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科技创新

上传人:w****1 文档编号:50863981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索农业科技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索农业科技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索农业科技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农业科技创新(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探索农业科技创新1 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1 1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 源,它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科技转 化为劳动者的技能, 提高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能动性; 科技物化 为劳动资料、创新的生产工具,使劳动手段更加现代化;科技发展使 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提高了农业劳动对象的效能和效用; 科 技创新的生产工艺使农业生产工艺流程更先进; 科技进步优化了生产 要素组合, 使农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合理; 科技创新提高 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

2、手 段更加现代化。1.2 农业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科 技的突破性成果和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 才能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 发展,最终早日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及 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 态破坏愈演愈烈等。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 使农 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关键靠技术, 靠创新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才能彻底摆脱农业的“不 可持续”局面。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水等 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

3、农业新技术应用,可以拓宽资源的 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替代,有效缓解现有资源的约束;农业新技术 的应用,还为科学控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开展科技减灾提供基本 手段。1.3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农业现代化,从一般意义上说, 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 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手段管理农业, 使农业的劳动生产 率、土地利用率、 农民的人均收入大大提高。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品 种的良种化,生产资料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生产组织的区域 化、社会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条件的水利化、园林化,经营 管理的企业化、科学化。科学化、机械化和社会化是现代农业的三个 基本特征

4、, 其本质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用现代科 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 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管理农业, 目的 是创造出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体系和 一个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 因 此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持,农业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2 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宣 传科学思想、 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和科技意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 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在由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的关键时期,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已开始由长远目标变成现实任 务,实施科教兴农和

5、可持续发展战略, 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显得尤为 重要,因此必须从事关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科教兴农工作,把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水平,增加科技含量作为增强农业素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社会、经济、 文化,进而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作为提升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的基石。把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教育紧密结合,明确 目标、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动员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加强科教 兴农工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基础。2.1 积极追踪,采用现代农业科技现代生物技术是 21 世纪先进农业的主导技术,也是支持农业发 展的核心领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现代生物

6、技术能够定向地改 变生物的某些性状, 大大缩短动植物品种改良的周期, 迅速提高新品 种培育效率、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以及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要突出 抓好生物技术的应用,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把材料学技术、制造技术、工程技术、控制技 术、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融为一体。 借助于农业工程设施, 使农业减少甚至摆脱对于自然条件和人类劳动的依赖, 要积极推广使 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 将对整个农业生 产、农业经济、 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 生无法估计的积极影响。 要突出信息科技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方 面的重要

7、地位,早日实现精确农业。2.2 组织农业科技攻关 实施作物良种科技行动,加强品种选育,种子质量标准化,优质 苗木工厂化研究开发,建立产业化种植基地。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 建立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 系和监测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品转化率和附加值。实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行动, 加强区域性科技示范园区建 设,实现农业科技工程化。实施绿色食品科技行动, 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向导, 开发 各种绿色食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带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减灾农业科技行动,重点加强生态林、 节水农业、 重大病虫害测报防治、 避洪避涝和节水抗旱农业技术的研 究开发与应用。实施科技

8、致富示范行动, 分区域搞好科技致富, 坚持以科技开发 为主,增强“造血”功能,促进农村致富奔小康。2.3 努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农科教结合就是以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 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 为中心, 以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手段, 以推广先 进的实用技术为动力, 把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 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的 整体功能和效益。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 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农科教结合,是农业科技创 新的基本要求之一,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3 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现途径3.1 深化农业科技

9、体制改革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必须按照党中央的有关方针, 真正做到: 按照“抓大放小、合理布局”的原则,组建农业科研机构,包括 建立国家级农业科研中心、 地方农业科研分中心。 通过“并、转、建、 撤”等不同途径进行调整、改造和改建,以利于建立机构精干、结构 优化、布局合理、科技力量集中的“国家队” 、“地方队”。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建立科技人才队伍。一方 面,要紧紧“稳住”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使他们安心、专心从事 农业科技研究, 从课题、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另一方面,要大胆“放 开”,让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市场,进行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使农业科研成果早日进入市场大循环。

10、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让农业科技人员抓准位置、 选准课题,使科技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高效利用。3.2 改革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鉴定制度 要使科技成果能真正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肯定,必须做到: 建立一套能客观、公正反映科技成果水平、质量、效益等全部内 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要求既全面,又客观,同时量化并给予 合理的权重,便于操作和比较。建立评审专家库, 将真正办事公道、 学术水平高的专家纳入到专 家库。采用“背靠背”方式对成果进行评估、鉴定,以促进农业科学研究“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出真成果” 3 3 加快以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进步 改革、创新我国农业技术

11、推广和普及工作,要求做到: “一健全”。尽快健全各地、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 做到县、乡、村有推广站,省、市有推广中心,并配备必要的农业科 技人员和相应的仪器、设备、设施及应有的工作条件、推广经费等。“二转变”。一是工作中心转变,将推广工作的重心由以“技术” 为中心转变为以 “农民”中心,真正将农村推广工作的重心转变为 “面 向农民、面向农业、面向农村” 。二是推广机制转变,真正实现由单 纯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依靠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并逐步 强化市场机制的功能。“三结合”。科研、示范、推广三者结合,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 广。当前,全国很多地方建立的“农业技术示范园区” 、“农

12、业高新技 术示范园区”就是将农业科研、 示范、推广三者有机结合的较好形势。“四到位”。将技术、资金、物资和优惠政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 送到农民手中,这是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得以“生根、开花、结 果”的关键所在。3.4 加强农业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结合。 科研和推广人员要树立起强 烈的市场意识, 研究开发和推广有市场前景和发展前途的成果, 再依 据市场反馈信息指导下一步工作,以形成研究、开发、推广、转化的 良性循环。加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要因时制 宜、因地制宜,用以物化的技术,适宜个体、集约经营的技术来增强 生产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在科研机构的

13、设置上,通过一系列的立法 和机制创新,建立起使国有科研单位的成果通往企业的桥梁。实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与经济结 合的多层次的科技经营活动,是农业科技直接进入农业与农村经济,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 提高农民收 入,增强农业科技机构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模式。3.5 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大力提高农民素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办“农民夜 校”,办好“农业广播学校”,进行电视专题讲座、科普讲座和“三下 乡”活动,直接把科技送到农民手里。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重视农业、重视农业科技

14、人才”的氛围,增加农业科技人才 培养的经费投入,采取相关配套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既要稳住农业科技人才, 又要鼓励人才合理流动。 要千方百计地 稳定现有农业科技人才,使其安心工作、专心钻研,也要允许合理的 人才流动,尽量使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参考文献1 刘仁忠 . 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农业产业化 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 社.20032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M ). 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 19973 宋惠昌,何建华 . 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4 严官金 . 农业与农村现代化 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