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复习题

上传人:ail****e1 文档编号:51062433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采矿工程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采矿工程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采矿工程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 词解释9、充填倍线:充填倍线可以理解为单位1、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有用成分(元素、 化合物或矿物)的单位含量。一般指矿石 中有用成分的质量与矿石质量之比,用百 分数表。2、工业品位: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 下可以开采利用的矿体(矿段)的最低平 均品位(也称最低可米品位)。3、矿石的坚固性:是指矿石抵抗外力(机 械、爆破)的能力,常用普氏系数f表示。4、矿石的损失率:开采过程中损失的矿 石量与工业储量的百分比5、矿石贫化:是指米出矿石品位低于工业储量平均品位的现象6、金属矿石:含有金属成分的矿石7、金属矿床:一定区域内金属矿体的总称。8 矿岩稳固性:是指矿石和围岩允许暴露的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

2、性质压头所负担的输送砂浆的距离。它的大小 直接影响充填能力,倍线大,贝U流速小, 充填能力低,并容易造成堵塞现象。倍线 小,则流速大,管道磨损大,并容易发生 事故。充填倍线应控制在26之间 10、地表下沉盆地主断面:通过移动盆地内的最大下沉点沿煤层走向的垂直断面。11、米矿方法:在矿块中进行的米准、切 割和回采工作地总和。12、剥采比:所谓剥采比就是开采单位矿 量所需剥离的岩石量。二、填空题1、矿体产状的三要素:倾向、走向、倾角2、金属矿床的埋藏要素:矿体走向长度、矿体厚度、矿体倾角、矿体延伸深度3、我国采掘工作的“八字方针”是:采掘并举, 掘进先行4、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中,对矿 床开采

3、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坚固性 、结 块性、氧化性、自燃性、稳固性、一 些矿石的物理化学特性5、矿床开采的步骤分为:矿床开拓、矿 块米准切割 、 矿石回米 6、金属矿石按其所含金属种类可分为:贵重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黑色金属矿、稀有金属矿、放射性矿石7、金属矿石按其所含金属矿物性质、矿 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可分为:自然金属矿 石、氧化矿石、MnO2、硫化矿石、混 合矿石8按充填料和输送方式可将充填采矿法 分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分采充填(削 壁充填) 采矿法。9、三级矿量又叫三级储量,是生产中按开采准备程度而划分的矿量 1)开拓矿量:完成开拓工程后圈定的矿2)采准矿量:

4、完成采准工程后圈定的矿量,按年产量计,要求保有 1年以上 3)备采矿量:完成切割工程后圈定的矿 量,按年产量计,要求保有年以上 10、按开米准备程度可将矿石储量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备采矿量11、金属矿床采矿方法分为空场采矿法, 崩落采矿法,充填采矿法12、采空区的处理方法可归纳为崩、充、 撑、 封 四 个 字13、阶段中矿块的开采顺序为前进式、后 退 式、混 合 式14、阶段的开采顺序为上行式、下行式两种15、矿床的开采原则为:贫富兼采,大小 兼采, 难易兼采,厚薄兼采16、矿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形成三个采动影响带,它们依次为:垮落带、断裂带、弯 曲带17、矿层开采后下伏岩层形成两个采动影

5、响带,它们依次为:层向裂隙带、弹性影响带18、沿煤层工作面推进方向可分原始应力区、煤壁支撑区、离层区、重新压实区及稳定区五个区。三、简答题1、何谓“三下一上”开采?答:“三下一上”开采,指的是在建筑物 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含水层上的煤 层的开采。2、金属矿床落矿方法有哪几种。答:落矿方法有爆破落矿、机械落矿、水力落矿、热熔落矿和溶浸落矿五种3、金属矿床矿石搬运方法有哪几种。 答:重力运搬、机械运搬和爆力运搬三种4、低压管理方法有哪几种。答:地压管 理方法人工支护;留矿留柱;崩落围岩; 充填空区。5、按低压管理方法不同,采矿方法分为哪几类?试分别叙述它们的基本特点、基本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答:

6、按采场地压管理方法不同,将采矿方法分为三大类:1、空场采矿法:空场法的使用条件是:矿岩稳固(稳固的概念是允许不支护的暴露面积为200800m2相当于520间教室)2、崩落采矿法:为一步回采,随回采工 作面推进,同时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管 理地压。(类似煤矿的放顶煤)崩落法的使用条件是:地表允许崩落;围 岩易于陷落成块状;矿石中等稳固以上的 急倾斜厚矿体。3、充填采矿法:也是将矿块划分为矿房 和矿柱,分两步回采,先采矿房,后采矿 柱,在回采矿房时,随回采工作面推进, 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防止围岩垮 落,而管理地压。充填法的使用条件是:矿石价值高;需要 提高回收率;特殊开采要求。6、非煤矿床的

7、特点是什么?答:地质构造真复杂,形态品位变化大, 赋存条件不稳定,矿石围岩都很硬。7、留矿采矿法的特点和适应条件是什么?答:1)特点:留矿采矿法具有结构及回采 工艺简单,采准工作量小,通风条件好, 可以利用矿石自重放矿,便于分采、分运 等优点。但开采矿体厚度大时:回采矿 柱的矿石损失与贫化大;工人在较大的 暴露面下作业,安全性差;平场工作量 大。而且采场长时间积压大量矿石(资 金);选别留矿法矿块生产能力小、效率 低和成本较高。2)适用条件:此法主要适用于开采矿岩均 稳固的急倾斜极薄和薄矿脉。要求矿石不 具有氧化、结块和自燃的性能。(稳固: 即允许不支护的暴露面积为200800m2 急倾斜:倾

8、角大于550;矿厚4m)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优缺点点和适应 条件是什么?答:(1)优点:a安全性好,结构简单, 无复杂的底部结构;b采准和回采工艺简 单。采准工作量小;c回采作业面多,生 产集中,回采强度,管理方便;d采准凿 岩和出矿可在不同分段上平行进行,互不 干扰;e崩矿步距小,灵活性大,适应矿 体的变化;f采准和探矿能紧密配合;g 在允许贫化率较大时,矿石回收率高。(2) 缺点:a通风困难;b矿石损失、变化大, 一般损失率为2030%,贫化率为15 20%; c设备维修量大。(3)适用条件: a地表和围岩允许陷落;b矿石较稳固, 上盘围岩易于崩落;c矿石不很贵重,品 位不高,可选性好,

9、允许有较大的贫化率; d急倾斜厚矿体或缓倾斜极厚矿体;e 矿石中要求剔除夹石和分级出矿等。9、建筑物下采矿有哪一些主要开采措施?答:1)减小地表最大下沉值;2)消除 或减小开采影响的叠加;3)协调开采;4)消除开采边界的影响;5)合理地确 定工作面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6)合理 地确定工作面推进速度。10、铁路下采煤的线路维修主要措施有哪 些?答:1)路基的维修;2)线路下的维修;3)线路横向移动的维修;4)线路纵向 的维修11、突出矿井的准备巷道布置及施工有哪 些要求?答:1)要消除和尽可能减少导致突出发 生的危险因素,避免产生地应力集中及在 高应力区作业;2)有利于保护层开采, 扩大抽放瓦斯

10、范围和提高抽放效果;3) 有利于建立完善可靠的采掘独立通风系 统,提高矿井通风抗灾能力。12、突出矿井合理的开拓巷道布置应遵循 哪些原则?答:1)主要开拓井巷应避开突出煤层和 地质构造带,在未形成矿井全风压通风之 前不揭或尽量少揭突出煤层;2)开拓巷 道布置应有利于矿井形成分区通风系统, 建立多风井;3)开拓巷道布置要有利于 建立抽放站及抽放系统。13、试列举影响煤层群上行开采的主要因 素。答:1)层间距的影响,足够的层间距是 上行开采的基本条件;2)采高的影响,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 坏状况及其高度的根本因素;3)采煤方法的影响,采煤方法是控制覆 岩破坏高度的重要因素;4)岩性及层间结构的影响

11、,岩石力学性 质及层间结构影响覆岩破坏的高度;5)岩层倾角的影响,煤层倾角主要影响 采场上覆岩层破坏的空间形态;6)时间的影响,上行开采时,上、下煤 层的开采应间隔足够的时间。14、简述煤层群上行开采的适用条件。答:1)当上煤层顶板坚硬、煤质坚硬不 易采出,周期来压强烈,或有冲击地压危 险时;2)当上煤层含水量大,需要排除上煤层 水患时;3)当上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需要 开采下保护层时;4)上部为劣质、薄及不稳定煤层,开采 困难,长期达不到矿井设计能力,需要上 下煤层或厚薄煤层搭配开采时;5)建筑物、水体及铁路下采煤,需要先 采下煤层,后采上煤层时;6)开采火区或积水区下压煤,需要采用 上

12、行开采时;7)上煤层开采困难,投资较多,下部煤 层煤质优良,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需要采用上行开采时;8)在某些地质和技术条件下,新建矿井 采用下行与上行开采相结合的方式,可减 少初期巷道工程量、投资及建井时期,获 得显着经济效益时;9)复采采空区上部遗留的煤炭资源时;10)需要解决前期浅部小井开采、后期深 部大型矿井集中开采的压茬关系可以采 用上行开采。15、防范冲击地压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技术 措施?答:对于有冲击倾向的煤层,防范冲击地 压应采取综合技术措施都应围绕以下目 的:降低应力集中程度或适应力峰值向煤 体深部转移,改变煤岩的力学性能;削弱 其积蓄和骤然释放弹性能的能力;减轻冲 动地压的危害程度。16、冲击地压的类型及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是什么?答:1)冲击地压的类型:a厚层难冒坚硬顶板条件下的冲击矿压;b 构造应力型冲击矿压;c柱式体系开采条 件下的冲击地压;d深矿井重力型冲击地 压。2)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开采深度, 地质构造,煤层和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 性质17、何谓露天矿开采境界,影响开采境界 的因素有哪些?答:露天开采境界是指露天矿场开采终了 时形成的空间轮廓。它由矿场的地表境 界,底部境界和四周帮坡组成。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因素:自然因素、技 术组织因素、经济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