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9692210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53.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划分5.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5.B1、行业监管体制 5.I2、主要行业政策 6.三、汽车行业发展概况7.1、国际汽车行业情况7. 2、国内汽车行业情况 9.(1)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9(2)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10 外资车企加大在华投资,中国成为更多高端品牌的制造基地10中国整车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11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势头迅猛11节能减排成为我国汽车发展方向12(2)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12 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情况 12汽车行业饱和度分析13国内乘用车销售情况14中国对高档轿车有刚性需求16 中高

2、端乘用车制造商数量呈增加趋势 17四、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情况 1. .71、 乘用 车 内 外饰件 系 统 的 介绍1. 8(1 )乘用车内饰件系统18(2)乘用车外饰件系统192、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的技术特点2.0(1)材料成型技术特点20(2)表面处理技术特点 213、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的经营模式 2.14、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发展趋势 2.2(1)全球采购、模块化供货、同步开发、整体方案设计外包的供求趋势 22(2)乘用车内外饰件供应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和产品线横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2(3)乘用车内外饰件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23(4)国际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产业转移速度加快23(5)乘用车内外饰

3、件用铝合金材料呈增长势头 245、我国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对下游整车厂的配套模式2.46、国内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的发展概况 2.5五、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2.6六 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的周期性 季节性及区域性特征 28七 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进入壁垒 2.91、产品质量技术壁垒2.9.2、规模及资金壁垒 2.9.3、市场壁垒 3.0.4、管理技术壁垒3.0.八、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3.1九、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3.2十、影响我国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 331、有利因素3.3.(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33(2)人均GDP的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33(3)国际化采购向我国

4、转移 332、不利因素3.4.(1)部分整车厂规模小、集中度低34(2)起步晚、研发能力不强,导致国际竞争力不足 34一、行业主要企业 351、敏实集团3.5,2、上海瑞尔3.53、井上华光3.5分析报告4、贵州红阳5、京威股份3.6,3.5.、行业划分在我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将汽车行业划分为汽车摩托车整车、改装汽车、车用发动机、汽车摩托车配件等。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 按照细分产品功能可划分为以下种类:零部件类型主要产品发动机系统进捋气荼统零部件、滤清器及配件、增压器、曲轴、凸轮轴、活塞和 连杼、气缸厘配件、风扇、油辅及油ft化油器足配件、飞轮传动和制动乘统液力变矩器、万向节、半轴、球蹇、十

5、字节、减速器、变速箱、分动 器、羞速器、取力器、同步器、离合器、制动器总成* ABS底盘系统悬挂系统、减需黠.汽车悬架行驶和转向系统动力辅助转向装备、万向机、转向操纵系统、转向传动装置、转向器、 轮锻、轮胎*车架内外饰何系统车门外St条总成、门框侧框、侧梁装饰条总氛三角窗装饰条总成、顶 盖/风窗饰荟恿成、不锈钢光亮饰条总成”防擦条、立柱饰板VB/C柱人 行李架总成、天窗框*压条总成、内饰板、仪表板框等汽乍电r电器条统天线、牟我腐X装置、车载导航/通讯驶置、车载电了诊断装置、电 机、点火系统、孺电池、空气调节系统、车灯、喇叭及配件。启动吗达其他零部件系统车灯、车厢及配件、座椅及附件、汽车玻璃及车

6、甜、车镜、雨刷系统. 驾驶室、中网、引联盖和门窗等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1、行业监管体制目前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 管理投资项目。2009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汽车 产业发展政 策进行修订,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对 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律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业 及市场研究 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产品质量监督 提供信息和咨询服 务、行业自律等。2、主要行业政策本行业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

7、的行业。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 改委令第9号),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应用等属鼓励发展产业。 公司产品属于汽车轻量化材料制造范畴。根据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 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列46 类)和铝车身(列107类)均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 订),将汽车 摩托车轻量化及环保型新材料制造(车身铝板、铝镁合金 材料、摩托车铝合金车架等)、汽车零部件(五大总成除外)等列为鼓励 类外商投资项目。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

8、的上游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 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因此,我 国一直将汽车工业做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通分析报告过鼓励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机械 电子、冶金、 石油化工、纺织、 轻 工等多 种相关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集约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 级。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 推动的作用。三、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国际汽车行业情况汽车工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 比重,对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具有产业关联 度高、涉及面广、技术

9、要求高、综合性强、 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 点,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美、日 德法等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 业。现代汽车工业自诞生后经历了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规模经济为特征 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现代化产业。目前,汽车工业已形成下列特点:(1)汽车行业已成为工业化国家就业、税收、外贸重要渠道,对国民 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对发展汽车行业极为重视。(2)汽车市场结构不断调整,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市场 进行了大洗牌,老牌垄断大型汽车集团的市场地位受到新兴市场汽车制造商 的巨大挑战,众多百年品牌被新兴市场的后起之秀收购。(3)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在发生变化,以中国 印度

10、、俄罗斯为代表的 新兴市场的需求的增长构成全球汽车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汽车生产布局正在快速向上述地区转移。 近年来,全球汽车的产销量增分析报告长主要来自于亚洲的中国和印度以及欧洲的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汽车产量受消费市场疲软影响出现下降,但 从具体结构分析,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的汽车产量仍然 实现了增长,2008年上述三国汽车产量分别增长了 4.7%、7. 8%和3. 5%。近 年来,全球汽车产量呈上升趋势。2001年 全球汽车产量为5, 616.13万辆, 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已达7, 785. 77万 辆,十年间产量增长了 38.28

11、%。昵w.洲印依罗斯汽车产景 牛味汽车产篇数据来描: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至6, 098. 70万辆。随着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和以美国 德国、法国、日本为首的众 多国家全面推行以旧换新”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的刺激,全球汽车市场销量已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根据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 )统计,欧洲乘用车市场从2009年6月起销量均超过2008年 同期,同比增幅均在2%以上,增长趋势明显。2009年12月欧洲乘用车销量达到107.44万辆,同比增长16.03%, 2009年全年乘用车销量达 到1,448.15万辆;美国轻型车市场需求回升,在2009

12、年8月又实现月度 销量同比增长。2、国内汽车行业情况(1)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建设,至今新中国汽车工 业走过近6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汽车工业主要依靠自主力量发展,外 部合作时断时续。改革开放以来,受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日渐明显,中外企业 的合资合作在推动国内汽车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汽车行业的合 资合作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前阶段 改革开放后的重新起步阶段、快速扩张 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我国汽车工业 也在合资合作中不断发展,完成了从年 产不足万辆到年产超过1000万辆的飞跃。同时,国内汽车企业也在合资合作 中得到不断历练,不断积累能力与经验,成为

13、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分析报告 ELF田茗13 T*.取衣.一心如二一北比卑M 誉31 3吧章寺壬;迁车有抉二町二寻 大馨T北JTSE代、空鼻至革; 只水壬* 1州卓医川北事:降 挺咽雷威,程桦贸:牲me1K-3 lasfi 19E?19681973157319s3 低童 1593199B2003 越配i.卢车 13 巳匕 sABaA-3*/J* *. *3* ft 口勺逋堂宅乂西莽丑峙尊住左遇戟二它史匚F注:19站年至19花年为中外合资合作的改革开放以前阶段;19 了 9年至1994年为改革开放后 董新起步阶段;1995年至2001年为快速扩张阶段;2002年至今为全面岌展阶段。(2)我国

14、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外资车企加大在华投资,中国成为更多高端品牌的制造基地快速成长的国内市场、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吸引了全球汽 车产业资源向中国集聚,其重要标志是以奥迪、宝马、奔驰为代表的高端品牌纷纷在中国建立制造基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配置格局正在 发生巨变,到中国去”已经成为趋势,使中国有望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高端品牌。高端品牌的转移将显著提高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2009 年,中国汽车市场无疑是全球复苏最快、最有希望的市场。不少外资汽车企业在国内设立新的代表机构和设计中心,比如奔驰在中国设立了设计中心,福特将其亚太区总部迁 往中国。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15、要,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汽车内外饰件产业提供 了市场机中国整车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技术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等问题依然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 全系列的各 类整车制造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 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乘用车制造水平需要长期的积累,主要体现在产 品稳定性 质量可靠性以及供应商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等方面,虽然有合资 企业可以作为效仿与学习对象,但彻底消化吸收仍然需要长期积累。大多 数国产产品给人以粗糙的形象,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工业仍然不够 发达,仍然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缺乏足够多的优

16、秀产业工人。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势头迅猛自主品牌汽车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出口,一方面积极谋 求收购机会。2001年10月,奇瑞生产的轿车出口中东,首开自主品 牌出口 海外之先河。随后,以吉利 长城、中兴、比亚迪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也纷纷 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汽车出口量节节攀升。2005年,中国汽车出口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出口数量首次超过进口。2009年12月,吉利收购沃尔 沃,宣布全面进军国际高端乘用车市场。节能减排成为我国汽车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大幅攀升,对汽柴油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的 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同时,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 题也已变得十分突出,加

17、强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随着国 家推行节能减排,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成为汽车零部件用材发展趋势之一, 公司的产品材质以铝合金 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为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汽 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2)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情况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汽车产量、工 业附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明显提 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0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与汽车工业增加值发展趋势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9年随着国家各项产业振兴规划的相继颁布,尤其是汽车产

18、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 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45%,扭转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给国内汽车市场带 来的影响,恢复了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2003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俨D 1融;二1W dOD 60D 400* y:o.MlXr汽车行业饱和度分析按照专业化分工程度,整车厂汽车零部件外协比例约占60%左右。因此,整车市场销量及保有量决定汽车内外饰件系统的市场需求量。国 外成熟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汽车拥有量与该国人均 GDP水平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跨过3, 000美元时,汽车 销量、人均拥有量 将进

19、入持续快速增长期。2009年和2010年我国GDP总量分别达到34. 09万亿 元和40.12万亿元左右,2009人均GDP分别约 为25, 575元,近年来我国GDP 增长情况如下:50000040000030000好 rclEfcttlEILIi2 凹 5 2OD6 20 (J72008国内生产急值增栓率(聪)圜俐生产惠佰隐无)人均国内主产值阮人)2001200720032004仅就轿车而言,2008年我国的保有量为2, 438万辆,保有率为18. 4辆/千人。上述人均GDP及汽车保有量数据表明,未来我国汽车市场 需求空间巨大。我国二、三线地区人口基数大,市场空间显著高于一线地区。根据20

20、07年全国各省人均GDP的统计,二、三线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 80%左右,人口规模远大于北京、上海等一线省份。二、三线省份广大地区汽车保有量 相对偏低,市场空间巨大。国内乘用车销售情况从2005年开始,我国开始在汽车行业实行新的车型统计分类,即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征上 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涵盖了轿车、微型客车以及 不超过9 座的轻型客车。乘用车分为轿车、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乘用车按照轴 距、排量、 重量等参数又可分为不同级别,目前乘用车有A、B、C三个级 别,字母顺序越靠后,该

21、级别车的轴距越长 排量和重量越大,轿车的豪华 程度也不断提图)。A级车是指小型乘用车;B级车是指中档乘用车;C级及以 上级别车是指高档和豪华乘用车 公司的内外饰件系统主要给B、C级乘用车配套。国内各级别的乘用车销量增速情况如下:从上图可以看出,2009年国内中高端乘用车销售速度增长超过20%,自2010年以来,国内中高端乘用车销售速度超过40%, C级及 以上级别 乘用车销售增长速度超过120%。在销量不断上升的同时,2009年中国新车型的推广速度也创历史新高。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中国新上市乘用车品种共有221款 (约327个品种),比2008年多出114款,其中轿车最多,达到1

22、75款,比上年多出75款。SUV和MPV分别达到28款和15款,比上年 分别多出24 款和1 2款。从国别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最多,共有120款,比上年多出83款;日系、德系、美系、法系和韩系分别是40款、24款、18款、10款和9款。中国对高档轿车有刚性需求近年来,中国高端车市场快速成长,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中国也销售出约25万辆高端品牌车,增速未受到明显影响。2009年,中国高端车市场实现了 20%的增幅。尽管这一数字大大低于中国汽车市场的 52.93%的整体增幅,但已领先全球各主要汽车市场。2009年上半年国家出台 的优惠政策有利于低排量轿车,在不利于排量较大的高档轿车情况

23、下,但 高档轿车的销售仍能快速增长,说明中国汽车市场对高档轿车的需求具有一 定的刚性。我国高档轿车市场能够稳步增长,是基于国内出现了一个高收入的需求 群体,而且这个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扩大,中国对高档车的需 求正吸引着全球所有的高档汽车品牌进入中国,中国甚至已成为奥迪品牌全 球第二大市场。专家预计,再过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车市场。 中高端乘用车制造商数量呈增加趋势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国内的自主品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 生机,在销量上可以与合资企业分庭抗礼,品牌建设和产品品质上也正与 合资企业缩小着差距,自主品牌已经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国内 自主品牌汽车都纷纷

24、将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场,力求改变过去低端化的产品形 象。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国家“市场换技术”政 策指导下与国际汽车企业设有合资企业的本土企业,如上汽、一汽、东风等 企业推出的自主品牌车型大都从中高端入手。另一种是没有合资企业背景, 从低端车市场摸爬滚打起来的本土车企,如奇瑞、吉利、比亚迪。对于后一 种来说,其车型的低端形象已经成了阻碍其发展的一大因素。为此,这些 企业不断地尝试推出中高端车型,借此提高公司的品牌。这一态势近几年尤 为明显。奇瑞和吉利2009年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中高端品牌瑞麒和帝豪,吉利 2010年还通过海外收购获得了沃尔沃这个高档车品牌的所有权。此外,比亚 迪

25、也已先后推出了中高端战略车型G3、M6和L3。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先后进 军中高级轿车市场,多款新产品加入竞争,中高级轿车细分市场规模逐步 扩大。四、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情况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是指位于乘用车内外表面主要起到装饰作用的一系列汽车零部件。汽车内外饰件系统是中高端乘用车彰显品牌价值, 引领汽车消费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中高端乘用车品牌表现和明确市场定 位的重要载体。这些装饰类零部件种类繁多,行业内通常将系列装饰件称 为内外饰件系统。内外饰件系统和乘用车车身整体设计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和 统一性,并和车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提升乘用车档次具有重要影响。内外饰件系统,除了装饰美观功能外,还有如下几

26、个功能:对汽车内 部起到密封保护功能,并且隔音隔噪,有一定保温效果,如密封条总成、 车门外直条总成等;构成车身结构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并起到相应具体的作用,如天窗框、门槛总成 立柱饰板 行李架总成、仪表板框、烟灰盒盖 等;对车身具有防擦防护的保护功能,如防擦条、门下部防护条总成 等。1、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的介绍(1)乘用车内饰件系统乘用车内饰件系统主要由中控台饰件、内顶棚、内饰板、 仪表板、地毯 及压条、衣帽架 遮阳板 方向盘、座椅、安全带 隔音垫、门 槛等若干个 零部件构成。乘用车内饰件系统按材质可分为铝合金内饰件、桃木内饰件和 塑料内饰件等类别。由于乘用车产品的不同定位和考虑成本等因素,不

27、同档次的乘用车,所采用的内饰产品差别较大,一些经济型轿车的中控台饰件的制作材料 是普通塑料制品,色彩灰暗;而高档车则采用桃木内饰,体现尊贵典雅。目 前流行的铝合金亚光的全套内饰是采用一种新的印刷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 汽车风格设计不同的图案,可以印刷出个性化装饰效果,整套铝合金内饰 件给乘用人以内饰工艺品化的感受。铝合金内饰是桃木内饰的替代产品,主 要配套中高端乘用车车型。(2)乘用车外饰件系统乘用车外饰件系统位于汽车外表面,需要适应阳光、盐渍、砂砾、低 温、 雨雪等不同环境条件,因此整车厂对外饰件系统在持久耐用性能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外饰件系统不仅有美观装饰作用,还有密封隔音等其他作用。该类

28、产品包括:车门外直条总成、门框/侧框/侧梁饰条总成、三角窗饰 条总成、 风窗饰条总成等零部件。当前的汽车外饰件系统按材质分类,可以分为铝合金外饰件系统、不锈 钢外饰件系统和复合材料外饰件系统三大类。总体来说,大多数高档乘用车 配置铝合金外饰件系统,中档乘用车会选择配置铝合金或不锈钢外饰件系 统,低档乘用车会配置复合材料外饰件系统。铝合金外饰件系统具有重量 轻、强度高、弹性好、耐腐蚀、耐磨、易表 面着色、良好的加工成型性、无 污染能回收再利用等优势,在中高级 乘用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制造工 艺难度大,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不锈钢外饰件系统材料成本低,加工工艺简 单,经济性比较好。就应用范围来说,

29、韩国和日本车系比较推崇不锈钢外饰件系统,甚至在一些C级 车上也多采用不锈钢外饰件系统。但在欧洲、美国车系,占据主流的仍然是铝合金外饰件系统。2、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的技术特点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涉及多种材质成型和表面处理工艺,从技术工艺角度,具有成型多样化,精度要求高,表面处理技术含量高的特点。(1)材料成型技术特点由于乘用车车身设计的不同,因而不同整车厂的不同车型内外饰件系统均不相同。以不锈钢外饰件系统的车门外直条为例,主要技术 环节为轻压成型,其产品横截面图如下:截ifii图材料成型的技术关键在于模具的结构,由于不同的模具造成了内外饰件系统零部件的不同形状。对于内饰件系统而言,由于汽车整体设计

30、 尺寸的差异和内部配置的差异,使得汽车内部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内饰件 系统的产品尺寸会有大小之分。此外每款车型的设计理念、产品定位也有区 别,整车厂在产品研发设计时会选择不同的内外饰件系统与之匹配。(2)表面处理技术特点内外饰件系统的表面处理方式较多,有铝氧化、喷漆、 喷粉、ABS电镀 丝网印刷 拉丝 表面涂覆等。表面处理技术关键在于设备相应 技术工艺的参数指标设定,这些参数包括浸泡时间 通过速度 电流设 定、槽液成分等。另外环境清洁度、 温度、当地气候等因素也会对表面处理 效果产生重要影响。3、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的经营模式在欧美汽车市场发达的国家,大部分中小零部件供应商的经营模式是 “专而精”

31、,这是指供应商专业化分工较细,一般会根据自身优势和协同性 发展需要专注在产业链上下游扩张,并在各自领域形成深厚的技术沉淀和自 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德国为例,中小规模零部件供应商较多,他们通过一 级配套或二三级配套,给奥迪、宝马、奔驰等世界著名品牌整车厂供应零部 件产品。4、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发展趋势(1)全球采购、模块化供货、同步开发、整体方案设计外包的供求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大乘用车集团为加快新产品上市速度,缩短研发时间和降低研发成本,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 模块化采购 全球采 购,同时向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外包整体配套方案设计,即由向多个乘用车 内外饰件企业采购转变为向少数关键系统供应商采购

32、;由单个乘用车内外饰 件的采购转变为整体配套方案服务和模块化产品的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 变全球采购。这种整车企业采购体制的变革,迫使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不断 地与之相适应,这不但要求乘用车内外饰件供应商扩大自身实力 提高产 品开发能力,同时要做到系统开发 同步开发,提供整体配套方案设计服 务,实现模块化供货。(2)乘用车内外饰件供应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和产品线横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是指内外饰件系统供应商为达到规模经济效 应、控制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标,沿着产业链向上下游扩张,完善自身在产 业链各环节的制造能力。产品线横向一体化发展趋势是指内外饰件系统供应 商依据协同原则扩宽产品

33、种类,将多材质的产品集中组织生产,一方面通过 提高产品的集成度以提高企业的配套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产品种类丰富的 基础,建立起整体配套方案设计和模块化供货能力,从而全方位满足整车厂 对内外饰件系统零部件的需求。由于两种发展方向能全面提升内外饰件系统 供应商的竞争力,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正在集中资源沿着这两个方向大力发 展。(3)乘用车内外饰件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内外饰件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必须在系统供货领域下功夫,于是模块 化、系统化技术被开发出来,并且成为形成竞争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些 技术改变了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开发新车型时,内外饰件 企业开始分担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34、,参与程度越来越深,模 块化、系统化内外饰件的采用改变了现有的整车生产模式,使得内外饰件企 业与整车制造商的关系更为密切。乘用车内外饰件的技术进步不仅仅体现在 产品性能的改进方面,也更多地体现在不同材质和不同表面处理的零部件之 间的排列组合方面,这种组合不仅创造了更良好的系统性能,而且也创造了 更优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内外饰件供应商从事这种排列组合设计具有知 识优势、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这也是产品同步开发和整体配套设计服务外 包给内外饰件供应商的根本原因。(4)国际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产业转移速度加快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较高,使得这些国家生产的乘 用车内外饰件产品缺乏成本优势。为

35、了应对市场竞争,日本、欧美的大型乘 用车内外饰件供应商加大了产业转移的速度,中国、印度、 俄罗斯等国家成为吸引全球乘用车内外饰件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5)乘用车内外饰件用铝合金材料呈增长势头从乘用车工业材料的发展来看,以铝合金为代表的轻合金占车重比例越 来越高,甚至乘用车车身出现全铝化”的趋势。铝合金材料具有的优良特性 包括,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弹性好 抗冲击性能良好、耐腐蚀、耐 磨、高导电 高导热、易表面着色 良好的加工成型性以及高的回收再生性 等。为了节约能源、减少乘用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日趋恶化的臭氧 层,铝合金材料得以迅速地进入乘用车领域,其使用量正在不断增加。5、我国乘用车

36、内外饰件行业对下游整车厂的配套模式目前国内主要轿车类别分为自主品牌轿车、日韩系车、美系车、欧系车等,不同的车系,其内外饰件系统供应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特征自主品牌轿车日韩系车美系车欧系车供应商数琶及 类型ftsitH中小供1商资 本关联特征不明显 但国内大汽车厂商也 投资建设口己的供应 商体系供应商校少,11多九日金占系 独资或日韩恰 资供应商独家供货,独立型 供应商,且主要为 令资性卮供应商供应商数量不 彩,多文寸独立 型合资供应商供应商选择侧重于产品成本控 制.产成品质虽检测* 怛对流程控制不对制适陀力、 配合度和资本 关系比较看重重视过程控制成 本控制注jg产品品质*看重国外原 供及供应

37、商技 术实力供应商住研发 中的参与度参与度高参与度适中参与度低对闪内改进款 参与度较高欧美的整车企业和内外饰件系统供应商之间近些年实行水平分工,自主发展”的协作关系,内外饰件供应商多为独立型供应商供货。 日韩系的整车企业和内外饰件供应商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垄断”特 征, 其供应商体系较为封闭。但近年来,为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包括日系车在内的许多合资车系 已开始较多采用质量可靠的独立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进行配套。整车厂和内 外饰件供应商通常合同期限为5到7年,这由车型供货时间长短而定。从参与新产品研发的程度看,合资企业在车型开发早期就要求内外饰 件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如果该款车型已经在国外量产销售

38、,则国内生产 商只需按原供生产商提供的技术指标进行国产化量产即可。若该车型有改 进,则需要国内内外饰件供应商进行同步设计。自主品牌车系的内外饰件 供应商与整车厂同步开发的合作比较紧密。而自主品牌车企比较重视内外饰件产品成本、供应商同步研发和 整体 方案设计实力。在各轿车车系中,日韩系车比较看重内外饰件配套商的合作历史、资本关系;而欧美系车对产品质量、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能力比较 看重。6、国内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的发展概况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是乘用车整车制造行业的配套行业,根据一辆乘 用车配备一套内外饰件系统的比例关系,乘用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反 映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五、乘用车内外饰

39、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乘用车内外饰件供应商F蔚产业整车厂厢材料内外愉件三级供应商内外怖件一一缢供应商内外怖系统一级拱应商(铝合金、塑料、幺泉胶J零it质的幸副II件便用!比例上升J4 a 一 :从二级供应商到级供:!应肌产品集成度爆步I(上升竞争力更步皓蛊p上图为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按使用对象分类,乘用车内外饰市场一般分为向整车厂供货的整车市场(即 OEM市场)和用于乘用车内外饰件维修、改装的售后服务市场(即AM市 场)。在OEM市场中,原材料经过零部件厂商的加工,附加值不断加大,首先经过 零部件三级供应商、零部件二级供应商,最后由零部件一级供应商集成,生 产出总成零部件,运送到

40、整车厂装车。各级内外饰零部件供应商竞争力分析地位分类特点竞争力分析一级内外饰 系统供应商整车牛产企业的负 属专业厂和全瓷子 公司控制关键内外饰零部件系统的制造权1其牛-产活动妾服从 于整车厂的整体部畀,产品品种单一、规模较大,并且可 以得到整车厂商的技术与髡理支持。但这类零部件企业对 整车企业的依附性很大*因此对市场与技术开发、营销S 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较少.缺乏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U前市场上这样的企业的数口住不断减少。跨国乘用车内外饰 零部件公司在国内 的独资或合资公司拥有外资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具有较大的规 模押资金技术生力.代理永平校品,具有全球性的规野和 竞争优势。分析报告

41、观授较大的挖营乘 用车内外饰件企业拥舟牧大的规糙和既金实力.技术处于领妃水平.产品质 量、市场竞争能力较强。二级内外饰 件哄应商以国内民营乘用车 内外怖件企业为主该层的企业大多裁独宜车厂.企业数目较仪 竞争较为激 烈,产品技术水平、价盛、成本是竞争实力的关键因该类 金业对市场反映炭敏+经背机制灵活:每个厂家生产产品 专业性较强,该层次内矗头企业部分产品甚至达 到Ht界 先进水平,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三级内外饰 件供应商以国内民营乘用车 内外饰件脸业为主主要为大量规模较小的零件供应企业,靠部分低端配套产 品和为中丈电配套企业加T维持经营、规模较小、抗凤险 能力较差、缺乏孩心克争力。由上表可以看到,

42、配套级别越低的零部件供应商数量众多,各家零部件供应商技术、质量、 生产能力均参差不齐,因此低级别零部件供应商 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在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领域,配套生产规模较大,其中有外资背景的零部件供应商技术和资金实力比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强。近年来,由于整车厂对零部件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产业 链上的各级零部件企业均需进行质量考核,只有进入质量体系的合格供应商 才可以供应零部件产品。常用原材料有铝型材、 不锈钢带、冷轧及镀锌钢板 塑料粒料和橡胶 等,市场供应充足。上游产品价格最终由原铝 钢材 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 决定。配套的整车厂均是高端乘用车品牌,针对高端用户,相比零部件产

43、品 的价格整车厂更为关注产品质量。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具有丰富配套经 验的零部件供应商产品价格低将具有较大优势。整车厂通常对零配件企业经 过23年的认证后开始批量接受供货,一旦确定不 轻易更换主要配套企业。六 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的周期性 季节性及区域性特征乘用车作为高档耐用品,其消费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乘用车市场与宏观 经济波动的相关性明显。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必然对我国乘用车市场带 来影响。当国内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乘用车市场发展迅速,乘用车消 费活跃;反之当宏观经济处于下降阶段时,乘用车市场发展放缓,乘用车消 费受阻,特别是高档乘用车消费低迷。作为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供应商,也 必然受

44、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一方面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经济较为发 达的地区,生产和销售相对活跃,另一方面乘用车零部件企业一般在整车厂 周边建厂。现已初步形成长三角 珠三角、东北、京津、华中、西南六大零 部件产业集群。乘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可以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化,信 息更集中 更快捷,物流网络化效率提升,规模效应更容易体现,总体更有 利于实现内外饰件产业规模化发展。从全球市场分布角度来看,乘用车市场 产销活跃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 俄罗斯 等。由于整车厂的带动,相应国家的内外饰件系统供应商发展也较为迅速。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七

45、、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进入壁垒1、产品质量技术壁垒由于汽车行业对安全性能、舒适性能等方面要求的特殊性,汽车整车 厂家对汽车配件厂家的要求非常严格。汽车配件厂家一般只有通过了 IS0/TS16949: 2002质量体系标准要求才能进入整车配套体系。如果供应厂商没有得到IS0/TS16949: 2002的认证,将意味着失去作为一个 供应商的资格。IS0/TS16949: 2002质量体系标准对配套厂家的原材料供应 管理能力、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要求很高,资金 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 很难进入该行业。乘用车内外饰件的技术含量决定产品质量,进而影响整车的性能、质量 和安全性,因此,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技术

46、 研发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没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进入零部件行业的难度大大提高。2、规模及资金壁垒整车厂在选择供应商时,考虑较多的是产品质量、配套经验、供货能力 和成本,其中规模化供货能力是必须要考虑的。随着技术的进步 整车厂 生产规模的扩大,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的价格存在下降的趋势,只有达到一定 的规模,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才能既满足整车厂的规模化生产需求,又能 通过规模优势盈利并取得规模效益。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走向规模化是长期 趋势。乘用车内外饰件产品在研制、开发 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先期投入大 量的资金,对进入者要求有很强的资金实力。3、市场壁垒整车厂与供应商之间一般都具有长期合作的特征,在选择

47、零部件企业 时,一般优先考虑合作时间长 信誉度高的供应商,即将特定零部件的供应 固定于一个或几个供应商中,一旦确定不会轻易更换。由于整车厂与独立 的新进入的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几乎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整车厂并不能完全信 任新进入者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新进入者对整车厂的工艺要求 和设计风格并不能充分掌握,因此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存在合作的磨合 期。独立的新进入者较难快速融入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4、管理技术壁垒目前乘用车内外饰件的生产制造日趋小批量,多批次,乘用车内外饰 件企业从原料采购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销售过程管理也越来越采用精益 化管理模式,只有良好、系统的管理,乘用车内外饰件生产企业才

48、能持续保 持产品质量、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供货的持续性。高管理水平来自于高效 精干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更新。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难以在短 时间内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稳定的管理机制,较难获得整车厂的订单。八、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对汽车行业的依存程度相当大,随着近年来我国 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乘用车内外饰件 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目前我国乘用车内外饰件市场需求呈良性上升态势。 供给方面,我国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基本满足国内汽车配套和售后市场的需 求。随着我国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的技术提高,产品升级,国内乘用车内外 饰件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受

49、惠于2009年国内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及对未来前景的乐观预期,国 内乘用车企业纷纷扩产,根据搜狐汽车研究第022期的统计,国内乘用 车企业扩产计划如下:企业的购年声能(万艇)2009 f 万瞅如切年产能(万桶)7072*81006368.2100上浦通用7672. 7flIM北和土代6()S7.O31Q0余叫日产3657. S7060SO. 03lt+4, SA150一汽半田16.342, 2660广汽本田36第5640检率祸待耳向达4131.5 7560吉利汽车32, gi100-汽臭利1540垠风悦达固亚232A. 1440东凤本112021.0630汽昭-20iy 2730华民汽4M. 8

50、310020勺可KAnfii ii -I50江潜汽车203280卜:言轿车16LI40上汽乘用牛159403011 7845年晨电号3a 3720Jt京奔轶2.51.38二J午:7050广汽莘业特117fi2.a717+4M1.S67未来三年,主要整车厂产能将扩产约850万辆,扩产比例为111.31%,整车企业的扩产将带动上游零部件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九、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利润水平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下游整车厂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配套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初期,汽车售价较高,乘用车内外饰件利润水平较高,随着替代车型上市,原有车型降价,整车厂为了保证其利润水平,要求一

51、级供应商相应产品每年降价一 定比例,同时一级供应商也会将该降价传递至二级、三级供应商。零部件 供应商中的优秀企业,由于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能紧跟整车厂商更新的步 伐,其利润水平受影响较小。从原材料方面看,由于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的波 动较大,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十影响我国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发展的有利 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国家已将汽车产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 其对社会总消费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汽车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消费拉 动大,汽车产业的较快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人均GDP的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随着这两个因素的提高,

52、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有能力购买和消费汽 车行列,成为推动未来我国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3)国际化采购向我国转移在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的跨国采购中,我国是最重要的低成本目标国家。受所在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及降低成本的需要,欧美日等成熟 汽车市场的整车厂家逐年增加在华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采购的份额,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将其订单向我国转 移。2003年到2008年, 跨国整车厂在我国设立多家采购中心。低成本 优势使得国际化采购向我国转 移,为我国乘用车内外饰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2、不利因素(1)部分整车厂规模小、集中度低限制了零部件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尽管近年来我国整车厂的生产能力有

53、较大提高,但各种车型的生产批量绝对数仍有限,使零部件企业较难形成 规模经济,进而导致整车的成本难以下降,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2)起步晚 研发能力不强,导致国际竞争力不足与汽车产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乘用车内外饰件行业研发投入、研发 能力不足,限制了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新车型的同步开发能力,导致产品国 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一、行业主要企业1、敏实集团敏实集团有限公司为台资企业,于2005年12月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 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hk. 00425) o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从事乘 用车装饰条、车身结构件、汽车装饰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具体产品包括 门框、侧窗总成 前后挡风饰条 车门内外水

54、切、行李架等。公司产品在不 锈钢零部件领域技术水平较高。2、上海瑞尔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汽车装饰件、铝合金铸锻件、精密机 械加工于一体的专业化企业。主要产品有:车轮饰盖冲压、注 塑、喷涂、 铝合金铸造及机加产品。3、井上华光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主要生产以树脂挤压成形与聚氨酯RIM成 形为基本技术的汽车用饰条。企业拥有专业生产线和较完备的检测手段。主 要产品有顶盖饰条、车内饰条 门下部饰条、 前风窗饰条、坐椅挂钩等。4、贵州红阳该公司公司是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密封件专业化生产企业。公司从1985年开始从事汽车密封条产品的研发、生产,公 司生产设施完整、 产品品种齐全。5、京威股份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的乘用车内外饰件 系统综合制造商和综合服务商,主要为中高档乘用车提供内外饰件系统,并 提供配套研发和相关服务。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