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0888571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0.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225239 )王学荣所谓知而不会现象,就是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理解了知识却不 会正确判断、看似掌握了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看似听懂了要领但不会合理操 作”的虚假教学现象。这些虚假现象,有时隐蔽性比较高,不易被察觉,容易被 老师们所忽视,有时也容易引起老师们的错觉引发欺骗的后果,影响必要教学举 措的施用,以致让学生产生表面或模糊

2、认知,产生认知障碍和错误,呈现低效的 课堂教学。一、构建模型,从表面听懂到熟练运用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学习阶段,单一的教学形式、匮乏的教 学资源很难引发强烈的外部刺激,无法形成深刻的认知,难以突破形象过渡到抽 象的难关。教学时需要借助多样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教学 资源积淀丰富的表象,对问题实现全面而正确的理解,进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 练地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时,老师们通常都能围绕主题图,利用图 中的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这三组教学资源,以及变式问题,让 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发现排列现象中两个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如此教学,表面看 学

3、生似乎都能掌握个中的数量关系,可在解决锯木头、爬楼梯、发车等实际问题 时却不能尽如人意,到底是运用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V还是根据两种物 体数量相等”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多数学生分辨不了。其实,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经常遇到的。因为有直观的主题图,两个物体的数量 关系非常明显,学生只要目测一下就能看出答案,而且间隔排列现象的种类并不 复杂,学习难度也不大,所以学生思想上容易麻痹和不求甚解,加之教师也可能 主观地认为只需研究上面的三组材料,学生自然可以掌握个中的规律,错误地以 为学生能够根据三组教学素材联想到其他间隔排列的现象,以致对让学生如何 掌握个中的规律和”认识到何种程度”等问题有所疏忽,更

4、不会采用有针对性 的教学方式来深化学生的认知,没有为解决其他问题做好准备。对此,首先要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资源,给学生呈现足量的有关间隔排列的 事例,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数学表象,并将这些问题中物体数量的关系进行观 蔡、对比,发现这些间隔现象的相同点,知晓何时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多 1,何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其次要建立数学模型,把握规律本质,将这些本质 相同的间隔排列问题在对比后进行及时抽象,并且用图形、字母或符号概括出其 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联系生活中的其他间隔问题进行延伸 练习。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自觉地根据已有的数学表象或储存的数学模 型来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

5、题,减少知而不会现象的发生。二、把握实质,从表面看懂到灵活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也是学生形成 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的疏漏,学生的操作方式通常 比较单一,又没有了解操作原理的教学措施,所以学生的动手操作常常趋于简单 化和机械化,表面看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操作要领而实际反而束缚了思维,没有掌 握必备的操作技巧,也没有形成应有的操作技能,难以灵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认识厘米时,教师给学生示范怎样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后, 学生能够按照教材中编拟的问题,准确地量出诸如掾皮、铅笔、课本等一些物体 的长度,但在使用残缺0刻度的刻度尺测量美工刀的长

6、度时,很多学生面面 相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都不知该如彳可下手。究其原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因为囿于教材编排的操作练习,老师们也 常过于注重测量要领,强调“直尺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重合,看物体的另一端 指看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的机械的测量方法所以学生容易形成从0刻度开始 测量”的思维定式,虽然掌握了测量长度的一般方法,可实际还没有懂得刻度尺 测量物体长度的实质和原理,即物体的长度与刻度尺上一定数量的单位长度相 等,那么刻度尺上的这些单位长度就可以表示物体的长度。要使学生能够灵活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操作指导,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有许 多的单位程度(通常是1厘米)组成,并能熟练地在刻度尺的不同位

7、置指出从哪 到哪的长度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等,并尽量告诉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 度的实质就是物体的长度与直尺上一定数量的单位长度(几个1厘米)相等,这 些单位长度就是物体的长度。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操作练习,将测量原理和方法 付诸于实践,讲求测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让学生从不同的刻度开始测量规定物 体的长度,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实现看懂了到会操作的跨越。三、加强体验,从表面认识到正确判断教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如若强调和突出学习的过程, 看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加强学生学习体验的获得,学生的学习不仅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8、进而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判断。如周长的认识一课,一般有两个教学内容:周长的意义和简单图形周长的计 算。前者教材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游泳池、树叶两个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 简单观察理解周长的意义,然后根据局长的意义教学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这样 操作,学生虽然能够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但是遇到有多余线段的图形时, 却会错误地将多余条件也加入运算,造成不应有的错误。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局长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深刻。概念是 判断的前提,只有明确周长的意义才能正确计算图形的周长。由于教材中呈现的 认识局长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观察两幅图的边线),没有丰富的教学形式为学 生创造充分感知

9、周长意义的机会,所以学生对局长感知比较浅显,加之受解题经 验的影响(一般要充分利用每个条件解题),计算有多余条件的图形周长时常没 有把握,产生知而不会”的教学现象就不足为怪了。要想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内涵,能够作出正确判断。第一要丰富教学方式,强化 学习体验。可以设计看一看(龟兔赛跑指一指(指定学生指示图形的边线 描一描(封闭图形的边线说一说(边线的形状和长短)等活动,让学生的多 种感官都参与到局长的认识中来,产生多元的认知和丰富的感官体验。第二是增 设教学环节,把握概念内涵。可以增加一些对比练习,有必要出示几个不封闭的 图形让学生感受什么样的图形存在周长,还需要出示有多余线段的图形或组合图 形让学生指一指周长在哪儿这样,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在辨别和交流的过 程中,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为后面解决问题或概念判断做好充分的 准确。总之,知而不会”是常见的教学现象,严重影响看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问题的 解决。所以,我们要有高度警觉的意识,悉心洞察课堂中知而不会”的现象, 认真剖析个中原因,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科学施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清晰模糊的认知,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避免知而不会”教学现象的发生。(责编罗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