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3-9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0404667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JGJ-T13-9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JGJ-T13-9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JGJ-T13-9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JGJ-T13-9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T13-9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綸小业导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设盘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 G J/T 1 3-9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务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 13-94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 9 9 4年9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ISS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録技术规程的通知建标1 9 9 4 2 6 5号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I 4 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硏究院负 贵修订的设豐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 业标准,编号J G J燉T 1 3-9 4

2、,自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起施行。部标准多层砖房设 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爲设计与施工规程(J G J 1 3-8 2)同时废止。本规程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I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贵管理和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日目次1总则2主要符号3 般规定3. 1基本要求32抗震结构体系4地震作用和截而抗廉脸算4. 1地震作用计算4. 2抗震承戟力验算5构造措施51构造柱5. 2水平配筋5. 3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房54复合夹心墙6施工技术附录A墙段开孔影响系数附录B本规程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地展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设置钢筋混

3、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 适柱)多层砖房的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屋,以充分发挥 其抗震能力,制定本规程。1.0. 2按本规程设计的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肖遭到低于本地区设助烈度的多遇地喪 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 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 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0.3本规程适用丁 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设置构造柱的粘土砖多层砖房和底层 框架一抗震墙砖房(以下简称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设计与施工。1.0.4本规程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

4、计统一标准GBJ68-84规定的原则 进行修订的,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系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 位和基本术语GB J 8 3 - 8 5的规定采用。1. 05进行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与施工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本规程必须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 B J 9 8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J 1 1 - 8 9等相关的标准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 B J 6 8 - 8 4制订、 修订的各种建筑结构标准、规范及规程混用。2主要符号3 般规定31基本要求31丨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总高度和层数,不应超过表3. 1. I的规定。3.1. 2

5、构造柱应按下列设豐原则布置:3. 12. 1构造柱设豐部位,一般情况应符合表3 . 1. 2的要求。3.1.2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多层砖房,应根据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3. 12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 1 . 2. 3当第3. 1 . 2. 2款和表3. 1 .】中横墙较少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 按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313防震缝两侧应设置抗震墙,并应视为房屋的外墙,按第3. 1. 2条规定设置构 造柱。3.1. 4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止贯通,不应使层与层之间构造柱相互错位。突出 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

6、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 0 Omm设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 m。局部突出的屋顶间的顶部及底部均应设置圈梁。3.1. 5单面走廊房屋除满足第3. 1 . 2条的要求外,尚应在单面走廊房屋的山墙设豐 不少丁 3根的构造柱,対闭式单面走廊一侧的外纵墙构造柱设置应满足第3.1. 2条的要 求。8度和9度时敞开式外廊砖柱应配置竖向钢筋,且外廊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 连接。3.1. 6当多层砖房抗震墙不满足抗震强度要求时,可采用水平配筋砖砌体。3.1. 7多层砖房结构材料性能指标,除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要求:3. 1. 7. 1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 75;砖

7、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 5;当配置水平钢筋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3.1.7. 2构造柱和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PC 1 5,构造柱混凝土骨料的粒径 不宜大于2 0mm。317. 3钢筋宜采用I级钢筋。3. 2抗震结构体系3. 2. 1当构造柱沿外纵墙隔开间设置时,宜设置在有横墙处。3. 2. 2隔开间或每开间设員构造柱的多层砖房,应沿设有构造柱的横墙及内、外纵墙在 毎层楼盖和屋盖处均设置闭合的圈梁。2. 3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应在无圈梁楼层的两个方向增设与构造柱连接的配 鶴小业导航筋砖带,且沿外墙伸过1个开间,其它情况应沿外纵墙利外横墙拉通。配筋砖带截面高度不 应小于

8、4皮砖,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 5。3. 24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或现浇混凝土带,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 离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局部加强的圈梁最大间距应符合表3 . 2. 4的要求, 其截面最小高度不宜小于2 4 Omm。3. 2. 5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应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并宜适当加人 第二层砖房构造柱截面及其纵向钢筋截面面积。4地爲作用和截面抗農验算4. 1地震作用计算4. 1. 1设置构造柱、水平钢筋和复合夹心墙的多层砖房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抗隐设计规范G B J 1 1 -8 9第4. 11条、第4. 13条、第41. 4条、第4.

9、2. 1条、第42 . 3条和第42.4 条计算。4.1. 2设防烈度为6度的多层砖房,可不进行地囊作用计算,但抗震措施应符合宵关要 求。3. 2抗震承载力验算4. 2. 1 一般情况下,墙体截面抗震承我力应按下式验算:4. 2. 2当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II墙段中有2根以上(包括2根)构造柱时,可考虑构造柱对截面抗震承載力的有利影响,按下式进行验算:42. 3设置构造柱的墙体进行抗震承栽力验算时,墙段应按下列方法划分:4. 2. 3. 1对于横墙,一般収同一轴线上的横墙为一墙段。如门洞高度超过本观程第4.2. 7条的限值,或内走廊房屋穿过内走廊的圈梁或现浇混凝土带不是按第3. 2. 4条规

10、定的局部加强者,则取门洞及走廊两侧的墙体各自为一墙段。4. 2. 3 . 2对于内、外纵墙,可选相邻两构造柱轴线间的墙体为一墙段,并按轴线将构 造柱分成两半(图4. 2. 3 ( a )o对于相邻两构造柱间开洞较多的内纵墙,应按齐洞间墙肢为一墙段进行第二次地震剪力分配 (图423 ( b )。4. 23. 3 端或两端有构造柱,但该层墙体上部或下部无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墙段,则 作为无构造柱墙段考虑。4. 2. 3 . 4设置在墙段中的构造柱,当两侧均有不小于1 m宽的砖墙体时,该柱可按中 间柱考虑,qc应乘以15。4. 2. 4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心的复合夹心墙多层砖房,当符合本规程第5. 4.

11、1条规 定时,应以承重叶墙为计算单元进行截面抗震承我力验算。4. 2. 5设蜀构造柱和水平钢筋的粘土砖墙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当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且墙段中有2根以上构造柱时,截面抗震承我力可按下式验算:4.2. 6对抗震墙截面的抗震承裁力验算,可只选择不利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載力验算。4. 2. 7为了计算层间剪力在各抗震墙内的分配,墙段的刚度计算可按下式进行:5构造措施5 1构造柱5.1. 1多层粘土砖房设置构造柱绘小截面可采用2 4 0 mmX 18 0mm。纵向钢筋可采用412:箍筋采用 46,其间距不宜大于2 5 0 mm。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多层砖房超过六层:8度时多层砖房超

12、过五层及9度时,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4 1 4; 掠筋间距不应大于2 0 0 mm。房用四角的构造柱截面和钢筋可适当增大。为便于检査混凝 土浇灌质屋,应沿构造柱全高留灯一定的混凝土外露面。若柱身外鉛幻困难时,可利用马牙 槎作为混凝土外露面(图5. 1. 1)。5.1. 2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在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 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4 5 0 mm或1燉6层高,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 0 0mm。513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 0 0 mm (图5. 1.3),且应沿高每5 0 0 m m设置2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

13、 . 0m o5.1. 4构造柱可不必单独设豐柱基或扩兴基础面积。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标高以下5 0 0 m m o5.1. 5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进深梁墙垛处时,应将构造柱与进深梁连接。构造柱与 现浇钢筋混凝土辺潔梁连接节点构造可按图5. 1.5(a)采用;与预制装配式进深梁连 接节点构造可按图5 . 1. 5 (b)采用:当使用预別装配式叠合梁时,连接节点构造可按 图5. 1 . 5(c)采用。5.1. 6与构造柱连接的进深梁跨度宜小于6.对截面高度人于3 0 0 mm的进深梁,在梁端各1 . 5倍进深梁截而高度范围内宜加密箍筋。梁端进行局部抗压计算时,宜按 砌体抗压强度考虑。当进深梁跨

14、度大于6 . 6 m时,应考虑构造柱处节点约束弯矩对墻体的 不利影响。5.1. 7当预制进深梁的宽度人J构造柱的宽度时,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可弯曲绕过进深梁, 伸入上柱与上柱钢筋搭接。当钢筋的折角小于1燉6时,可采用图5 . 1 . 7(a)的搭接 方式。当钢筋的折角大于1燉6时,可采用图5 . 1 . 7(b)的搭接方式,且参照木规程 第5. 1. 2条加密输筋。5.1. 8对$纵墙承重的多层砖房,当需要在无横墙处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应在楼板 处预留相应构造柱宽度的板缝,并与构适柱混凝土同时浇灌,做成现浇混凝土带。现浇混凝 土带的纵向钢筋不少于41 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 0 0 mm.5.1

15、. 9构造柱的竖向钢筋末端应作成弯钩,接头可以采用绑扎,其搭接长度宜为3 5倍 钢筋直径。在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 0 0 mm。5.1.1 0斜交抗震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有效截面面积不小于2 4 OmmX1 8 0mm。在斜交抗震墙段内设置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抗震墙层间高度。52水平配筋5. 2. 1水平配筋砖抗震墙应选择合适的配筋用量。配筋率宜为0. 0 7%0. 2%。5. 22墙段内的水平钢筋宜沿层高均匀布置。5. 2. 3水平钢筋两端应制成直钩。墙段两端设置构造柱时,水平钢筋应锚入构造柱内: 无构造柱墙段的水平钢筋应伸入与其相交的墙体内,伸入长度为4 0倍钢

16、筋直径。5. 2. 4水平钢筋直径不宜超过6 mm。当灰缝中的水平钢筋根数为2根及2根以上时, 宜采用与其垂直的横向钢筋连接。横向钢筋II径不大于4 mm,间距为3 0 Omm。对于2 4 0m m厚砖墙,一层灰缝内配筋不应多于3根;3 7 0 m m厚砖墙的一层灰缝内配筋不宜 多于4根。5. 3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房5. 3. 1底层框架砖房的第二层以上部分构造柱和圈梁的设宜原则,应按本规程第三章的 规定执行。5. 3. 2底层框架砖房的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锚固在底层框架柱内,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 5倍钢筋直径。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除满足锚固长度外,还应对框架梁 相应位置作适当加强

17、。5. 3. 3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楼盖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在预制楼板上先 现浇厚度不小于4 0 mm的细石混凝土,内放双向直径不小于4 mm、间距不大F 3 0 0 m m的钢筋网片,然后再砌墙体。5.3. 4底层框架砖房设豐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J - 2 4 0 m m X 2 4 0 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 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 0 0 mm。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5. 3. 5底层框架砖房上部承毛砖墙及厚度不小于2 4 Omm的自承莹墙的中心线,宜同 底层框架梁、抗震墙的中心线相重合;构造柱宜同框架柱上下贯通。4. 4复合夹心墙5. 4. 1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夹心墙体的

18、多层砖房,除按表31. 2要求设置构造柱外, 还应对空腔两侧的叶墙之间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墙面连接钢筋采用梅花形布置,沿高间距 不人于5 0 Omm,水平间距不大于10 0 0 mm。连接钢筋端头制成直角,端头距墙面为 6 Omm,钢筋直径为6mm:非承重叶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高设置2 6水平拉结钢筋,间 距不大于5 0 0 mm (图5. 4. 1)。5. 4. 2复合夹心墙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布置应满足第3. 2. 2条的要求。圈梁截面应跨 过复合夹心墙的空腔(图5. 4 . 2 )o5. 4. 3复合夹心墙的空腔宽度不宜大8 Omm,空腔两侧的承巫叶墙厚度不应小于24 Omm,非承重叶墙厚度不

19、应小于】2 Omm。叶墙的砌筑砂浆不应小于M 5 o54. 4复合夹心墙宜从室内地面标高以下2 4 Omm开始砌筑,从此至房屋楼板或其它 水平支点间的距离为复合夹心墙的受压构件计算高度。非承重叶墙高厚比应满足砌体结构 设计规范G B J 3-8 8的允许高厚比值。5.4. 5复合夹心墙的窗(门)洞厂I四边可采用丁砖或钢筋连接空腔两侧的叶墙。沿窗(门) 洞【I边的连接钢筋采用 6,间距3 0 0 mm。连接丁砖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 U 1 0, 丁 砖竖向间距为1皮砖的厚度,窗洞下边的丁砖应通长砌筑,IL用高强度等级的砂浆灌缝。6施工技术601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应分层按下列顺序进行施工:绑扎钢

20、筋、砌砖墙、支模、 浇灌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圈梁应现浇。6. 0. 2马牙槎尺寸应符合第5. 1 . 3条要求。在墙体施工中,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 后进。6.0. 3构造柱和圈梁的模板可用木模或钢模。在每层砖墙砌好后,立即支模。模板必须 与所在墙的两侧严密贴紧,支撑牢靠,防止板缝漏浆。6. 0. 4在浇灌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砌体利模板浇水润湿,并将模板内的落地灰、 砖渣和其它杂物清除干净。在砌墙时,应在备层柱底部(圈梁而上)以及该层二次浇灌段的 下端位置,留出2皮砖的洞眼,以便清除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它杂物。清除完毕应立 即封闭洞眼。6. 0. 5构造柱的混凝土坍落度宜为5 07 0

21、mm,以保证浇捣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 件、季节不同,在保证浇捣密实的情况下加以调整。混凝土随拌随用,拌介好的混凝土应在15 h内浇灌完,超过1. 5 h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并不得再次拌合后使用。5. 0. 6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灌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 Om。在施工条件较 好并能确保浇灌密实时,亦可每层一次浇灌。预制人梁、圈梁和柱的接头处,则必须在同一 层内一次浇灌。6. 07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 捣层的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长度的1 . 2 5倍。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碰触砖墙,并严 禁通过砖墙传振。6. 0. 8钢筋应除锈、调直。对预留

22、的伸出钢筋,不应在施工中任意弯折。如有歪斜,应 在浇灌混凝土前校止到准确位貫。捕筋应技要求位置与竖筋用金属幺纟绑扎半固。复合夹心墙 的连接钢筋应采取有效防锈措施。6. 0. 9在冬期施工时,要注意清除模板内和砖上的冰磧。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和掺呈须 按有关规定确定。对已浇好的混凝土,要釆用保温措施,避免受冻。6.0.1 0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下雨时不宜踞天浇灌混凝土。未下雨而踞天浇灌的混凝 土也要及时覆盖,以防雨水冲刷。要特别注意根据露天料场砂石含水量的变化,调整水灰比,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6. 0. 1 1在砌完一层墙后和浇灌该层柱混凝土前,应及时对已砌好的独立墙片加稳定支 掠。必须在该层柱混

23、凝土浇完之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6. 0. 1 2施工质屋应符合下列要求:6. 0. 1 2. 1柱与墙连接的马牙槎内的混凝土、砖墙灰缝的砂浆,都必须密实饱满。水 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r 8 o %。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平均值不得低强度 设计值。任意一组试件的最小值,对于混凝土,不得低于强度标准值的9 5%:对于砂浆, 不得低于强度标准值的8 0%。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平均值不得低于强度标准值的1 1 5%, 有关砖砌体的砌筑方法、灰缝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均按照现行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有关 规定执行。6. 01 2. 2构造柱从基础到顶层必须垂直,对准轴线,其尺寸的允许偏差见表60

24、, 1 2。在逐层安装模板前,必须根据柱轴线随时校止竖筋的位置和垂直度。构造柱混凝土保 护层宜为2 0mm,且不小于15 mm。6. 0. 1 3预制进深梁的梁垫可与构造柱的混凝土同时浇灌。现浇混凝土进深梁与梁垫应 分开浇灌。大跨度预制进深梁在楼(屋)盖板安装后,宜浇潴与其连接的混凝土圈梁。6. 0I 4房屋两端外横墙(山墙)不宜开施工洞II。在单元分隔墙上开设的施工洞II应 预留水平拉结钢筋。6. 0. 1 5当采用预制楼梯时,楼梯梁(平台)不应在墙中预留洞I。严禁在抗震墙上剔 凿洞口。6 01 6复合夹心墙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6. 0 . 1 6. 1复合夹心墙的施工顺序为:在沿夹心墙高

25、度设置的连接钢筋间距范闌内, 宜先砌筑承重叶墙,清除墙面多余砂浆后,安装高效保温材料,再砌筑非承重叶墙,然后铺 置连接钢筋。6.0.16 . 2非承重叶墙采用清水墙作为外饰面时,其勾缝砂浆的水泥与砂浆之比不应 低于1:1。6. 016. 3安装高效保温材料时,相邻保温材料之间应排放紧密,局部空隙最兴宽度 不应大于1 0 mm,空隙长度之和不应大于保温材料边长的3 0%。附录B本规程用词说明B. 0. I为便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而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B. 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冇关标准、规范执厅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小业导航附加说明本规程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辽宁省建筑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龚思礼刘立泉刘雯吴明舜张前国 邹瑞锋周炳章郑伟臭肖凤夏敬谦 黄泉生曹骏一解明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