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49751286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排列图任何过程中,存在不良、事故等,按不良项目进行分类,任何过程中,存在不良、事故等,按不良项目进行分类,并按项统计不良品数目,随后根据不良品数的多少,依并按项统计不良品数目,随后根据不良品数的多少,依次排列画出矩形图和累积百分率曲线的一种图,称为排次排列画出矩形图和累积百分率曲线的一种图,称为排列图。列图。(1 1)作用:)作用:简单直观地找出影响过程质量主要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简单直观地找出影响过程质量主要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用来确定用来确定“关键的少数关键的少数”的方法。的方法。(2 2)主要用途:)主要用途:现状把握、分析、效果的确认。现状把握、分析、效果的确认。(3 3)使用场合:)

2、使用场合:1 1,品质、价格、交货期的改善,事务管理、销售管,品质、价格、交货期的改善,事务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2 2,改善的攻击目标的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的决定。3 3,改善效果的确认、评价。,改善效果的确认、评价。(4 4)作图的方法:)作图的方法:1 1,决定分类项目,数据收集,决定分类项目,数据收集2 2,按数据的大小顺序进行项目排列,其他项放在最后。,按数据的大小顺序进行项目排列,其他项放在最后。3 3,累积数,累积数/ /累计比率的计算。累计比率的计算。4 4,横轴(项目名称)、左侧纵轴(不良数)设定,横轴(项目名称)、左侧纵轴(不良数

3、)设定,矩形图的描画。矩形图的描画。5 5,右侧纵轴(累积比率)设定,累积曲线的描画。,右侧纵轴(累积比率)设定,累积曲线的描画。(5 5)作图时注意事项:)作图时注意事项:1 1,横轴的分类项目,横轴的分类项目 现象(不良项目、内容等),现象(不良项目、内容等),原因(类别等)必须明确。原因(类别等)必须明确。2 2,纵轴的取值,纵轴的取值 不良数、损失金额等比例应明确,不良数、损失金额等比例应明确,另外改善前后的比较时单位要统一。另外改善前后的比较时单位要统一。3 3,为了抓住,为了抓住“关键的少数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分,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分为为三类:在三类:在0

4、080%80%间的因素为间的因素为A A类因素,也是主要因素。在类因素,也是主要因素。在80%-90%80%-90%间的因素为间的因素为B B类因素,也是次要因素。在类因素,也是次要因素。在90%-100%90%-100%间的因素为间的因素为C C类因素,也是一般因素。类因素,也是一般因素。4 4,如果,如果“其他项所占的百分比很大,则分类不够理想。如果其他项所占的百分比很大,则分类不够理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调查的项目不当,把许多项目归在一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调查的项目不当,把许多项目归在一起,这是应考虑采用另外的分类方法。起,这是应考虑采用另外的分类方法。5 5,如果数据是质量损失(

5、金额),画排列图时质量损失在纵,如果数据是质量损失(金额),画排列图时质量损失在纵轴上表示出来。轴上表示出来。(6 6)使用排列图时注意要点)使用排列图时注意要点1 1,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只要抓住,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只要抓住“关键的少数关键的少数”就可以了,一般地把发生率高的项目减低一半要比发生问题就可以了,一般地把发生率高的项目减低一半要比发生问题的项目完全消除更为容易,因此从排列图中矩形柱高的项目的项目完全消除更为容易,因此从排列图中矩形柱高的项目着手采取措施就能事半功倍。着手采取措施就能事半功倍。例:例:找到了质量问题,比不等于解决了问题。通过排列图知道问找到了质

6、量问题,比不等于解决了问题。通过排列图知道问题之后,就必须进一步找出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措施,题之后,就必须进一步找出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措施,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产品的质量问题,是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产品的质量问题,是生产过程中许多原因造成的结果,先把影响结果的许多原因都提出来,经过系因造成的结果,先把影响结果的许多原因都提出来,经过系统化、条理化,把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搞清楚,然后决定什么统化、条理化,把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搞清楚,然后决定什么原因是关键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不原因是关键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不仅与结果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

7、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仅与结果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它是利用它是利用“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利用技术和经验,寻,集思广益,利用技术和经验,寻找找影响质量、时间、成本等问题的潜在因素,就可以把它们之影响质量、时间、成本等问题的潜在因素,就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整理出来。间的关系整理出来。绘制特性要因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可以说质量问题绘制特性要因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可以说质量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绘制特性要因图是关键。能否顺利解决,绘制特性要因图是关键。特性要因图,又称因果分析图或鱼骨图。把存在的问题作为特性要因图,又称因果分析图或鱼骨图。把存在的问题作为

8、鱼头,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大原因、中原因、小原因作为大鱼鱼头,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大原因、中原因、小原因作为大鱼骨、中鱼骨和小鱼骨来作图,形象地表明了质量特性和因素骨、中鱼骨和小鱼骨来作图,形象地表明了质量特性和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使人们对问题所在一目了然,这种图在质之间的因果关系,使人们对问题所在一目了然,这种图在质量管理中是一种很初步但很重要的方法。量管理中是一种很初步但很重要的方法。(1 1)作用:)作用:主要是利用逻辑推理法寻找产生某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利用逻辑推理法寻找产生某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2 2)主要用途:)主要用途:分析用。分析用。(3 3)使用场合:)使用场合:1 1,

9、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因果关系。2 2,表达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3 3,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促进问题解决。,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促进问题解决。(4 4)作图的方法:)作图的方法:1 1,确定质量特性(问题)。,确定质量特性(问题)。2 2,将质量特性写在纸的右侧,从左到右画一箭头(主骨),将质量特性写在纸的右侧,从左到右画一箭头(主骨),将问题用方框框上,接下来列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大将问题用方框框上,接下来列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通常为骨,通常为5M1E5M1E,也用方框框上。,也用方框框上。3 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列出影响大骨(

10、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2 2层次原因,层次原因,作为中骨,接着用小骨列出影响中骨的第作为中骨,接着用小骨列出影响中骨的第3 3层次的原因,依层次的原因,依次类推。次类推。4 4,根据对质量特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将认为对质量特性有,根据对质量特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将认为对质量特性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5 5,在特性要因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在特性要因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5 5)作图时注意事项:)作图时注意事项:1 1,确定原因时应通过团队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以免,确定原因时应通过团队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以免疏漏,切忌一个人苦思冥想。可以采用六五三

11、法(即:疏漏,切忌一个人苦思冥想。可以采用六五三法(即:6 6个个人,人,5 5分钟,写分钟,写3 3个问题个问题=18=18;相互之间交换对方问题后再写;相互之间交换对方问题后再写3 3个问题,通过此方法总计可得出个问题,通过此方法总计可得出108108个,经过整理而成)。个,经过整理而成)。2 2,质量特性很抽象,分析出的原因只能是一个大概,尽管,质量特性很抽象,分析出的原因只能是一个大概,尽管这种图的因果关系,从逻辑上虽说没有什么错误,但对解决这种图的因果关系,从逻辑上虽说没有什么错误,但对解决问题用处不大。问题用处不大。3 3,一个质量特性绘制一张特性要因图,否则无法对症下药。,一个质

12、量特性绘制一张特性要因图,否则无法对症下药。4 4,验证,如果分析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问题还没有,验证,如果分析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要想改进有效果,必须将原因细分,直至能采取得到解决,要想改进有效果,必须将原因细分,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措施为止。5 5,针对一个问题,采用,针对一个问题,采用“5Why”5Why”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答案自然得出。答案自然得出。例:例:在相同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性能、长度、重量不在相同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性能、长度、重量不会完全相同,但也不会相差太大,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会完全相同,但也不

13、会相差太大,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统计规律性,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按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统计规律性,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按大小分成若干组,统计落在各组的数目,作出相应的图,该大小分成若干组,统计落在各组的数目,作出相应的图,该图就是直方图。图就是直方图。(1 1)作用:)作用:可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的分布情况,预测工序能力,估算不可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的分布情况,预测工序能力,估算不合格率。合格率。(2 2)主要用途:)主要用途:通过抽样测量一部分,来估计全体,把握现状。通过抽样测量一部分,来估计全体,把握现状。(3 3)使用场合:)使用场合:对全体对象测量或试验费时费力、甚至是不

14、可能的情况下。对全体对象测量或试验费时费力、甚至是不可能的情况下。(4 4)作图的方法:)作图的方法:1 1,收集数据,收集数据,n n至少在至少在100100个以上,这样估算结果比较正确。个以上,这样估算结果比较正确。2 2,找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 3,分组,确定组数和组距,分组,确定组数和组距组数组数k= n k= n 组距组距h=h=(最大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值)/ /组数此处要把组数此处要把组距取测量单位的整数倍。组距取测量单位的整数倍。4 4,确定每组的边界值,确定每组的边界值最小的边界值最小的边界值 = =最小值最小值测量单位的测量单位的1/21

15、/25 5,确定每组的频数,每组包含数据的个数叫频数。,确定每组的频数,每组包含数据的个数叫频数。利用唱票的方法记下频数,作成频数表利用唱票的方法记下频数,作成频数表组组边界值边界值数据个数简图数据个数简图频数频数6 6,作直方图,在水平线上标出频数表中的,作直方图,在水平线上标出频数表中的k k个组,以每一组个组,以每一组对应的线段为底,以该组的频数为高,得到对应的线段为底,以该组的频数为高,得到k k个矩形组成直个矩形组成直方图。方图。(5 5)直方图的形状:)直方图的形状:对直方图应首先分析其形状,看它是正常型还是异常型。如对直方图应首先分析其形状,看它是正常型还是异常型。如果是异常型还

16、要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异常,以便分析原因采取果是异常型还要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异常,以便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措施。1 1,标准型(对称型),标准型(对称型): :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 间值相同和接近,平均值附近的数据的频数最多,频数在中间值相同和接近,平均值附近的数据的频数最多,频数在中间值向两边缓慢下降,以平均值左右对称。间值向两边缓慢下降,以平均值左右对称。 从稳定的正常工序中得到的直方图应从稳定的正常工序中得到的直方图应 是左右对称型的,这种形状也是最常是左右对称型的,这种形状也是最常 见的。见的。 2,锯齿型。作频数分布表时,分组不当(过多时),组距,

17、锯齿型。作频数分布表时,分组不当(过多时),组距 没有取测量单位的整数倍,会出现这没有取测量单位的整数倍,会出现这 种情况。另外,当测量方法有问题或种情况。另外,当测量方法有问题或 读错测量数据或测量者有习惯性动作读错测量数据或测量者有习惯性动作 时,也会出现这种形状。时,也会出现这种形状。3,偏峰型。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偏峰型。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 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 的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不对称。的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不对称。 当下限(或上限)受到公差等因素限当下限(或上限)受到公差等因素限 制时

18、会出现这种形状。制时会出现这种形状。4 4,陡壁型。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频,陡壁型。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频数自左至右减少(或增加),直方图不对称。当工序能力不数自左至右减少(或增加),直方图不对称。当工序能力不 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数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数 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 常出现这种形状。用剔除不合格品后常出现这种形状。用剔除不合格品后 的产品数据作直方图,容易为此型。的产品数据作直方图,容易为此型。 这表示潜藏着因测量误差或检查误差这表示潜藏着因测量误差或检查误差 所引起的不合格品。

19、所引起的不合格品。5 5,孤岛型。在标准型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孤岛型。在标准型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小岛小岛”。出。出现现 这种情况是夹杂了其他的少量数据。这种情况是夹杂了其他的少量数据。 比如:比如:在一时原料发生变化或短期内在一时原料发生变化或短期内 不熟练工人代替操作,或工序异常、不熟练工人代替操作,或工序异常、 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分布的少量数据。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分布的少量数据。6,双峰型。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双峰型。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 “峰峰”。当有两种不同的平均值相差大的。当有两种不同的平均值相差大的分分 布混在一起时,常出现此种形状。

20、如:用布混在一起时,常出现此种形状。如:用 两台不同的机械进行加工的产品,或是从两台不同的机械进行加工的产品,或是从 两个工厂交来的产品。此时,可分层作直两个工厂交来的产品。此时,可分层作直 方图以探讨发生异常的原因。方图以探讨发生异常的原因。7,平顶型。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平顶型。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种要素缓慢劣化时,常会出现这种形状。某种要素缓慢劣化时,常会出现这种形状。(6 6)过程能力指数值的评价:)过程能力指数值的评价:CpCp值范围值范围过程能力的评价过程能力的评价CpCp 1.67 1.67过程能力过高过程能力过高1.671.67 Cp

21、Cp 1.331.33过程能力充分过程能力充分, ,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好好, ,应继续维持应继续维持1.331.33 CpCp 1.01.0 过程能力较差过程能力较差, ,表示技术管理能力较勉表示技术管理能力较勉强强, ,应设法提高应设法提高1.01.0 CpCp 0.670.67 过程能力不足过程能力不足, ,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差差, ,应采取措施立即改善应采取措施立即改善0.670.67 CpCp过程能力严重不足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表示应采取紧急措表示应采取紧急措施和全面检查施和全面检查, ,必要时可停工整顿必要时可停工整顿(7)Cp(7)Cp

22、、CpkCpk与合格率关系与合格率关系CpkCpk CpCp0.33(1)0.33(1)0.67(2)0.67(2)1.0(3)1.0(3)1.33(4)1.33(4)1.67(5)1.67(5)2.0(6)2.0(6)0.330.3368.268%68.268%84.000%84.000%84.134%84.134%84.13447%84.13447%84.13447%84.13447%84.13447%84.13447%0.670.6795.450%95.450%97.722%97.722%97.725%97.725%97.72499%97.72499%97.72499%97.72499%

23、1.001.0099.730%99.730%99.865%99.865%99.86501%99.86501%99.86501%99.86501%1.331.3399.994%99.994%99.99683%99.99683%99.99683%99.99683%1.671.6799.99994%99.99994%99.99997%99.99997%2.002.0099.999999899.9999998% %在生产过程中,总会涉及到许多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在生产过程中,总会涉及到许多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有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有2 2种不同类型的

24、种不同类型的变量关系,一是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另一是非确定性的相变量关系,一是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另一是非确定性的相关关系。所谓相关关系,就是变量之间既有密切的关系,关关系。所谓相关关系,就是变量之间既有密切的关系,但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但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判断变量和随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的一种图,称判断变量和随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的一种图,称为相关图或散布图。为相关图或散布图。(1 1)作用:)作用:预测某个变量的值。预测某个变量的值。(2 2)主要用途:)主要用途:1 1,用于发现异常值,用于发现异常值2 2,研究两者间

25、存在什么关系,研究两者间存在什么关系(3 3)作图的方法:)作图的方法:1 1,确定所需要的数据收集,至少,确定所需要的数据收集,至少3030个以上个以上2 2,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横轴(通常设定原因)和纵轴(通,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横轴(通常设定原因)和纵轴(通常设定结果),两轴刻度的差异不要太大常设定结果),两轴刻度的差异不要太大3 3,在直角坐标系中将数据点描出。,在直角坐标系中将数据点描出。(4 4)相关图的种类:)相关图的种类:1 1,强正相关关系:,强正相关关系:当当x x的值增加时,的值增加时,y y的值也增大趋势的值也增大趋势(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1r=1)2 2,强负相关关系:

26、,强负相关关系:当当x x的值增加时,的值增加时,y y的值也减少趋势的值也减少趋势(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1r=-1)3 3,异常的关系:,异常的关系:某数据与其他值无一定关系某数据与其他值无一定关系(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0r=0)4 4,弱正相关关系:,弱正相关关系:当当x x的值增加时,的值增加时,y y的值也缓缓增大趋势的值也缓缓增大趋势(相关系数(相关系数0 0r r1 1)4 4,弱负相关关系:,弱负相关关系:当当x x的值增加时,的值增加时,y y的值也缓缓减少趋势的值也缓缓减少趋势(相关系数(相关系数-1-1r r0 0)5 5,无相关关系:两个变量不相关,无相关关系:两个

27、变量不相关(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0r=0)一种用于调查制造过程是否在稳定状态下一种用于调查制造过程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过程或者维持制造过程在稳定状态上所用的图。在稳定状态上所用的图。以以Y Y轴为特性,轴为特性,X X轴为时间的打点式图,轴为时间的打点式图,但与折线图不同,画有管理界限线的图。但与折线图不同,画有管理界限线的图。(1 1)作用:)作用:可以过早地发现异常。可以过早地发现异常。(2 2)主要用途:)主要用途:调查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调查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3 3)常规管理图(休哈特控制图):)常规管理图(休哈特控制图):1 1,正态分布(计量值):均值,正态分布

28、(计量值):均值- -极差图、均值极差图、均值- -标准差图、中标准差图、中位数位数- -极差图、单值极差图、单值- -移动极差图移动极差图2 2,二项分布(计件值):不合格品率图、不合格品数图,二项分布(计件值):不合格品率图、不合格品数图3 3,泊松分布(计点值):单位不合格数图、不合格数图,泊松分布(计点值):单位不合格数图、不合格数图(4 4)判稳准则:)判稳准则: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判稳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判稳1 1,连续,连续2525点,界外点数点,界外点数d=0d=02 2,连续,连续3535点,界外点数点,界外点数d1d13 3,连续,连

29、续100100点,界外点数点,界外点数d2d2即使在判稳时,对于界外点,也应查处原因,采取措施,加即使在判稳时,对于界外点,也应查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以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5 5)判异准则:)判异准则:1 1,点出界就判异。,点出界就判异。2 2,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异。,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异。1 Sigma (C区)区)2 Sigma (B区)区)3 Sigma (A区)区)1 Sigma (C区)区)2 Sigma (B区)区)3 Sigma (A区)区)UCLLCLX bar控制图的区域划分控制图的区域划分8 8个典型的判异准则:个典型的判异准则:准

30、则准则1 1:1 1点在点在A A区之外(计算错误,测量误差、不良原材料、设区之外(计算错误,测量误差、不良原材料、设备故障等)备故障等)准则准则2 2:9 9点在点在C C区或其外区或其外准则准则3 3:6 6点递增或递减点递增或递减 (工具逐渐损坏、维修逐渐变坏、(工具逐渐损坏、维修逐渐变坏、操作人员技能逐渐改进等)操作人员技能逐渐改进等) 准则准则4 4:1414点上下交替(轮流使用两台设备或由两位操作人点上下交替(轮流使用两台设备或由两位操作人员轮流进行操作而引起的系统反映)员轮流进行操作而引起的系统反映)准则准则5 5:3 3点中点中2 2点在点在A A区区 准则准则6 6:5 5点

31、中点中4 4点在点在B B区区准则准则7 7:1515点在点在C C区中心线上下(数据虚假、计算错误或分区中心线上下(数据虚假、计算错误或分层不够)层不够)准则准则8 8:8 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 C区中(数据分层不够)区中(数据分层不够)以均值以均值-极差图(极差图(X bar- R图)为例介绍作图方法:图)为例介绍作图方法: (1 1),), 收集资料收集资料 1 1,选择,选择子组大小(一般子组大小(一般5 5个)个)、收集数据的间隔频度收集数据的间隔频度(1 1次次/2/2小时)小时)和和相关信息相关信息 2 2,选择控制图(分析用或管理用)与原始数据资

32、料,选择控制图(分析用或管理用)与原始数据资料 3 3,计算每个子组的,计算每个子组的平均值平均值( (X)X)极差极差( ( R )R ) 4 4,选择控制图的刻度,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5 5,将平均值与极差标记在控制图上。,将平均值与极差标记在控制图上。 (2 2)计算控制上下限值)计算控制上下限值 1 1,计算平均极差,计算平均极差( ( R ),R ),过程平均值过程平均值( ( X )X ) 2 2,计算控制上下限,计算控制上下限,并在图上标出控制界线并在图上标出控制界线 极差图:极差图:UCL = DUCL = D4 4 R LCL = D R LCL = D3 3 R R 均值均值

33、图:图:UCLX= X + AUCLX= X + A2 2R LCL = X AR LCL = X A2 2R Rn n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D4D43.273.27 2.572.57 2.282.28 2.112.11 2.002.00 1.921.92 1.861.86 1.821.82 1.781.78D3D3* * * * * *0.080.08 0.140.14 0.180.18 0.220.22A2A21.881.88 1.021.02 0.730.73 0.580.58 0.480.48 0.420.42 0.370.37 0.340.34 0.

34、310.31系数表系数表(3 3)作图)作图将点子画在控制图上。将点子画在控制图上。(4 4)判稳)判稳1 1,首先,判断极差(,首先,判断极差(R R)图是否稳定,当极差图稳定时才可)图是否稳定,当极差图稳定时才可以作均值(以作均值(X barX bar)图。)图。(5 5)识别并标注点出界限的特殊原因)识别并标注点出界限的特殊原因例:质量特性:长度。规格值:例:质量特性:长度。规格值:50 50 10 10 cmcm組別組別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N1N1515153535

35、15150504848474750504949505049495050505050505555494955555252505046464848N2N248484747494952524848535353535252484852525252535350505656515146465252494951515454N3N353534848505050505050515145455151555550505252474751515252484850505151525248485151N4N4515150505353484849495151494949495353525253535151505050505

36、25252525151545449494949N5N551515252505045454747525252525252484850505555515150504343515149495151484848484848X X50.50.8 850.50.0 050.50.6 649.49.0 048.48.4 450.50.8 849.49.8 850.50.4 450.50.8 850.50.6 652.52.4 450.50.4 450.50.2 249.49.8 850.50.2 250.50.4 451.51.4 450.50.6 648.48.4 450.50.0 0R R5 56 64

37、 47 73 36 68 83 37 73 35 56 61 113134 49 91 16 65 56 6X = 50.25 R = 5.4X = 50.25 R = 5.4计算控制界限:计算控制界限:均值图:均值图:CL = X = 50.25CL = X = 50.25UCL = X + AUCL = X + A2 2R = 53.38 R = 53.38 LCL = X - ALCL = X - A2 2R = 47.12R = 47.12极差图:极差图:CL = R = 5.4CL = R = 5.4UCL = DUCL = D4 4R = 11.39 R = 11.39 LCL =

38、 DLCL = D3 3R = 0R = 044444545464647474848494950505151525253535454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 1111 1212 1313 1414 1515 1616 1717 1818 1919 2020UCLUCLXiXiCLCLLCLLCL均值控制图: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极差控制图:0 02 24 46 68 81010121214141 13 35 57 79 911111313151517171919UCLUCLRiRiCLCLLCLLCL简单地检查就能收集到有关信息的表格,做进一步分析或核对

39、、简单地检查就能收集到有关信息的表格,做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检查用。(1 1)作用:)作用:点检、数据的简单整理。点检、数据的简单整理。(2 2)主要用途:)主要用途:检查问题的原因、不良的现象,直接地作成图或图表。检查问题的原因、不良的现象,直接地作成图或图表。如点检表。如点检表。(3 3)设计要领:)设计要领:1 1,应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应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2 2,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别。,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别。3 3,数据履历要清楚。数据履历要清楚。4 4,尽可能地以符号、数字记入,避免使用文字。尽可能地以符号、数字记入,避免使用文字。5,查检项目不宜太多,

40、以查检项目不宜太多,以4 - 64 - 6项为原则。项为原则。6 6,最好能一次记录下来后,就能表示出图表状况来。最好能一次记录下来后,就能表示出图表状况来。7,如能使用写实图形,更可一目了然。如能使用写实图形,更可一目了然。8 8,查检表配合目的,必要时检讨修正。查检表配合目的,必要时检讨修正。9,预留空位,以供在实际查检中可再增列事先未考虑到,预留空位,以供在实际查检中可再增列事先未考虑到的。的。 (4)检查表的种类:)检查表的种类:1,点检用检查表:主要功用是为要确认作业实施、机械,点检用检查表:主要功用是为要确认作业实施、机械整备的实施情形,或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整备的实施

41、情形,或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使用。2,记录用或改善用检查表:,记录用或改善用检查表:主要功用在于根据收集之数主要功用在于根据收集之数据以调查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项目”、 “ “不良原因不良原因”、“工程分布工程分布”、“缺缺点位置点位置”等情形。等情形。集中数据,表示量的大小关系,随时间的变化和详细内容的集中数据,表示量的大小关系,随时间的变化和详细内容的图。图。现场的数据或情报,用点、线、面、体表示大概情势及现场的数据或情报,用点、线、面、体表示大概情势及变动于纸上的图形,称为图表。变动于纸上的图形,称为图表。(1 1)作用:)作用:用于数据的整理,方便人的视觉,使其能包

42、括更多的情报用于数据的整理,方便人的视觉,使其能包括更多的情报, ,并并能传达得更迅速及更易被了解,更快看出情报内容。能传达得更迅速及更易被了解,更快看出情报内容。 。(2 2)主要用途:)主要用途:一看便了解大体情况一看便了解大体情况(3 3)使用目的和种类:)使用目的和种类:1 1,随时间变化的动向用折线图,随时间变化的动向用折线图2 2,数量大小的比较用棒状图,数量大小的比较用棒状图3 3,详细内容用圆图,详细内容用圆图4 4,项目完成状态的进度图,项目完成状态的进度图问问 题题1Why1Why:找出初步原因:找出初步原因2Why2Why:针对:针对1 1个原因个原因再找出产生这个的原因

43、再找出产生这个的原因3Why3Why:再针对这个原因:再针对这个原因再找出产生这个的原因再找出产生这个的原因4Why4Why:再针对这个原因:再针对这个原因再找出产生这个的原因再找出产生这个的原因5Why5Why:在针对这个原因:在针对这个原因再找出产生的真正原因再找出产生的真正原因采取措施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例:例:(1 1)过程中的缺陷收集检查表过程中的缺陷收集检查表 一次不合格数据收集统计表(FTQ) 产品代号:4190 顾客零件号: 2004 年 11 月工序号工序名称24日 25日 26日27日 28日 29日 30日 31日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8日 9日

44、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17日18日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TOTAL月产量月产量PPM1 铆静触点65141442097810579178292618917781010632 王片压弯32191412092263265761778104273 铆衔铁69231051076243713215101141778106414 铆动触点41027124426421010681778103825 铆引线脚81367241125 12811131091175172021717781012206 压装元件425314177810797 铆磁路243111044

45、22284612741778104168 点焊2311444245344501778102819 压底板2211281778104510 总装0177810011 校正317227376142210117781056812 校正检验7216186221328136217781034913 套外壳11646611783 1911311221318415916917781095014 耐压1121112124161778109015 终测1538463363229366715131711217781063016 最综检验211423451112111112649177810276170177810

46、018017781001901778100200177810021017781002201778100017781000 #0日缺陷数5446283600 #52 13663763066 21761270045819430 130000 1431319日生产数量# # # # # # # # # # # # #TOTAL PP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18(2 2)过程中的缺陷的现状图表)过程中的缺陷的现状图表 2004年11月各工序PPM情况(现状)2004年11月各工序PPM情况(现状)106310634274

47、2764164138238212201220797941641628128145450 056856834934995095090906306302762760 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铆静触点王片压弯铆衔铁铆动触点铆引线脚压装元件铆磁路点焊压底板总装校正校正检验套外壳耐压终测1最综检验PPM(3 3)缺陷的排列特图)缺陷的排列特图2004年年11月铆静触点工序缺陷帕列图月铆静触点工序缺陷帕列图88663446.870.2100050100150200外观零件缺陷铆装不良缺陷个数缺陷个数0.010.020.030.040

48、.050.060.070.080.090.0100.0累计累计%细细 化化 分分 解解其中:其中:簧片变色簧片变色63,占,占72%触点损伤触点损伤25,占,占28%其中:其中:簧片变形簧片变形42,占,占64%簧片缺损簧片缺损24,占,占36%(4 4)缺陷分析的特性要因图)缺陷分析的特性要因图零件的变色和变形零件的变色和变形设备设备环境环境人员人员方法方法材料材料来料不良来料不良包装破损包装破损堆积严重堆积严重易变形放置下面易变形放置下面运输中受潮运输中受潮无雨布遮挡无雨布遮挡气压不稳定气压不稳定仓库未仓库未FIFO未用完的零件暴露于空气中未用完的零件暴露于空气中工作台面小,加工完零件堆放

49、工作台面小,加工完零件堆放铆装模具移损铆装模具移损包装密封性差包装密封性差未按作业要求操作未按作业要求操作人员变动人员变动培训不充分培训不充分打弯角度偏差打弯角度偏差零件拿取位置不正确零件拿取位置不正确设备点检不充分设备点检不充分模具安装未到位模具安装未到位操作速度过快操作速度过快缺少保养缺少保养零件存放数量过多零件存放数量过多零件使用周期长表面氧化零件使用周期长表面氧化镀层表面不良镀层表面不良(5 5)改善缺陷的对策分析表)改善缺陷的对策分析表序号序号问问 题题主主 要要 改改 善善 对对 策策责责 任任 人人实施日期实施日期1 1电镀表面不良引电镀表面不良引起变色起变色与电镀厂商联络,对电

50、镀过程(时与电镀厂商联络,对电镀过程(时间、电流、电镀液成份等因素)实间、电流、电镀液成份等因素)实施控制施控制张国平张国平2004/12/02004/12/05 52 2来料零件缺损来料零件缺损要求零件供应厂商对模具进行寿命要求零件供应厂商对模具进行寿命管理,实施首件、末件质量确认制管理,实施首件、末件质量确认制度度张国平张国平2004/12/02004/12/05 53 3运输中受潮运输中受潮要求零件供应厂商采用箱式货车运要求零件供应厂商采用箱式货车运输,防止途中淋雨受潮输,防止途中淋雨受潮张国平张国平2004/12/02004/12/05 54 4设备供结气压不设备供结气压不稳稳设置压力

51、表,设置压力表,1 1次次/2/2小时点检并同小时点检并同时对加工的部件质量进行确认时对加工的部件质量进行确认谭晓琼谭晓琼2004/12/02004/12/01 15 5操作工未规定要操作工未规定要求作业求作业按照作业要领进行培训,明确过程按照作业要领进行培训,明确过程的控制要点,同时加强质量意识的的控制要点,同时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进行定岗专人作业,减少人教育,进行定岗专人作业,减少人员的变动带来的差异。员的变动带来的差异。林月情林月情2004/12/12004/12/12 2 (6 6)改善效果的前后对比排列图)改善效果的前后对比排列图( (改善效果改善效果) )2004年 年11月铆静触

52、点工序缺陷帕列图月铆静触点工序缺陷帕列图88663446.870.2100050100150200外观零件缺陷铆装不良缺陷个数缺陷个数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累计累计%改善前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后2005年1月铆静触点工序缺陷帕列图2005年1月铆静触点工序缺陷帕列图66473444.963.9100050100150200外观零件缺陷铆装不良缺陷个数缺陷个数0.020.040.060.080.0100.0120.0累计累计%22.2% (7) (7)改善前后的趋势对比图表改善前后的趋势对比图表2004年11月各工序PPM情况(现状)

53、2004年11月各工序PPM情况(现状)106310634274276416413823821220122079 7941641628128145 450 056856834934995095090 906306302762760 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铆静触点王片压弯铆衔铁铆动触点铆引线脚压装元件铆磁路点焊压底板总装校正校正检验套外壳耐压终测1最综检验PPM2004年12月各工序PPM情况2004年12月各工序PPM情况101610163713715345343913916906907 74564562472470

54、013 1323423439139189289265 655865862412410 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铆静触点王片压弯铆衔铁铆动触点铆引线脚压装元件铆磁路点焊压底版总装校正校正检验套外壳耐压终测1最综检验PPMPPM2005年1月各工序PPM情况(改善后)2005年1月各工序PPM情况(改善后)61661631031055855843443452552545 4521921922722715715711 1128528565765729 297367362402408108100 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铆静触点王片压弯铆衔铁铆动触点铆引线脚压装元件铆磁路点焊压底版总装校正校正检验套外壳耐压终测1最综检验PPMPPM (8) (8)改善方法的前后照片对比改善方法的前后照片对比改善前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