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常用虚词常见义项之汇总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0038153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文言常用虚词常见义项之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文言常用虚词常见义项之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文言常用虚词常见义项之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常用虚词常见义项之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常用虚词常见义项之汇总(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文言常用虚词常见义项之汇总1.之 2.其 3.者 4.以 5.于6.是 7.然 8.与 9.而 10.且11.所 12. 虽 13.岂 14.若 15.孰16.则 17.乃 18.也 19.焉 20.哉21.矣 22.耳 23.乎 24.因 25.何 26.为1. 之 (1)代词。代人、事、物、处所,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等,多用作宾语。 (2)代词。可指代说话人本人,相当于“我”。 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 乎?” (3)代词。相当于“之于”。 黔之驴:“至则无可用,放 山下。” (4)代词。起指示作用,相当于“这”“这个

2、”。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丘,如太行、王屋何?” (5)结构助词。使得前后词语成为偏正结构,相当于“的”。为学:“顾不如蜀鄙 僧哉?” (6)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狼:“骨已尽矣,而两狼 驱如故。” (7)结构助词。具有把宾语提前的作用。 陋室铭:“何陋 有?” (8)用在时间副词后,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狼:“久 ,目似瞑,意暇甚。” (9)动词。相当于“往(到)去”。 为学“吾欲 南海,何如?”2. 其 (1)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或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的”。 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 一二扣之。” (2)代词。直接代人,

3、相当于“他”等。 卖油翁:“见 发矢十中八九。” (3)代词。起指示作用,相当于“这(个)”“那(个)”。 塞翁失马:“ 父曰”。(那个老人说) (4)连词。表示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马说:“ 真无马邪, 真不知马也。” (5)副词。表示估计、推测或询问,相当于“大概”“可能”“或许”。 少年中国说:“我中国 果老大矣乎?”3. 者 结构助词,多用在其他词语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1)表示“的(人、事物、情况)”。 (2)用在数词后,表示几个人、几件事、几种情况等。 (3)用在名词后,表示提示和停顿,帮助判断。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 ,私我也。”(提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4、 (4)表示整体之中的一部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 ,受上赏。”4. 以 (1)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相当于“用”“把”“按”等。 (2)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小石潭记:“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介绍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在”。 谭嗣同:“ 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4) 动词。相当于“认为”“以为”。 两小儿辩日:“我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岳阳楼记:“嘱余作文 记之。” (6)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并”。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

5、者船载 入。” (7)同“已”。 陈涉世家:“固 怪之矣”。5. 于 介词 (1)介绍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当于“在”“从”“向”。 (2)绍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对”。 为学:“贫者语 富者曰”。 (3)介绍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4)介绍出比较的对象,相当于“比”。6. 是 (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这些”“这样”。 伤仲永:“自 指物作诗立就。” (2)确的,合理的,与“非”相对。 (3)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蚕妇:“遍身罗绮者,不 养蚕人。”7. 然 (1)代词。相当于“这样”“如此”。 (2)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然而”“但是”

6、“可是”。 (3)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的样子”。 (4)动词。相当于“对”“是的”。狐假虎威:“虎以为 。”(虎认为对)8. 与 读y (1)介词。介绍出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和”“同”“跟”。 (2)介词。介绍出比较的对象,相当于“同(相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我 徐公孰美?” (3)连词。相当于“和”。 (4)动词。授予,给予。 伤仲永:“父异之,借近旁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读y,同“欤” (5)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吗”“呢”等。9. 而 连词。表示并列、相承、转折关系等。10. 且 (1)副词。表示立刻或将要发生,相当于“马上”或“将要”。黔之驴:

7、“以为 噬己也,甚恐。” (2)副词。将近,接近。 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 九十。” (3)副词。相当于“暂且”“姑且”。 石壕吏:“存者 偷生,死者长已矣!” (4)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又”“一边一边” 童区寄传:“行牧 荛。” (5)连词。相当于“况且”。 周处:“ 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6)连词。表示衬托,相当于“尚且”。 马说:“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能求其千里也?”11. 所 结构助词 (1)常与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其后还可以补出指代的事物。 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 罾鱼腹中。” (2)在名词性词组后加“者”,表示“所的”。 (3)“所”后

8、加介词加动词,表示处所、方法、工具、原因等。 刻舟求剑:“是吾剑之 从坠。” 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 从来。” 和氏璧:“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 以悲也。”(表示“悲”的原因) (4)与“为”构成“为(wi)所”的被动句式。 名词 (5)表示处所;也表示恰当的地方、理想的去处等。 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 。” 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也。”12. 虽 (1)连词。相当于“虽然”“尽管”。 (2)连词。相当于“即使”“纵然”。口技:“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13.岂 (1)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2)副词。表示疑问,相当于

9、“是不是”。 隆中对:“将军 愿见之乎?”14.若 (1)动词。如;像,如同。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 君之美也。”(不若,不如、比不上) 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飞。” (2)连词。假如,如果。 (3)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们)”“你(们)的”。15.孰 (1)疑问代词。相当于“谁”“哪个”“什么”。 两小儿辩日:“ 为汝多知乎?” (2)用于比较,相当于“哪一个”“哪一样”。16.则 (1)连词。表示顺承、解释等,相当于“就”“于是”“那么”。 (2)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 黔之驴:“入 无可用,放之山下。”17.乃 (1)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或时间上

10、的承接,相当于“就”“于是”。 (2)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相悖、逆转,相当于“却”“才”“竟然”。 (3)副词。表示确认,相当于“是”“就是”。18.也 语气助词 (1)多用在句尾,表示判断、陈述、疑问、肯定、感叹的语气。 (2)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或停顿。有时也用在复句中前一个分句的末尾。伤仲永:“余闻之 久”。19.焉 (1)语气助词。用在句尾,相当于“了”“啊”“呢”。 (2)代词。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3)代词。相当于“在哪里”“从哪里”。 愚公移山:“且 放置土石?” (4)介词兼代词,相当于“于之(指人或物)”“于是(指地点)。 (5

11、)疑问副词。相当于“哪”“怎么”。赠卫八处士:“ 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20.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反问)的语气。有时表示疑问,但仍然带着感叹的语气。 狼:“禽兽之变诈几何 ,止增笑耳。”21.矣 语气助词。表示事实上的既成状态,或表示对事物未来发展的一种肯定的预测;常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 愚公移山:“甚 ,汝之不惠。” (均表示既成状态,且加重了语气) 为学:“为之,则难者亦易 ”。(表示肯定的预测) 22.耳 (1)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五十步笑百步:“值不百步 ,是亦走也。” (2)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停顿、结

12、束,相当于“了”。 (3)名词。耳朵。 陋室铭:“无丝竹之乱 ”。23.乎 (1)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反问)或感叹的语气。 (2)介词。用法同介词“于”。 捕蛇者说:“叫嚣 东西,隳突 南”。 论语六则:“吾日三省 吾身”。24.因 (1)介词。介绍出原因,相当于“由于”“因为”。 黔之驴:“虎 喜。”(虎因此而喜) (2) 介词。按照,根据。 核舟记:“罔不 势象形,各具情态。” (3)连词。相当于“就”“于是”。 黔之驴:“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动词。依靠。 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 之以成帝业。”25.何 代词 (1)用在动词前面作宾语

13、,相当于“什么”。例如:“何有”。即“有何”(有什么),作动词“有”的宾语。 为学:“子 恃而往?”(作动词“恃”的宾语) (2)用在介词前面作宾语,相当于“什么”。例如“何为”。即“为何”(因为什么),作介词“为(wi)”的宾语。 (3)用作谓语,相当于“什么”“为什么”。例如:“,何也?” 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哉?” 副词 (4)表示感叹或疑问(反问)的语气。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 能及君也!” (5)表示程度之深,相当于“多么”。 观沧海:“水 澹澹,山岛竦峙。”26.为 读wi (1)介词。表示帮助、代替,相当于“替(给)”。 木兰诗:“愿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 读wi (3)介词。介绍出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常组成“为所”的句式。 活板:“升死,其印 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4)动词。相当于“做”“当作”“认为”“是”等等。 (5)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的语气。18 / 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