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 文档编号:50935254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1/B. 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 DNA连接酶可催化或键形成D. 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解析】 DNA的稳定性与碱基对有关系, 碱基对间的氢键越多, 分子结构越稳定;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错误的,因为 4中的1与2、3不属于同一个脱氧核苷酸。【答案】D2. 下列有关染色体、 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2、B. 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 条染色体上含有 1个或2个DNA分子【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DNA不 一定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不一 定位于染色体上;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不同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基因具有多样性,而每一个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因此基因又具有特异性; 没有复制的每条染色体含有 1个DNA分子,复 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含有 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 含有1个DNA分子。【答案】A3. 某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

3、,如取该小鼠的某种干细胞,放入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首次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A. 被标记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 被标记的染色体是 80条C. 此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很活跃D. 此时细胞内含有 2个染色体组【解析】由于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20个四分体即4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细胞首次进入有丝分裂后期后,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暂时加倍, 移向细胞两极且被标记的染色体共80条,染色体组应为 4个。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行为 特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较高,基因不能转录,基因表达不活跃。【答案】B4. 用15N标记含有100

4、个碱基对的双链 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个,该DNA分子在 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 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C.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D.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解析】 DNA连续复制4次,形成1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含15N,所有的DNA分 子都含14N;最初的DNA分子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40个,复制4次,共需40X 15= 600个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C5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 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

5、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 列为GTACATKCATG勺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A. 2种C. 4种【解析】根据题意,在合成子链时,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配对时存在竞争关系,B. 3种D. 5种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在 当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配对时,子链延伸终止,不再继续合成子链,因此,子链的合成可能会在碱基A的位点终止,所以会形成含有 3个、5个、7个、9个和11个(只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6、酸与腺嘌呤脱氧核 苷酸配对)共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答案】 D6.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 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 1.3 X 104B. 复制过程需要2.4 X 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 :7D. 子代DNA分子中含 P与只含 P的分子数之比为1 :3【解析】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复制的知识。由 5 000个碱基对组成双链 DNA中,腺 嘌呤占全部碱基的 20%则胞嘧啶 C占30%即一个这样的 DNA

7、中,A= T= 2 000个,G= C =3 000个,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需要2.1 X 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 B7. 如图甲为真核细胞中进行的 DNA复制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该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DNA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B. 图中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当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的形成C. 图乙中和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 DNA分子中依次代表 A、G C T【解析】图甲是DNAM制过程,从图中能看出DNA复制有多个复制起点, 但复制环的大小不一样,所

8、以 DNAM制起始的时间是不同的,A项错误;多起点、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方式提高了复制的效率。是氢键,在DNAM制时,当DNA聚合酶把脱氧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后,碱基之间的氢键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就可以形成,B项错误。图乙中分别表示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的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项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中依次代表A、G C、To【答案】D&下图为真核细胞 DNAM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母磁A. 酶为DNA解旋酶,酶为 DNA聚合酶B. 图示体现了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C. 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D.

9、将该模板DNA置于15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3/4【解析】读图知酶为DNA解旋酶,而酶为合成 DNA子链所需的酶即 DNA聚合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别保留了一条母链,体现了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图示还体现了边 解旋边复制的特点;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了两条子染色体后而分开;复制3次后8个DNA分子共含16个脱氧核苷酸链,被标记的为 14个,即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16 = 7/8。【答案】D9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白園:S -:IIAGAT I A CCCTCA G

10、GTA CCGC : G A C I T A A CIIIITCTAA CCATGGCC ETCA ATTIaA. Y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 S的同源区段B. S基因所在的DNA片段均具有遗传效应C. 白眼基因在细胞核内,遵循遗传定律D. 基因片段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解析】 白眼基因S位于X染色体上,Y上找不到与基因S对应的同源区段;DNA片 段包括基因部分和非基因部分, 非基因部分不具有遗传效应; 图示DNA片段中共含A、T、G C四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答案】 C10. 关于真核细胞的核 DNA分子的复制与转录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参与催化反应的酶的种类不同B. 反应进行的场所相

11、同C. 所需能量的提供方式相同D. 碱基互补配对的具体方式相同【解析】参与DNA复制的酶主要有 DNA聚合酶、解旋酶,参与 DNA转录的酶主要是RNA聚合酶;有 DNA分布的场所才能进行 DNA复制,转录;DNA复制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为:A T、T A、C G G C, DNA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为:T A A U、C G G- C;DNAM制与转录所需能量都来自于ATP【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 (19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常用的研究手段。请分析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两代,如下图所示。该实

12、验有力地证明了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若在此过程中,共消耗了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3个,则亲代DNA分子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亲代DM A子一代【解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可以有力地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伴保留复制。DNA分子复制两次,净增加 3个DNA分子,此过程共消耗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3个,则每个DNA分子中含胸腺嘧定脱氧核苷酸数为183十3= 61(个),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答案】半保留复制 6112. (17分)下列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 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

13、) 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2) 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 A是酶,B是酶。(3) 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4) 乙图中,7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原则。【解析】 (1)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子代 DNA保留了母链的一条。(2)A酶 是解旋酶,破坏了 DNA分子中两条链中的氢键,使 DNA分子解开螺旋;B酶催化DNA子链的 合成,为DNA聚合酶。(3)图甲为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14、。(4)图乙中4为胸腺嘧啶,5为脱氧核糖,6为磷酸,三者构成的 7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1)半保留复制 (2)解旋 DNA聚合(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和磷酸氢键碱基互补配对13. (14分)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2N= 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 DNA可 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I 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 3h的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 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n .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 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

15、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2)I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条,每个DNA分子中,有 条链带有放射性。n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示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 次,该细胞含有个染色体组。(3)上述实验表明,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解析】(1)蚕豆根尖细胞为体细胞,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秋水仙素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于是形成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2)由于DNA的复制为半3保留复制,第一次分裂完成时,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被H标记,每一条染色体上有 2条染色单体被3H标记。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 性培养基中,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 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2次,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3)上述实验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答案】(1)有丝分裂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2 1 2 4 (3)半保留复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