)深入了解建筑的位置和构造: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7)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 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11、3、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完成思考题:(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作者想到了什么? (作者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那些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指导学生集体重复回答:作者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2)你从哪里看出是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 单看这数不清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这无数双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还有建筑上巧妙构造。) 提名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朗读回答。(3)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

12、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4)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才”表明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是我国千千万万无数的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才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表达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的赞叹。4、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教师过度语: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因为长城不仅蜿蜒曲折,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古代建筑,而且当年修筑长城

13、时,是科学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这样浩大的工程。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2)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感受赞美长城: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慧绝无仅有。5、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示: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6、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7、师总结:长城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壮观,在当今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造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所动用的材料的重量之大、数量之多,超人想象。尤其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你们说长城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8、学生带着对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齐读课文。五、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看像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劳动人民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