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苗族锦鸡舞简介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9746792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舞蹈知识-苗族锦鸡舞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舞蹈知识-苗族锦鸡舞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舞蹈知识-苗族锦鸡舞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知识-苗族锦鸡舞简介(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苗族锦鸡舞简介摘要: 苗族锦鸡舞(下称锦鸡舞)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的麻鸟型短裙的苗族地区。苗族锦鸡舞(下称锦鸡舞)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的麻鸟型短裙的苗族地区。这支苗族系远古鸟图腾部落的后裔,锦鸡舞是远古图腾潜移默化的演化物,只是将鸟和凤变得更具体、完善而美丽。锦鸡舞属芦笙乐舞,芦笙与舞蹈互为载体,在芦笙舞蹈中,刻意模仿锦鸡求偶中的步态、神态跳舞。 在苗族的盛大节日:“吃新节”“祭祖”“苗年”都要跳锦鸡舞。村寨里的女性从小就学会跳锦鸡舞。各村寨的锦鸡舞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保持了锦鸡舞的原貌。锦鸡舞最初的功能与祭祖有关,在

2、12年一祭的祭鼓活动全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锦鸡舞的曲目有着严格的定制,传递了苗族远古的信息。锦鸡舞在现实生活中为青年男女的爱情起着桥梁作用,在“吃新节”等大型民族活动中和“跳月”等活动中,让青年男女跳舞交心,以乐示爱。苗族锦鸡舞的表演内容有祭祖和文化娱乐两大内容。在祭祖活动中,要制木鼓,把祖先的神灵请到鼓里,然后用芦笙及芦笙舞(锦鸡舞)唤醒他们,即“唤鼓”或“醒鼓”,之后每一个祭祀环节,都要吹演芦笙舞,直到把祖灵请到原地安息,节日娱乐是锦鸡舞表演的最大内容,婚庆、迎客的礼仪等均可见锦鸡舞的真颜。 锦鸡舞的表演形式常见的是集体舞,而且场面宏大,男吹芦笙在前,女性随后,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少则

3、七八人,多的不限,并围成两三圈不等。近年来也有双人或四人舞在民间出现。演奏的都是锦鸡芦笙曲,内容也为模拟锦鸡斗架或讨花带。锦鸡舞的角色分芦笙演奏者和锦鸡扮演者,一般男性吹芦笙演奏,女性为锦鸡舞伴。芦笙与舞蹈互为载体,是苗族舞蹈不可或缺的工具,锦鸡舞的伴奏乐器芦笙,苗语称:“更拉”,又称“四滴水”。表演锦鸡舞时,男性吹芦笙作前导,女性随后起舞,排成一字形,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下肢动作多,上肢动作少,左右手垂直于短裙边放松,随舞姿自然摆动,脚步尾尾律动,回环复沓、优雅流畅,含情脉脉,细腻娓婉,酷似锦鸡在行乐觅食。锦鸡舞在无数的传承创造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曲调有近百种,而舞步更加独特。步、上肢、腰、手、膝等,都有自己的一招一式。它完全与其他芦笙舞有不同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