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发展研究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49988543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9.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发展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发展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慎,这使簿农村家庭空心化严室,豕庭的送养功能眦.豕庭养老面临严黜E战,由于目前我国尚不能完全建立社会化养老,家庭养老依然承担着里要的养老任务,因此必须在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如何健康发展家庭养老,在调查研究的基部上,本文以X市Y镇为例,剖析了在经济条件不高的农村.城镇化给家庭养老带来的挑战.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促进农村家庭养老健康发展的建议张淼范森涛【摘要】文章以X市Y镇为例,探讨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叙述了X市Y镇家庭养老现状,分析了X市Y镇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家庭养老健康发展的建议:城市反哺农

2、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加强老年人之间和邻里之间互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子女与老年人的情感联系;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家庭养老一I.一、刖三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2.414意,其中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至2.55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至1.18亿人左右。2因此,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是我国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镇,这使得农村家庭空心化严重,家庭的赡养功能弱化

3、,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由于目前我国尚不能完全建立社会化养老,家庭养老依然承担着重要的养老任务,因此必须在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如何健康发展家庭养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X市Y镇为例,剖析了在经济条件不高的农村,城镇化给家庭养老带来的挑战,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促进农村家庭养老健康发展的建议。二、X市Y镇家庭养老现状费孝通在1983年曾提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基于一种反馈模式,即父母有养育子女长大成人的责任与义务,子女也有赡养父母晚年生活的责任与义务,这两种责任与义务是相互的,也是双方必须承担的一种责任,这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机制而得以长久存在的养老方式,这即是家庭养老。基于费孝通的代际

4、反馈模式,子女赡养老年人是一种天经地义、十分自然的责任与义务,这种赡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子女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二是子女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三是子女与其后代与老年人之间的情感维系,让老年人感受家庭带来的情感慰藉。家庭养老早已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根深蒂固,蟾养老年人是成年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是孝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展露。在X市Y镇,传统养老方式是子女赡养的家庭养老,子女都担负有通过抽签或者协商来承担照顾父母安度晚年的责任,一般都是儿子负责照顾父母亲,基本上不会要求已出嫁的女儿负责照顾父母亲,儿子多的则一人分管一个老年人或者由子女轮流照顾。所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方

5、式是X市Y镇绝大多数人的首选。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子女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以及子女对老年人的情感慰藉。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养老体系,文章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研究X市Y镇的家庭养老现状。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该镇在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三、X市Y镇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对Y镇家庭养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Y镇家庭养老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不足、子女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不足以及子女对老年人的情感慰藉欠佳。1、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不足享有新农保待遇的被调查者者B认为新农保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一个农村老年人

6、每月衣食住行医的基本花销。农村老年人衣食住行小病主要靠自己解决,子女会在逢年过节来看望老人。对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来说,子女经济供养不足,新农保又难以独自支撑农村养老体系,必须辅以其他来源的养老金,比如趁着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时候继续工作,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积攒养老金。2、子女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不足由于Y镇有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老年人得不到其子女足够的日常生活照料,因此老年人只能依靠自己照料自己或者与老伴互相照料。一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其子女在城市中忙于工作,不能经常回来看望老人,一些需要力气的家务也不得不让老年人自己做,子女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和紧急时刻给予不了老年人应该得到的帮助。3、子女

7、对老年人的情感慰藉缺失随看微信等通讯软件的流行,子女大多数的通讯交流都通过微信进行。而老年人一部分使用大按键的老人机,仍然有一部分老年人使用固定电话,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遑论使用微信与子女交流。有的老年人或者子女没有事情的时候一般不通电话,这就造成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畅,使得农村老年人缺失子女的情感慰藉。在子女不在老年人身边的时候,老年人与身边状况大致相同的人有更多话题,他们经常报团取暖,相互排解自己心中的烦闷与孤寂四、促进农村家庭养老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1、城市反哺”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鼓励社会组织在村投资。倡导广大社会组织

8、、企业、个体在X市Y镇投资建厂,反哺农村。吸引X市Y镇剩余劳动力回流,给Y镇剩余劳动力就近提供工作岗位。相对于外出务工,大多数剩余劳动力更倾向于就近就业,由此减少农村青壮年向外流动数量。倡导农民自强自立。积极鼓励农民在村创业、就近创业,大力发展Y镇的优势。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利用老年人丰富的种植经验,为其提供相关岗位。此外,增加农民创收渠道。应当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普惠广大劳动人民,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因地制宜,在政府的引导下,培训各种技术人才,创办与本地资源相适应的特色乡镇企业。减少农村青壮年向外流动的比例,从而减少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2、加强老年人之间和邻里之间互助建立日间照料中心

9、。Y镇符合政府补贴建设要求的村子,村委会可以积极申请建设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高村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不符合政府补贴建设要求的村子,村内人口较少,经济条件不高,村委会可以在现有的老年人活动室、村阅览室、休闲娱乐广场、村保健站等硬件配置下,在闲置的村学校里或者其他场地,积极争取高质量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帮扶,建立提供餐饮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吃上热乎舒坦的饭,提高和改善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倡导老年人之间和邻里之间相互帮扶、自我管理,以互助养老的方式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子女与老年人的情感联系合理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的时代,尽力发挥互联网的信息

10、技术优势。比如将互联网与餐饮、保洁、出行、医疗结合在一起,将商家与老年人的供求信息对接,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扶持老年用品市场发展。鼓励科研人员针对老年人的不便之处,发明创新方便老年人自理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便携医疗护理用品。建立多样化联络方式,实现文化反哺。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里,子女应该耐心地教导老年人跟上这个时代,教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教会老年人识别并跳出网络上的骗局与陷阱,增加老年人的知识储备,拉近子女与老年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增加子女与老年人的交流渠道,加强子女与老年人之间的情感联系。4、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

11、的养老服务体系国家“十三五期间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是,提高人们应对老龄化加剧趋势的积极性,继续推进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健全居家为要出、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3即调整现有的家庭养老的功能,将日常生活照料功能逐渐转移至社区和社会,将情感慰藉与情感交流转变为家庭养老的核心功能,这一功能是其他养老方式难以代替的。减轻子女赡养老年人的负担,也减少老年人对子女日常生活照料的依赖性,着重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冢统计局,2018.02.28.2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12、.国务院,2017.03.06.3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务院,2017.03.06.【参考文献】1Baker,Hugh.ChineseFamilyandKinshipM.London:TheMacmillanPressf1979.Ltd.26.2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范成杰.代际失调论:对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9.4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3).5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6邹沧萍,张岭泉.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接力模式和反哺模式的再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7(3).7熊金才.城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保值功能的影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2).8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4).【作者蔺介】张淼(1995.02-)女,汉族,天津津南人,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学.范蠡寿(1996.10)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