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修论文网络道德

上传人:ai****ue 文档编号:50629292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生思修论文网络道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思修论文网络道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思修论文网络道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思修论文网络道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思修论文网络道德(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摘要: 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 也 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 涉及到网 络自身、 行为主体、 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 网络行为失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 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关键词 :大学生;行为失范;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 “网民” 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 规范其网上 行为, 以维持网络社会的良序运行之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 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 网络的迅速发展, 一方面改变着社会、 人类生活的方方 面面

2、, 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 对大学生道 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 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表现21 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条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的出现, 网络道德正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的道德形式。 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 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 使得人类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空间, “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 表达意见的空间

3、, 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 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道德缺失的新问题。1、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 一旦进入由光纤、 电缆和调制解 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 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 “符号” 存在。 在从人到机器再到人 的转换过程中, 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 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 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 同时, 互联网作为一 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 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

4、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 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 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 在网络社会中, 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 反对 任何约束, 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 所以缺乏 “熟人在场” 的虚拟网络为 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 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2、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 。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 维持。 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 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

5、的方式, 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 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 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 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 伦理情感日渐冷漠。 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 久 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 道德人格的扭曲。 因为道德心理、 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 会化的过程, 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 的机会大大减少, 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 造成道德人格的 缺失或扭曲。3、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在现

6、实社会生活中, 伦理关系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 道德规范因而也主要借助于社 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然而, 在网络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间接化使得 直接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 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 这样, 道德对人的约束越来越依 赖于内心的道德信念。 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使规范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 已难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 社会实践中加以认识、 检验和适用。 一方面, 建立在 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使其 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 另一方面, 面对全新的网络领域, 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统一的

7、道德规范,因此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 态,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 任何社会道德包括网络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要求和意志的价值凝结物, 总是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指令而存在的。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 规范和要求只有转化为公 民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 成为公民个体置身于网络虚拟世界时所具有的特殊道德素质和 道德应付能力, 网络道德才能发挥其调控或规范的功能。 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 必 须首先从根本上弄清其根源。 当代社会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较为复杂, 涉及网络自身、 网络 行

8、为主体自身及其外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网络系统的先天不足及发展中的弊端 作为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 现有的网络系统自产生以来一直就处在逐步完 善之中,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是网络道德缺失的技术性根源。如前所述,网络的虚拟性、 开放性、 隐蔽性等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另外,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状况下, 对于网络社会中各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相应 的网络法律法规, 但是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 在实际的实施和执行方面并没有做到对网 络道德行为失范形成有效的监督, 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措施, 致使

9、网 络失信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泛滥。2、大学生自身及其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目前, 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 而大学生又是这一群体的主力军。 大学生对网络的认 识,普遍偏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他们为网上所传递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 所吸引, 充分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 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发展的影响、 网络道德规范 的真空、 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 对在网络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道德 观念、 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难以把握。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 由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 不足, 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一般都处于学校以及家庭等相关群体的监督

10、之下, 社会规范对其行 为也有着明确的约束。 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由于相关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缺位, 使得这 些特殊的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和约束,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失信 行为的出现。 网络创设的虚拟自由的时空是实体社会的延伸, 具有虚拟性、 交互性、 开放性 等特点。 它不但打破了实体社会中各种制度、 机构、 权威对大学生的约束, 而且极大地超越 了传统物理空间的种种规限, 在时空上延展了大学生活动的范围。 因此, 教育视野已不再局 限在传统的物理意义上的班级、 学校, 教育时间也不再受限于学生的在校时间。 这种教育对 象活动时空的拓展, 使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不可控性

11、因素增加, 也使教育成效面临着不确定 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 知识的迅速可得性使得通过控制知识来确立权威的传统不复存在, 以往凭借制度所赋予的权利也在无形中消解。 这样, 学校和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权威在信 息技术的冲击下日渐弱化, 传统的 “封闭式” 的学校教育模式面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现 实日益呈现出滞后的一面。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对策思考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 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 其危害不可小视。 因此, 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 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1

12、、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 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 IP 地址的关联 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 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 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 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 等方式加以控制。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 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

13、规范过程中, 必须 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 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 遵循现实 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 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 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 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 如诚信规范、 公平规范、 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 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 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 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 力度, 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 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 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

14、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 可以借 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 在网络道 德建设中, 应当把那些重要的、 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 融入到管理制度 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 公约中, 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 应制定出相 应的惩罚措施, 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国有 关部门已经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 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等网络法规, 对网民的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这对 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从总体上看,

15、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现有的法 律、法规还难以对众多的网络违规行为进行比较全面的约束。 因此,当前依然要将网络法律、 法规的建设尤其是与网络道德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尽快制定出更加细 致与更具操作性的相应法规,以防止和打击相应的网络违规行为。3、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意识 网络道德要求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所有的网络道德规范要实现 其价值性,成为有实效的东西,变为实际的道德风尚,只有通过广大“网民”的思想和行为 转化为道德的自律, 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以及现实生活条件的认知, 自愿地 认同网络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

16、践行,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 把外在的网络道德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 因此, 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 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 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 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 修养。 通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 坚定道德信念, 升华道德人格, 从而在自律的 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总之,网络这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 情感、思想与行为。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活是其个性的重要养成时期, 也是思想观念和道德 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这个第四媒体, 也更易感受到网络的双 面作用。 因此, 我们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 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 这一观点出发, 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要从技术与制度等方面完善网络自身, 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社会伦理体系的完善出发, 建构合理的道德教育体系与文化环境, 从而 达到缓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