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9582523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创始人 孔子,孟子。 积极入世。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摩尼 佛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 消极出世。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第一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读顺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读顺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课文。2、理解孔子的主张。理解孔子的主张。3、赏析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赏析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术。听录音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听录音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颛臾(颛臾(zhun y) 彼相(彼相(xing) 虎兕(虎兕(s)出于柙()出于柙(xi),龟玉毁于椟(),龟玉毁于

2、椟(d)中)中 固而近于费(固而近于费(b)初读问题:初读问题:1.孔子对季氏将要讨伐颛臾一事孔子对季氏将要讨伐颛臾一事态度如何?态度如何?2、冉有、季路对此事态度如何?、冉有、季路对此事态度如何?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写,说成“有事有事”,下文又,下文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辩冉有:冉有:孔子孔子 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先王以为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不可伐不可伐不必伐不必伐不当伐不当伐 孔子列举三点理由,坚决孔子列举三点理由,坚决反对讨伐

3、,对二人当面斥责。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重点词语积累重点词语积累实词:实词:季氏将季氏将有事有事于颛臾于颛臾 无乃尔是无乃尔是过过与与 过:责备过:责备夫夫颛臾颛臾 夫:指示代词,那夫:指示代词,那重点词语积累重点词语积累 虚词:虚词: 季路见季路见于于孔子曰孔子曰 于:被于:被 季氏将有事季氏将有事于于颛臾颛臾 于:对于:对 昔者先王昔者先王以为以为东蒙主东蒙主 以:把;为:作为以:把;为:作为 且在邦域且在邦域之之中矣中矣 之:结构助词,的之:结构助词,的 是社稷是社稷之之臣也臣也 之:结构助词,的之:结构助词,的 何何以以伐为伐为 以:凭借以:凭借两个重点句式两个重点句式无乃无乃与与

4、测度语气句测度语气句译为:恐怕吧尔是过,宾语前置,过尔,责备你;是:提宾的标志。何以何以为为反问语气句反问语气句译为:为什么要攻打辩冉有夫子欲之,夫子欲之,吾二臣吾二臣者者皆不欲也皆不欲也冉有推卸己责,尚 有未尽之言。 陈力就列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矣? 虎兕虎兕 出于柙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中,是谁之过与?孔子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继喻盲人走路之无相,再喻物继喻盲人走路之无相,再喻物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重点词语积累重点词语积累实词

5、:实词:周任有周任有言言曰曰 且尔言且尔言过过矣矣 陈力就列陈力就列,不能者,不能者止止。危危而不持而不持则将则将焉焉用彼用彼相相矣矣重点词语积累重点词语积累 虚词:虚词: 夫子欲夫子欲之之 之:代词,这么干之:代词,这么干 危危而而不持,颠不持,颠而而不扶不扶 而:表转折,却而:表转折,却 虎兕出虎兕出于于柙柙 于:从于:从 龟玉毁龟玉毁于于椟中椟中 于:在于:在 是谁是谁之之过与过与 之:结构助词,的之:结构助词,的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否则就不要去。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否则就不要去。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

6、相矣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比如瞎子站不稳却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却不去搀扶,还要比如瞎子站不稳却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却不去搀扶,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是谁的过错呢?冉有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辩 冉有以冉有以“固固”、“近费近费”为由,终于和为由,终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盘端出当取的观点。由与求也,相夫子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

7、不能来也;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萧墙 之内也。之内也。 孔子 孔子主张用文教德化,反对武力征服。孔子主张用文教德化,反对武力征服。一语道明季孙的内心深处:季孙真正担一语道明季孙的内心深处:季孙真正担心的是住在萧墙里的鲁君对他不利。心的是住在萧墙里的鲁君对他不利。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重点词语积累重点词语积累 实词:实词: 固固而近于费而近于费 固:城墙坚固固:城墙坚固 今不今不取取 取:攻取取:攻取 后

8、世后世必为子孙必为子孙忧忧 后世:日后;忧:祸害后世:日后;忧:祸害 君子君子疾疾夫夫舍曰舍曰欲之而必为之欲之而必为之辞辞 疾:讨厌;舍:不说;辞:托词、借口疾:讨厌;舍:不说;辞:托词、借口 不不患寡患寡而患不均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心;寡:少患:忧虑,担心;寡:少 既既来来之,则之,则安安之之 来来:使动用法,使:使动用法,使来;安:使来;安:使安安定定 邦邦分崩离析分崩离析 邦:国家邦:国家 相相夫子夫子 相:辅佐相:辅佐 而不能而不能守守也也 守:保全守:保全 重点词语积累重点词语积累 虚词:虚词: 固固而而近于费近于费 而:连词,表递进,而且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后世必后世必为为子

9、孙忧子孙忧 为:成为为:成为 君子疾夫舍曰欲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之而必必为之为之辞辞 之之1:代词,指那样做;而:表转折,却:代词,指那样做;而:表转折,却 为:编造;之为:编造;之2:代词,指代它:代词,指代它 不患寡不患寡而而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均,不患贫而而患不安患不安 而:表转折,却而:表转折,却 则修文德以来则修文德以来之之 之:代词,指代之:代词,指代“远人远人” 而而不能来也不能来也 而:表转折,却而:表转折,却 而谋动干戈而谋动干戈于于邦内邦内 于:在于:在 吾恐季孙吾恐季孙之之忧忧 而在萧墙而在萧墙之之内也内也 之:结构助词,的之:结构助词,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疾夫

10、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搪塞的态度)。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安定。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上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便不会倾危。下相安无事,国家便不会倾危。 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 既来之,则安之既

11、来之,则安之 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内部啊。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内部啊。纵观全文,孔子的主张是什么?纵观全文,孔子的主张是什么?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修文德以来之修文德以来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孔子的主张孔子的主张在其

12、职谋其政在其职谋其政失职就要追究责任失职就要追究责任为政者应该用文教德化去吸引人来为政者应该用文教德化去吸引人来归顺、去感化别人,反对用武力征归顺、去感化别人,反对用武力征服。服。痛恨制造借口、表里不一的态度。痛恨制造借口、表里不一的态度。一辩一辩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在邦域之中矣先王以为东蒙先王以为东蒙 主主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二辩二辩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虎兕出于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龟玉毁于椟三辩三辩君子疾夫舍君子疾夫舍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明之以礼晓之以理理言之以德德 政政忧在萧墙之内忧在萧墙之内孔子之辩难孔子之辩难总结总结 思想内容方面思想内容方面 写作技

13、巧方面写作技巧方面n孔子的仁政思想;孔子的仁政思想;n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n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表人物,后称为后称为“亚圣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民贵君轻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

14、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霸道”,提倡以提倡以“仁仁”“”“义义”为为中心的中心的“仁政仁政”、“王道王道”。他。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 会状会状 况不符,所以均未被况不符,所以均未被 统治者所采纳。孟子统治者所采纳。孟子 退而与弟子著书,遂退而与弟子著书,遂 成成孟子孟子。 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语录体著作,著作,共共7 7篇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内容包

15、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论语相比,它篇幅较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也更细致。孟子孟子比喻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之一。 孟子是在梁惠王孟子是在梁惠王3535年(前年(前335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遭到一连串的失败

16、,又畏秦之甚,于3131年(前年(前339339)将首)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吾国?”(引自(引自史记史记魏世家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

17、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移其移其粟粟( )于河内)于河内申之以孝申之以孝悌悌( ) 梁惠王曰:梁惠王曰:“寡人之寡人之于于国也,尽心焉国也,尽心焉耳矣。耳矣。河内凶河内凶,则移其民,则移其民于于河东,移其粟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然。察察邻国之政,无如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孟子对曰:“王王好好战,战,请以请以战战喻喻。填。填然然鼓

18、鼓之,之,兵兵刃既接,弃甲刃既接,弃甲曳曳兵而兵而走走,或或百百步步而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以五十步笑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百步,则何如?”对对黄河北部黄河北部到到这样这样 考察考察喜欢喜欢请允许我请允许我用用打比方打比方击鼓,名击鼓,名动动兵器兵器拖着拖着逃跑逃跑有的有的才才凭借凭借荒年荒年 曰:曰:“不可。不可。直直不百步不百步耳耳,是是亦走亦走也。也。” 曰:曰:“王如知此,则王如知此,则无无望民之望民之多于邻多于邻国也国也。 “ “不不违违农时,农时,谷谷不可不可胜胜食也。食也。数罟数罟不不入入洿池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斧斤以时入山时入

19、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养生丧死无憾,王道王道之始也。之始也。只是只是罢了罢了这这通通“毋毋”,不,不要要违背,耽误违背,耽误粮食粮食尽尽c,密,密网网池塘池塘砍伐树木,名砍伐树木,名动动按照按照 为王之道,即以仁义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 “五亩之宅,五亩之宅,树树之以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五十者可以衣帛衣帛矣。鸡矣。鸡豚豚狗狗彘之畜彘之畜,无失无失其时,七十其时,七十者可以者

20、可以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夺其时,数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谨庠序之教,之教,申申之以之以孝悌孝悌之之义义,颁颁白者白者不不负戴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矣。七十。七十者衣帛食肉,者衣帛食肉,黎民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不饥不寒,然而不王王者,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 栽种,名栽种,名动动y,穿,名,穿,名动动丝织品丝织品小猪小猪猪猪这些(牲畜)这些(牲畜)喂养喂养错过错过吃吃耽误耽误通通“毋毋”,不,不要要谨慎,认真谨慎,认真学校学校反复陈述反复陈述尊敬父母尊敬父母敬爱兄长敬爱兄长道理道理通通“斑斑”背着东西背着东西顶着东西顶着东西老百姓老百姓为王,使天下百姓

21、归顺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 “狗彘狗彘食食人人食食而不知而不知检检,涂涂有饿有饿殍殍而不知而不知发发。人死,则曰:。人死,则曰:非我也,非我也,岁岁也。也。是何是何异异于刺人而杀之,曰:于刺人而杀之,曰:非非我也,我也,兵兵也。也。王无王无罪罪岁,岁,斯斯天下之民天下之民至至焉。焉。”吃吃食物食物约束约束同同“途途”,道,道路路饿死的人饿死的人开仓赈济开仓赈济年成年成区别区别武器武器归罪归罪那么,就那么,就到,归顺到,归顺2 2、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明意见?1 1、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22、用梁惠王熟悉的用梁惠王熟悉的“战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设喻,便于启发对方。梁梁 惠惠 王:河内凶,移民移粟,王:河内凶,移民移粟, 河东亦然。河东亦然。结果:民不加多结果:民不加多邻国之君:邻国之君: 不用心不用心结果:民不加少结果:民不加少感到感到困惑困惑4、找出实行、找出实行“王道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的七种措施的句子。数罟不入数罟不入洿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23、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5、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想政治“仁政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本文写作特色本文写作特色 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

24、之民至焉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迫。如“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非我也,兵也”。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充沛。结构严谨结构严谨善用比喻善用比喻气势充沛气势充沛以以请请以以战

25、喻战喻可可以以无饥矣无饥矣以以时入山林时入山林申之申之以以孝悌之义孝悌之义以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用用凭借凭借按照按照把把则无望民之多则无望民之多于于邻国也邻国也寡人之寡人之于于国也国也颁白者不复戴颁白者不复戴于于道路矣道路矣则移其民则移其民于于河东河东是何异是何异于于刺人而杀之刺人而杀之于于比比对对在在凭借凭借到到和和河内凶亦河内凶亦然然填填然然鼓之鼓之然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太后曰:太后曰:“然然。”然然填然鼓填然鼓之之王道王道之之始也始也五亩五亩之之宅宅申申之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之之音节助词音节助词 无义无义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无义无义结构助词结构助词

26、 的的代词代词 代百姓代百姓这样这样的样子的样子然而、但是然而、但是对,是这样的对,是这样的而而弃甲曳兵弃甲曳兵而而走走或百步或百步而而后止后止狗彘食人食狗彘食人食而而不知检不知检是何异于刺人是何异于刺人而而杀之杀之表修饰表修饰表承接表承接表转折表转折表承接表承接一、通假字一、通假字通通“斑斑”通通“途途”通通“毋毋”2、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活用作名词战争战争活着的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死去的人二、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使使. .迁移迁移3、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谨谨庠序之教庠序之教认真从事认真从事则则移移其民于河东,其民于河东,移移其粟于河内其粟于河内4、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王无王无罪罪岁岁 以

27、以为罪为罪5、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特殊句式三、特殊句式(1)是亦走)是亦走也也(2)非非我我也也,兵,兵也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标志:标志: 也。也。(1)申之)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2)树之)树之以桑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于邻国也也(1)或)或或或(2)直)直耳耳 (3)是)是也也 (4)是何异于)是何异于 未未之之有也有也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只只罢了罢了这是这是呀呀这同这同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区别?或或百步而后止,百步而后止,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直直不百步不百步耳。耳。是是亦走亦走也。也。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刺人而杀之,

28、曰“非我也,兵也非我也,兵也”?四、四、古古今今异义异义1、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 春心莫共花争春心莫共花争发发 B弃甲曳弃甲曳兵兵而走而走 斩木为斩木为兵兵 C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人固有一死,或或轻于鸿毛,轻于鸿毛,或或重于泰山重于泰山 D是是亦走也亦走也 是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2、下列有关、下列有关“以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三 项的是:项的是: A树之树之以以桑桑 B以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C请请以以战喻战喻 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愿令得补黑衣之

29、数,以以卫王宫卫王宫D3、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河内凶凶(有战乱)(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邻国之民不加加(增加)少(增加)少 C填然鼓填然鼓之之(代词,代(代词,代“鼓鼓”) D弃甲弃甲曳曳 (拖着)兵而走(拖着)兵而走D4、对下列各句中、对下列各句中“之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斯天下之之民至焉民至焉 鸡豚狗彘鸡豚狗彘之之畜畜 树树之之以桑以桑 未未之之有也有也 邻国邻国之之民不加少民不加少 A / / B/ / C / / D / A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请以战喻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