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技术在机械领域应用

上传人:z**** 文档编号:50331370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fd技术在机械领域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cfd技术在机械领域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cfd技术在机械领域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cfd技术在机械领域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fd技术在机械领域应用(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作者:Pan Hon glia ng仅供个人学习单位代码学 号 100617021分类号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CFD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2013院(系)名称工学院年5专业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月10学生姓名李秋遨日指导教师李慧CFD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为了计算低速到超音速的无粘和粘性流动,综合CFD方法当前的研究成果, 编制了 CFD通用程序并且应用于流体机械的分析与设计。几个实例表明,该程序 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关键词CFD方法 流体机械 设计CFD methods are used in the fluid machinery

2、 designAuthor:Li Qiu oTutor: Li HuiAbstractIn order to calculate to supersonic, inviscid and viscous flows at low speed, comprehe nsive CFD method the curre nt research results, make up Made CFD general program and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fluid machinery and design. Sever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3、 program is effective and has high engin eeri ng applicati on value Key words: CFD, fluid mach inery , desig n目 录1弓I言5.2 CFD 方法5.2.1数学模型6.2.2计算方法6.数值算法求解 6.差分格式6.离散方程组的求解 .6.3 程序编制9错误!未定义书签。4工程应用实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4.1圆弧凸包通道流动7.4.2叶栅内部流动 7.双圆弧平面叶栅几何参数 7叶轮内部流动分析84.3拉伐尔喷管内部流动 8.5 CFD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95.1 CFD研究方向9.5.2

4、 CFD技术动态9.5.3 CFD技术发展成就106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10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领域(特别是石油化工、航空等) 对高性能的流体机械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试制和大 量试验参数测量等工作,为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显然,为了设计出高 性能的流体机械,传统的设计方法已需要,必须采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这就 要求设计者必须详细掌握流体机械性能和内部流动状况,从而给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和试验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研究流体流动的方法有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三种。对叶轮机械、 喷管、管道等内部流动实验测量时,要求的实验装置复杂庞大

5、且实验成本较高, 研制周期长,因而使实验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数值模拟将以其自身的特点 和独特的功能,与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一起,相辅相成,逐渐成为研究流体流 动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新的学科。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近年来,随着高速、大容量、低价格计算机的相继出现,以及CFD方 法的深入研究,其可靠性、准确性、计算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展示了采用CFD方 法用计算机代替试验装置和/计算试验0的现实前景。CFD方法具有初步性能预 测、内部流动预测、数值试验、流动诊断等作用。在设计制造流体机械时,一般的过程为设计、样机性能试验、制造。如果采

6、用CFD方法通过计算机进行样机性能试验,能够很好地在图纸设计阶段预测流 体机械的性能和内部流动产生的漩涡、二次流、边界层分离、尾流、叶片颤振等 不良现象,力求将可能发生故障的隐患消灭在图纸设计阶段。综上所述,人们借助计算机对流体机械内部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成为可能,CFD方法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实验,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的目的,并 且数值模拟可提供丰富的流场信息,为设计者设计和改进流体机械提供依据。因 此,人们深信CFD方法是现在和未来研制流体机械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它使设计者以最快、最经济的途径,从流体流动机理出发,寻求提高性能的设计思 想和设计方案,从满足多种约束条件下获取最佳的设计

7、,可以说CFD方法为流 体机械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许多程序是在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成的,适用范围有限,制约了 CFD方法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为了加快计算流体力学最新研究成果向工程 应用的转换速度,开创计算流体动力学研究与应用的新局面,本文基于目前CFD 方法新的研究成果,编制了适用速度范围宽的通用程序,并通过几个典型应用实 例,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 CFM 法2.1数学模型近二、三十年来,时间推进法广泛应用于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等可压缩流动的数值计算。对于低马赫数和不可压缩流动,由于其流速与音速相差很大,采用时间推进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效果不太好。为了继续应用时间推进法,

8、许 多研究者采用预处理方法解决此问题。该方法通过预处理矩阵将基于密度的控制 方程组改为基于压力的控制方程组。目前,预处理方法研究日益广泛,已经推广 应用于任意马赫数的可压缩流动和不可压缩流动。由于流体装置的许多流道是弯曲、不规则的,所以本文采用任意曲线坐标系 三维可压缩预处理Navier2Stokes方程组来描述流道内部流动,其形式为:(2-1)其中,FCi、FVi分别是对流通量和粘性通量,其定义参见文献1 ; W= p, u , v, w, T T ;#是预处理矩阵,其定义参见文献2。2.2计算方法数值算法求解上述的各微分方程相互耦台,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目前只能利用数值方法 进行求解,这就

9、需要对实际问题的求解区域进行离散。 数值方法中常用的离散形 式有:有限容积、有限差分、有限元。目前这三种方法在暖通空调工程领域的 CFD 技术中均有应用。总体而言,对于暖通空调领域中的低速、不可压流动和传热问题,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离散的情形较多,具有物理意 义清楚,能满足物理量的守恒规律的特点。 离散后的微分方程组就转变成以下代 数方程组:a(2-2)或者:(2-3)式中,n为离散方程的系数,为各网格节点的变量值,b为离散方程的源项。下 标P, E,w,N,s,T和B分别表示本网格、东边网格、两边网格、北边网格、南 边网格、上面网格和下面网格处的值,或者以 nb表示P的相邻6个节点。差分格式本

10、文程序采用有限容积法求解流体流动控制方程组。对流项的离散采用具高 精度和高分辨率的AUSMP格式3。粘性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离散方程组的求解在以往的程序中,广泛应用隐式时间推进法,但由于该方法要进行矩阵求逆, 需要较多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本文程序采用Yoon和JamesoA4新提出的Lu-SGS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矩阵求逆,节省了计算时间,对计算机内存要求 不咼。这样处理,便于CFD程序在工程上应用和普及。3程序编制根据上述的理论和方法,编制了流动数值模拟计算程序。程序编制框图如图3.1所示。图3.1程序编制框图4工程应用实例为了验证编制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本文选择几个有实验结果或数值计

11、算 结果的典型应用实例,通过该程序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1圆弧凸包通道流动圆弧凸包通道的高度H和其下壁面处的圆弧凸包长度 C均为1,通道总长 为3,圆弧凸包相对高度T/C=0.1,网格数为97X49。进口马赫数为0.2,其整 个区域的马赫数分布如图2所示。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两者相符很好。这说明 本文程序能正确模拟低马赫数的流动。图4.1通道内部流动的马赫数分布4.2叶栅内部流动双圆弧平面叶栅几何参数为了便于评价本程序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选取的双圆弧平面叶栅主要几何参数和网格节点数及网格分布均与有关文献相同,见图3。图4.2叶栅的几何参数和网格分布叶轮

12、内部流动分析:选取叶轮流动的四个典型工况进行数值试验。它 们的进口马赫数分别为0.5、0.675、1.6,分别对应的流动为亚音速流动、跨音 速流动和超音速流动。通过本文程序的数值分析,得到了这些工况流动的流场信 息,其整个区域的马赫数分布如图 4所示。图4.3叶栅内部流动的马赫数分布计算结果与文献5结果比较表明,两者相符很好。这说明对叶轮流动的 四个典型工况的数值分析是正确的,并且准确捕捉了跨音速叶轮流动中的激波, 确定了激波位置,并且激波前后没有发现大的数值振荡。4.3拉伐尔喷管内部流动应用实例的特点是马赫数变化范围大(M0.22.0),文献6给出了 2种 不同喷管可压缩流动的实验数据,B1

13、和B2两个喷管的基本几何尺寸是相同的, 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喷管的喉部,B2喷管较B1喷管在喉部处的过渡要光滑一 些。也正是由于喉部的不同,导致2个喷管在性能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数值计算 能够准确地区分2个喷管在性能上的差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特选取文献6 中B1和B2两个拉伐尔喷管作为应用实例,检验本文程序模拟低速到超音速范 围内粘性流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喷管的详细几何参数可参见文献6,网络数为97X61,网格在壁面和喉部处适当加密。通过本文程序对B1和B2喷管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沿中心线和壁面的压力分布以及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如图4和图5所示。由比较可以看出,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很好,

14、准确区分了 B1和B2两个喷管在性能上的差异图4.4沿喷管中心线的压力分布图4.5沿喷管壁面的压力分布5 CFD的发展状况与前景5.1 CFD研究方向CFD在暖通空调工程的应用始于1974年,国外在这方面发展较快,目前国内 也有一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在对此进行研究。 就研究方向而言,主要可分为两方面: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对CFD勺基础和应用研究都处于领先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开 始CFDfc术的应用研究(清华大学等有较为独特的研究方向),20年来,研究的范 围从以室内空气分布咀及建筑物内烟气流动规律的模拟为主.逐渐扩展到室外及

15、建筑小区绕流乃至大气扩散问题,并已形成一些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软件。 从软 件工程的角度来看,求解(核心计算)的部分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大,主要差距 表现在前处理即几何造型与网格生成技术、后处理即科学计算可视化部分。开展 CFM面的研究尚有大量工作要做,表现为: 继续加强算法理念方面的基础研究; 研究网络自动生成技术; 研究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 用CFD术开展本行业中的应用研究。5.2 CFD技术动态1)室内空气流动的简化模拟 美国MIT从描述空调风口人流边界条件的方法、湍流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室 内空气流动进行简化模拟;我国清华大学研究空调风口人流边界条件的新方法、 湍流模型以及数值算法,建

16、立室内窄气流动数值模拟体系;2)室内外空气流动的大涡模拟美国MIT、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大涡模拟这一高级湍 流数值模拟技术在室内外空气流动模拟中的应用, 目前已经开始尝试用于建筑小 区和自然通风模拟等;3)室内空气流动和建筑能耗的耦合模拟美国 MIT通过将简化的CF模拟方法和建 筑能耗计算耦合对建筑环境进行设计;5. 3 CFD技术发展成就暖通空调制冷行业是CFDfc术应用领域之我国暖通空调制冷行业对CFD勺应用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 通风空调设计方案优化及预测; 传热传质设备的CF酎析,如各种换热器、冷却塔的CFD分析; 射流技术的CF酎析,如空调送风的各种末端设备等; 冷库库房

17、及制冷设备的CF酎析; 流体机械及流体元件,如泵、风机等旋转机械内流动栅各种阀门的 CFD析等; 空气品质及建筑热环境的CFD方法评价、预测; 建筑火灾烟气流动及防排烟系统的CF酎析; 锅炉燃烧(油、气、煤)规律的CF酎析; 城市风与建筑物及室内空气品质的相互影响过程的CF酎析; 管网水力计算的数值方法。6结论本文成功地应用编制的流动计算程序对不同马赫数的通道、叶轮和喷管内部的可压缩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的实验结果或数值结果一致, 表明该程序可以广泛应用于低速到超音速范围内流动的数值模拟,为流体工程设计者提供依据,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沈孟育,周盛,林保真.叶轮机械中的

18、跨音速流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 马铁犹.计算流体力学.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63 Kyu Ho ng Kim,Cho ng Gam Kim,Oh Hyu n Rho.Accurate Computatio ns of Hypersonic Flows Using AUSMPW+ Scheme and Shock-aligened Grid Tech ni que,AIAA paper 98-2442,19984 Yoon S, James on A丄 ower-Upper Symmetric-Gauss-Seidel Method for the Euler and Navi

19、er-Stokes Equations. AIAA Journal. 1986 24:14531460.5 Park T S,Kw on J H. An improved Multistage Time Stepp ing for Secon d-Order Upwind TVD Schemes. Computer & Fluids,1996; 25:629645.6 Mason ML,Putnam L E,Re J. Teh Effect of Throat Contouring on Two-Dime nsional Con vergi ng-Divergi ng Nozzle at St

20、atic Con ditio n. NASA TN-1704,1980(e nd)7 徐锦康,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朱理,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9 霍光青,刘洁,工程制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10 刘鸿文,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潘宏亮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 eludes someparts, in cludi 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 n. Copyright is Pan Hon glia ngs pers ona

21、l own ership.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 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 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 许可,并支付报酬。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 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 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22、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 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 nt laws, and shall n 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 nt obligees. In additi 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 n permissi on and

23、 remun erati on shall be obta ined from the pers 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 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 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producti on or quotatio 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must be reas on able and good-faithcitati onfor the use of n ewsor in formative public free in formatio n. It shall not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