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上传人:ai****ue 文档编号:50629285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信阳高中陈庆威 2013.09.17在天体运动的问题中,我们常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 A、B两物体都 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某时刻 A、B相距最近,问A、B下一次相距最近或 最远需要多少时间,或“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等问题。而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和我们在直线运动中同一轨道上的追及相遇问题在 思维有上一些相似的地方,即必须找出各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但它也有其自身 特点。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当天体速度增加或减少时,对应的圆周轨道就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天体不可能在同一轨道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追及或相 遇。天体运动的追及相遇问题中往往还因伴随着多解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

2、,成为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就要找好角度、角速度和时间等 物理量的关系。一、追及问题【例1】如图1所示,有A B两颗行星绕同一颗恒星 M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 同,A行星的周期为T1, 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 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图1解析:A、B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m=删_ F = 17,因此丁2。可见当A运动完一周时,B还没有达到一周,但是要它们的相距最近,只有 A B行星和恒星M的连线再次在一 条直线上,且A B在同侧,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 A比B多转了2n ;

3、如 果A B在异侧,则它们相距最远,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 A比B多转了5距最远的时间t2,由丄:-I。如果在冋题中把“再次”n。所以再次相距最近的时间ti,由2i 二或“第一次”这样的词去掉,那么就变成了多解性问题。匚-;第一次相【例2】如图2,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运转周期为T。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 线的夹角叫地球对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9 ,时间?解析:由题意可得行星的轨道半径r =Rs inr 设行星绕太阳的运行周期为T/,由开普勒大三定律有:33丁2叮2,得 : Ts十绕向相同,2

4、:太阳1 1 * 12行星; .视角地球图2行星的角速度比地球大,行星相对地球2二(1 一、sinr)2 :A coT TT sin3 v某时刻该行星正好处于最佳观察期, 有两种情况: 刚看到;二是马上看不到,如图3所示。到下一次处于最佳 观察期至少需经历时间分别为太阳两者都顺时针运转:tl_2二(二 _2对 sin3 寸T2二(1 一、sin 3旳两者都逆时针运转:t2 (二 2二)、sin3T2二(1 一 *sin3)i- *号 fi : M亍星; 9 9地球图3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若某时 刻该行星正好处于最佳观察期,问该行星下一次处于最佳观察期

5、至少需经历多长、相遇问题【例3】设地球质量为M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有一质量为 m的飞船由静止 开始从P点沿PD方向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年后在D点飞船掠过地 球上空,再过3个月又在Q处掠过地球上空,如图4所示(图中“ S”表示太阳)c 根据以上条件,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解析:飞船开始与地球相当于在 D点相遇,经过3个月后,它们又在Q点相遇,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地球与太阳的连线转过的角度5 = 2x3609012。设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飞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DQ = PQ-PD =326416地球的公转半径为所以,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例4

6、】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设地球和火星都在同一平面上绕太 阳做同向圆周运动,火星轨道半径r火为地球轨道半径r地的1. 50倍,简单而又 比较节省能量的发射过程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在地球表面用火箭对探测器进行加速,使之获得足够动能,从而脱 离地球引力作用成为一个沿地球轨道运动的人造卫星(如图5);第二步:在适当时刻点燃与探测器连在一起的火箭发动机,在短时间内对探 测器沿原方向加速,使其速度数值增加到适当值,从而使得探测器沿着一个与地 球轨道及火星轨道分别在长轴两端相切的半个椭圆轨道正好射到火星上(如图6)。当探测器脱离地球并沿地球公转轨道稳定运行后,在某年3月1日零时测得探测器与火星

7、之间的角距离为 60(火星在前,探测器在后),如图 7所示。 问应在何年何月何日点燃探测器上的火箭发动机, 方能使探测器恰好落在火星表 面?(时间计算仅需精确到日),已知:-U; , - 0O-:火星太阳./探测器-地球探测器太阳Li地球 /点火 ,/ y,A r:r,60-探测器.太阳 /解析:3r火根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求出火星的公转周期T火:32 =笃,题设r火=1.5r地,7地球得:T火=.(1.5)% =1.840 X 365=671d初始相对角距离A。=60。点火前,探测器与地球在同一公转轨道同向运行, 周期跟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故相对火星的角位移为口(360360036567

8、111探测器在适当位置点火后,沿椭圆轨道到与火星相遇所需时间t七2.5r 第、3得:t =5= .(1.25)3地 =255d2 2在这段时间t内,探测器的绝对角位移为1800,火星的绝对角位移为二火二火t -36 255 =137探测器相对火星的角位移为 厶七=180-137 =43。至滌测器与火星相遇时,初始相对角距离 一 (=60),应等于点火前探测 器相对火星的角位移 9 1,与探测器沿椭圆轨道运动时间内相对火星的角位移 9 2之和,即.:V - .刊 * . J*则耳=60 一43 =17而.片=.,i .址1故得:.也二二 # =38 dS 3636365 一 671已知某年3月1日零时,探测器与火星角距离为6 (火星在前,探测器在后), 点燃发动机时刻应选在当年3月1日后38天,注意到“ 3月大”(有31号), 即应在4月7日零时点燃发动机。以上几例中,有的问题我们采用了 “相对角速度”处理同心圆周运动中的追击和相遇问题,就是以角速度较小的物体为参照物,把它看作静止不动,则角速度较大的物体以“相对角速度”绕它做圆周运动,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运用几何知 识来找角度间的关系来的要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