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5077420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哲学》读书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 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 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小编整理 了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为了让我们能 够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的可发展性,发展自己 的可发展性。教于 有声,育于无声,教育有声无声之间完 成使命。所有这些命题应然: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教 育首 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发展性,然而,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 都能看到自己的可发展性, 因而,教育要引导人去看,去 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 ; 并且,可发展性本身也还是个流动性 概 念,它本身亦能发展

2、,故而,教育要辅佐人去发展自己 的可发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人 具有可发展性。人有可发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 性、可暗 示性,正是因为有心灵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这些特性,这 些特性使信息像阳光、 雨露一样被吸纳。人的语言也因为 人可以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明示或暗示而变得丰富起来, 丰富起来的语言本身又大大增强人的吸纳能力。然而,这也正是人的可发展性强化了自己的 生命力, 语言丰富起来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强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 上生长了的自己。 人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激发这无限的潜 能,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 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要 求我们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即换个角度说,全面发展是

3、人 的 内在要求,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外在要求 ; 人的要求与社会的要求,这两个不 同的要求,后者在前者 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才是合理的,并且,只有 当后者自 觉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时,社会的要求才变成 社会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才不再是撕裂的, 不再只是站 在外面、站在旁边呼喊的。 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现在的 教育中时常提到。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的口号的提出 等, 但当我们真正上课,在学校学习时可并非如此。所谓的 主课 可以随时抢占 的时间,每当做作业也可 以忽略美术等课程的作业。在这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 的眼中,成绩被 排在了首位。所谓 教书育人 ,在这本书 中,

4、我们能够看到 人是什么 ,这是为了我们更好 的了解 教育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 果然,作为未来的 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 事。加油吧 !第二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总体来说,黄济教授的 教育哲学通论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全书总共有三 编,由于 时间的关系, 我只看到第一编, 而且在第一编中,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一部分,作者列 举了不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的观点,在百家争鸣的时代 里,各家的思想 都或多或少包含中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韩非子显学、孟子、孔子、中庸、荀子、 墨 子、老子、杨明全书、周易、尚书等,书中出现 的一些词句比较难懂,

5、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仔细阅读。书中关于玄学、理学、天命观等比较晦涩难懂,难以理解。虽然,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从第一编的内容中让我明白,教 育和哲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科学的教育需要哲学来指导,哲学也需要教学方面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在早期的春 秋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正是各种学术思想突起的时 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成为早期教育哲学的典范,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历程及其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 不开的。就其大 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家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 儒、道、 释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

6、的西学东 渐。有三个大的变化时 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援道入儒; 宋明理学的形成,援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的也是最 大的一次冲击。汉书艺文志成为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也是我国现 存最完整的学术和哲学史纲。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更 为明确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名家和墨经中的形式逻辑思想,其中有的有的已经触及到逻 辑学中的同一律、 矛盾律和 排中律。 在教学方面, 文与道, 学与思,知与行,博与约、温故而知新有论述,并且还提出 了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或闻、见、知、行等较为 完整的教学过程理论。 儒家教育思想的三次大的变化包括

7、, 魏晋玄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后出现了儒道互补,隋唐佛 学 对儒学的冲击,促成了宋明理学的形成,近代西学东渐,西 学和中学斗争的结果促成了中 国现代科学的发展。 唯心主 义的相对进步 唯心主义虽然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朵,但它在 启发人们思维发展方面,较之机械唯物主义却向 前跨了一 大步。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性了,虽然,唯心主义 和心学适合辩证唯物主义是相对的概念, 但是他们两者的 内部都是具有正确的成分,因此,对他们的看法不应该是才 去一刀切的思想, 而应该是有所损益的接收,正所谓“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 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 梁启超把西学东 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人在外强面前,从器物上感

8、 觉不足,学习有 关军事方面的技术;第二阶段,从制度上 感觉不足,搞政治制度上的维 新运动;第三阶段,从文化 上根本上感觉不足,于是有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 动 天道 观与天人之变 3 、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 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 家及墨家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 律、矛盾论、排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 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认识论与逻辑: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与 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教育的 政治功能不是教育的

9、唯一功能,除政治功能外,就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还有经 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控制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等等。第二、在现代社会中,现代 政治与现代教育应当具有 现代化的特点,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弘 扬受教 育的主体性等 人性论不同主张 (归纳 ) 1 、性善论: 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四者 就是仁义礼智等美 德的开端。这些都是先天的、不学而能 的“良知、良能” 。 我觉得,孟子所列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 有说服里。 他曾举例说明, 如果见到一个小孩匍匐讲 入井, 见到的人都会啦他一下,这就是要“求其放心” ,恢复人的 先天本性,以达到“尽心、 知性、知天”的境界

10、。因而他 在教育方法上,特别重视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 2 、性恶 论: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 好愉逸,是自然需求, 人性恶的生理基础。荀子的教育思 想中特别重视改造和外练 3 、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为主要代 表。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 ,“人性无分为善和不善,人性像流水一样,”它过分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 韩愈提出了性三品的思想,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认为上下两种人的性都不能叫做性,只有中等人的性才可以叫做性。 我的人性论主张:我认为,我还是比较赞同 性有善有恶论。所以我还是赞同世硕和扬雄所代表的性

11、有善有恶说,孟子和荀子主张性善与性恶,是指在不同的个体 上,世硕与扬雄所主张 的观点是指在一个人的身上。 我想, 性善观点和性恶观点在不同人或者同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特点。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和类似雷锋一样 的人很多,他们是性善的代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犯罪作恶的人,他们是性恶的代表。我们也同时能在一个人中看到 他的两 面性,善恶共存。我想,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德育上,教育的对象就包括 这些人,而教育的作用也就是要惩恶扬善,教导品行德行不好的人为善,鼓励性本善者继续发扬为善的思想和行动。 学科分类 六艺的划分,出现得比较早,不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而是指礼、 见闻知行和中庸 学问思辨的关系

12、评论关于教学过程,讲的最为完整的是中 庸中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里,学问思辩行做了全面的论述,并比较科学地安 排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到今天仍不失其对教学 与学习的指导意义。 关于博与约的关系 孟子所说: “博学 而详说之,讲以反说约也。 ”意思是说,在广博学习和详细 说的基础上,讲 进一步达到简约地论说大意的地步,这是 我们经常所理解的由博到约的含义。 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 是:既要博览,又要专精。没有博览,专精就缺乏基础;没 有专精的工 夫,博览就成为书库和字纸堆,讲无所从事。儒道互补和美学与美育的新境界 儒家典雅,道的超脱, 禅的空灵 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13、应持的科学态度 p173 我们 现在阅读、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该以儒学为主并 博采众长,可以说儒家的教 育思想史极其丰富的,也可以 说是比其他各家在教育上的思想要丰富的多,所以一儒家的 教 育思想为主线,在串联起墨家、名家、道家的思想观念 是完全正确的研究方法。 虽然那是一些传统的东西, 但是, 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和研究中和现实的教育实际联系起来, 找到一个契合点,传统的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必然 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们对 传统教育哲学的吸收应该 是有所损益的,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科学的研 究态度上,按照书中所说,坚持历史的观点,传统式历史的 产物,必然有其历史 的特点极其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我 们对哲学观点的处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做到 实 事求是。坚持科学的分析态度,古为今用。在现代化上下功 夫,批判继承和发展教育哲学, 以现代化的教育为方向,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教育哲学,使哲学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