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建设(共11页)

上传人:vc****3p 文档编号:50935449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建设(共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建设(共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建设(共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建设(共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建设(共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突破发展瓶颈 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前,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密集出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形成了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大格局。近几年来,四川省内特别是成都、德阳、内江、自贡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省市相比还存在差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显得尤为迫切。四川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技术开发,强化市场培育,做大产业规模,以更加科学务实的举措,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支撑。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

2、,在研发、投入和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取得明显进展。1.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放眼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选择了政府推动。几年来,四川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进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枝独秀,发展迅猛,成为逐步崛起并备受关注的新生力量,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体系。特别是2011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正

3、式出台,这是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加速推进了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0年,全省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241.4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9.4%,比2009年提高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9%,比2009年提高2.3个百分点。2011年1- 9月,六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2019.5亿元,增长30.5。特别是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领头雁”的成都市,2010年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95亿元,同比增长23.8%,8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8.2亿元。目前,正集中力量推动汉能控股太阳能光

4、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2.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源驱动,没有创新就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四川从研发、设计、管理和营销等各个环节加强创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注重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的商业模式,提供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积极引导大众体验和消费,努力培育和占领市场。目前,四川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3个、企业技术中心264个,有两院院士57名。2009年共申请专利33047件,

5、专利授权20132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993项,新增产值507.63亿元,新增利润68.66亿元。2011年,省财政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省经信委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切块2亿元,培育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研发技术和能力已经具有一定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目带动,资金投入逐步加大。项目聚集要素、整合资源,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人才、资金跟着项目走,技术、产业依托项目生。几年来,四川着力搭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运行平台,发挥项目承载聚合、拓展创新、带动示范的功能作用,强化选准项目,促进“落地”,动态管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新兴产

6、业的项目和资金投入日益加大。2011年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35个续建项目和21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791亿元,当年投资270亿元。其中包括国家轨道交通实验室(科研)、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区(产业)项目,还有攀枝花云钛实业钛锭项目、凉山稀土贮氢动力电池项目、仁宝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项目和联想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等。4.集群发展,产业聚集效应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尤其需要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形成龙头牵引、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通过几年的努力,众多新兴产业的知名企业不断聚集四川,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富士康、戴尔、联想、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

7、后来川落户,在中西部地区形成突出优势。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已形成以青羊区为核心,以高新区、双流县、成都经开区、新都区为辐射区的集群发展态势;以成-德-绵为主的四川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正在加速形成。同时,成都以神钢、宁江机床、天马轴承、三洲川化机等为龙头企业,吸引协作配套企业,与周边城市形成了装备制造业规模聚集的格局。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四川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看到,地处西部的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伊始,规模小、底子薄,需要运用政府力量消除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要素制约,还亟待突破。 1.产业实力不强,缺乏企业龙头。当前,

8、本土新兴产业的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缺乏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高新技术产业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很明显,本土电子信息企业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差距较大,民用航空产业整体规模不大,装备制造企业规模较小;现代制造业规模偏小,产业企业规模化程度和工艺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分割严重。四川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且具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匮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艺装备的研究开发和配套能力弱,尚未形成为科技产业化配套服务的技术平台。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卫生等机关事业

9、单位,真正流向企业的很少。企业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科技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严重短缺。3.产业分布不均,普遍起步较晚。受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其他市州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则很少,且发展缓慢,缺乏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中度不高,难以形成产业聚集的态势。如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内江和自贡,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初期培育阶段,大部分尚未起步。2011年,在全省纳入统计的479户新兴产业企业中,内江仅有5家,产值规模仅占全省的1。4.融资能力不强,风险投资滞后。四川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技术研究

10、投入有限,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小。处于创业发展期的中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从银行融资非常困难。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寥寥无几,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比例很低。金融担保机构数量少、成本高,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5. 政策环境不优,配套措施不全。目前,国家和四川虽出台了一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指导性意见,但缺乏细则和具体操作办法,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如创新技术如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如何有效保护专利技术,如何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更好为新兴产业发展服务,行政审批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新兴产业的科学

11、评估等问题,还缺乏相关配套制度。三、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放眼全球,新技术产业发展势不可挡,一轮竞争大战一触即发,形势逼人,压力倍增,四川将面临挑战,但我们要看到四川的优势和机遇。一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条件。四川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有14种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如钛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93%;钒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稀土储量、天然气资源居全国第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均居全国首位。四川也是科技资源大省,现有各类科研机构1461个,专业技术人员234.3万人,“十一五”期间,累计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957

12、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励1228项。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核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二是跨区域的战略布局已初步构建起四川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四川新兴产业布局以成都为重要节点,串联起全省众多产业带。一是成都-绵阳-乐山-广元-遂宁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的优势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规模位居中西部首位。二是成都-绵阳-资阳-自贡-眉山-乐山等地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集核电装备科研、设计、实验制造、原材料供应、管理和核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核电装备基地。三是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等地的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钒钛新材料、硅锂

13、新材料、化学新材料、稀土新材料、超硬新材料、生物医学新材料等六大领域的新材料产业。四是以成都为核心,德阳、资阳、遂宁等地区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拥有成都地奥集团、四川科伦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另外还有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油气化工产业等都具有行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基础。三是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必将引领全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四川将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233个,其中,做强做大20个重大关键产品、加快发展90个以上重点培育产品、引导发展100个以上区域特色产品,战略性新兴产品产值总规模预期达到5000亿元以上,将引领和支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

14、业快速发展。同时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基地化布局,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先行示范区、节能环保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七大基地,通过资源的集聚、优化配置,不仅有利于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有利于产业加速规模化发展。四是大力推进的人才高地建设已逐步实现与经济高地共振的发展目标。未来5年,四川将加紧布局战略性“塔尖”产业人才集群,力争“六大产业”人才总量年均递增5以上,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递增10以上,在“塔尖”产业领域培养集聚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高层次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扶持20个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团队、20个科技成果转化团队、20个技能创优人才团队,给予每个团队50

15、万至100万元资助,加快推进共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人才高地”建设必将成为经济高地建设的强大动力。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应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为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1.强化科学规划引领,突出统筹协调。根据国家和四川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分行业的指导性意见,进行逐条梳理和统筹安排,加大对产业、研发、生产、市场和服务等方面的协调布局,做好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成渝经

16、济区规划、西部大开发规划的有机衔接,明确全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避免各地产业布局重叠、投资炒作概念。在实施中加强统计、监测、评估和调整,保障规划顺利实施。2.狠抓发展重点支撑,明确突破方向。以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100个大项目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产品、产业、企业和区域,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提高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生物等建设,努力推进成都国家级软件基地、绵阳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德阳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攀西钒钛产业基地、自贡特种新材料基地、乐山硅材料基地和培育天府新区产业基地建设。

17、同时要着力把招商引资、招商引技作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政府给予全方位的配套支持。3.突出技术创新核心,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创新和引导消费模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以培育创新文化、创新企业为主导加强创新链的整合。积极引导重点企业围绕终端产品加强研发设计,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性能,形成相互比较、相互追赶的产品竞争格局。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4.培育扶优做强引擎,塑造竞争品牌。着力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优势企业,促进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转变。选择基

18、础较好、带动力强、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整合集成各类资源,动态调整激励政策,推动重点企业做强做大。针对数字新媒体、信息安全、物联网、云计算、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制定鼓励政策,培育市场。率先在公共事业及政府采购领域,加大应用力度。引导、规范生产活动和消费习惯,创造新的消费需求。5.夯实人才战略动力,聚集发展智慧。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人才使用是关键。要创新培养方式,注重灵活实用,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节能环保等产业重大专项,采用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等模式。大力引导高层次创业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聚集

19、,实现人才、产品、产业互动发展。要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大院名校”合作与交流的政策,建立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完善多种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创新人才和智力成果向产业一线聚集。6.完善制度建设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构建政府主导和民间推动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行“国民同进”,统一政策尺度,给予同等待遇。建立技术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以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让等方式,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要加强新技术新产品企业和地方标准体系的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程,积极促进专利应用和产业化。进一步强化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机制。用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技术创新。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入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利用债券融资,支持新兴产业的企业上市融资。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强服务,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