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专题测练题及答案(考练提升)

上传人:lil****n07 文档编号:49979496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近些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专题测练题及答案(考练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些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专题测练题及答案(考练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些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专题测练题及答案(考练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近些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专题测练题及答案(考练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些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专题测练题及答案(考练提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温故而知新,下笔如有神。近些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专项测练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1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引起植物黄化现象的最主要因子是 ( )A.温度 B.光C.风 D.空气2.下列植物群落中,在水生演替系列中最先出现的是 ( )A.沉水植物 B.浮水植物C.挺水植物 D.湿生草本植物3.某块农田上种植了某种作物。土壤中的氮可维持300 kg产量,钾可维持150蚝产量,磷可维持50 kg产量。在不考虑生态因子间补偿作用的情况下,该作物理论产量大约是( )A.50 kg B.150 kgC.300

2、kg D.500 kg4.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光谱的主要范围在 (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 D.远红外光区5.在离散种群的增长方程Nt+1=Nt中,参数A代表 ( )A.自然增长率 B.种群数量C.环境容纳量 D.周限增长率6.按照饶基耶尔的植物生活型分类,马尾松属于 (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C.高位芽植物 D.隐芽植物7.与低纬度地区植物相比,高纬度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通常 ( )A.较高 B.较低C.相同 D.不确定8.狼和羊的种间关系是 ( )A.互利共生 B.捕食C.偏利共生 D.竞争9.甲、乙两个群落都由5种植物构成,其中甲群落每种植物的个

3、体数几乎相同,而乙群落90%的植物个体属于同一种,则甲、乙两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相比 ( )A.甲高 B.乙高C.相等 D.不确定1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B.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C.深根作物和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11.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霸王鞭是不同种类的植物,但它们都以肉质化的茎等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 )A.趋同适应 B.竞争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12.下列属于群落交错区特征的是 ( )A.环境均一 B。物种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

4、.边缘效应不明显 D.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通常是 ( )A.营养生态位较宽的特化种 B.营养生态位较宽的泛化种C.营养生态位较窄的特化种 D.营养生态位较窄的泛化种14.在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中,除去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殖和生长的部分称为 ( )A.总初级生产量 B.净初级生产量C.次级生产量 D.生物量15.生态系统中后一个营养级与前一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比值称为 ( )A.同化效率 B.林德曼效率C.生长效率 D.利用效率16.西双版纳和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 )A.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和针阔叶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常

5、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1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不影响其所在的环境 B.群落具有水平结构C.群落具有演替特征 D.群落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1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是 ( )A.小麦 B.绿藻C.蘑菇 D.狮子19.在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表示 ( )A.环境容纳量 B.种群数量C.种群密度 D.环境阻力20.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时,与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02量相比,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 )A.较多 B.较少C.相等 D.不确定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10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

6、为种群的_,或空间 局。22.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_能源。23.食肉动物的同化效率一般比食草动物的_。24.某些植物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道程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_。25. 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兵他植物严生直援或I剐横影 响的现象称为_。26.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 _称为生物的温度三基点。27.生态学是研究_相互关系的科学。28.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_。29.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_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导作用。30.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_输人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31.能量金字塔反映了生态系统各_之间的能量关系。32.生态系统氮

7、循环中氮的主要储存库是_。33.科学家所说的“自然之肾”是指_生态系统。34.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包括经向地带性和_地带性。35.黏土、壤土和沙土是根据土壤的 _划分的。36.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属于_的基本功能。37.在从未有过植被的裸地上开始的生物群落演替称为_。38.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属于_型循环。39.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叫作_。40.有些动物以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来抵御不利环境的现象叫_。三、判断题(41- 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41.只要生长季气温在0以上植物就不可能遭受冷害。 ( )42.光、温度和海拔都属

8、于气候因子。 ( )43.耐阴树种不能在全光照下生长。 ( )44.苹果园的物种多样性一定为零。 ( )45.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有绿色植物。 ( )46.降低风速是农田防护林的主要生态作用之一。 ( )47.r对策和K对策是在不同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 ( )48.一般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大约下降0.6。 ( )4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网循环流动。 ( )50.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个体年龄的平均值。 ( )四、简答题(51 5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51.描述种群数量特征的统计学指标有哪些?52.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反馈?负反馈是如何调节生物种群数量的?53.影响陆地生态

9、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出5点即可)五、论述题(54小题,20分)54.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论述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并指出碳循环的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A 4.A 5.D6.C 7.B 8.B 9.A 10.C11.A 12.B 13.C 14.B 15.B16.B 17.A l8.D 19.D 20.C二、填空题21.内分布型22.不可再生23.高24.春化作用25.他感作用26.最适温度27.生物与环境28.盖度29.结构30.光合作用31.营养级32.大气33.湿地34.纬向35.质地36.生态系统37.原生演替38.气相39.植被40

10、.休眠三、判断题41. 42.43. 44. 45.46.、 47.、 48. 49. 50.四、简答题51.答案要点:(1)种群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3)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4)种群的年龄结构。(5)种群的性比。52.答案要点:(1)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个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2)当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时,可利用资源会变少,负反馈调节使种群出生率减少,死亡率增加,增长率逐渐降低,从而抑制种群数量的增加,使种群保持稳定。53.答案要点:光照、水分、二氧化碳、土壤养分、温度、动物取食、人为干扰。五、论述题54.答案要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2)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CO2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使碳元素进入生物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并将其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3)碳循环的特点: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02的形式进行。是气相型循环。习题很丰富,理想易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