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病辩证依据

上传人:MM****y 文档编号:50510104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辨病辩证依据(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喘证:(1).患者以“-”入院,当属中医 “喘证”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患者长期接触煤尘,损伤肺气,肺气失于充养,肺之气阴不足,易受外邪;感受外邪,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遏肺气,肃降无权,故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痰热郁蒸,故见身热;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咳嗽。舌红,苔黄,脉滑数亦为痰热蕴肺之证。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痰热蕴肺辩证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病位在肺,患者因肺气亏虚,易反复发病,愈后不佳。(2)患者以“”入院,属于中医“喘证”辨病

2、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年过半百,其气已衰,肺肾亏虚,气失摄纳,故喘憋。舌淡,苔白脉沉弱亦为肾虚之证。肾气亏虚而见下肢水肿;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 肺肾亏虚辩证范畴,病性属虚证;病位在肺肾,反复发病,当疗效差。(3)患者以“”入院,故属中医“喘证”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因感受风寒,邪袭于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肺卫为外邪所伤,肺气不得宣降,气机壅阻,上逆做喘,故见喘息,

3、肺气不降故见咳嗽,寒为阴邪,其主收引,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塞,故见恶寒、发热,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均为风寒雍肺之象。病位在肺,病性属实,预后良好。鉴别诊断:1.气短:两者同为呼吸异常,故应相鉴别。喘证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胸憋为主要特点,气短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可见气短不若喘证呼吸困难之甚。该患者喘息不能平卧,气粗声高,胸憋,可与气短相鉴别。1/102.哮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患者喘息不能平卧,呼吸困难,未见喉中哮鸣有声,故可与哮证相鉴别。二中风中医辨

4、病辨证依据:(1)患者主因“ -”入院,中风是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 病情轻者可无昏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故患者辩证当属中医“中风”之辨病范畴。中风之病,以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 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患者老年女性,素体肝肾阴虚,阴虚火旺,风阳内动,上扰于脑,夹于舌故见言语不利, 风痰闭阻经络故见肢体活动不利, 阴虚风动故见肢体颤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均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中风 中经络 肝肾阴虚 风阳上扰辩证范畴,病性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脑。患者虽发病急,但病邪较深,且年老体弱,故预后不佳。(2)患者

5、主因“ -”入院,中风是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 病情轻者可无昏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故患者辩证当属中医“中风”之辨病范畴。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脾气受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生热,热极生风,终至风火痰热内盛,窜犯络脉,上阻清窍,故见突然。 。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热内盛之象,故辩证为“中风 中脏腑 痰热内盛”,病位在脑、脾,病性属实,预后欠佳。1.痉证:痉证是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后多有神昏症状,多无半身不遂,此病人无四肢抽搐之证,故不属于痉证范畴。2.痿证:痿证可有肢体瘫痪,活动不利等类似中风之表现,中风后

6、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消瘦、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痿证一般起病缓, 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为多见,起病时无头晕等症状,患者起病急,无肌肉萎缩,故不属于痿证范畴。三.蛇串疮:2/10( 1)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患者主因“-”,应属中医之 “蛇串疮”辨病范畴,患者起病部位属肝经循行部位,肝经郁热,蕴蒸皮肤, ,故见左下腹及后腰部起疱疹, 湿热烧灼皮肤故见红肿、 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肝经郁热之象,综观舌、脉、症,患者应属中医蛇串疮 肝经郁热之辩证范畴,病性属实,患者发病急,预后当可。鉴别诊断1.体癣:体

7、癣皮损多呈钱币状、圆形,好发于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瘙痒明显,疼痛不明显。患者皮损在躯干,但其皮损为疱疹,且剧烈疼痛,故不属于体癣辨病范畴。2.湿疮: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呈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已成慢性。患者皮损以红斑、水泡为主,单侧分布,疼痛剧烈,无明显瘙痒,故不属于湿疮辨病范畴。四. 胸痹:(1)患者主因“ -”入院。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患者应属“胸痹”辨病范畴。患者久病体虚,耗气伤阴,心气不足,心阴亏虚,血脉失于濡养、温运,闭阻

8、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胸痹,气虚不能运行水液,故致小便量少,下肢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结代均为气阴两虚之象。综观舌、脉、症,患者属胸痹气阴两虚辨病辩证范畴,病位在心,病性为属虚,患者病久,预后不佳。(3)患者以“”入院。当属中医“胸痹”辨病范畴;患者年过半百,脏器已衰,脾气衰弱,脾失健运,聚生痰浊,痰浊闭阻心脉,而见胸痹。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为痰浊闭阻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胸痹 痰浊闭阻之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证,以实为主,病位在心、脾,患者多次发病,当预后差。( 3)患者主因“ -”入院。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

9、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 3 / 10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故属“胸痹”范畴,患者平素情绪易激,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气滞则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胸阳不运,心脉闭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痛(胸闷) ,。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病位在心肝,病性属实,预后尚好。中医鉴别诊断:1.胃脘痛: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长,常伴有反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患者以胸闷心慌为主,而无胃脘痛及反酸、嘈

10、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可与之鉴别。2.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此患者以胸闷、心慌为主要症状,而无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等症状, 两者可鉴别。3.悬饮:悬饮是指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邪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症候。患者虽胸闷、喘憋不能平卧,但转侧、呼吸时无加重,故不属于悬饮范畴。五 .胁痛:患者以“右胁肋胀痛 3 天,加重 2 小时”当属中医“胁痛”辨病范

11、畴;患者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脾虚失其健运之能而致水湿内蕴,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壅塞肝经,肝失疏泄条达,以致胁痛。湿热熏蒸而见发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肝经湿热之象; 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胁痛 肝经湿热之范畴, 病性属实证,病位在肝、胆,来诊及时,预后好。鉴别诊断 1.胃痛:胃痛与胁痛均有肝郁气滞的相类病机; 但胃痛病位主要在胃,痛疼部位亦以胃脘为主,兼见嗳气频作,嘈杂吞酸;患者现以右胁肋部疼痛为主可鉴别。4/102.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因情致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右胁肋部, 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

12、,两者可鉴别。六.腹痛: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持续性中上腹疼痛6 小时伴恶心”当属中医“腹痛” 辨病范畴;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失其健运之能而致水湿内蕴, 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以致腹痛。湿热熏蒸而见发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腹痛 湿热蕴结之范畴,病性属实证,病位在胃肠,初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好。患者主因“中下腹绞痛伴腹泻2 天”入院。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尺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故患者属“腹痛”之辨病范畴。腹痛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患者饮食不节,饮食停滞,运化

13、无力,蕴生湿热,积于胃肠,腹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湿热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腹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壅滞之象。 综观舌、脉、症,患者应属“腹痛湿热壅滞”之辨病辩证范畴,其病位在脾胃肠,病性属实,患者起病急,来诊及时,故应预后好。鉴别诊断1.胃痛:胃痛与胁痛均有肝郁气滞的相类病机;但胃痛病位主要在胃,痛疼部位亦以胃脘为主,兼见嗳气频作,嘈杂吞酸;患者现以中上腹部疼痛为主,可鉴别。2.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因情致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中上腹部, 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两者可鉴别。七.

14、胃痛:(1)患者以“右中上腹胀痛间断发作2 天”入院。当属中医“胃痛” 辨病范畴;患者年过半百,其气已衰,脾阳虚弱,健运失司,寒湿内生而致胃痛,舌淡,苔白,脉细滑,为寒湿内蕴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胃痛寒湿内蕴之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证,病位在胃肠,来诊及时,当预后好。5/10(2)患者以“中上腹反复胀痛20 余年,加重 4 日”入院。胃痛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故当属中医“胃痛”辨病范畴;患者病程日久,脾阳虚弱,健运失司,而致胃痛,舌淡,苔白,脉细滑,为脾阳亏虚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胃痛脾阳亏虚之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证,病位在胃肠,来诊及时,当预后好。1.胸痛:胸痛与胁痛均

15、可因情致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剑突下部, 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两者可鉴别。八 .血证:便血中医辨病辩证依据: 患者中年男性, 以“黑便伴头晕”为主症,故属中医“血证 便血”范畴,患者久病术后,心脾两伤,气血亏耗,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故见便血,气血亏虚不能濡养清窍,故发头晕,不能濡养周身,故见乏力,其舌质淡白,脉细弱,均属气血亏虚之象,故当前辩证属“血证 便血 气血亏虚”,其病位在心、脾、大肠,病性属虚,预后极差。1.痢疾: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 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

16、患者现病史明确,且无上述症状,故可鉴别。痔疮:痔疮亦见大便下血, 其以便时或便后出血为主症,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做肛门指诊可见内痔或外痔, 患者无上述症状可鉴别。吐血:血证为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成血证,呕血为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为特征的病证。患者老年女性,主因“呕血1 小时”收入院,故患者辩证当属于中医“血证、呕血”范畴。患者素体脾气亏虚,纳运无力,致中气受损,气虚不摄,血液妄行,血溢于胃肠,呕吐而出,而见呕血,气随血脱,气血亏虚,故见神疲乏力,心失所养,故见心慌、气短,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故见腹胀、恶心,血虚肌肤失养,故见

17、四肢发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为中气不足,气血亏虚之象,综观其舌、脉、症,本病当属血证呕血 气血亏虚辩证范畴,知其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患者首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可。1.咳血:咳血亦可见吐血表现, 故应与咳血相鉴别。咳血为肺络受损,血溢脉外,经气道咳嗽而出为特征的病证。咳血之血色鲜红,常混有泡沫痰涎,咳 6 / 10血前多有咳嗽、喉痒、胸闷等症状。此患者无咳嗽、喉痒、胸闷等症状,所吐血中无泡沫痰涎,可与咳血相鉴别。2.齿衄:齿妞亦可见吐血,故应与齿妞相鉴别。齿龈出血称为齿妞,多伴有齿龈红肿疼痛,或牙齿松动,出血量较少。此患者无牙龈红肿、牙齿松动,吐血前有恶心症状,出血量大,故可与齿

18、衄相鉴别。九.淋证:患者以“尿频、尿急、尿痛1 周伴发热 1 天”入院。当属中医“淋证”范畴,患者湿热蕴结下焦,蒸迫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短数,急迫不畅,灼热刺痛,尿色黄赤。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属热淋湿热下注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淋证热淋 湿热下注之范畴,病性属实证,病位在膀胱,初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好。1.癃闭 二者均有小便少,排便困难之表现,但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特征。其日排尿量低于正常,小便无疼痛。现次患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两者可鉴别。2.尿血:淋证 血淋和尿血均以小便出血为特点,尿血多无尿痛感觉;此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两者可鉴别。十眩

19、晕:患者主因“”入院。眩晕中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患者应属中医之“眩晕”辨病范畴。患者老年女性, 脏器渐衰,气血亏虚,不能荣养,脑窍失养,清阳不升,故发为眩晕。气血不能滋养于心,故见心悸,舌质淡,苔白,脉细,均为气血亏虚之象。纵观舌、脉、症,患者应属中医之眩晕,气血亏虚,病性属虚,病位在脑,发病缓慢,预后不佳。眩晕中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患者主因“”入院。故属中医“眩晕”范畴,患者平素情绪欠佳,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舌质红,苔黄,

20、脉弦,均为“肝阳上亢”中医鉴别诊断:7/101.中风:中风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症。中风晕仆于眩晕之甚相似,眩晕之甚可见扑倒,但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症状,患者仅见头晕,未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故不属于中风之辨病范畴。2. 厥证:厥证以突然扑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患者无昏迷、不省人事,故不属于厥证的辨病范畴。十一 .咳嗽:(1)患者以“”入院,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侯一。故当属中医之“咳嗽”辨病范畴。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

21、、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外感者起病急,病程短。内伤者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痰色白质粘不易咳出,为风寒犯肺,当属实证。风寒袭表,卫表失宣 ,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故致咳嗽 ,寒为阴邪 ,故咳白色痰液。舌质淡,苔白,脉浮均为风寒犯肺之象。 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咳嗽,风寒犯肺辨证范畴,病性属实证,病位在肺。患者起病急,病程短,预后佳。( 2)患者以“”入院,属于中医“咳嗽”辨病范畴。患者感受外邪,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遏肺气,肃降无权,故见喘咳气涌;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咳嗽。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亦为

22、痰热蕴肺之证。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咳嗽;痰热蕴肺辩证范畴,病性属实;病位在肺,预后可。初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可。1.喘证 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以咳嗽入院,无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症状,可鉴别。8/102.哮病: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正如医学心悟曰: “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本病患者无呼吸困难,喉中痰鸣,两者可鉴别。3. 肺痨: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以咳嗽、咳血、

23、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二者均有咳嗽症状,需相鉴别。患者咳嗽,咳白色粘痰,无发热、咳血、盗汗及身体消瘦症状,故不属于肺痨范畴。4. 中医鉴别诊断:1.嘈杂: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时作时止的病证。常与胃痛、吐酸同时出现,患者现无上述症状,故可鉴别。2.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病证。患者现以反酸烧心为主症,无呕吐症状,故可鉴别。十二 .消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种疾病。患者主因“多饮、多尿 1 月余,双下肢水肿 1 周”入院,当属中医之“消渴”辨病范畴。患者以多饮为主,故属于“上消” ,肺受

24、燥热所伤,肺不布津则见口渴多饮;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故见多尿;舌质红,苔薄黄,脉洪均为肺热津伤之象。纵观舌、脉、症患者当属中医之“消渴 上消 肺热津伤”,病位在肺,病性为虚实夹杂,发病时间长,病程久,预后差。中医鉴别诊断:1.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多饮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在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 但这种口渴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不伴有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该患者多饮伴有多尿,故二者可相鉴别。2.瘿病:瘿病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其中多食易饥、 消瘦类似消渴病中的中消,但无消渴病中的多饮、多尿等症。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症,二者可相鉴别。9/1010/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