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毕业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0931782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毕业论文(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 学校代码:11517 学 号:200910809101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题 目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 学生姓名 刘祥龙 专业班级 测绘工程 0941 学 号 200910809101 系 (部) 土木工程院 指导教师 张书华(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3 年 5 月 18 号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I河南工程学院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河南工程学院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

2、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II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III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3、、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IV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 专业 测绘工程 学号 200910809101 姓名 刘祥龙 主要内容:1.调研资料的收集准备2.研究的背景3.研究的目的、意义4.研究的思路、内容5.具体的实施工作以及成功验收6.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7.主要参考文献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2 月 8 日2 月 22 日 分

4、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知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 月 23 日2 月 24 日开题答辩,听取答辩委员会成员意见。2 月 25 日4 月 20 日 通过查阅资料,根据开题思路,具体详细的完成毕业论文。4 月 205 月 18 调整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论主要参考文献:1.董洪波.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之我见J.人文社会研究所.2009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V2.王瑞,袁晓辉,吴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探讨M.江苏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2008 年度)论文集.20083.赵迎红.文登市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调研J.山东国土资源.20094

5、.黄安胜.厦门市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登记的具体做法M.房产行政管理5.徐德仲,李鼎,王静.浅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经济纵横6.陈广华,马成,芮志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17.黎平,严明,杨志民.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8.喻文莉.论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生效主义J.江苏农业科学.20119.李亮明.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与对策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010.刘连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确权相关问题探讨J.广东土地科学.201111.任国良.农村村宅产权登记主体探讨J.中国房地产.200912.王长勇.农

6、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中的疑难问题初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13.王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初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4.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完 成 期 限: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VI目 录摘 要.1ABSTRACT.21 基本情况.31.1 调查区概况.31.2 调查的任务 .32 工作范围.33 作业依据.33.1 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33.2 技术依据 .44 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44.1 技术路线.54.1.1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54.2 作业流

7、程.55 技术方法 .75.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 .85.2 权属界线指认时有关问题的处理 .85.3 农村违法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的处理 .96 基本要求 .9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VII6.1 基本要求 .96.2 数学基础 .96.3 调查比例尺 .96.4 地籍图分幅、编号、名称 .96.5 计量单位 .97 准备工作 .97.1 组织准备 .107.2 方案制定.107.3 宣传培训.107.4 通告发布.107.5 资料收集.107.6 权属界线接边.117.7 工作底图制作.117.8 表格仪器准备.118 权属调查.118.1 基本要求 .118.2 宗地

8、代码编制 .128.3 归属调查 .158.4 实地调查 .158.5 填写地籍调查表 .168.6 绘制宗地草图 .16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VIII8.7 特殊情况的处理 .178.8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编制.188.9 宗地图编制.198.10 面积量算.198.11 地籍结果公示与确认.209 登记发证.209.1 土地登记申请 .209.2 权属审核 .209.3 土地登记公告 .209.4 注册登记 .219.5 核发证书 .2110 质量监控体系.2110.1 总体原则 .2110.2 具体措施 .2210.3 成果检查 .2311 项目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及保密

9、措施.2411.1 项目组织 .2411.2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2411.3 保密措施 .2412 成果汇总.2512.1 数据汇总.25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IX12.2 图件编绘.2512.3 文字报告编写.2513 提交成果.2713.1 数据成果.2713.2 图件成果.2713.3 文字成果.2713.4 土地登记成果.2813.5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成果.2814 结束语.28致 谢.29参考文献.30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摘摘 要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土地登记

10、办法 、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目的、意义,如何正确开展此项工作,即工作的前期设计,以及在工作中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而对于工作中会出现的相关问题,本文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权属调查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Technology design of collective land own

11、ership and registration of Xihua County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perty Law, PRC Land Management Law, land registration, land ownership dispute investigation approach, to determine land ownership and use rights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policy documents and loc

12、al regulations, rules, the spirit of respecting history,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lity, favorable production and life,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principle, the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land survey and the annual land use change survey results, to the orderly conduct of the right registratio

13、n certification.Keywords the rural collective land, registration of the right, certification, ownership of the investigation,data bank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31 基本情况1.1 调查区概况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属黄河冲积平原 。全县土地总面积 1095 平方公里,是全国有名的 平原绿色先进县 。西华县城居于贾鲁河畔,东西长 57 公里,南北平均宽 2l 公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西北略高于东南。省道 S329 线(南石路) 、S219 线(永定路

14、) 、S102 线(周郑路)横穿东西,S213 线(吴黄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通讯快捷。1.2 调查的任务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县为基本单位,按土地所有权的实际归属,查清每块宗地界址位置、面积、界线走向等实际状况。调查成果经公示确认后,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依据,登记证书,确定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2 工作范围本次调查对象为肖遥乡范围内的集体土地。3 作业依据3.1 法律法规、政策依据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6 号)3.1.3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3.1.4土地调查条例 (国务院令第 518 号)3.1.5土地登记

15、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3.1.6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 17 号)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43.1.7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 年)3.1.8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11178 号)3.1.9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豫土集发20121 号)3.2 技术依据3.2.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4-2007)3.2.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3.2.3宗地代码编制规

16、则(试行) (国土资厅发201157 号)3.2.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TD 1001-93)3.2.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国土调查办发2007(55 号)3.2.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 (GB/T 2260-2002)3.2.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T 139891992)3.2.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 159681995)3.2.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3.2.10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3.2.11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 (豫国土调查办发2008

17、146 号)3.2.12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 (豫国土资发2006153 号)3.2.13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的通知 (豫国土资发200261 号)3.2.1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T2009-2010)3.2.1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 1004-2005)3.2.1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 1003-95)3.2.17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2-95)3.2.18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 (施行) 。4 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54.1 技

18、术路线依据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正射影像图与已有的权属界线嵌合后,作为本次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工作底图,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集体土地归属全和所有权调查,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表 ,根据调查成果编绘宗地图、地籍图,全面查清西华县逍遥镇的所有权归属情况,经面积量算后将调查结果按照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试行) 的要求进行公示与确认。并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最终建立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4.1.1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采取实测法,查清工作区域范围内涉及到的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等信息,形成集信

19、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流程,在查清、确认权属的基础上,分类处理,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土地登记发证,并建立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4.2 作业流程本项目作业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成果公示与确认、土地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整理、检查验收、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八个方面,流程图如下: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6准备工作归属调查成果公示与确认登记发证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成果整理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检查验收实地测量实地调绘4.2.1 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制定、宣传讲解、收集资料、表格和仪器设备的准备、权属界

20、线衔接、工作底图的制作等。4.2.2 地籍调查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7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本项目拟采用实测法进行作业。4.2.3 地籍调查成果公示与确认在行政村内公示宗地图和地籍调查表等地籍调查结果。公示期间无异议的,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有异议的,且异议被采纳的,重新进行地籍调查;异议未被采纳的,只调查统计。4.2.4 土地登记发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确认文件,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土地登记,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核发证书。4.2.5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县级集体土地所

21、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信息库。4.2.6 成果整理统计完成地籍调查和土地发证,汇总形成县级各类数据成果,编制图件、撰写报告。4.2.7 检查验收主要包括成果的自检、复查、核查、预检和验收等。具体实施方法见11.4。4.2.8 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主要包括县、乡、村三级各项成果的归档、逐级汇交和保密等工作。5 技术方法本次调查对于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签订过权属协议书的,经复核无误的权属界线到现场测量和标绘,经复核有错误的权属界线以及村民小组之间的权属界线实地确权调查后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界址点外业测量采用 gps(rtk)技术;根据数据库建设规程,运用基于数据库管理技术,成熟的网

22、络信息技术建立技术先进、高速、大容量的全县集体所有权信息网络系统,为日常管理及参与宏观调控、信息发布和社会化服务等提供统一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共享及社会化服务。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85.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以全国土地调查的结果为基础,根据现有的实际土地资料,利用 GPS 等高精度仪器和精确的技术方法,全面调查每一块宗地的权属和面积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实地指认权属界线时,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应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村和村民小组农三类所有权主体。属于村农民集体的,由村集体所以的,由本集体成员的行使所有权;属于村内两

23、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两个农民集体代表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集体代表行使所有权;如果没有乡农民集体,乡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政府代管。在办理土地确权登记手续时,由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代表申请办理。5.2 权属界线指认时有关问题的处理(1)当指界人指界时,应该把通知书发到该指界人,让其到现场指界。如果指界人不到现场的,应当给其发放指界违约书,指界结果以到现场指界人确定的土地权属界线为准。(2)指界确认土地权属界线时土地权属界线一侧的利害关系人无法找到的,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将其他利害关系人指认形成的指界结果采取在现场公告,公告 15 日无异议,本宗地土地指界人出

24、具“未找到的土地权属界线一侧的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土地权属界线异议被采纳的,同意更正登记”的证明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土地登记。(3)土地登记后找到土地权属界线一侧的利害关系人,其对土地权属界线提出的异议被采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更正登记。指界的错误责任由到场指界的利害关系人承担。(4)确认土地权属界线时界线一侧没有利害关系人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有效的批准文件确认土地权属界线,该侧不再签字,并在地籍调查表权属调查记事栏,注明该权属界线的确认情况和依据。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95.3 农村违法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的处理违法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违法的集体建设用地,

25、应该检查其具体情况,如果符合土地的政策规划,应该给其登记发证。6 基本要求6.1 基本要求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采用一级分类。6.2 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类型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3分带。6.3 调查比例尺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为 1:10 000 比例尺。6.4 地籍图分幅、编号、名称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标准分幅,其图幅编号、图名应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 1:10 000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保持一致。6.5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为米(m) ,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m2) ,

26、面积汇总采用公顷(hm2)和亩。7 准备工作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07.1 组织准备7.1.1 成立西华县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本区日常管理工作。7.1.2 组建登记发证队伍。7.2 方案制定7.2.1 制定实施方案(包括工作方案、技术方案) ,并报上一级推进办备案。7.2.2 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目标任务、工作范围、技术路线和方法、时间安排、登记申请组织、证书发放、数据库建设、提交成果等。7.3 宣传培训7.3.1 制定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宣传方案,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开展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7.3.2 制定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培训方案,在开展工作前,对参加调查的

27、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调查方法,规范登记程序。7.4 通告发布县级人民政府应在辖区范围内发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7.5 资料收集7.5.1 收集、整理有关测绘资料。包括控制点资料,已有的影像图、地形图、地籍图、数字高程模型等。7.5.2 以往调查未处理或者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资料;其他有关权属资料。7.5.5 以行政村为单位,整理的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土地出售等资料。7.5.6 已确权登记的集体土地资料成果。7.5.7 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等。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17.5.8 其他资料包括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文件7.6 权属界线接边开展县际权属

28、界线接边工作。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开展相邻县(市、区)之间的权属界线接边工作,掌握准确的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飞入地和飞出地情况。接边成果作为工作底图制作依据。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时已接边,接边成果资料完整规范无误的,可直接使用;未接边的,应首先开展县际权属界线接边工作。7.7 工作底图制作 根据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正射影像图成果,与已有的土地权属界线嵌合制作调查的工作底图。其质量应符合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的要求。7.8 表格仪器准备准备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各种表格。准备 GPS 接收机,计算机等仪器工具。8 权属调查8.1 基本要求8.1.1 基本概念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

29、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本单元是宗地。有争议的地块应单独设宗。8.1.2 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归属调查是指以行政村为单位,查清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集体土地等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2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况。实地调查是指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情况,实地查清每块集体土地的界址方位、走向。8.1.3 权属界线(1)权属界线确定方法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集体,由本集体土地所有者委托指界人实地指认权属界线。(2)表示方法权属界线由界址点和界址线组成。(3)界桩设置对于已确定的界址点应埋

30、设界桩,如三村交界处、主要的权属拐点均应按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埋设相应类型的界桩。(4)界址点上图界址点在图上相应位置用直径 0.1mm 的点表示,并用半径为 0.8mm 的圆圈圈定标注。界址点间距一般以大于图上 10mm 为宜。当界址点过密时,应适当取舍;当界址点过疏时,应适当增加界址点,以控制界线位置和走向。(5)界址点编号界址点号按顺时针方向,由 J1 开始编号。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号,由西北方向的顺序由 1 开始,镇的编号由 X1,村界线上的由 C1 开始,村内由 Z1 开始。新增的界址点号应在本图上最大的界址点号后续编。地籍图界址点号和宗地界址点号应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8

31、.2 宗地代码编制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和河南省宗地代码统一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编制宗地代码。结合我省实际,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要求如下:(1)划分地籍区县级行政区内,依调查成果确定的街道范围,划分地籍区;区域外,按照乡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3镇行政区划范围划分地籍区。 地籍区以 3 位顺序码作为标识码,编码顺序为县级行政区内从北到南,自西至东,自 001 开始,不得超过 999。同时制作地籍区编码和实地名称对照表以及相应的范围描述。建立以行政代码+地籍区顺序码为索引的宗地统计方式。(3)宗地划分A、地籍子区内按照所有权的归属和界线,划定所有权

32、宗地。B、地籍子区内所有权存在异议的地块,单独划宗。C、宗地界线应当闭合。(4)土地权属类型编码根据调查划分的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情况,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规定,编制土地权属类型编码。应当先编所有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再编使用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A、国家土地所有权宗地不编码。B、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为 JA,J 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C、土地所有权争议土地权属类型编码为:集体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的为 ZA;国家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实地为地表建设用地的为 ZB;实地为地上建设用地的为 ZS;实地为地下建设用地的为 ZX;实地为宅基地的为 ZC

33、;实地为耕地的为 ZD;实地为林地的为 ZE;实地为草原的为 ZF;实地为其他使用状况或者其他土地使用情况的为 ZY。Z 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B、S、X、D、E、F、Y 为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草地使用权、其他土地使用权等宗地的代码,表示争议土地实际使用情况。(5)宗地号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4A、在同一地籍子区内,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JA) ,按照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的顺序,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土地所有权有争议宗地,根据争议人、使用情况以及本方案规定,赋予不同的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按照

34、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的顺序,分别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99999。B、在同一地籍子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根据使用情况和本方案规定,赋予不同的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按照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的顺序,分别自 00001 开始数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C、未划分地籍子区的地籍区,按照上述规定在地籍区内直接编制宗地号。(6)已有宗地号(地籍号)的转换A、县区代码替代原编码中含县(区)代码,并且采用县级行政代码的,保持不变。原编码中含县(区)代码,但未采用县级行政代码的,以县级行政代码统一替代。原编码中未含县(区)代码的,本次编码统一增加县级行政代码。B、街道

35、、街坊编码替代原街道、街坊编码,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以本地实施方案确定的地籍区、地籍子区顺序码替代。C、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增加和宗地号替代(a)所有权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号增加按照街坊内土地所有的实际状况,划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范围,集体所有权界线单独封闭或者街坊界线单独封闭或者集体所有权界线与街坊界线共同封闭的地块,作为集体所有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 JA。宗地号按照本方案的规定,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所有权有争议的宗地,以争议范围单独封闭,作为所有权争议宗地;属于集体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的,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 ZA;属于国家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的,土

36、地权属类型代码按照本方案工作方法和要求第五项的规定分别执行。宗地号按照本方案的规定,根据不同的权属类型代码,分别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b)使用权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增加和宗地号替代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5对于街坊内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地表、地下、地上)单一的,按照所有和使用情况,赋予全部使用权宗地同一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宗地号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和原编号顺序,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对于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的街坊,且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地表、地下、地上)单一的,按照国有和集体的范围,根据使用情况和本方案的规

37、定,分别赋予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同一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宗地号根据不同的土地权属类型代码,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以原编号为基础,分别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对于街坊内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复杂的,按照土地所有权的范围,根据使用情况和本方案的规定,分别赋予使用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宗地号根据不同的土地权属类型代码,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以原编号为基础,分别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宗地统一编码结果 县级行政区划 地籍区 地籍子区 土地权属类型 宗地号8.3 归属调查(1)乡农民集体向调查人员出具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证明,村民委员会

38、出具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证明应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3)公示期间无异议的,公示结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的依据。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应根据异议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理结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的依据。8.4 实地调查(1)发放指界通知书,通知指界人到现场指界。(2)实地调查时,核实指界人身份后。和临宗指界人一起到现场指界。商议指界结果并确认。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6(3)村民小组集体的土地,由村民小组指派委托人现场指界。乡农民集体由乡府法定者委托人指界并签字盖章。(4)指界时,一方指界人未到现场指界,由另一方指界人的指界结果为准;如果指界双方都未到现场,由调查人

39、员习惯性确定。指界人若无正当理由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则视同缺席指界2。8.5 填写地籍调查表(1)地籍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代码及所在图幅号;土地所有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及其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所属行政村,宗地四至、地类;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查记录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事;地籍调查承担单位意见、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等。(2)调查人员应现场将界址点号、界标类型、界址间距、界址线类别、界线位置等指界结果填写在地籍调查表中,并由指界人签字盖章。(3)填写要求A、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表、图、实地三方面一致,所有项目必须填写清晰标准。 B、填写的各项内容只可划改、不得涂改,也不允许连

40、环划改;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C、每一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完的可加附页。D、界线位置。以路、沟、渠、墙栅、脊沟等为界的,按照界线与线状地物的关系,以内、外、中分别注记。线状地物属于本宗地的,按照“外米”注记;线状地物不属于本宗地,按照“内米”注记;线状地物分别属于相邻两宗地,按照“中”注记。以线状地物边缘为界的,只注记“内”或者“外” 。线状地物宽度应实地丈量,并作记录。路、沟、渠、脊沟单独划宗的,本宗地按照“外米”注记;相邻宗地按照线状地物“内米”注记。 E、地籍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应手工填写。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41、发证技术设计178.6 绘制宗地草图(1)宗地草图的内容宗地草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预编宗地号、宗地所有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及界址线;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所需要的地物;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地物点间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3;相邻宗地的预编宗地号和土地所有者名称及相关地物;指北方向、图框、比例尺、勘丈者、勘丈日期等。(2)宗地草图绘制要求A、宗地草图幅面规格为 A3、A4, 比例尺为概略比例尺,但必须是 100 的整数倍。B、宗地草图上所有数据应实地勘丈并现场记录。做到字迹工整、线划规则,不得涂改。C、勘丈数据均须在图上标注,界址点间距注在界址线外,其余数

42、据注记在界址线内。D、用 2H、3H 铅笔绘制草图并注记,数字注记字头朝北或朝西,斜线排列的数字,注记字身应垂直于斜线。E、宗地过小时,可放大绘出;过大时可分幅绘制或适当缩小比例尺。F、每个宗地均须绘制宗地草图4。8.7 特殊情况的处理(1)村庄用地单独划为宗时,按照实测权属界线划定宗地范围。(2)村庄用地归村内各农民集体所有,内部权属界线明确的,按所有权实际归属状况调查,村庄用地内外权属界线应相互衔接,保证宗地权属界线闭合。(3)村庄用地归村内各农民集体所有,内部权属界线不明确的,应单独划宗,由村和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确定所有权归属。所有权归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共有的,按照共有宗地调查登

43、记;所有权归属不能确定的,该宗地只调查,不登记。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8(4)小于最小宗地上图面积的区域、权属界线复杂且无法在工作底图上表示的区域,应采用 1:500 比例尺进行实地调查,查清该区域内宗地的权属界线,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表,界址点点位进行详细说明。该区域上的起止界址点应与工作底图上的界址点衔接。(5)宗地最小上图面积为实地 600 m2。宗地面积小于 600 m2或者宗地面积大于600m2但实地长度小于 50m 的,在工作底图上相应位置用直径 2mm 的红色实心圆表示,注记宗地代码后七位,字头向北。(6)城镇地籍更新调查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应按照本次调查要求

44、补充完善资料。8.8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编制地籍图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地籍要素、地物要素和有关土地利用要素等5。(1)数学基础及调查比例尺平面坐标系统:1980 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 114 度。高程基准:1985 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类型:“高斯克-吕格投影” ,3 度分带。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 1:10 000 比例尺。权属状况复杂的区域可按照1:500 比例尺进行调查。(2)地籍要素A、权属界线、界址点。B、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权属界线与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重合的,只表示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线重合的,表示地籍区界线;地籍区界线与县界、市界、省界重合的,表示高级

45、行政界线。C、宗地代码。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进行宗地统一编码。D、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应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国有土地宗地注记“G” 。E、宗地面积。在相应的宗地内注记宗地面积。若宗地跨分幅图时,则每幅图均要注记宗地面积。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19F、宗地注记表现形式。如: ,其中,b 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名称, c 为宗地代码后七位,a 为宗地面积。 (3)地物要素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地物应按照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的上图要求进行标绘,注记地物名称(4)地籍图的制作将调查成果主要包括界址点地理位置,标注在工作底图上,通过计算机进行内业处理,然

46、后打印制作地籍图,实测界址点的。将界址点坐标上图,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该区域内的土地权属状况的地籍图;实测的界址点成果单独保存。(5)地籍图分幅、编号和名称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标准分幅,其编号、名称应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 1:10 000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保持一致。(6)计量单位长度单位为米(m),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m2),面积汇总采用公顷(hm2)和亩。(7)图件整饰各类要素符号、规格和图例按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图式图例进行整饰。地籍图图式、图例8.9 宗地图编制(1)宗地图幅面为 A3、A4。宗地图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大小适当选择,但比例尺分母必须为 100 的整数倍。

47、(2)宗地图的内容包括:土地所有者全称、本宗地代码、宗地面积;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邻宗地土地所有者及宗地代码、邻宗地间的界址示意线;地类界线和地类符号,相邻道路、河流及其名称;所在图幅号、图廓线、比例尺、指北方向、绘图员、审核员、绘图时间等。宗地图样图cab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08.10 面积量算(1)宗地面积控制。(2)宗地面积计算。8.11 地籍结果公示与确认将无争议的宗地在行政村的居委会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的,以乡(镇)为单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公示期间有异议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后,再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9 登记发证9.1 土地登记申请(1)以乡为单位

48、统一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工作;以宗地为单位填写;一个土地所有者拥有两宗以上土地的,按宗地分别申请。(2)土地登记申请人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村集体和乡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其委托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3)土地登记申请材料包括:a.土地登记申请书 b.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c.乡人民政府出具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依法存在的证明 d.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确认文件 e.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点坐标 f.其他材料。(4)其他相关要求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9.2 权属审核权属审核应对资料齐全性、权属完整性等内容进行审核。(1)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材料齐全性进行审核。 (2

49、)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申请材料一致性进行审核。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1(3)对宗地界线、地籍调查表完整性进行审核。 9.3 土地登记公告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权属界线清楚准确的宗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 7 天。宗如果对公告结果有异议的,相关人员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复查,并且提供相关资料文件,国土部门应该作出复查。9.4 注册登记(1)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并填写权属审核情况和登记公告情况,按照属地登记程序报批。(2)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簿;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土地登记簿(卡)应加盖人民政府印章。(3)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证书。共有一宗

50、土地的,应当为共有权利人分别填写土地证书。(4)在土地登记簿(卡)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所有权人”一栏,分别填写“村组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5)土地登记形成的文件资料,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保管。9.5 核发证书将土地证书发给具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并以土地证书签收簿的形式记录土地证书发放情况。(1)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所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统一颁发土地证书。(2)属于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村民小组持有土地证书。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由村民委员会代为保管土地证书。(3)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村农民集体持有土地

51、证书。(4)属于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乡农民集体持有土地证书。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210 质量监控体系10.1 总体原则为了保证本项目成果的质量,我公司将严格按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管理,实行三级检查制度,即小组自检互查、项目部检查、院级检查。互查之后,由专门的人员继续检查。院检工作分期进行,根据工作进度对各工序所出成果进行检查,严把成果成图质量,确保为业主提供优良的成果及信息数据。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或问题,一律以书面形式上报业主,并与业主一道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补充规定”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具体如下:(1)在开工前 10 天内,按本

52、项目总体技术方案的要求,制定出专业技术设计,报项目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2)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本项目总体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制定各工序的检查验收方案,确保整个工程的产品质量。所有工序均应遵循“三级检查、两级验收”原则,并于上交资料的同时提交检查验收记录。(3)验收时,下道工序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应参与上道工序的检查和验收。(4)建立项负责制度,技术负责人为项目质量总负责人,各个项目都要确定负责人(5)阶段性成果验收由项目部提出验收报告及相关检查资料,由我公司质检部进行预验收;最终验收由业主邀请有关专家进行。10.2 具体措施项目部将及时组织人员、设备进场,确保人员设备和工作进度的协调,同时把工

53、作分配到组到人,并定期检查实际完成情况,一旦发现不能按计划完成的工序,将及时增派人员,调整人员的安排和工作量的分配,确保按期完成。项目部将严格根据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标准,建立项目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使全面质量管理落实于每个作业员的每一个作业环节。该项目实行 “三级检查,二级验收”制度,方法如下:一检: 作业组自己检查;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3二检: 项目部组织作业组之间的互检;三检: 项目部专职质检员检查;一验: 由公司质检部组织检查验收;二验: 由业主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验收。具体的质量保证流程图如下: 10.3 成果检查分自查、互查和互查三部分。自查采用独

54、立元素校对,相关元素建立条件实施系统检验的方法;互查采用分项、分层流水检查方法;专查需由专职技术人员进行。(1)自查自查由各作业组在作业中自行完成,它是取得优质成果的关键。自查将对独立元素 100%校对,相关元素建立条件进行系统检查。(2)互查互查由项目部组织作业组完成。采取分项、分层流水检查方法,将检查内容细化,加上设计检查记录表格,使得互查工作全面进入了一个有效实施的新阶段。(3)专查检验机构作业小组项目专职质检员总院质检站检查验收省厅专家组验收记录报告报告一、二级检查检验程序三级检查一级验收二级验收合格合格合格产品合 格合 格补、改补、改不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合格补、改不合格西华县农村集体

55、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4专查的主要内容是:审查作业方案和方法,全面检查成果资料,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普遍性问题和解决特殊性问题,尽力提高成果质量,最终对测绘成果进行综合质量评定。其中,一、二级检查是日常技术方法检查和资料随即检查,要求对资料、成果的检查量达到 100%;三级检查是在宏观上进行事先指导和对总体方案进行审查,要求在全部产品形成后抽查 1030%,作出关于质量的结论6。11 项目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及保密措施11.1 项目组织为确保本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我公司拟派出精兵强将组成项目指挥部。具体人员安排如下:项目技术负责 1 名、项目安全员 1 名、测绘调查技术人员 6 名,司机 1

56、 名、炊事员 1 名。投入仪器设备情况如下:双频 GPS 接收机 6 台套,笔记本电脑 6 台,车辆 1 台。11.2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11.2.1、目标(1) 、加强安全教育,杜绝职工因公责任伤亡事故;(2) 、保管好仪器,杜绝应非正常原因导致一起损坏;(3) 、杜绝因管理不善而造成交通运输、火灾、中毒等重大事故;(4) 、杜绝因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造成测绘资料的损坏、丢失、泄密;(5) 、尊重当地的习俗,遵守社会公德,安全文明生产。11.2.2、保证措施(1) 、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在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系统安全教育和培训,树立“安全无小事”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基

57、本技能。(2) 、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 、遵循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4) 、严格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5(5) 、开展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11.3 保密措施11.3.1 资料及数据安全管理(1)图纸资料专人保管,遵守借阅制度。(2)定期检查、整理,严禁私自复制。(3)计算机必须专人专用。(4)不得上网,预防病毒感染。(5)对于外来磁盘首先进行杀毒处理。(6)数据要做到及时备份,以防数据丢失。11.3.2 资料保密管理制度(1)对甲方提供的资料、图件,院或项目组应及时登记在册。(2)个人在没有上级允许

58、的情况下,不的擅自打印测量成果资料(3)对正在使用的资料、图件,个人应负有保管责任。对遗失或有重大损坏情况,应及时上报,写出事故报告备案并追究责任。(4)对于甲方提供的资料和本次所取得的资料,我院保证只使用到本项目,不提供给第三方使用。12 成果汇总汇总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汇总、图件编绘、报告编写等工作。12.1 数据汇总以地籍调查成果和土地登记结果为基础,在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汇总统计各类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土地面积数据、宗地数据、土地权属信息数据、发证宗地数量和未发证宗地数量等。12.2 图件编绘主要包括制作集体土地地籍图、宗地图。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612.3

59、 文字报告编写文字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12.3.1 工作报告12.3.1.1 工作区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工作范围等。12.3.1.2 工作目的和任务。12.3.1.3 工作程序。12.3.1.4 组织实施情况:人员情况,时间安排。 12.3.1.5 取得的成果:包括调查宗地情况、界址点数量、证书发情况、土地权属争议状况等。12.3.1.6 经验和存在问题等。12.3.2 技术报告12.3.2.1 概述:工作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工作过程等。12.3.2.2 技术路线及技术路线制定依据(主要依据、参考依据等) 。12.3.2.3 采用的资料来源、类别、

60、参数、采集时间、质量状况评价等。12.3.2.4 技术方法与要求:权属调查、宗地代码及图件编绘和文字撰写等。12.3.2.5 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2.3.2.6 新技术运用及技术创新。12.3.2.7 经验与存在问题。12.3.3 成果分析报告12.3.3.1 概况:区位条件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及社会状况,调查范围及确定的依据和方法。12.3.3.2 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划分情况。12.3.3.3 土地所有权现状及分析:土地所有权现状及管理简述,组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乡农民集体土地面积构成及对比等。12.3.3.4 土地所有权争议情况分析:土地权属争议的产生和现状,土地权属争议宗

61、地的类型、分布、数量和面积等,已解决权属争议的方式、方法、未解决权属争议的现状、原因及解决的建议等。12.3.3.5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建议:相关概述,农用地流转的方式、方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7法及征地补偿的建议探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保护农民群益,稳定农民集体、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等。12.3.3.6 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工作的经验及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挖掘农村土地资源市场潜力,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征收过程中维护农民权益的的政策、措施及建议。13 提交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土地登记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

62、果等。13.1 数据成果(1)土地权属争议基本情况表。(2)以地籍子区为单位所有权宗地基本情况表。(3)土地所有权人宗地基本情况表。(4)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数量及面积汇总表。(5)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6)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登记发证情况汇总表。(7)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争议情况汇总表。13.2 图件成果(1)地籍图分幅接合表。(2)标准分幅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3)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图。(4)乡级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图。(5)乡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争议分布图。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813.3 文字成果(1)西华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报告。(2)西

63、华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技术报告。(3)西华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分析报告。(4)西华县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报告。(5)其他报告。包括监理报告、县级自检报告、市级复查报告、省级核查报告等。13.4 土地登记成果(1)土地登记申请书。(2)地籍调查表。(3)宗地图。(4)土地登记审批表。(5)土地登记卡、簿、册。(6)土地归户卡。(7)土地证书复印件。(8)其他资料。包括:归属状况证明、归属状况公示、指界通知书存根、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指界委托书、地籍调查结果公示、政府确认文件、土地登记委托书、土地登记审核结果公告等。13.5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成果(1)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

64、库及管理系统。(2)县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信息库。14 结束语我的论文西华县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技术方案初步完稿,经过理论和实际的学习,我了解相关测量的具体工作。在此,我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帮我我完成了学业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29的最后课程 ,再次谢谢张书华老师。致 谢行文至此,我的毕业论文也已接近尾声。回顾整个毕业论文过程,虽然充满了曲折,但却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岁月如梭,我四年的大学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心中有些怅然,毕竟要和自己专业的老师们和亲爱的同学们告别了。在本次毕业论文过程中,指导老师

65、张书华老师,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都将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她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详细的为我的毕业论文进行修改,从而使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地完成。在此谨向张书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很荣幸,在大学四年里,自己能够受到刘绍堂、谢瑞、沙从术、肖海红等测绘工程专业的老师们的教育和指导,正是这些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鞭策着我们向测绘工程的顶峰前进,在大学里我们过的很充实,测绘工程专业知识也学的很到位,每每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们都耐心的给予指导和解答,生活上,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们总能够帮助我们,在此,向给予我帮助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

66、测绘工程 09 级的同学们,四年来,是同学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起亲历了大学的别样生活,愿同窗友谊之树长青。感谢生我养我,含辛茹苦的父母。是你们,为我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是你们,一如既往的站在我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我。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谢谢你们,我的父亲母亲!最后,祝愿河南工程学院的老师们身体健康,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31参考文献1. 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32. 潘家文.北京市农村地籍调查技术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20053. 肖新红.泰安市泰山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做法与经验J.山东国土资源局,20084李秋伟,程新建.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作业流程与质量方针J.科技信息,20115郑伶杰,温梦媛,林爱丽.浅谈数字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6冀书叶.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缩编方法探索J,20127黎平,严明,杨志民.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8喻文莉.论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生效主义J.江苏农业科学.20119李亮明.农村宅基地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